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青下鄉初頭等困難:不會做飯導致經常耽誤下午出工

知青下鄉初頭等困難:不會做飯導致經常耽誤下午出工

核心提示:不會做飯,就是知青們遇到的頭等難事:支鏊子烙餅,麥秸火滅了,兩人面對面從兩頭吹火,兩人都被吹了一臉灰,連眉毛都給燎了;下湯麵條,水不開就把面下到鍋里,湯麵條下成了麵糊糊;知青們中午收工回家,值班做飯的還做不好飯,經常耽誤下午出工。

知青下鄉初頭等困難:不會做飯導致經常耽誤下午出工


知青 資料圖


本文摘自:大河網,作者:朱海萍,原題為:《下廣闊天地鄉帶知青》


盧法舜,作為知青帶隊幹部,他既是知青浪潮的參與者,又是知青群體的旁觀者,他看問題更有全局性。盧法舜認為,知青浪潮,耽誤了年輕人的學習,是很大的損失,但年輕人也通過下鄉得到鍛煉、磨礪,對他們今後面對生活工作的困難有莫大的幫助。


盧法舜1935年8月生,1968年10月,他下鄉帶隊時33歲,比知青們大十幾歲,與知青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盧法舜兩次下鄉帶隊,一次是1968年10月~1969年,一次是1971年7月~1973年7月。

「眼光高、頭難剃」的年輕人


1968年8月,河南省第一批71名知青下鄉插隊,地點是著名的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這71名知青來自鄭州市10所中學,是挑選出來的優秀學生。


當年10月,盧法舜被派往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邱庄帶知青。同批下鄉的帶隊幹部共8人,分別來自鄭州市委、團市委和工會。盧法舜當時是鄭州市委第一書記的秘書。


盧法舜之所以被派到邱庄知青組,是因為這個組的知青「眼光高、頭難剃」。這個組12名知青要麼來自廳局級幹部家庭,要麼來自醫學專家、水利專家、大學教授等知識分子家庭,由於家庭條件優越,知青們從小見多識廣,思維開闊活躍,他們到農村後,無論是提的問題還是說的話,都讓當地農民和幹部無法對答,弄得當地幹部也不敢說他們。所以落下了「眼光高、頭難剃」的「美名」。而盧法舜作為鄭州市委第一書記的秘書自然見多識廣,他帶知青應該有辦法。


盧法舜畢竟在政府部門工作多年,知道怎麼開展工作。見到知青,先解決他們的困難,拉近距離;然後與他們一起勞動,增進感情;組織知青們學習座談,統一思想認識。此外,盧法舜收集農民意見,聽取農民建議,還回鄭州走訪知青家長,了解知青情況。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盧法舜發現,這些在良好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學生理想遠大、見多識廣、明辨是非、勇于堅持自己的看法,是非常可愛的一個群體。盧法舜與知青很快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啟發知青通過自己的行動讓父母放心,讓農民信服;引導知青正確評價看待自己,虛心向當地幹部群眾學習,帶領知青為當地農民生產解決實際難題。這種方法行之有效,漸漸地,當地幹部群眾對知青們的看法發生很大改變,知青與當地幹部農民相處融洽,有的知青動員弟弟妹妹來邱庄插隊,這個知青組人數從12人增加到18人。

知青年齡小,大的不到20歲,小的才十五六歲,在城市裡,什麼事都依賴父母,突然下放到農村抓起鋤頭,遇到問題不會處理,有很多實際困難。不會做飯,就是知青們遇到的頭等難事:支鏊子烙餅,麥秸火滅了,兩人面對面從兩頭吹火,兩人都被吹了一臉灰,連眉毛都給燎了;下湯麵條,水不開就把面下到鍋里,湯麵條下成了麵糊糊;知青們中午收工回家,值班做飯的還做不好飯,經常耽誤下午出工。盧法舜到邱庄後,第一件事就是解決吃飯問題,晚上經常組織大家討論怎麼做飯好吃、怎麼改善伙食。沒多長時間,大家就掌握了做飯技巧。


知青與老鄉的深情厚誼


1969年元旦過後,公社通知天祥作為縣裡參觀學習團成員去山西大寨參觀學習。知青組知道消息後,拿著烙的油餅和盧法舜的軍大衣、軍棉帽送到天祥家裡。天祥媳婦十分激動:「這麼冷的天,又走這麼急,我正不知道咋辦哩,你們都替我辦好了!真知心啊!」那時候窮,農民過冬就是一件小棉襖,盧法舜和知青們知道情況後,發自內心地去幫助老鄉,感情很真摯。


知青到農村插隊,他們的家長也加入支援農村的行列。


一是為農民送醫診病。知青李孟文的母親是著名醫學專家,李西西的母親是鄭州市一家醫院的婦產科大夫,申秀香的母親是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內科大夫,她們成了農民的義務醫療隊,不僅在看望子女時為老鄉義務看病,還熱情為到鄭州看病的老鄉提供便利,讓老鄉吃住在自己家,甚至還墊付醫藥費。

二是為知青和農民提供務工機會。在修築焦枝鐵路時,知青何桂清的父親是施工指揮部主要負責人,由於施工需要,何桂清的父親請廣闊天地公社的知青和農民到寶豐參加鐵路施工,既支援了鐵路建設,又使知青和農民增加了額外的收入。


三是幫助興辦工業。在首批知青下鄉到廣闊天地公社後,鄭州市第二砂廠百餘名子弟也到邱庄插隊,知青家長很多是企業的生產技術骨幹、管理人員。為了幫助農民致富,知青家長利用節假日,幫村裡辦起了工廠——砂輪廠。這是星星之火,此後,農民興辦企業成風,鄭州及其他省市客商也紛紛到邱庄投資辦廠,使邱庄成了全鄉最富裕的行政村。直到今天,邱庄仍有民辦工廠12個,年總產值1.3億元,被推薦為全國文明村。邱庄村支書黃法娃說:「要不是鄭州知青來插隊,就不會有家長來幫我們辦工業,我們村就不會有辦企業的風氣和環境,我們就不會有現在的幸福日子。」


正是在不斷的交往中,盧法舜、知青們與老鄉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今日已時隔40多年,但感情仍在,盧法舜僅2014年就受邀6次前往廣闊天地鄉。


幫助農民改進生產方式

邱庄位於汝河岸邊,地勢平坦、土質好,夏糧以小麥為主。雖然土地肥沃,但糧食單產多年徘徊不前。盧法舜與知青經常討論如何幫農民增產增收問題。邱庄雖然靠著汝河,但從不澆麥子,理由是天冷澆麥子,會凍壞麥根,造成減產。土壤無水,萬物不長,盧法舜認為不澆麥子的做法不科學,就跟村裡人商量,他要搞試驗田,帶知青澆麥子,如果減產了他賠償損失,如果增收算是村裡的。村民們都持懷疑態度,不相信盧法舜澆麥子會增產。


村裡只有一台水泵,盧法舜就從鄭州借來電機,帶領知青灌溉麥田。紅膠泥老往高筒靴里灌,靴子穿不成,天雖冷,可井水是溫熱的,抽出來的水冒著熱氣,知青們脫掉高筒靴,光腳在田裡幹活,十分賣力。十多天,盧法舜就帶領知青將村裡麥田澆了一遍。結果那年的麥子長勢特別好,增產20%,創公社紀錄。


澆過水的麥子,根深稈壯穗大,顆粒飽滿,眼看麥熟了,不少農民擔心豐產不豐收,因為「蠶老一時,麥熟一晌」,光用鐮刀割石磙碾,就怕收不及被雨淋了。有知青說,要是有台收割機就好了,即便買不起收割機,有台脫粒機也行啊。盧法舜受到啟發,向村裡申請350元從鄭州郊區農機廠買回一台脫粒機。收麥時,人員分工,有人在地里割,有人在麥場脫粒,晝夜不停,使小麥收打時間比往年縮短一半。收麥效率高,畝產也提高了70多斤,農民很高興,對盧法舜和知青很佩服,誇獎道:「老盧真中!」


到了秋天,脫粒機換了幾個部件,又可以切紅薯片、打紅薯漿,操作便利,效率人工不可比,農民紛紛稱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 的精彩文章:

張之洞為何曾花大量時間與康有為聊天:實為排遣心情
最善吃的民國名士:一頓飯可以吃12個饅頭三碗炸醬麵
俄日「北方四島」領土爭端
韓國和日本之間的獨島爭端
中俄韓與日領土紛爭 日本陷「四面楚歌」
您可能感興趣

腳出現下面這些異常的時候,一定要當心,請儘快治療別耽誤
孩子晚上睡覺出虛汗,要趕緊排查原因,否則會耽誤治療出意外
牛肉最香的吃法,讓你下飯喝酒兩不耽誤
你的腳出現這些異常要當心,請儘快治療別耽誤!
孕媽媽身體出現這些癥狀就趕緊去醫院,一刻也不要耽誤!
手上長出這種東西,那麼代表肝臟出現了問題,不能再耽誤下去了
秋梨皮開料出4隻籽料鐲?沒想到卻被這給耽誤了!玩家哭笑不得!
孕媽懷孕到四個月,這事就「必須」做了,真耽誤不得
睡不著覺不用難受,這五招學會教你秒睡覺不耽誤
耽誤發展前程的六大風水,你必須知道!
耽誤自己賺錢,耽誤著時間,卻得不到信任,再也不給親戚幹活了!
我洗澡也不耽誤你蹲坑
產房裡這些尷尬事太常見了,不要耽誤自己的分娩進程
孕媽媽如果遇到這幾大癥狀,需要馬上就醫!耽誤不得!
這部動漫看起來就不想換,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想耽誤
5點半下班,六點半吃飯,絕不耽誤事!
出現這三個癥狀趕緊去醫院別耽誤,肝癌可能已經靠近
運動時髦不耽誤,你需要知道這幾個小技巧
化妝總會耽誤很長時間,怎樣在不遲到的情況下化個簡單的妝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