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只要具有吸引力,中國元素自然就會為設計師所用

只要具有吸引力,中國元素自然就會為設計師所用

作者:中國版《GQ Style》


BoF帶來中國版《GQ Style》邀請業內人士對中國風格的探討。時裝媒體人張亦馳認為:各國的資源,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文化上的,誰具有吸引力,自然就會為大家所用。


隨著紀錄片《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The First Monday in May)的上映,中國風格再一次成為了頗具爭議性的議題。而隨著東方風格再一次在國際天橋上興起,也讓中國人的心裡再一次湧起迷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於中國人來說,在天橋上飛過的一件件刺繡龍鳳、祥雲仙鶴,只是西方人霧裡看花、抓不住癢點的又一次東方幻夢,還是在時尚全球化的審美大環境下,我們也該放下包袱去接受與演繹的時髦現實?尤其是在衝到了國際舞台的新一代本土設計師周翔宇(Xander Zhou) 、上官喆(Sankuanz)都在擁抱他們眼中的中國元素時,局 面變得更加有趣。

BoF時裝商業評論關注中國設計師、中國時裝產業的發展,在此,我們獨家帶來了中國版《GQ Style》邀請一眾業內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就此問題進行的探討,以他們處於時裝圈中不同領域的角色來解讀東方之謎。


中國北京——如果真有流行趨勢預測那麼一說,當潘通色卡(Pantone)預測的年度流行色是粉晶色和靜謐藍時,那麼中國/東方元素絕對是2016年的一個重要流行趨勢。你可以看到橫跨紐約、倫敦、米蘭、巴黎,從西方設計師到中國設計師,都不約而同地起用了中式或東方元素。無論是大面積的印花圖案使用,或是整體廓形剪裁的運用,又或是小面積刺繡圖騰或配飾的點綴,東風西漸的潮流橫掃時尚圈。


這當然不是西方設計師第一次大量採用東方元素。自絲綢之路打通了中西之間的交流,東方的神秘異域、對顏色的大膽處理、樣式的繁複絢麗,對西方來說從來都是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1910年,風靡歐美大陸的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在巴黎推出《天方夜譚》(Scheherazade),整個巴黎都被這異域風情迷得死去活來。Coco Chanel在1930年代,Christian Dior在1950年代,Yves Saint Laurent在1970年代都相繼推出過中式系列。Coco Chanel康朋街31號寓所里的中國烏木漆面屏風是她的心頭摯愛,品位過人的Saint Laurent的住處除了名畫和中世紀傢具之外,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明代佛像和清代花瓶亦滿布其中。中式元素在那時是奢華名貴的象徵,是有階級、有文化、有品位人群的絕對專屬。


中國很長一段的封閉時期,更讓西方社會產生濃厚興趣,但卻一直所知甚少。一是礙於有限的交流和資源,二是源自當時強勢西方對東方文化的主觀化浪漫化描繪(詳見EdwardSaid的《東方學》),這種對實際情況了解的缺失,反而讓想像在好萊塢的電影里得到極為戲劇化的呈現。1930年代好萊塢知名華裔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憑著神秘魅惑而具有力量感的女性形象,成為許多設計師腦中對奇幻東方無盡幻想的起始,John Galliano就是深受影響的其中之一。從Galliano在Dior的第一個系列開始,中國/東方元素反覆多次出現在他的設計之中。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換個不停的各式旗袍,當時正執掌Yves Saint Laurent的Tom Ford承認道:「我真是停不下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TomFord融入東方情愫的2004年秋冬系列,性感遊走在含蓄邊緣,不說破的誘惑與王家衛描繪的故事如出一轍。

如果說這一切在西方時裝界也只是小打小鬧,那麼,2015年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學院年度大展的「鏡花水月」主題,無疑把中國風潮推到了時裝世界的中心。我們之所以沒有必要迴避中國奢侈品市場十年的快速增長與此之間的關聯,是因為這個過程是名副其實的「趕英超美」。1978年,中國才打開國門,至今不到四十年,1979年,宋懷桂女士(Madame Song)才第一次將西方時裝Pierre Cardin帶到中國。中國民眾從統一的灰布衣服藍布褲子綠軍裝到現在和西方無時差同步穿上一樣的衣服趕著一樣的潮流,在數字媒體發展上甚至遠超歐洲步伐,強大的經濟發展推動了文化,特別是時尚的進程,這一點毫無疑問。我們關心的是,如今的中國元素東方情懷,又和當年有何區別?


我突然想起一本當年的暢銷書——Thomas L. Friedman的《地球是平的》。這本書的主旨是,因為信息技術而緊密結合的互聯世界裡,全球市場、勞動力和產品都可以被世界共享,因此,美國的、法國的、英國的人們和中國的、印度的、日本的人們,是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有能力者勝。換句話說,各國的資源,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文化上的,誰具有吸引力,自然就會為大家所用。


Kim Jones說他著迷於概念的流動,他為Louis Vuitton設計的橫須賀刺繡夾克集合了日本、印尼和中國元素,傳統通過色彩和廓形的流行解析,變成完全當代和「現在」的設計;Gucci講述一個「對可能性的全新詮釋」的故事,Alessandro Michele相信年輕人可以穿著印花夾克和鉤花針織衫,卻擁有自我獨立時刻崩裂的勇敢。「各種文化變成一種文化,因為沒有了固有的參考,我們的創意和靈感可以到處遊走,」Valentino的設計師Maria Grazia Chiuri說出了一種真實。當我問及上官喆對中國元素的使用時,他輕鬆地回應:「中國元素其實是一個泛概念,裡面包含了很多文化。古典的、當代的、不同時期的、民族的,都很不一樣。對我來說往往不會考慮一個泛概念的中國元素,而是取材細節,比如蒙古族、亞運會、西藏等。在另外一個層面說這些素材,其實是一組文化和當代歷史事件。」


「鏡花水月」的策展人Andrew Bolton曾說:「本質上這不是一個關於中國的展覽,而更像是各種想像集合而成的中國。」我們都是在通過鏡像了解世界,因為我們能切身真實了解的只有自己。


本文作者張亦馳(Yichi Zhang)是時裝媒體從業者及風格觀察者,本文編輯:Xiaobin He。

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The Business of Fashion的立場。

只要具有吸引力,中國元素自然就會為設計師所用



刊登了該討論的本期《GQ Style》現已上市。


1Titan將收購珠寶零售商CaratLane的多數股權

「Tata集團旗下市值17億美元的珠寶及眼鏡零售商的Titan將收購總部位於印度金奈的在線珠寶零售商CaratLane的多數股權。」


– Forbes India


2


Dominic Chappell:第三次申請破產的BHS投資人

「Dominic Chappell的財團在去年收購了前不久宣布破產的零售商BHS。據稱,此人已宣布破產過三次。」


– BBC News


3Rachel Zoe和Kate Upton最愛的古董衣商家正在大力吸引21世紀消費者


「就像在所有高端網上零售店看到的一樣,數千件設計師品牌衣裙任你挑選。 William Vintage的獨道之處在於,這裡每一件產品都獨一無二。」


– The Independent


4機器人、聊天軟體以及客服的未來「聊天工具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是比手機更好用的媒介,但它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TechCrunch


5我們所熟悉的青少年零售業正在走向消亡


「除了從關於價格制定及掌控市場的錯誤中學到教訓外,青少年零售商的失敗還引發了業界對於其他問題的思考。」


– Business Insider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F時裝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解密大都會博物館年度大展「Manus x Machina」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讓自己的項目更具 「吸引力」?
擁有高質量愛情,你必須具備的吸引力是什麼?
他們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綠巨人!他們相當具有吸引力!
讓自己更具有吸引力,女人從這12個細節修鍊自己
想要維護長期關係,需要懂得保持自己的吸引力
婚姻中如何裝扮自己,讓你更具備吸引力
挽回感情之學會提供價值,你可以更具吸引力
剪短髮的你會更有吸引力
對高精尖人才最具吸引力的亞洲國家竟不是中國或印度,而是它?
怎樣變得有吸引力
如何才能讓自己更有吸引力,讓科學告訴你!
想提升吸引力,肩部鍛煉不可少!
不要瑞士軍刀 我需要耐用的且極具吸引力的單刃刀
吸引力是戀愛的關鍵,而了解吸引力就是制勝法寶
吸引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快速建立自己的吸引力,讓你情場得意
充足的睡眠會讓人看起來更健康更有吸引力
只有成為你自己時,你才擁有世間獨一無二的吸引力與幸福
深色包裝會讓食物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