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恐怖 > 南陽本土靈異故事:鎖龍柱,水鬼索命!

南陽本土靈異故事:鎖龍柱,水鬼索命!

「授業水鏡先師,潛修南陽郡……觀龍脈,辨地氣。於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位,定鎖龍柱,保萬世風水。後,辭恩師,出卧龍……」


泛黃微卷的古書上,模糊難辨的隸書古字。


翻著小紅本字典費了好大勁,才半蒙半認的搞懂開卷這廖廖數十語古字記載的東西。

根據古書上的記載,好像依八卦方位,諸葛亮與其先師在南陽之地,一共埋下八根鎖龍柱?!


八根鎖龍柱對應天、地、人三才,福、祿、壽三星,陰、陽兩儀,八個方位而埋。有鎖三才,定三星,平陰陽之效。


小的時候,每到放假過星期,最愛看的便是《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封神榜》這些電視劇。所以當時對於《三國演義》裡邊的故事極為痴迷,特別是諸葛亮這個傳奇人物。


至今猶記老版《三國演義》開始時的畫面歌曲,江水滔滔,山水之間。

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道盡三國英雄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看《三國演義》,最崇拜的便是諸葛亮和趙雲這兩個人物。

南陽諸葛亮,常山趙子龍!


一個神機妙算,一個單騎救主。


最關鍵的是,諸葛亮這個留下無數傳奇的人物,是南陽人。


對於年幼的孩子們來說,沒有比這更對諸葛亮有認同感的了。

可是現在再重新認真看這部古書時,我才愕然發現這部古書或許真的是諸葛亮親筆所寫。


如果這些猜測成立的話,那古人埋下這八根鎖龍柱,現今在什麼地方?


八根鎖龍柱,真的像古書所載,有萬般玄妙?


在那個信息匱乏的年代裡,遠不像現在人手一個手機,隨時隨地可以在網路上查找各類信息。所以當時困惑不解,卻一直沒有解開心中謎團。


80後這一代人童年中,玩樂的娛樂項目不多。要麼是守在家裡看電視,要麼是和村裡的玩伴們一起在鄉間田野里玩樂。


那時在學校,最常乾的便是在校門口的租書店裡,一天花2毛錢租本武俠小說或是衛斯理的小說,偷偷放在書本課桌底下偷看。當然,那個時候被老師沒收走的小說也是不少。


也正是在那個時間,鍛鍊出了一目十行的驚人閱讀速度來。甚至於到最後時,把學校附近租書店裡的武俠小說幾乎全部看遍。


金庸、古龍、黃易、溫瑞安、梁羽生這些出名作家寫的小說,或是一些不出名的武俠小說,在初中時,幾乎全部看完。


當然,也因為貪玩而付出了代價。


在學校里經常被老師班主任收拾罰站教室外邊,喊家長的事更是少不了,然後少不得就要挨揍……


這還不包括經常去遊戲廳,花上五毛錢買兩個遊戲幣,一玩就能玩半天。


一個幣玩快三,也就是《恐龍快打》,用黃帽差不多一幣通關。另外一個幣和楊候玉這幫朋友一塊玩《鐵鉤船長》,直接打兩次通關差不多就能在遊戲廳裡邊玩半天了……


當時正好放暑假,除了每個星期二下午所有電視台都停播之外,其他的時間都能蹲在電視機旁一個勁的看電視。那段時間電視上放的就是《三國演義》,所以發現爺爺留下的這本古書很可能是諸葛亮寫的之後,我對這本古書就更加上心起來。


那時也就上初一的樣子,普通的閱讀根本難不倒我。可是不管怎麼查字典,不管怎麼研究搗騰這本古書,因為對古文言文涉獵及少,所以總感覺有些吃不透這書裡邊寫的那晦澀難明的東西。


無奈下,只能是把這古書小心保存好,留待以後慢慢琢磨這古怪的舊書。


因為這本古舊的《卧龍訣》是線裝的那種豎體古書,所以不能用那漂亮的塑料書皮將這古書包上。趁著暑假沒事的時候,便專門找了些牛皮紙給這古書包了下書皮。


上小學初中那陣,最喜歡乾的事就是開學的時候新書發下來時,把每本新書的封皮都小心包好。要麼是用報紙包書皮,要麼是用牛皮紙,要麼是在學校門口的小賣鋪里用買來的塑料書皮將書本的封面書頁塞裡邊。


然後等到學期末快要放假的時候,把課本外邊的書皮去掉,欣賞一下就像新書一樣嶄新的課本書皮。就開始手賤的把書皮微卷的書角扣啊扣的,將書皮封面上封塑那層薄薄的塑料膜給揭下來……


每到學期末,包好書皮的課本外邊看著嶄新無比。書本裡邊,也是乾乾淨淨,簡直就像新書一樣。完全不像人家好學生的書本,在課本裡邊有許多注釋講解之類的。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接下來就是領通知書,做好挨揍的準備。


於是,我初中時期的第二次轉學就又來臨了。之所以是第二次轉學和一個「又」字,


因為當時初中四年,一共上了五所學校。現在想起年少頑劣,簡直就是囧里個囧……


原因無他,都是因為搗蛋貪玩,沒有專心學習。


不過經歷過在潦河街河邊遇到的詭異之事,雖然沒有從古書上弄明白那件事的前因後果,但從那之後也多長了個心眼,對於這些鬼神之事變的有些敬畏起來。


也多虧那時懵懂之時經歷了這些事情,方才讓年幼的我長了些記性,在以後的成長經歷中,躲過了許多禍事,並幫助到身邊的一些人避過許多詭異之事。


另外一件詭異事,是初一放暑假時的事,當時還沒有到南陽市裡邊上半封閉學校,住在老家。


那天好像是鄰村有個老人去世,晚上那戶人家要放電影。


九幾年,零幾年那個時間段,一般鄉鎮裡邊如果有老人去世,都有放幾場電影甚至請戲班子到村裡唱幾場戲的民風習俗。


不知現在遇到有人去世就放煙火的習俗是怎麼盛行起來的,好像也是從卧龍崗下彭營、唐灣這一帶開始流行,然後逐漸影響擴大。


在那個娛樂極其匱乏的年代,提前知道附近哪個村死人要放電影了,我們一幫孩子便眼巴巴的盼著天黑吃過飯,然後就能跟著大人們一起去看電影。


晚上的時候,放電影的人早早就在村口或是村裡空曠的地方找好地點,把大大的電影布綁在電線杆上扯好,然後把放映機放好位置調試一番。


等天徹底黑了之後,村裡放電影的地方,已經座滿了老老少少,都眼巴巴的等著電影開始。


記得那時最搞笑的對話就是在電影還沒有開始放映的時候,一幫孩子們圍在放映機旁,問那些準備放電影的大人們今天晚上要放啥電影。


「今黑放啥電影?是不是地道戰?」


「鐵道游擊隊好看!」


「有木有地雷戰?」


一幫小孩在那吱吱喳喳的問晚上要放什麼電影,負責放電影的大人被問的煩了就來一句「今黑放膠捲鐵軲轆電影!」


聽到這話,一幫孩子就哄的一聲散開了。


電影開始後,半大的孩子們要麼是爬到樹上找個好位置,要麼是找個柴火垛窩那看電影。


那天晚上看完電影回來,不知道是夜裡幾點了。鄉村那種地方,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根本啥都看不清,陰森森的安靜無比,有些嚇人。


我們一個村的幾個小孩看完電影后,結伴從鄰村往家跑,大人們不緊不慢的三五成群在後邊拎著板凳慢慢走著。


從鄰村出來,村外有條小河,小河上有座不大的石橋。


村裡有個叫虎子的娃兒,比我大一兩歲,打著手電筒走在最前邊。


就在過那條小河,走到橋上的時候,他手裡的手電筒突然掉河裡了。


可是不知道那個手電筒是掉在橋下石頭上還是掉在水草上了,我們幾個孩子眼瞅著手電筒亮著光掉到河裡,但那手電筒就那麼亮著微弱的光亮半浮半沉的漂在橋下水面上也不見沉到水底……


要知道,那時的手電筒都是一個鐵皮筒子,裡邊塞三節大號電池,少不得有快一斤的樣子。按理說,這麼重的鐵皮手電筒掉到河裡,應該一下就沉到水底沒影了,怎麼也不可能漂在水上不見動靜。


一時間,我們幾個結伴而行的同村孩子都你看我,我看你的,誰也不敢說話。


橋下河水靜靜流淌,不時發出一兩溪響。河邊黑漆漆的小樹林刮著小風,樹葉嘩嘩響著,四周卻連蟲嗚蛙叫都沒有,死寂安靜的詭異,讓人總感覺有些毛毛的。


想起老人們說過鄰村有個賣豆腐的秤砣掉河裡不見沉下去的老事來,我總感覺河邊吹的這冷風有些像陰風鬼嘯……


自南陽車站西行出市的客車,大多是去往穰東、鄧縣方向的客車,再就是去往陸營、英庄、歪子的客車。


這些客車出南陽市後,途經辛店路西的正大飼料廠,在閆庄、王村路口的岔道時,便分別開往兩個方向。


在閆庄路口去往東南方向的岔道下來後,前行二三里的樣子,路東有個叫「余庄」的村莊。


如果是當地人應該知道這個村子,當地人稱呼這個村為「大余(yue)庄」。


早些年,大余庄好多人都以製作豆腐、賣豆腐為生。哪怕是到現在時隔近二十年,莊上的人們還有好多家裡仍做豆腐。


以前在村口聽老人們嘮嗑的時候,村裡的老人家說過關於大余庄的一些事。記憶最深刻的,便是大余庄有個賣豆腐漢子出的那件事。


那天晚上,這個賣豆腐的漢子把豆腐賣完後便騎著三輪車從鄰村往家趕。也就是過這條小河時,他放在車上的秤砣掉到河裡了。


當時天也很暗,賣豆腐的人聽見動靜見秤砣掉了,趕緊把三輪車停下來要找秤砣。


舊時村鎮上人們做生意的秤都是那種老式秤,不像現在遍地的電子秤。


當時的秤前邊,都帶一個小鉤子,可以鉤著東西稱量。也有的是帶著個鉤子,下邊還有一個小稱盤。


在那個年月,人們過日子都很節儉。秤要是沒秤砣了,幾乎就等於是廢了。這個賣豆腐的人借著有些昏暗的天色,就趴在橋上往下看,想要看下河裡哪個地方水花濺動,好下河去把秤砣撈上來。


可說來也奇怪,賣豆腐的人趴在橋邊探著身子往下看,居然見那鐵疙瘩秤砣沒有沉到河底不說,反倒是在水面上漂著的?!


哪怕傻子也都知道,一個拳頭大小的鐵疙瘩掉到河裡邊,絕對一下沒影,直接沉水裡了。


可這天剛抹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河邊,遇到這詭異事。饒是賣豆腐的漢子平日一個人走村串庄做生意膽子挺大,此時也被驚出一身冷汗。


這事,里里外外都透著邪乎。


賣豆腐的人站在橋上四處瞅了瞅,附近也沒人經過,連個鬼影都看不到,想找個人商量著幫忙都不行。


想了想,賣豆腐的就準備騎上三輪車回家,不打算撈水裡這個秤砣了。沒走兩步,他又停了下來,有些不甘心的看了眼在水面上浮動的秤砣。


畢竟是做生意吃飯的傢伙,總不能說不要就不要了吧?再說這小河頂多也就淹到他脖子下邊,能出什麼事?


最後狠狠一跺腳,這賣豆腐的漢子從三輪車平時盛豆腐的大案板上把秤給拿了下來,準備用秤前邊的鐵鉤子把秤砣給鉤上來。


「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祿壽三星,觀音菩薩佛祖在上,保佑我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小老百姓糊口養家不容易,別讓什麼髒東西沾上我……」


把秤雙手拿在手裡,賣豆腐的人雙手合十在那含糊不清的念叨著求神告佛。


當時聽村裡老人們說到這裡,就有人問了,為啥這賣豆腐做生意的人會拿著秤在這求天告地的求平安?


這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祿壽三星和這秤又有啥關係講究?


村裡的老人家磕了磕煙斗,就講起古來。


不僅是咱們南陽這地方有句俗話叫「半斤八兩」,甚至在全國各地,都有這個俗語。


咱們這經常說一個人辦事不中嫌,就說他半斤八兩。


比如,就你呢半斤八兩量,還跟人家拼酒呢?喝不死你個鱉樣!


你這半斤八兩的鋼水樣,能幹成啥球事啊?日冒蛋個貨!


既然半斤八兩,那一斤可不就是十六兩嗎?


如果現在家中還有那種老式秤的話,可以拿出來看一下,上邊是不是有十六點金星。


秤上十六點金星,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祿壽三星。


這種秤,名為「十六金星秤」。


之所以將秤上十六金星取北斗、南斗、福祿壽之數,乃是為了告誡買賣人,要誠實守信。


若是缺斤少兩,短一兩則無福,少二兩缺祿,缺三兩則折壽。


哪怕是現在,許多人都不知道華夏古俗裡邊的計量單位是一斤十六兩,而不是以現在這種一斤500克的計量方式來計算的。


現在很多人都不懂怎麼使用十六金星秤來稱重,更別說其中的一些老俗講究。


也是聽過老人們的解釋後,方才懂了這些事情,弄明白了那個賣豆腐的人為什麼會在六神無主的情況下這樣求神告佛。


老人說古之後,就又接著說那個賣豆腐人的事。


再說那個賣豆腐的人手裡拿著十六金星秤,就準備用秤鉤把漂在水上的秤砣給鉤上來。


也不知道是天黑看不清,還是秤砣上邊的小細繩沾了水垂拉下去不好鉤,反正他用秤鉤鉤了半天都沒鉤著那個小繩把秤砣給撈上來。


趴在橋上探著身子伸著胳膊用秤鉤在那撈東西,不知不覺間,這個賣豆腐的人大半個身子都探到橋下了。


不知是上性了還是怎麼想的,眼看著自己離那秤砣越來越近,賣豆腐的人索性把右手的秤給交到左手拿著,自己探出大半個身子伸手去撈水面上的秤砣。


可就在他手剛剛挨著冰冷的秤砣時,卻感覺一股刺骨寒意順著秤砣就傳到他身上,讓他打了個寒顫。


沒等他反應過來,便感覺有個濕漉漉的東西摸到他手背上。


「媽呀!」


賣豆腐的人嚇了一個哆嗦,猛的大叫一聲便想撐著橋面把手縮回來。


哪知河裡猛的一股巨力傳來,一下把他拽到水裡!


第二天早上,附近村裡的人從橋上路過,這才發現出事了。


那個賣豆腐的漢子舌頭伸的老長,面色烏青,雙眼瞪的眼眶都裂開見血了,就那麼死不瞑目的仰面漂在小河上……


事後附近村裡的人們議論起來,還想不明白這件事。


照理說,那條小河滿打滿算也不可能淹著一個一米七多的精壯漢子。更別說鄉里的人幾乎都會些狗刨水性,在這種深不過一米五六的小河裡,怎麼也不可能溺水而亡。


把屍體從水裡撈上來時,那個漢子手裡還緊緊抓著帶著淤泥的鐵秤砣,怎麼掰也掰不開他的手。


人們這才猜測他之所以掉河裡淹死,是因為想要撈秤砣。


當時那個賣豆腐的人撈秤砣出事的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站的這個小橋……


前些日子上學時逃課跑河邊玩,剛經歷過那件詭異事,眼下大半夜的在鄰村看電影回來就又遇著這麼邪乎的事。想起以前聽村裡老人講過那個秤砣掉河裡漂在水上的事來,我頓時一身汗毛都炸了起來。


看著橋底下漂在水上亮著慘白光亮的手電筒,我咽了下口水,拉著身邊幾個村裡的孩子往後退了退。


「你拉我幹啥?我得趕緊給手電筒撈上來,不然回家就挨揍……」


虎子嘟囔著就要挽起褲腿扒拉著小橋下河裡撈那個手電筒,以前他經常來河邊抓水草下邊泥土裡的小螃蟹,所以知道這條小河淹不著人。


「白(別)下去!河裡有鬼!」


想起以前的事,我慌著拉身邊幾個小夥伴往後退的功夫,就見虎子要往河裡跳,嚇的我趕緊死命拽著他喊了起來。

您可能感興趣

南陽本土靈異故事:河中浮物,鬼魅禍事
歷史上的南洋水師:曾準備派兵奇襲日本本土?
本土敘事:炊壺
台北陽明山——台灣本土人的必游聖地
日本本土瘋狂流行的藍色口紅到底是什麼鬼?!
【本土插畫師】董陽:童趣
來自濮陽本土的國內冷飲「航母」——「木倫河」在北京「鳥巢」吹響「集結號」!
巴黎遭暴雨襲擊地鐵變「水簾洞」;法國本土剪羊毛小達人誕生
中國神犬藏獒怒戰日本土佐狗!激烈打鬥,結果吶尼?
貴上天的日本松阪牛肉 象徵著神聖傳統和本土文化
張銘峰參演陽原本土鄉村愛情劇《古鎮新娘》浪漫上映
昭通本土電影春殘殺青,代雪、何家輝、張瑋芳三位主角演技逆天
封神西岐本土最強武將,東征第一戰被誰生擒活捉?
官道巷——山西本土標誌性民俗文化旅遊目的地
中國本土的珍稀犬種,曾是乾隆御園的名獵犬「斑錦彪」!
色彩斑斕的墨西哥跳舞小丑,其實是天主教和墨西哥本土文化的交融
武鄉微電影《魔術村》,本鄉本土本色出演,看看您認識誰?
蘇寧本土球員坑完崔龍洙坑卡佩羅,背鍋的洪正好已經走了!
電影《古道西風》邵陽首部本土原生態電影正在洞口熱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