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趙兩國為何錯失肢解魏國的大好機會?

韓趙兩國為何錯失肢解魏國的大好機會?

韓趙兩國為何錯失肢解魏國的大好機會?


「懿侯乃與趙成侯合兵伐魏,戰於濁澤,大破之,遂圍魏。 」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鑒·第一卷》,意思是:韓懿侯於是與趙成侯聯合出兵攻打魏國,在濁澤地方交戰,大敗魏軍,包圍了魏國都城。


在第一遍閱讀《資治通鑒》時,我曾忽略了這句話,直接無視PASS,但事實上,這句看似非常普通的話,卻是波濤暗涌、兇險至極。它所描述的事件,差點讓魏國一分為二,而該事件的後續,直接影響到韓、趙、魏三國的關係,甚至對戰國中後期的格局走勢也有很大的影響。

這句話所描述的事件起因應該追溯到魏武侯身上。魏武侯是魏文侯的兒子,公元前395年繼位,公元前370年去世,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或出於什麼原因,魏武侯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定下繼承人,因此,在魏武侯去世後,魏國馬上爆發了一場爭奪王位的內亂。爭奪王位的主角是魏武侯的兩個寶貝兒子魏罃(後來的魏惠王)與魏緩(公子緩)。


韓趙兩國為何錯失肢解魏國的大好機會?


就在魏瑩與魏緩兄弟倆自相殘殺得熱火朝天天昏地暗的時候,魏國有一個叫王錯的大夫逃到韓國,將魏國發生內亂的消息報告給韓國的公孫頎,公孫頎認為這是個可乘之機,於是對韓懿侯說:「魏國內亂,可以乘機攻取。」


自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分封三晉後,韓、趙、魏都成為諸侯國,表面上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起平坐,但由於魏文侯雄才大略、招賢納士,並採取了一系列變革措施,魏國逐漸從三國中脫穎而出,成為實力最強的國家(霸主),所以,在事實上,韓、趙兩國都要聽從或倚靠魏國。魏文侯死後,魏武侯任人唯親,致使吳起離開魏國,魏國的實力稍有削弱,但仍然能維持霸主的地位。

事實雖然如此,但韓、趙兩國絕不會甘心永遠處於魏國的淫威之下,所以他們肯定無時不刻不在等待翻身做主人的機會。現在魏國內亂,這機會終於來了。


於是,公元前369年,韓懿侯與趙成侯聯合出兵攻打魏國,雙方在濁澤交戰,結果韓、趙聯軍大敗魏軍,並包圍了魏國都城。


韓趙兩國為何錯失肢解魏國的大好機會?


國家首都都被人家圍困了,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已經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及時刻。魏國,現在處在這種情況之中。而另一方面,只要韓、趙兩國再稍微加把勁,就有可能滅掉以往老是騎在自家頭上拉屎撒尿的魏國,從此真正實現當家作主了。


但就在這時候,事情卻出現了令人意料不到的轉折,韓、趙兩國在如何處置魏國的問題上發現了意見分歧。趙成侯說:「殺掉魏瑩,立魏緩為魏國國君,然後割地退兵,這對我們兩國是有利的作法。」韓懿侯說:「不妥。殺死魏國國君,是強暴;割地後才退兵,是貪婪。不如讓兩人分別治理魏國,魏國分為兩半,比宋國、衛國還不如,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魏國的威脅了。」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互不同意對方的意見,爭執不下,韓懿侯很不高興,乘夜率軍離去。趙成侯見韓懿侯已經退兵,也只好退兵歸國。韓、趙退兵,給了魏國喘息的機會,於是魏瑩殺死魏緩,然後即位,是為魏惠王。


魏惠王繼位後,先後對趙國、韓國進行了報復,因此發生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也就是說,韓、趙、魏三國從原來的聯盟關係變成了相互攻伐的關係。其間三國關係雖然偶有緩和,但也是各自為政,這就給秦國東出提供了便利條件。桂陵之戰後,商鞅趁機攻打魏國,便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假如韓、趙、魏三國仍然能像魏惠王繼位之前那樣共同進退,秦國即便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強盛,但要順利東出,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


另外,在魏國對韓、趙進行報復的過程中,還把齊國卷了進來,使魏國與齊國的關係也變得及其惡劣,而在與齊國的戰爭中,魏國軍力受到嚴重削弱,使魏國從此再也無力阻擋秦國東出。所以,從客觀上講,魏國與韓、趙、齊數國相爭,結果卻是秦國漁翁得利。


韓趙兩國為何錯失肢解魏國的大好機會?


司馬遷在評價這件事時說: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國之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顯然,在司馬遷看來,「君終,無適子」是魏國出現危機的根本原因。那麼,司馬遷所說的「二國之謀不和 」又是什麼原因呢?

韓懿侯所謂的「強暴」、「貪婪」其實都是虛話——他們能對魏國做出趁火打劫的事,還有什麼道德可講?他們意見出現分歧的真正原因是利益不同,所以目標不一致。韓國實力較弱,既想削弱魏國又不想讓魏國變得太過弱小,目的是保持均勢以制衡趙國;趙國實力比韓國大比魏國小,所以希望趁機吞併、分裂魏國以壯大自己,而一旦魏國分裂,那麼趙國就可能接替原來魏國的霸主地位。


在韓、趙意見分歧這件事上,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韓、趙兩國當初在準備出兵攻打魏國時,為什麼沒有事先確定共同的行動目標?既然是共同行動,就應該有共同目標,否則這種行動只能稱之為盲目行動,其結果就是無結果,勞師動眾白忙活。


(感謝關注「至簡點評」 歡迎交流討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點評 的精彩文章:

韓昭侯為何當面拒絕申不害的請求?
歷史上個人事業沒有建樹,卻能名垂千古的神奇人物
通鑒||商鞅如何在秦國強力推行變法?
吳起為何從魏奔楚,最終落得被亂箭射死的下場?
您可能感興趣

魏國為何要遷都大梁?真是害怕秦國?
戰國曾經無比強大的魏國為何一跌千丈?
吳蜀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為什麼總是被魏國挫敗
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魏國,為何最終被秦齊兩大國打殘?
魏國大將夏侯霸為何選擇投奔蜀國而不是吳國
戰國初魏國比秦國還猛,為何吞併不了秦國?原來是這樣
三國史上為什麼魏國沒能抓住機會滅蜀漢?
秦王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是魏國?
魏國大將夏侯霸為什麼選擇投奔蜀國而不是吳國
戰國群雄爭霸,為何偏秦國統一天下?主要是魏國犯了個錯誤
公孫衍棄秦國回歸魏國,聯合他國勢力攻打秦國,卻加速秦的統一!
揭秘趙國大將廉頗為何晚年投靠魏國?
戰國時期,強大的魏國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作為戰國時期的人才輸出地,魏國錯失了哪五大人才?
蜀國如此弱小,為何諸葛亮始終對魏國保持攻勢?
魏國實力碾壓吳蜀,為何三國卻能鼎立那麼多年
三國怎麼滅亡的?曹魏國、蜀漢國及東吳三國的滅亡原因
韓國趙國魏國三家分晉 天子也阻止不了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偏安一方?最後還被魏國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