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42(3)德皇與赫茨爾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42(3)德皇與赫茨爾

第三節 德皇與赫茨爾:最後的十字軍戰士與第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


本節中,很多重要人物開始陸續出場。


1898年10月29日,威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普魯士騎兵和奧斯曼騎兵的護送下,聲勢浩大地進入了耶路撒冷城。書中說是在大衛塔附近下馬進入的,應該是從雅法門進入。參加迎接儀式的有奧斯曼官員,阿拉伯貴族頭領,還有90歲的猶太拉比。威廉二世沿著耶穌走過的「苦路」,並參拜了聖墓教堂,皇帝「心跳加速,且激動」。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42(3)德皇與赫茨爾


(威廉二世)


在耶路撒冷,威廉皇帝接見了專程從維也納趕來的赫茨爾等五位猶太復國主義者,但這次會談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於是赫茨爾將尋求支持的方向由德國轉向了英國。1903年,起初並不贊同猶太復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內森)開始接受了猶太復國主義。內森.羅斯柴爾德將赫茨爾介紹給了英國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他的兒子內維爾.張伯倫後來成為首相),赫茨爾曾有兩個安置猶太人的設想地,一是塞普勒斯,一是埃及西奈半島的阿里什,張伯倫否定了塞普勒斯,但基本同意阿里什。於是赫茨爾請了一位40來歲的律師起草一份(安置猶太人的)特權申請書。這位律師就是大衛.勞合.喬治,日後也成為英國首相。書中提了一句,他(勞合喬治)隨後的決定將會比自薩拉丁以來的任何人都更能改變耶路撒冷的命運,以後再說。


赫茨爾的特權申請還是被駁回了,不過張伯倫和當時的英國首相亞瑟.貝爾福(後面將會介紹著名的《貝爾福宣言》)還是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烏干達或肯亞,無可奈何的赫茨爾也只好先接受了。

雖然赫茨爾的建國方案進展不順,但他的思想激勵了在俄國備受壓迫的猶太人。尤其是普朗斯克(波蘭)的一個猶太孩子,戴維.格魯恩,當時他只有11歲,他認定赫茨爾就是彌賽亞,能帶領猶太人回到以色列。這個戴維.格魯恩後來改名戴維.本.古里安,以色列的建國者(之一),第一任總理。


記住本節中的三個重要人物,勞合.喬治,亞瑟.貝爾福,戴維.格魯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門胡同 的精彩文章: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37(1)帕麥斯頓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36(1)阿爾巴尼亞人的征服
您可能感興趣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37(1)帕麥斯頓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36(1)阿爾巴尼亞人的征服
實拍1932年的耶路撒冷,俯瞰三教聖城
2017年-列國的先知外袍在耶路撒冷被釋放!
海潮的落差高達15米,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聖地
戰火中的耶路撒冷老城 50年依舊
世上若有10分美,9分都在聖城耶路撒冷!
阿爾馬納泥板中的秘密:聖城耶路撒冷最初的建設者
耶路撒冷發現4000年墳墓 考古學家稱這是無價的之寶
三教聖城 用照片感受耶路撒冷50年的歷史變遷
冒險逃離,第一次抵達耶路撒冷(下)-神往耶路撒冷(一)
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統里夫林與來訪的德國外長加布里爾會面
以色列探秘宗教聖地耶路撒冷(一)
山東省的一個縣級市,和西方的耶路撒冷齊名!
「三維聖城」耶路撒冷,九分哀愁九分美
耶路撒冷,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
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標誌之一:圓頂上覆蓋了24公斤純金箔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會面
耶路撒冷一卡車衝撞以軍士兵 致4死15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