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中山堂」舊址


還記得八角亭的第一家電影院嗎?依稀記得是小學的時候,還在裡面看過電影,卻完全忘記裡面的場景布置是什麼樣的了,小編記得學校那會兒經常組織學生來這邊看公益電影,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部催人淚下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那時是學生和自己的家長看的,每個人都哭的稀里嘩啦,自此小編深受影片小主人公的影響,回家就特勤快地幫忙做家務,不哭也不鬧。

時間滾滾長河,雖然這個住址已被拆掉了,但周邊的建築依舊在,讓人仿似有又回到了那個年代,一切還是如此熟悉,長樂的一物一草全靠他的造福..........


整修市貌美化長街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曾經是孫中山女婿(其妻為孫中山次女孫婉)的湖南湘鄉人王伯秋,於1934年被任命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長樂縣長,至1938年離職,前後僅四年。

那時,由於連年軍閥混戰,加以日本帝國主義者對我國侵略步步進逼,以致民窮財盡,民不聊生。作為專署所在地的長樂縣城,一片破敗景象。為了整頓市容,王伯秋採取了少花錢多辦事的辦法,把從專署向西行至碼頭的長660米、寬6.5米的中山路街道,加以整修;把臨街的店屋由政府統一改建成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建成後向業主收取部分建築費用。同時在道路兩旁種植龍眼等果樹,以增加政府的收入,綠化美化城區。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當年帶領群眾改造的一條古街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保護下來的宋「衙前井」

在建設過程中,王伯秋經常到現場巡視。那時普通話在長樂只有少數人能聽能說,所以外地來的官員,都要跟一位翻譯。一天,他在街上忽然碰上幾個老太太,各自捧著一把香火向他告狀。翻譯告訴他,她們沒有錢,要求不要改建房屋。王伯秋環視身旁的幾個老太太,鄭重地對翻譯說:「請她們放心,我替她們蓋房子。」沒過幾天,就在司馬第的東面,動工蓋起一溜平房,群眾稱之為「十間排」。但老太太們並沒有搬進去住,還是住進改建過的原住屋。住在那裡的卻是進城打工的山民。人們風趣地把那裡稱為「貧民窟」。長樂縣城街道改建後煥然一新。雖然比不上大城市,但長樂父老對王伯秋沒有採取粗暴的手段強行拆建,而是對有困難的改建戶作了妥善的安排,感到很滿意。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接著便開始著手交通建設。當時長樂主要靠水路運輸,客運和貨運要受到潮汐和風向的制約,特別是在農曆六七月間颱風季節,風急浪高,行旅阻斷。陸上運輸全靠肩挑步行,山路崎嶇,舉步維艱。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同年,他便動員組織人力、物力,開闢長5.5公里的長樂第一條公路———長(樂)營(前)公路。車站設在城關的西關橋頭小玄帝廟。並在廟前建起一座小樓,供乘客歇息候車。還在樓中題詩:「四面峰巒水一灣,小樓如在畫圖間;行人且莫匆匆過,忙裡來偷片刻閑。」在王伯秋的計劃中,還要建設縣城到金峰、江田的公路,因抗日戰爭爆發成為泡影。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將其拓寬為「下櫓橋」

加強文化建設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是一個無神論者,1934年到任的下車伊始,恰值長樂河陽境每十年一次的逢甲「普度」。他立即通知主持普度的「總壇」,明令禁上。「總壇」提出這次「普度」是為「九一八」、「八一三」抗戰陣亡將士亡靈超度。王伯秋不同意,並張貼告示說:「你們對陣亡將士的關懷,很好,但勿聽信世俗的誑誘,希將普度應用之費,繳來縣府,由縣府派員詳查陣亡將士家屬的真名實姓,給予撫恤,使沾實惠,豈不更好於寄託鬼神燒冥衣錢紙嗎?」由於雙方相持不下,釀成河陽群眾一千多人擁到縣署門口請願。王伯秋想到群眾思想傾向,不宜堵塞,只宜耐心疏導。為了避免事態擴大,他讓當時國民黨長樂縣黨部指導員林舫出來勸說群眾先行散回,公推代表二三名從長計議。王伯秋託辭上省參加各區專員的行政會議,暫時離開長樂,等到他回長樂時,普度活動已草草收場。事後以對這次主持普度的活動,黃隆毅罰款示警了結,沒有使矛盾激化,贏得了群眾的好感。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為逐漸提高群眾的素質,王伯秋著手籌備成立民眾教育館,開辦短期義務小學,提倡識字運動,以書報、刊物、課堂,啟發群眾接受科學知識,引導他們關心國事,激發他們的民族意識。對未辦學的邊遠鄉村,則組織流動施教團,購置電影機、留聲機、教育影片等,前往宣傳教育。並組織衛生隊督促市場及公共場所保持環境清潔。還在縣城構建一批娛樂的場所:在中山路中段,建造了一座當時頗為壯觀的「中山堂」,用於演出專業和業餘的文娛節目,活躍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此外,還在街道周圍塔坪山的三峰塔下建起南山公園(現被稱為鄭和公園)和塔山運動場。又在河下街畔建起江濱公園。臨江還建了一座小巧玲瓏的休憩亭,成為群眾夏夜乘涼的好所在。並在太平橋上汾溪之畔觀音寺舊址芝閣前廣場,辟吳航公園,作為群眾遊樂休息的場所和馬戲團表演賣藝處所。為了激發群眾建設家鄉的熱情,王伯秋還親自撰寫《新長樂歌》:「新長樂,樂何如。背山面海,人文之區。有田可耕,有海可漁。更有壯丁十萬,保護我鄉閭。生產日豐財用紓,民智日開人無愚。禮、義、廉、恥,聲被海隅。努力,努力,大家努力,共建新長樂,新長樂,樂何如。」1937年「七七」事變後,長樂縣苗圃主任員項德崇(項南)和當時民眾教育館館長陳似雲、作家陳嬰子等人組織起明天歌詠團,經常在長樂各地巡迴演出,組織婦女宣傳工作隊深入鄉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引起當局的惶恐不安,卻得到身為專署專員兼縣長的王伯秋的有力支持。1938年王伯秋調離後,明天歌詠團被勒令解散。時至78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是念念不忘。


搜集、保護地方歷史文物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找到了這塊鄭和碑「


長樂自古被譽為「海濱鄒魯」、「文獻名邦」,古迹文物比比皆是。王伯秋在城關設立民眾教育館。該館除了排列書報供群眾閱讀外,還負責調查和收集保護地方歷史文物。他本人就對此做了許多努力。其中作為長樂歷史文物瑰寶的《天妃靈應之卜記》碑(俗呼「鄭和碑」),便是一例。此碑原嵌在南山三峰塔寺牆壁上,歷經滄桑,被湮沒土中,直至1930年為長樂首任縣長吳鼎芬發現,曾被拓贈一些知名人士,並移置於縣署「思善齋」內。後來牆圮,又被雜草所掩。1936年王伯秋因公到南京,國學圖書館館長柳貽征曾問到鄭和碑。


回長樂後,他立即多方尋找,終於在「思善齋」旁邊找到。他在讀後又拓贈海內外部分學者,一時掀起討論和研究鄭和史跡的高潮。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王伯秋還準備建一座護碑亭,並已撰寫《碑亭記》,他在文中對鄭和作了很高的評價,稱鄭和「擁無訓練之舟師,航未探測之海洋……卒能遠致南洋,歷三十餘國,相率而朝貢於明,和之功與張騫、班超抗矣。」並說到「其未發也,必齎中土之產物,以遺遠人。其既歸也,必攜海外之珍寶,以獻邦國。其影響長樂經濟、實業、文化與夫遠大之圖,倡導遐邇者何如?」同時把河下港畔今江濱公園中的一段路命名為鄭和路,以擴大鄭和在長樂的影響。


長樂的一物一草幾乎與這個人物有關......


長樂南山天妃宮故址


由於長樂地處國防前線,當時的長樂鄉親、省教育廳廳長鄭貞文提請,將鄭和碑和天妃廟三清寶殿的銅鐘轉移到南平保存。抗戰勝利後,鄭和碑運回長樂置文廟泮池畔。這時王伯秋早已離任。1985年,長樂南山天妃宮故址建鄭和史跡陳列館,並將鄭和碑移入。而由王伯秋撰文的碑記則已於1938年前刻石,並由著名書法家沈覲壽攝影珍藏。可惜這兩件珍貴文物,已在「歷史」中消失。1941年,在王伯秋離開長樂三年後,長樂父老在南山之麓,建了一座伯秋紀念樓,作為對他的懷念,並立了奠基碑,可惜碑文已經找不到。60年的滄桑巨變,伯秋紀念樓的舊址也無從尋覓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樂論壇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萬萬沒想到!一樣的中秋節,這群長樂的小朋友可以這樣過……
福建2個不知名的縣級市,其中一個僅比龍海長樂差一點點
這10位長樂孕媽簡直美呆了!你認識她們嗎?
2017年生肖雞3月運勢,知足者,方能長樂 123期
長樂在售房源一覽
別傳了!長樂路不拆!但這7家店你必須去!
闢謠!長樂路不拆!那些讓人愛到骨子裡的小店一直都在
上次去長樂路為了膜拜 ACU,這次在長樂路卻遇到日本職人神級眼鏡品牌
新精氣神理論趣解名人——劉長樂,內向被動型人物性格的劉長樂,為什麼有如此混雜的產業類型?
如果沒有李未央,李長樂的人生該有多愜意?
長樂村戰鬥,八路軍共殲敵2200餘人
京台高速平潭段預計2019年建成!未來平潭半小時直達長樂!
《楚喬傳》中的傾城公主,是那個人人討厭的李長樂
七對同性戀一同去美國登記結婚,沒有一個家長樂意去現場祝福
廣東人口最多的縣,因與福建長樂重名而改名
命途愛恨微薄,誰能許一場一世長樂?
《錦繡未央》李長樂有沒有整容,看完這些你就相信了
家長樂了,孩子哭了……騰訊使出「三板斧」,對未成年人玩《王者榮耀》出招! | 特別關注
不恨與君相識晚,但求歲月共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