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躍進大別山,你知道這一「躍」有多困難嗎?
千里躍進大別山,自斷後路,向敵人的心臟地區千里躍進,確是一步險棋。
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陝北和山東兩個戰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陝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
今天來看,毛主席的這個決策事關解放戰爭大局,的確是一招妙棋,但同時也是一招險棋。危險到可以葬送整支軍隊,進而影響到解放大局。
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後方,不向後看,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是一次路途諸多險阻的進軍,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勝的進軍。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鬥,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先後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於1947年8月27日勝利到達大別山區。
爾後,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三軍構成品字形,協同作戰,共同創建新的中原解放區。劉鄧大軍為創建大別山根據地付出巨大代價,可見當年躍進之舉是多麼困難。其中只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大別山的地理區位,不適合於大部隊運動作戰。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後,由於山路崎嶇,部隊運動遇到很大困難。部隊上山,大炮、輜重都要戰士抬著走,行軍速度大大減慢。
而國民黨卻利用大別山周圍交通便利的優點,極易調集兵力。
我軍進入大別山初期,在敵情並不嚴重的情況下,曾於1947年9月兩次企圖圍殲敵58師,都因部隊不適應山地作戰,調動不及時,終未達目的。
第二,大別山地區當時的群眾基礎比較薄弱。 雖然大別山地區是老革命根據地,但我黨在此建立根據地後接著又進行轉移,我軍每次撤走後,國民黨都捲土重來,對根據地人民進行殘酷的反攻倒算。
土改積極分子和革命軍人家屬更遭到瘋狂的屠殺,革命力量幾乎被消滅殆盡,一般老百姓也被國民黨殺怕了。 劉鄧部隊初到大別山時,老百姓一見就跑,並且是整村整村往山裡跑。
第三,大別山的氣候和經濟條件也不利於軍事鬥爭。 位於淮河以南的大別山地區,在地理位置上已屬我國南方地區。
劉鄧大軍長期在北方作戰,除部分上層領導外,廣大指戰員都是北方人,對大別山的生活環境卻很不適應。大別山大部分地區地廣人稀,有時部隊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戰士餓著肚子行軍是經常的事。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困難,但革命先輩還是克服重重阻力,挺近大別山區,並且在此紮根立足,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
【來源網路,小編整理】
※千里躍進大別山,看這一部珍貴電影,明白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
※別再抱怨孩子成績差!期末一躍進步47名,因為媽媽知道要這樣教!
※「千里躍進大別山」即是勝利轉折也是一步險棋 實在是神來之筆
※大躍進時期,有哪些是你現在看來覺得不可思議的事?
※大躍進時有哪些奇怪的東西?
※值得收藏!大躍進期間的吹牛圖片,很珍貴!
※震驚!大躍進期間的全民吹牛逼比賽(有圖有真相)
※面對狂熱後的飢餓 毛澤東首次承認「大躍進」錯誤
※大躍進時期某公社事迹報告,畝產十二萬斤就這麼來了
※清代錢幣大躍進,收藏界一枝花
※劉鄧大軍在天時地利都不好情況下躍進大別山,成戰爭史傳奇
※男子帶著最後一根長槍躍進了海里,海面漸漸漂浮起龐然大物
※堪比中國大躍進,美國明信片上的浮誇風尺度驚人,一顆蘿蔔比人高
※大躍進時期,作為親自視察過的徐水,主席也曾有他另一番態度
※健康大躍進:內蒙古「吃」出了標準
※小伙徒手捕魚,魚竟然躍進嘴裡卡住喉嚨,送兩家醫院才搶救成功!
※俺爹是卧底 俺娘田小草 我叫劉躍進 我的兄弟叫順溜
※躍進憧憬中的日本!如何又美又溜花式玩轉你的假期?
※飢餓熊潛伏瀑布上游 坐等魚躍進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