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防災減災,遙感衛星工作忙

防災減災,遙感衛星工作忙

防災減災,遙感衛星工作忙



今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應環保部應急監測申請,緊急調度在軌衛星,利用高分四號衛星,連續多日監測不同時間段太湖藍藻水華變化情況,同時利用高解析度衛星進行精細觀測,為太湖水質監測和管理提供技術依據。

近年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太湖藍藻的生成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已成為太湖水質監測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為太湖藍藻暴發的發生規律和演變趨勢提供了研究基礎。


這只是該中心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執行防災減災應急任務的一個縮影。在「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記者了解到,該中心目前負責運行管理著15顆在軌陸地觀測衛星,建成了多星綜合管理系統,擁有完備的陸地觀測衛星地面數據處理系統和一整套衛星監測、數據回傳、資料分析技術,為防災減災工作帶來了「天眼」。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該中心主任徐文說。衛星遙感技術在自然災害預測預報、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決策指揮、應急救援、恢復重建等環節能發揮巨大的作用。該中心在滿足日常觀測需求基礎上,積極發揮在軌衛星的最大效能,為我國及國際提供了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的應急觀測和數據服務。


該中心成立了專業災害監測研究團隊,2016年以來,中心執行應急監測服務任務39起,緊急安排衛星成像195次,向國土資源部、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等20餘家用戶單位,提供應急服務數據3203景,平均應急響應時間不超過1.5小時。

在國際災害監測領域,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CHARTER)是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合作組織之一,我國於2007年以國家航天局的名義加入。資源衛星中心作為我國對CHARTER組織開放的空間數據提供單位,負責為全球自然災害發生地區提供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同時在CHARTER機制內承擔緊急事務官員職責,在值班期間負責為受災地區安排調度適合災害監測的世界衛星資源。迄今為止,該中心已經進行國際值班49次共8200多小時,處理全球重大自然災害37起,為受災地區提供了大量遙感數據。該中心還通過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外交部等組織機構,在日本地震、厄瓜多地震等災害中,為相關國家提供了國際援助,提高了我國陸地觀測衛星在國際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付毅飛)


AI有話說:


九年前,李小文院士在自己博客上公開致歉:「大家都關心汶川的災情,但到現在我們還出不了一張圖……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鑽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


如今,足可告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伊朗擬發射兩顆衛星 美媒:展示其軍事野心
衛星圖警示:南極巨大裂縫仍在快速擴張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建議改進航天管理政策
文昌航天種子「種」出108個農作物新品種
「葉培建星」命名儀式暨小行星探測學術報告會今日舉行

TAG:中國太空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風雲衛星助「一帶一路」國家防災減災
中國衛星:助力國際防災減災
炎熱乾旱又持續暴雨,印度多地洪災泛濫,求助我國衛星監測其災情
印度慶祝反衛星武器試射成功,結果遭到質疑,偵察衛星被誤傷
遙感衛星的作用可不止於拍攝重大活動
美國間諜衛星發射失敗,運載火箭突然罷工!事故原因未知
衛星在太空是如何在自然災害中拯救生命的?
美國導彈反衛星技術日漸成熟,「草食動物」衛星如何自保?
法國科學家提出用衛星來監控火山,減少自然災害對人類的損傷,卻遭到質疑
中吉簽訂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合作協議 為兩國科技合作及防災減災提供支持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衛星寡頭」木星,又喜添衛星12顆
用衛星監控小行星,是否能減少撞擊地球的風險?科學家認為情況不樂觀
地震電磁監測衛星能幹啥?
逆行衛星隨時可能「星際肇事」,成木星與衛星碰撞證據,與生命起源相關
全球性衛星導航一片癱瘓,24顆衛星失聯,北斗結局有驚無險
衛星為什要在太空工作,地球不能發揮衛星的作用嗎?
為何要用反衛星導彈而不用微型衛星武器攻擊衛星?便利,不受限制
蘇聯黑科技防空導彈,連衛星都能擊落,雷達輻射強度足矣殺人
印度成功試射反衛星導彈 美國代理防長卻使勁酸
中國用22萬張衛星圖像幫亞太救災防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