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1945年6月,未來將成為蘇聯-俄羅斯最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此時正被關在蘇聯監獄裡。每天早晨和夜晚,不遠處會傳來一陣陣銅管樂器的演奏聲音,一些進行曲被反覆演奏,傳到正站在鐵窗內傾聽的索爾仁尼琴和其他囚犯耳中。


這是什麼節目?囚犯們無從得知。他們只依稀聽到傳聞,外面的社會正在為6月22日——紀念衛國戰爭爆發四周年的紅場大閱兵忙碌著。「歡樂的聲音對背叛者有何意義?」曾經的衛國戰爭踴躍參與者、今日的囚徒索爾仁尼琴哀嘆道。他的起伏命運並非個案,幾百萬蘇聯人有著類似的際遇。

「用作基礎的石頭只能在下頭呻吟和受壓,大廈落成時卻沒有它們的份兒。但是,那些毫無意義地被拋棄了的、曾註定要用腦門和肋骨去承受這次戰爭的最初打擊,從而防止了別人勝利的人們,連當一塊基石的要求也被拒絕了。」多年後,索爾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島》一書里寫下自己的憤怒和悲傷,「勝利進行曲中度過的那個令人疲倦的獄中之春,成了我們這一代人受懲罰的春天。」


「索爾仁尼琴的軍事生涯以鬧劇開始,卻以悲劇結束。」美國作家邁克爾·斯卡梅爾總結。他曾經急切盼望大戰爆發,以投身世界革命的終極一戰,結果戰爭課堂讓一個原本對真實世界懵懂無知的青年變成熟,也變得危險,最終走向偉大不朽。


驕傲的十月革命同齡人


這位囚犯曾是一位高傲的「革命之子」。1918年12月1日,索爾仁尼琴出生在高加索克里斯洛沃茨克。曾為沙俄軍隊炮兵少尉的父親,在兒子出生前6個月死於一次打獵事故。擔任中學教師的母親,在丈夫身份的陰影下小心翼翼養育獨子。

「從材料中可見,索爾仁尼琴在自傳里,關於自己的父母其實沒有提供任何的信息,甚至都沒有指出他們的姓名和父稱。」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在1967年7月致蘇共中央文化處的一封密函中指出。這一切,當然與索爾仁尼琴的家庭出身有關。母親把父親生前的證件、勳章都埋在地下永不見天日。索爾仁尼琴在年邁時承認:「我在小男孩的時候就會保守秘密,我知道藏在地下的爸爸的勳章。」


被模糊處理的家庭信息未影響他成為革命接班人,他的成長尚算順利,學習成績很優異。1936年,數學天賦高的索爾仁尼琴被國立羅斯托夫大學數學力學系免試錄取。他的理想是進文學系當作家,可是羅斯托夫大學沒有正規的文學系。


大學的最後一年,索爾仁尼琴當校報編輯,把原本一年出兩次的枯燥宣傳品變成廣受歡迎的周報。這一成功,讓他成為當地共青團中的小明星。此時,他的內心信仰與同代人無異,十月革命的同齡人必然是蘇聯的未來主人,他躊躇滿志。


這些年輕人如此熱愛戰爭。例如從1936年7月持續到1939年4月的西班牙內戰,成為索爾仁尼琴那一代人的夢想。他稱之為「我們青春時代的一場心愛的戰爭」,「我們青年時代的革命初戀」。他渴望戰爭降臨,他這一代人便能建功立業,便能解放全世界。


這種宏大的抒情,來自他們所受的教育。「他們總有一種期待著參加一場偉大鬥爭的感覺,唯有世界革命才能結束這場戰鬥,但在戰鬥結束之前,他們這代人應當倒下去,所有的人都應倒下去,人人準備好去犧牲,並且意識到這點讓他們感到既幸福又自豪。整個這一代人——不必惋惜自己倒下去,只要人類能踏著他們的屍骨走向光明和幸福就行。」索爾仁尼琴以中篇小說《請愛革命吧》自述他所親歷、思考的一切。他借主人公格列布·涅爾仁之口,表達自己無比渴望親歷革命戰爭年代,因為能「讓自己體驗一下那一去不復返的,充滿矛盾和希望、繁榮和衰敗、熱情澎湃和重重疑慮的七年。」

以戰鬥和犧牲為主題,類似的回憶文字有不少。「我們一定要死去!踏著我們的屍體,革命將會升起!!!從十月的風暴里,走出來一代人。為了讓後代人歡歌笑語,應當讓這代人倒下去。」革命之子索爾仁尼琴隨時準備讓自己成為世界革命的犧牲者,他多年後在詩歌《小路》里回顧當年的自己。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此時的索爾仁尼琴已經名聞世界,當他回顧滄桑往事時,想必對自己當年的狂熱和幼稚莞爾一笑。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中蘇開戰,因為我堅信,在新的世界大戰中,我軍的鐵拳定會把蘇美兩國的戰爭機器砸得粉碎,一名舉世矚目的戰爭英雄將由此誕生,那就是我。」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主角馬小軍自述理想。那個火熱的時代里,許多中國年輕人的宏大理想,簡直是複製自當年同樣年輕的索爾仁尼琴一代人。只是,此時的索爾仁尼琴已經快要被驅逐出國了,他的最著名作品《古拉格群島》距離面世也沒幾年了。

剛剛過去的大清洗,對索爾仁尼琴這種年輕人沒產生多大影響。「要知道『烏鴉車』(蘇聯人稱呼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黑色車輛)是在夜間開動,而我們是白天舉著旗幟遊行的人。我們從何得知並且怎麼能想到逮捕呢?」他在《古拉格群島》里自述生平,「我們這些二十歲年紀的人,邁步走在十月革命同齡人的行列里,而且,作為十月革命的同齡人,等待著我們的是最光明的未來。」


然而,一場大災難即將考驗十月革命的同齡人。


渴望已久的戰爭終於到來


1941年6月22日凌晨,索爾仁尼琴從家鄉羅斯托夫坐火車抵達莫斯科的喀山火車站,他要參加莫斯科文史哲學院的二年級夏季考試,科目有古希臘羅馬文學和西歐文學、古斯拉夫語、蘇聯歷史、拉丁語。索爾仁尼琴住進了學校的一間宿舍,與5個同住的年輕人一道漫不經心聽著廣播,新聞內容與往常無異,永遠是「形勢一片大好」。

「蘇聯男女公民們!今天凌晨4點,在事先未對蘇聯提出任何要求和未經宣戰的情況下,德國部隊開始進攻我國,對我國邊界許多地點發起進攻……」播音員突然宣讀了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演講。莫洛托夫在演說末尾呼籲:「政府號召你們,蘇聯的男女公民們,要更加緊密地把自己的隊伍團結在我們光榮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周圍,團結在我們的蘇維埃政府周圍,團結在我們偉大的領袖斯大林同志周圍。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敵人必敗,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蘇德戰爭全面爆發的消息突如其來,把6個學生當場驚得跳起來。命運無常,就在索爾仁尼琴獻身文學事業的起點,戰爭打亂了他的人生軌跡。他並不沮喪,因為按俄羅斯女作家、俄羅斯首部索爾仁尼琴傳記的作者柳·伊·薩拉斯金娜所言:「他們這些在1917-1918年間出生的青年人一直嚮往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十月革命後出生的那代人等來了彌補生不逢時缺憾的機會。」


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來臨。「他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最好的國家,這個國家經歷了所有的歷史危機,並且正在理性和公正的基礎上建設自己的未來。」薩拉斯金娜描繪了索爾仁尼琴當時激動萬分的心情,他渴望浪漫的戰爭,卻絲毫不知戰爭的殘酷。


「你們不要害怕,希特勒會在這場戰爭中自取滅亡。」索爾仁尼琴當天在給母親和妻子的信中寫道,這封信的落款時間是6月22日14點20分。「哎,如果我在羅斯托夫耽擱了一兩天,就到不了莫斯科。」他在當天17點45分的又一封家信中慶幸自己在戰爭爆發前一刻抵達莫斯科。


莫斯科文史哲學院的許多考生當天就報名入伍,只是外地考生必須回家鄉才能報名參軍,焦急的索爾仁尼琴感覺「腳下的莫斯科人行道都在發燙」。又是三天的火車行程,他趕回羅斯托夫,一路上白天看見部隊集結行進,晚上見到武裝巡邏隊和燈火管制。


身體和索爾仁尼琴開了個大玩笑,他早先被檢查出腹股溝異常,有迅速癌變的可能性。醫生在徵兵體檢表的卡片上記錄:「在和平年代,他的身體不合格;在戰爭年代,他只能做非戰鬥部門的勤務工作。」1952年末,監獄醫院給索爾仁尼琴切除了「增大並且纖維變密的病狀左睾丸」,確認這是隱睾症發展導致的惡性腫瘤。


被檢查出來身體缺陷在先,剛回到家鄉報名參軍的索爾仁尼琴被徵兵委員會拒絕,對方扔給他一句話「別著急,當需要你們的時候,祖國會召喚你們。」而他的同學都已進入各種軍官訓練班,他在整個夏天裡不停送朋友參軍,這讓自己很沒面子。同時,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大潰敗讓索爾仁尼琴內心痛苦,但他「依然深信,列寧以巨大的犧牲在歷史上首次創建的社會主義制度,一定能經受住德國裝甲部隊的打擊」。


索爾仁尼琴和妻子去了距羅斯托夫市一百公里的一所中學教書,妻子教化學,他教數學。他的心思不在講台上,眼看著德軍以閃電戰攻勢一路橫掃、祖國的大城市一座座被佔領,他怎能甘心在偏僻後方工作,雖然他逐漸了解到周圍的人對大清洗和集體農莊的恐懼。「犧牲在前線幾乎是一種甜蜜,能那樣死去該多麼自豪啊!」他在《請愛革命吧》里記錄心跡。


與幻想相悖的戰爭


蘇軍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產生了巨大的人力需求。1942年10月16日,教師索爾仁尼琴收到了入伍通知書,夙願實現。18日清晨,夾著一個破舊公文包、肩挎小書包、頭戴褪色鴨舌帽、身穿中學時代那件皮襖的索爾仁尼琴,來到區徵兵委員會報道,他還攜帶了恩格斯《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一書。「我的人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的。」他多年後這麼斷言。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1942年7月,索爾仁尼琴在列寧格勒炮兵學校。


下到部隊的第一天,索爾仁尼琴就懵了。當他站在新兵集合點的人群里,當他坐在從徵兵委員會出發的卡車上,他四周是一群文化低下的普通百姓。自認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新兵,發現了一個與想像迥異的社會。他不禁困惑「那個他至今都走在其大地上的年輕的、紅旗飄揚的國家在哪裡?」要不是身邊的新兵還講著俄語,他不相信他們是同胞。


索爾仁尼琴極力想進炮兵部隊,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數學知識,但他不久後站在一群群年邁而有病的農民中。這是一支由病號組成的末流部隊,只負責馬車運輸,他們沒有武器、軍服、口糧配給,成為了馬車手的他,陷入更深的苦惱和獃滯中。


他的第一位馭手同事,是一位國內戰爭時期征糧的政委,老革命者的身份讓索爾仁尼琴崇拜不已,以至於放下了恩格斯的書。孰料,同事津津有味給他講起內戰中親手做過的不光彩且殘酷的事情,甚至恬不知恥與他商量當逃兵。索爾仁尼琴頓時發現,對方是一個吹牛大王和惡棍,他沮喪地想:「為什麼他沒有與那些如今在前線為國捐軀的優秀人士在一起呢?」


戰爭是最好的課堂,它迅速將日常社會的一切缺陷和陰暗淋漓盡致暴露出來。那位前政委帶來的衝擊只是一個開端,「荒誕」的現實衝擊接踵而至,讓索爾仁尼琴呆若木雞。他看到不情願上前線的輜重兵們愉快地向後方撤退;他看到哥薩克人看到蘇軍潰退時流露出愉悅的表情……為什麼他的社會體驗與學校課本描述的完全不一樣?他無法理解,他必須去接受和了解這一切。


索爾仁尼琴的文化素養,終究讓他在這支爛部隊里脫穎而出。得到連部、營部長官的賞識,他如願進了炮兵指揮人員進修訓練班。該訓練班用於提高炮兵軍官的數學知識,戰前的學制是三年,而今縮短為六個月或八九個月兩種,學員畢業時被授予中尉軍銜。索爾仁尼琴被分配到培養聽音員的聲源測定專業,聽音員測定聲音以計算目標方位,也就是給火炮找尋目標和校正,是專業性極高的作戰崗位。學習期間,他得悉了家鄉失守,雖然家人早已疏散,他還是痛苦不堪。


畢業期正是斯大林格勒會戰白熱化階段,1942年9月初,索爾仁尼琴給上級寫信,懇求「請讓我上前線吧,我的知識和我的仇恨會在前線真正派上用場」。9月末,索爾仁尼琴在日記中強調自己的唯一願望就是上前線。11月2日,他從學校結業,隨後任炮兵聲源偵察連連長。1943年2月,中尉連長索爾仁尼琴真正走上了戰場。


血與火的磨鍊中,他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困惑——弗拉索夫軍隊的出現。1943年5月,索爾仁尼琴遇到德軍撤落在田野上的俄文宣傳單,他初次見到俄羅斯解放軍、斯摩棱斯克俄羅斯委員會的消息以及弗拉索夫的照片。傳單上,一群身穿德軍軍服、頭戴德軍銀鷹徽帽的俄羅斯人建議蘇軍直接投降。「這似乎是痴心妄想!這是德國人的伎倆!」索爾仁尼琴條件反射般認為這是謠言。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1944年2月的一天,白俄羅斯前線,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上尉坐在避彈所里,他執鉛筆的右手托住下巴若有所思,前面放著筆記本和一疊紙。沒人知道那一刻的他在寫什麼,也許是身為炮兵連連長的工作記錄,也許是跟親人友人的通信,也可能是抽空寫詩寫小說圓文學夢。就在一個月前,1月17日,他母親患肺結核去世。因請不起挖墓人,屍體與兩周前去世的索爾仁尼琴的舅舅葬一起。郵路擁堵,索爾仁尼琴直到5月份才知道噩耗,他給妻子寫信哀訴:「她離開了,帶著她給我的一切好處和我給她的所有壞處。」他來不及細細體味悲傷,當月被晉陞為大尉,隨後全身心投入部隊的夏季攻勢。這個夏天,蘇軍收復了全部失土。索爾仁尼琴隨大軍進入波蘭、東普魯士。


當然,他很快認清了事實,有一幫非蘇維埃的俄羅斯人存在,他們的作戰意志比納粹更堅定。蘇軍反攻進入東普魯士時,行軍中的索爾仁尼琴親眼看見終生難忘的悲慘一幕,一個被俘的弗拉索夫分子撲到坦克履帶下自殺,就在距索爾仁尼琴幾步遠處。此外,他還接觸到了由各種荒誕罪名組成、註定是炮灰的懲戒部隊,以及德軍戰俘營里的蘇軍官兵剛被解放就被自己人押送回國進勞改營。


「我逐漸開啟了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我從前並不知道有它們存在。」經受了規模空前巨大、無比殘酷的東線戰場的磨鍊,索爾仁尼琴開始給同在軍中服役的老友寫信議論時政尤其是批評斯大林,災禍因此而來。1945年2月9日,他奉命去旅部報到,被兩名反間諜機關的軍官帶走,皮帶、肩章、文件包甚至帽上的紅星都被奪走。他被判十年徒刑,軍隊生涯就這麼結束。


從紅衛兵到公知之路|被戰場血與火重塑的一代文豪索爾仁尼琴


索爾仁尼琴最著名的照片,剛從勞改營釋放歸來,眼神深邃並倔強。蘇德戰爭爆發前,就算打死他,他都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人民公敵」。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戰爭和勞改營生活帶給他說不完的苦難,也造就了一代文豪。


禍也福也,進入監獄讓索爾仁尼琴看到了更寬廣、更真實的蘇聯社會。索爾仁尼琴稱從軍和下獄是他人生的兩次決定性時刻,他多年後親口告訴美國萬福瑪利亞大學文學教授、作家約瑟夫·皮爾斯,「(被捕)使我全面地理解了蘇聯現實,而不僅僅是理解了在我被捕前我所了解的單方面的情況。否則將有什麼樣的空虛生活在等待著我,而監獄將一切都給了我。」


「這個悲劇的結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它是復活之前的苦難,是出生之前的陣痛。」皮爾斯在《索爾仁尼琴傳》中感慨,「被捕是索爾仁尼琴生命受難記的真正開始,在這裡,他此前的自我驕傲和自私,就像是一件多餘的外套,脫掉了。」


原文刊載於《鳳凰周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道主義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海沃德入綠凱重塑東部格局 騎士獨霸一去不復返
重塑詹姆斯?泰倫盧提出這一說法被騎士隊肯定,滅勇士已提上日程
【虎撲JRs字幕】羅斯爭奪戰!去湖人重塑贏球文化|還是去騎士輔佐詹皇?
玻璃磚重塑傳統建築立面:阿姆斯特丹的香奈兒水晶屋
鐵鍋里倒入紅色粉末,遇火重塑火山噴發的經典景象
王俊凱和迪麗熱巴主演《仙劍4》,誓言將打翻「無胡歌不仙劍」的定論重塑經典
阿德正式被馬刺擺上貨架!波波維奇追內線防守大閘,重塑巔峰王朝
讓華爾街宮斗,讓歷史穿透迷霧,數據重塑世界
阿賈克斯青年軍強勢歸來 劍指曼聯重塑荷蘭足球黃金時代
秦時明月端木蓉的重塑有三大失敗,表情像老金,走路姿勢像楚南公
加索爾坦言最敬佩科比,倫納德有望繼承科比遺風,重塑聯盟風氣
重塑扎哈拉的世界
文化救國:納德拉如何重塑微軟
馬克龍「重塑歐洲」解讀二:法國的雄心
《粉紅女郎》翻拍!王鷗、周冬雨、宋茜、張儷真能重塑經典嗎?
世界莎士比亞大會:塑造與重塑莎翁藝術
馬克龍拉德國「重塑歐洲」 德國怎麼看?
健身GIF:重塑肱三頭肌、召喚出深藏已久的麒麟臂!
沃爾瑪重塑山姆店,押注中國高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