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一種餐廳業態叫「寄居」,在美國,這種模式很賺錢!

有一種餐廳業態叫「寄居」,在美國,這種模式很賺錢!

有一種餐廳業態叫「寄居」,在美國,這種模式很賺錢!


文/何姍


「零售內置餐廳」(retail host restaurant),這類餐飲都已經有自己專屬名詞了,指的是在包括藥店餐廳、綜合市場餐廳、服裝店餐廳等一系列零售空間內餐飲區域的總和——沒錯,它早已走出了超市這個早期港灣,開始駛向便利店、藥店甚至加油站和車行,而超市中的餐廳也向更為多元化的方向嘗試。不少生活空間在建造之時就已經為餐飲留出了位置。著名的Whole Foods超市中的即食食品部門能貢獻20%的利潤,而且他們除了餐廳還增加了各種會員課堂,從健身到品酒不一而足;連很土很便宜的沃爾瑪都開始邀請餐廳入駐其中,而美國的7-11便利店也都增加了堂食空間。

有一種餐廳業態叫「寄居」,在美國,這種模式很賺錢!


(Whole Foods中的就餐區域)


去年,「零售內置餐廳」是美國餐飲業增長最快的模式之一,每年保持6%的幅度,其銷售額已經超過了400億美元之巨,而在2009年,這個數字還不到300億。機構預測這個行業在2020年前會創造出一千四百多萬個就業機會,並且成為小型企業的一個重要起步點。


這股潮流正好算是踩著經濟形勢轉變的節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購買力下降,利潤暴跌。在這之後的2-3年里,超市紛紛開始思考轉型辦法,和頭痛醫頭式的降價促銷相比,引入更好的餐飲體驗成為了增加顧客停留時間、提高購買力的辦法。於是此時他們開始在零售業態中的餐飲設計、氛圍、品質和多樣性上下功夫。而這些企業想要抓住的,正是那些夫妻雙雙工作、閑暇時間並不太多的年輕家庭,對飲食健康更加重視的千禧一代,以及對異域食品更有興趣的嬰兒潮一代和遠距離工作者.

我們以超市為例,看到零售內置餐廳業態有諸多的優勢。


最明顯的就是它的便利性。一站式購物變成了一站式吃喝購物體驗,買了一大車東西,然後有一個舒服的地方可以落腳,吃一些不錯的食物,這對於顧客來說是一種自然而舒服的狀態


有一種餐廳業態叫「寄居」,在美國,這種模式很賺錢!


(Wegman超市裡的酒吧)


這類餐廳往往都以快捷方式為主(但並不總是食堂式的模式,現在也有拉麵吧、海鮮站等更為豐富和細分的玩法了),免收小費,價錢上對於顧客也有誘惑力——要知道以加州為例,出去吃頓正經飯,小費要給到餐費的20%左右;而對於薄利的超市來說,這些即食食品的利潤率可以高達50%。

和快休閑或者快餐相比,這些地方提供的食物很可能更「慢」。和餐廳或連鎖不同,廚師在這裡可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以及更為易得的新鮮食材。而且超市本身的銷售數據可以給菜式設計提供更多的支持——什麼賣的好咱們就煮什麼。


背靠大型超商,也意味著在辦理證照、衛生監管方面更加容易(注意:這是美國的情況)。不過硬幣的另外一面,它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受到更多人的質疑。比如說它面對的是更為寬鬆的監管;同時人進人出的商店帶來的蚊蟲和病菌,以及是否有合適的倉庫、送貨空間都需要額外的監管;和一般餐廳相比人手更少的店中店,也可能會疏忽日常的衛生監控。


有一種餐廳業態叫「寄居」,在美國,這種模式很賺錢!


(pucketts grocey and restaurant)


不過和這些相比,最大的誤區會出現在定位上。直接往自己的零售店裡塞一個餐廳並不能直接帶來利潤,餐廳從風格和功能上如何融入進整個零售空間,並且讓顧客在其間無障礙的流動,才是真正要考慮的問題。

(本文為掌柜攻略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柜攻略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人類隨意丟棄的垃圾,成為寄居蟹的「新家」,是好還是壞?
偽裝成寄居蟹為了捕魚?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烏賊!
你看到的不是新品種,它是不得不跟垃圾妥協共存的寄居蟹
這些寄居蟹和罕見蟹類原來也能吃!
寄居蟹用垃圾做殼,人類的垃圾,成了它們生命的保護傘……有點心酸
找不到殼了,寄居蟹廢物利用把垃圾當成自己的家!
一個貧苦家庭里走出的狀元,寄居在幾平米的破洞里
寄居蟹到處走動霸佔海灘的震撼場面,你是不是也被嚇到了?
看,一隻假裝寄居蟹走路的烏賊!
體型堪比垃圾桶的寄居蟹,不吃肉反被人們搬上了餐桌
寄居蟹用垃圾做殼,人類的垃圾,成了它們生命的保護傘.有點心酸
好多寄居蟹「蝸居」在海洋垃圾中,瓶蓋成了它們的新家,看著心酸
好好的一隻烏賊 你模仿寄居蟹幹啥?
致病菌喜歡寄居在身體哪個部位?
我不能用腳碰紙……因為知識寄居在紙上,如果腳碰到了紙,就是在侮辱知識之神……
好一對兒寄居在冰淇凌車起家的姐妹花
它找不到殼!寄居蟹把鬼娃娃頭當家!背後緣由令人類自慚形穢!
鏡子,為何總是鬼魅的寄居之地?
男子給寄居蟹做透明玻璃房,沒有任何隱私,窺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