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 5月12日,是我國第7個防災減災日。居安思危,只有從日常生活中樹立防震、防災意識,了解防震減災知識,才能更多地掌握應對自然災害的技能、不斷提高我們對災害的防禦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這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打造了一套完善的防災防震系統,或許我們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防災教育練就防災達人


(1)一本防災手冊打破「說教式」教育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東京防災手冊(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2015年9月,東京都政府給東京都市民免費發放了一本防災手冊,一同發放的還有標記了所住地區附近醫院、避難點、給水點、緊急通路的防災地圖。人們幾乎可以從這本手冊中找到所有災害發生後突發情況的應對方法。如地震時,身處家中、辦公室、購物街、學校、車站、電車、便利店、地下商業街、劇場、機場、電梯、山地等不同的地方,應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怎麼做,都在書中用漫畫和文字的形式表達了出來。


除此之外,東京都可能遇到的氣象災害、傳染病、恐怖襲擊、火山噴發的應急也都有所呈現。很多業內專家認為,這本防災減災手冊幾乎做到了極致,是其他城市打造本地化防災減災手冊的樣本。手冊徹底摒棄了政府原來生硬的說教式的防災工作,用更親民的方式來傳達重要的公共信息。樂於看、易於記,哪怕只是急需時拿出來翻看,自救互救能力也能提升。>>>


(2)防災教育從娃娃抓起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在日本,幼兒園和小學時,老師就會經常帶孩子們參加防災演習,通過實景模擬等讓孩子們對遇到災難如何應對有更真實的感受。經過一系列訓練,孩子們已經對做什麼、怎麼做都已經輕車熟路。高中時,學校基本一年會組織一次地震演習。在日本生活了20多年的關老師看來,地震已經融入了當地人們的生活,大家已經不是害不害怕地震,而是考慮如何與地震共處的問題。>>>

(3)防災意識貫徹到家庭里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日本建造的房子都比較矮小,通過加固房梁、選用輕質板材等避免房屋倒塌。室內陳設上,也盡量避免高大的櫥櫃和冰箱,以防發生地震砸傷人。有的人甚至將櫥櫃門都上了鎖,地震晃動時裡面的鍋碗瓢盆不會飛出來,電視機也被固定起來。「軟體」 上,每個家庭都會自備一個「防災袋」,像書包大小,裡面裝著應急物品,比如水、食物、手電筒、毛巾等。這些物品也會定期更換,防止失效過期。>>>


二、抗震建築保生命

(1)嚴格的法律保障建材質量


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建築物的抗震標準由《建築基準法》和《建築基準法施行令》嚴格規定。《建築基準法》規定,新建建築必須達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數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損的抗震強度。只有設計符合該法的建築才被允許建造。根據該法,建築材料都要經過官方認證,不合格的建材很難在市場上流通。同時,監管盡職盡責,使建築商基本上沒有空子可鑽。>>>


(2)質量輕、強度高的防震建材及防震設計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日本抗震房屋(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日本的建築物中基本沒有磚結構建築,取而代之的是輔以輕型牆面材料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的建築既安全抗震,又節省能源。家庭房屋建築中普遍使用的新型材料的共同特徵是質量輕、強度高,比如樹脂、加氣混凝土、碳纖維,即便倒塌墜落,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而且安裝方便,蓋房子跟搭積木一樣輕鬆。此外,日本的建築物一般都做了高等級的抗震處理。高層建築頂層四角上一般都安裝了防震陀螺,如果樓向左側傾斜,陀螺就會向右側傾斜,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建築物不會倒塌。


(3)先進的抗震技術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 日本LIXIL住宅研究所2012年研發了一種新型抗震技術,即通過在牆壁中加入彈性材料能有效地吸收震動,能使建築物在地震時的搖晃幅度減少一半。>>>


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開發出了世界上強度最大的混凝土製品。該產品在原有的混凝土中添加了陶瓷性質的特殊添加劑,還改進了製造方法,使新產品的強度是現有混凝土強度的1.5倍,可大大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三、「星羅密布」的避難所


1. 學校、公園是常設避難所。


在地震災害頻發的日本,「地震再大,學校也不能倒」早已成為社會共識,學校、體育館等公共建築物的抗震標準最為嚴苛。因此,學校、公園等有開闊空間的地區就成為了常設的應急避難場所。與日本大多數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比起來,用「星羅棋布」來形容並不為過。例如,位於日本近畿地區中部的明石市,面積僅5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萬人,卻有約42個應急避難所和10個防災公園。


人們因為經常進行地震演習,都非常了解離自己最近的避難所的位置。因此,在遇到地震時也不會過於慌亂,都會按照平時演習的程序,有序地轉移到最近的安全地帶。


2. 關鍵時刻監獄也可以當避難所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圖為4月24日拍攝的擁有百年歷史的當地著名監獄——熊本刑務所,向近鄰社區的避難者提供臨時避難場所。據說前來避難的災區民眾最多時超過200人。 中新社記者 王健 攝


在4月發生的熊本地震中,日本法務省官員島衛皓一(音譯)透露,由於一時難以安置數量龐大的地震災民,日本當局決定開放一所監獄,讓上百名無家可歸者暫時與囚犯一同住在監獄裡。島衛皓一說,14日、16日兩場地震以來,重災區熊本縣熊本市的一所監獄先後收容多達250名災民。截至19日,仍有大約110名災民與將近500名囚犯一同住在監獄內,被收容的災民棲身在這所監獄的訓練場內。>>>


四、完善的監測體系 及時的播報系統


防災減災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減災系統


熊本地震時日本播發的緊急避難信息。(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日本氣象廳在全國約200個場所設置了地震監測站,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在全國約800個場所設置了地震監測站,上千個監測站共同構成一個龐大的捕捉地震波的網路。一旦發生地震,有關部門立即分析由監測站傳來的數據,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規模,預測地震波到達各地的時間,並由氣象廳迅速發布緊急地震速報。


另外,日本氣象廳預先設定有可能發生海嘯的斷層,對海嘯的數值進行模擬演算,將演算結果作為海嘯預測資料庫進行積累。實際發生地震時,立即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發生地震的位置和規模相對應的預測結果,迅速向沿海地區發出海嘯警報。


一系列動作有著標準的流程。日本氣象廳官網上的海嘯和地震信息發布流程顯示,在地震發生1.5分鐘後,地震烈度超過3級的地區需要發布地震烈度;3分鐘時公布震源和震級,同時預估會不會發生海嘯、發布含有到達時間和高度的海嘯預警;5分鐘後,發布震級超過3級的城鎮、村莊的地震信息。>>>

您可能感興趣

防災減災 從小抓起
地震引出的中國「防災減災日」
今天,國際減災日,掌握防災減災知識,保護你我生命安全!
防災減災,遙感衛星工作忙
四川攀枝花開展「防災減災日」消防宣傳工作
重慶黔江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及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泥石流災害就像多米諾骨牌,防災減災必須切斷災害鏈
省減災救災委通知要求 認真做好自然災害防範應對
智能機器人滅火減災,消防員可以休息了?
農業部:水稻防災減災技術指導
5.12防災減災日,假如地震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七問防震減災常識,關鍵時刻能救命!
市政協舉行防災減災安全專題講座
一帶一路 防震減災合作
地球的後裔——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員
為災區祈福!必備科學防震減災知識看過來,建議家長和孩子都看看
自治區防災減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城市防災減災 這些知識你應該知道
防災減災日,你需要讀一讀這本「小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