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土木堡之變」被視為明代由全盛轉向中衰的國變,明英宗被俘也創造了歷代明帝「天子守國門」最為嚴重的一次敗績。那麼明軍究竟是因何失敗?尚在強盛期的明王朝何以不敵蒙古瓦剌一部?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土木堡之變示意圖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明英宗朱祁鎮像

有關這一歷史事件的研究眾多,但始終迴避了一個基本問題:明軍人數一向宣稱有五十萬,而也先的軍隊至多也就五萬人,在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也先僅僅在兩天不到的時間內就全殲明軍,俘獲明英宗,這實在出離常識。實際上這一宣稱的數字背後隱藏著明代軍政的腐敗,以至於實際情況並不如通常所寫的那樣。


「五十萬」的數字源於時人劉定之的《否泰錄》,但此說並未列舉可信的依據,反而被後世沿襲,幾成定論。直到近十幾年,此說才受到明史學者的有力質疑。


北大歷史學系李新峰副教授通過分析正統十四年(1449 年,土木之變當年)京畿地區實際在籍兵力,得出明軍即使動員所有京畿衛所,也不過只有 25 萬在籍官兵的結論,可見「五十萬大軍」純屬訛傳。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明代北京衛所遺迹


這與英宗時親歷土木堡之變的兵部右侍郎李賢記述相當吻合,根據他的《天順目錄》,除去朱勇在鷂兒嶺(土木堡戰役前的一次遭遇戰)損失的 5 萬兵力,土木堡應只有 20 萬明軍。但《天順日錄》也存在嚴重缺陷。李新峰新近的研究表明,明英宗登基之初的京軍三大營滿額狀態下僅有 18 萬人左右。


李賢的缺陷就在於,他混淆了隨征軍隊的性質和京營軍額的前後變化。據《英宗實錄》記載,皇帝親征出發前命賞賜京五軍、神機、三千等營官軍銀錢和馱驢。可見當時只出動了京軍三大營隨征。


又根據《英宗實錄》和《平陰武愍王墓志銘》(朱勇的墓志銘)載,朱勇在鷂兒嶺損失的兵力應為 4 萬人,所以土木堡的明軍總兵力不會超過 14 萬人。實際上直到土木堡之變後三大營才增兵至 25 萬人,李賢的記述多半源自景泰年間的京營檔案。


這就讓明軍對瓦剌的優勢大打折扣。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明代瓦剌版圖


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更是讓這個數字也還得再打折扣。其中記載道:「七月十七日, 皇帝領兵八萬親征,……督楊弘三父子伏兵山間擊賊, 擒殺四萬餘級,但傳聞此事,而時未有文移可考。」

古代大軍出征,為迷惑對手振奮士氣,往往極力誇大自身數量。該傳聞中稱明軍「擒殺四萬餘級」就是一個嚴重注水的戰績,這意味著「皇帝領兵八萬親征」很可能也是誇大宣傳後的產物。


然而,這個「八萬」的數字比我們前邊估算的明軍最大兵力數小了許多,既然是當時官方有意放出的誇大消息,朝鮮傳聞的英宗所領兵力應該比 14 萬更多才對。而李朝方面打探到這樣一個數字,合理的解釋恐怕就是:明英宗麾下的兵力連 8 萬都不到,為壯聲勢才故意誇大到 8 萬。


一旦接受這個兵力設定,我們再來看明軍交鋒前的狀態就不至於那麼疑惑了。目前研究認為也先總兵力有 4 至 5 萬人。而《英宗實錄》載明蒙交鋒前,明軍中「眾皆危懼」;除了王振外,諸臣都是一片悲觀態度,並無人多勢眾的氣象。


特別是明軍抵達土木堡當日,人馬饑渴,卻將南側河流的控制權拱手讓與一支不足 2 萬人的蒙古軍。次日被包圍後,明軍更只採取原地防禦的策略,甚至不敢主動突圍。這些都不是佔據兵力優勢一方所應有的表現。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被衝垮的明軍部隊


所以,明軍即使有人數上的優勢也不會超出蒙古瓦剌軍隊太多,在士氣低落、疲於應戰的情況下自然打不過也先的軍隊。


但是三大營的滿額狀態仍有 18 萬,明英宗何以連半數的軍隊都發動不出?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明英宗盤腿待俘


事實上,早在明宣宗時期,京營就存在嚴重的缺編問題。英宗剛繼位時「在京七十七衛,官軍士校尉總旗二十五萬三千八百……今各營操練僅五萬六千,選用不敷況。」即 40 余萬兵額的京畿七十七衛,實際僅剩 25 萬人;而京營兵力則只剩下 5 萬 6 千人,較之 18 萬總兵額,尚不足三分之一。其軍政腐敗程度可見一斑。

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



明中期順天府附近地圖


至正統十四年土木堡戰役爆發前,兵科給事中葉盛在《水東日記》中更記載,全國衛所 320 萬兵額,實際只有一半人員在籍。文中還單列了 35 個京衛,情況並無區別。


雖然有觀點認為該說過於誇張,但參考正統三年,兵部右侍郎于謙的奏文「天下都司衛所發冊坐勾逃故軍士一百二十萬有奇」,說明在土木之變十一年前,全國衛所的空額問題既達 120 萬之多,土木之變時情況越發惡劣並不奇怪。


明朝軍隊空額的原因很多。除了士兵對從軍本身的抵觸,從基層管理角度講,各衛軍官剋扣軍餉,收受軍人賄賂,私役軍人為家僕,可以造成空額;從後勤籌措角度講,戶部在放餉過程中貪污,在供給衣裝等軍資時侵奪,可以造成空額;從派遣調用角度講,工部役占士兵營造建築、替官營作坊勞動等,也可以造成空額。


朱元璋在開國時不是沒有防範這些腐敗問題,他設計了一套非常複雜的監督體制來制約腐敗。但事實證明,自上而下的監督體制,效果非常有限。以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為例,俺達犯京師,皇帝急命京營出戰。


然而京營軍在籍幾十萬,實際居然只有五、六萬人,「戶部支糧則有,兵部調遣則無」、「今之提督武臣……平時則役占營軍,以空名支餉,臨操則四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這說明朝廷的監督機構並未發揮其應有作用,甚至這些機構本身也可能在參與腐敗。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皇帝竟然一直未能察覺問題。

您可能感興趣

真問真答:為什麼明軍在土木堡之役慘敗|大象公會
土木堡之戰大明王朝因何而敗?五十萬大軍一朝喪是真的嗎?
明朝土木堡之變真相,新皇帝為何沒殺明英宗朱祁鎮?
土木堡之變中明軍五十餘萬人被殲?事實恐非如此
大明驚變,土木堡之戰打的有多慘
大明朝在土木堡慘敗,為何能在北京保衛戰中以牙還牙?
明英宗除了土木堡之戰大敗,殺害於謙,居然還做了這麼多錯事
屈辱的土木堡之變,連皇帝都被活捉了?!
大明驚變,土木堡之戰始末,致使皇帝被抓眾將被殺
土木堡之變後,蒙古騎兵在北京劫掠,十餘萬明軍躲在城裡不敢抵抗
改變明朝氣數的土木堡之戰究竟有多慘烈?
大明的戰爭之第十章——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武將們策劃的驚天陰謀?
土木堡之變後,蒙古人為什麼把抓來的皇帝又放了?
土木堡之變定策力挽狂瀾 土木堡之變結果驚異
萬里長城竟是明代才成型?「土木堡之變」掀起明帝國邊防建設熱潮
朱祁鎮夢斷土木堡,太監王振誤軍又誤國,其可謂明之罪人
剖析詭異的「土木之變」,一人之私導致明朝衰敗
如果一代戰神戚繼光是土木堡戰役的指揮官,會反敗為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