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廣西、四川、貴州西南各省都有建文遺迹,小朱究竟去哪了?
上回:正統年間,有老僧跳出來自稱建文帝,朝廷炸鍋了!到底該怎麼辦?
作者:龔令民
上回我們說到,正統五年的自認建文一事多半系假冒,但是在我國的各個地方卻普遍有著建文帝的種種遺迹和傳說,其中尤以西南為最。如四川鄰水縣的御臨河,廣西南寧的寶華山應天寺,重慶的南溫泉公園等都留有傳說中的建文帝遺迹。
1958年,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在遊覽重慶的南溫泉公園後曾賦詩一首「南泉今日我重來,且喜江梅花半開,舊代政權余廢壘,新喜民意樂登台。建文隱處埋荒草,仙女澗頭長碧苔,浴罷溫泉生趣滿,花溪舟楫喚人回」。不過,其中,說得最有板有眼的還是貴州白雲山。
《明史紀事本末》說,建文帝成功出逃後,帶著楊應能,葉希賢,程濟兩比丘一道,隱名易服,「西遊重慶,東到天台,轉入祥符,僑居西粵,中間結庵於白龍,題詩於羅永,兩 入荊楚之鄉,三幸史彬之第,蹤跡來去,凡數千里」。中間提到多處地名,而且西南各省也流傳有很多關於建文帝的傳說,甚至在各地的地方志中也多有記載。
明人徐霞客就曾考察過傳說中的貴州白雲山惠帝修行遺迹。他的《徐霞客遊記》這樣記載「有巨杉二株,爽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為火傷其頂,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為白雲寺,則建文君所開山也;前後架閣兩重。有泉一坎,在後閣前檻下,是為『跪勺泉』。下北通閣下石竅,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龍所供建文君者。
中通龍潭,時有金鯉出沒雲。由閣西再北上半里,為流米洞。洞懸山頂危崖間,其門南向,深僅丈余,後有石龕,可旁為榻。其右有小穴,為米所從出流以供帝者,而今無矣。左有峽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橫板,猶雲建文帝所遺者,皆神其跡者所託也。洞前憑臨諸峰,翠浪千層,環擁回伏,遠近皆出足下。洞左構閣,祀建文帝遺像(閣名『潛龍勝跡』,像昔在佛閣,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運所建,前瞰遙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門,其後即山之絕頂。」
與這則記載相近的傳說更是詭異,建文帝所親手種的那棵樹因為像建文帝一樣思念南京,其枝葉居然全朝著故都的方向。池塘的那兩尾金色鯉魚也不是尋常事物,他們是建文皇帝的天氣預報,偶一出現就是要變天了,提醒建文帝打雷、下雨該收衣服了。
至於那個流米洞,後來因為寺里的一個和尚貪財,想要多囤積些儲備糧,於是把開口挖大。那洞也是通人性的,一見原來這架勢,後來連米渣子都不流了。這些傳說近乎神話,自然當不得真。但卻說明一個問題,即民間對建文帝同情者大有人在。
另外一些史書記載有此地建寺之經過。「永樂四年夏四月,建文帝至西平侯沐晟家。留旬日,五月結茆白龍山。」甚至還留有這樣的記載「五年冬十二月,建文帝祭死難諸人,自為文哭之」。據隆慶進士馮時可的記述,他當年在此庵遊玩的時候,庵內還留有傳為建文帝的題壁詩三首,後來被廣順州知州韓之屏彙刊於石!
現將其二存錄如下,以供愛好者賞析,鑒別。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歸何處?唯有群鴉早晚朝。
下回我們繼續盤點其他一些比較有名的建文遺迹。(未完待續,謝謝閱讀)
(本人鄭重聲明,本號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創,所選圖片皆出自網路,在此致謝)






※今日賽事地區廣西桂林河南鄭州內蒙古呼倫貝爾陝西渭南雲南昆明四川阿壩
※東北有張作霖山西有閻錫山連貴州都有王家烈,四川咋就沒鐵霸王?
※犍為金石井:值得探訪的四川西南神秘歷史文化古鎮
※山東簡稱魯有魯國,四川簡稱蜀有蜀國,那麼福建廣東的閩粵呢?
※南宋四川抗蒙山城
※江西的一個縣 因與四川廣東省的縣同名而改名 地處江西 福建 廣東交界處
※廣東、四川、江西等省百強縣排行,廣東只有一個縣上榜,很意外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大移民!
※在四川大巴山「稱帝建都」的人!玉璽、後宮、文武百官一應俱全!
※江蘇高考作文題瘋狂開車!廣東、山東、四川、北京、上海等作文題曝光,幸虧我生的早!
※山東、廣州、浙江、四川、安徽、重慶2017中考作文題匯總
※賽事精選▎山東、四川、廣西、江蘇熱門賽事
※張獻忠的大西國沉江財寶終於確認,就在四川彭山縣的岷江段!
※四川3大四線城市:樂山,達州和廣元!
※今日賽事地區江蘇蘇州浙江嘉興浙江寧波廣州四川都江堰
※四川最窮的縣其中4個:敘永縣、古藺縣、朝天區、旺蒼縣!
※四川第四大城市,中國酒都:四川宜賓
※華農講堂56期:地道的四川綿陽市北川縣黑苦蕎茶
※如今的四川人基本都是湖北、湖南人後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