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大明的戰爭之第十章——土木堡之變

大明的戰爭之第十章——土木堡之變


大明的戰爭之第一章——漢人退無可退終造反


大明的戰爭之第二章——大起大落紅巾軍


大明的戰爭之第三章——朱重八的崛起


大明的戰爭之第四章——削平群雄,建立大明


大明的戰爭之第五章——明太祖北征大漠


大明的戰爭之第六章——少年英雄沐英


大明的戰爭之第七章——靖難之役


大明的戰爭之第八章——燕王掃北


大明的戰爭之第九章——明成祖征安南





土木堡之變指公元1449年,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英宗被俘事件。







「土木堡之變」路線圖



戰前歷史態勢:




公元1424年,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病死於北征韃靼的榆木川。其皇太子朱高熾即位,為明仁宗,年號洪熙。不過明仁宗在位僅僅不到一年就病死了。其太子朱瞻基即位,為明宣宗,年號宣德,在位十年。




仁宣兩朝,一共不過11年,卻被認為是明朝立國後的「黃金時代」,史稱「仁宣之治」,有人甚至將其和漢朝的「文景之治」並列。





明仁宗



文宣兩朝的11年,之所以出現治平之世的景象,在於對外環境上,得益於洪武、永樂兩朝對蒙古草原的強力掃蕩,使得蒙古各部受到強烈的打壓和削弱,暫時無力南犯中原。文宣兩朝採取戰略收縮政策,不再大軍征討蒙古,並且從安南撤軍也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動。




戰略收縮確實減輕了國內民眾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最突出的問題是承平日久,軍隊的戰鬥力開始下降,有經驗的指揮將領逐步年老,而新一代將領的素質明顯不如上一代。長期和平的大環境還導致從官方到民間,享樂主義盛行,腐敗開始蔓延,同樣導致了戰鬥力的下降。





明宣宗




從洪武到永樂幾十年間,連續不斷的對蒙古人的軍事出擊,實際上是一種「定期割韭菜」式的預防性打擊,讓蒙古人長期龜縮在寒冷的漠北草原,難以獲得大的發展。而水草更加豐美,氣候更加濕潤的漠南草原,在洪武和永樂時期,被明軍長期掌控。明軍把戰線推進到長城以外1000里,大大壓縮了蒙古人的活動空間。



但是,從永樂朝開始,明軍就逐步收縮戰線,罷黜大寧衛等漠南草原的防衛關鍵點,防守範圍不斷地從草原向長城以內收縮。到仁宣兩朝,草原上基本不再有明朝的前出基地,也不再深入漠北對蒙古人犁庭掃穴,因此蒙古人得到了長期的休養生息,人口增長,戰鬥力增強,而且又逐步重新佔據了明軍撤防的漠南草原,活動空間和生產基地都重新擴張到長城沿線,為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了戰略態勢上的伏筆。







前面幾集已經講過,蒙古人在北元朝廷被明軍一網打盡後,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以韃靼和瓦剌兩部最強勢。明成祖時期,對瓦剌和韃靼都進行過打擊。明成祖後期,重點打擊阿魯台領導的東蒙古的韃靼部,因為韃靼一向被認為是元朝的正統後人。




明成祖的後三次北征,讓韃靼部更加削弱,到後來,阿魯台已經無力對付西部的瓦剌部,最後阿魯台也被瓦剌人殺死,游牧的草原被瓦剌人強佔,瓦剌人不斷向長城擴張,最終和明朝直接接壤。因此可以說明成祖後期對韃靼部的連續進攻,打破了蒙古草原上的力量均衡,變相的助長了瓦剌部的崛起。最終促成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這可能是朱棣生前所沒有預料到的。






更重要的是:


明朝的統治核心,在明宣宗死後,年僅8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即位,這個小皇帝從小長於深宮婦人和太監之手,完全沒有洪武和永樂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戰場經驗,甚至沒有像仁宣祖輩和父輩一樣經歷過真實的戰場鍛煉,在軍事上基本就是個軍盲。



但到土木堡之變發生的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又恰恰在「無知無畏」的22歲的年輕階段,由這樣一個毫無經驗的年輕人統領戰鬥力已經嚴重退化的大明主力軍,主動去長城沿線對付已經恢復虎狼習性的瓦剌大軍,是真正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因此土木堡之變的發生,絕不是偶然。





土木堡之變之詳情:




永樂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別遣使與蒙古韃靼、瓦剌「諭之通好」。瓦剌首領馬哈木為藉助明廷力量對付韃靼,向明廷稱臣納貢,明成祖亦封之為王。經長期征戰,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




永樂十六年(1418年),

馬哈木

之子

脫歡

襲父爵為順寧王。幾年之間,脫歡攻破韃靼,殺死阿魯台,兼并其眾,其勢日張,雄視漠北。脫歡立成吉思汗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為太師(丞相),掌蒙古實權。




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年)脫歡死,其子

也先

繼太師位後,不僅漠南諸部全被征服,且東脅朝鮮,西略哈密,環明之北邊,盡為其所制。也先每年冬,遣人貢馬於明。初,所遣使者不過五十人,後貪朝廷厚賞,歲增至二千餘人,並屢屢索要貴重難得之物。稍不遂,即製造事端,明廷所賜財物,不得不歲有所增。





也先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也先又遣使2000餘人貢馬,詐稱3000人,向明朝廷邀賞,由於掌權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只按實際人數給賞,並減去馬價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也先就藉機製造事端,主動發動了對明朝的戰爭。



公元1449年七月,也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進攻:


東路

,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


西路

,派別將進攻甘州(今甘肅張掖)。


中路

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

阿剌知院

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

也先

親率進攻大同。




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也先的部隊推進很快,不出幾日,就已經直抵大明的軍事重鎮---大同 ,也先親自率領部隊進攻大同鎮,鎮守大同的明軍右參將吳浩在貓兒庄迎戰,儘管明軍奮力苦戰,但最後還是被瓦剌軍擊敗,吳浩兵敗戰死,大同鎮長城幾乎全線瓦解。







僅僅兩天後,瓦剌部隊就全線突破長城,大同總督西寧侯宋英率軍進行抵抗,雙方在陽河後山展開了激戰,但由於監軍太監郭敬胡亂指揮,致使明軍大敗,西寧侯朱英等人為大明捐軀;郭敬躲在草叢中方才撿得一命。




由於沒有了抵禦屏障,瓦剌也先部勢如破竹,連續攻城克地。而瓦剌的第三路阿剌知院所統帥的軍隊又從獨石口南下,佔據了馬營堡(今河北赤城)。又攻下永寧城(今延慶)。形式對於大明極為不利,永樂初年後,接近五十年,大明的長城防線,第一次面臨全線危機。






明英宗親征:




此時,年輕的明英宗寵信宦官王振。朝中張太后病逝,前朝內閣元老「三楊」或死或貶,無人制衡下,王振大權獨攬,擅作威福,無所忌憚,竟盜走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內臣干預朝政所立之鐵碑。王振廣植私黨,使其侄王山為錦衣衛指揮,王林為錦衣衛僉事,其黨羽個個陞官進祿,飛黃騰達。




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煽動與挾持下,準備學祖輩皇帝親征蒙古。兵部尚書鄺埜(念,曠野)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勸諫,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執意親征。




朱祁鎮和王振這兩個明朝的權力核心,正在作死的路上加速狂奔,並且要拉上一班文臣武將和幾十萬明軍主力的生命來陪葬!






明英宗





1449年7月16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鈺鎮守北京,然後和王振率朝廷核心官員100多人,帶領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




英國公張輔(就是前面幾集3征安南,北伐蒙古的名將張輔,這時已經75歲了,張輔可能是這個自殺團隊中,王振唯一還忌憚的重臣,但年老的張輔也沒有最終制止王振,最後連自己的老命和一世英名都搭在了土木堡)、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征。




出征大軍的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成國公朱勇名為大將軍,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呵呵),戶部尚書王佐請帝回軍,王振就命其跪在草叢裡,直到天黑才能起來。隨征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





張輔




1449年7月19日大軍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1449年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尚未與也先交鋒,大同的鎮守太監,王振的心腹郭敬報告: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又驚慌撤退。




在兩軍陣前的生死時刻,王振又別出心裁,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衣錦還鄉」的威風。但王振又中途變卦,怕大軍損壞他在老家的田園莊稼,下令全軍折返北上,於是幾十萬大軍遂改由宣府回京。這樣拐了一個大彎,繞了個大遠,導致士兵疲憊不堪的同時,正好把明軍的側後暴露在瓦剌軍的攻擊之下。眾大臣紛紛勸阻不要改走宣府回京,但王振不聽,英宗不發一言,完全聽任王振的想法。




這樣一來一回,拖了八天,明軍才退至宣府。給了也先大軍追上大明主力的時間。見瓦剌大軍很快的追來,明英宗和王振十分驚慌。接連派出成國公朱勇,後衛將軍吳克忠等四員大將率兩路主力部隊五萬多人,返頭阻擊瓦剌也先,結果都是全軍覆沒。靠著這五萬多人的犧牲,總算為明英宗和主力爭取到了三天的逃跑時間。









1449年8月13日,明英宗的指揮中心和大隊明軍,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也同時緊逼而至。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明英宗和全軍立即連夜馳入僅僅二十五里外的居庸關,以保證安全,但王振居然以等待糧草輜重為由,堅決不準。




愚蠢的朱祁鎮和其指揮下的幾十萬明軍,居然露天夜宿居庸關外無水的土木堡,明朝統治核心在連續不斷的犯下致命錯誤後,終於完成了最後一個致命的決定動作,滅頂之災已經無可挽回。土木堡地勢高,幾十萬人無水可飲!土木堡之南十五里處有河,卻被被瓦剌軍先行佔據,幾十萬將士饑渴難耐,挖井二丈仍無水。




隔日,瓦剌軍隊包圍土木堡,也先遣使詐和,並主動撤離,以麻痹明軍。明英宗不疑有詐,王振下令移營就水,當明軍大軍移動時,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奔向河邊,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致命總攻。







明軍將士饑渴疲勞,倉猝應戰。瓦刺伏兵四起,明軍瞬間崩潰。瓦剌軍四面圍攻,騎兵蹂陣而入,揮長刀砍殺明軍,「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於是明軍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埜,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等皆戰死。




朱祁鎮與親兵乘車突圍,不得出。見突圍無望,明英宗索性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等待就縛。不一會兒,瓦刺兵衝上來,一個士兵上前要剝取明英宗的黃金甲,一看他的衣甲與眾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擁著他去見也先之弟賽刊王。




亂軍之中,明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萬分憤怒,掄起鐵鎚對準王振的腦袋,砸了下去,樊忠不久也戰死。此役,幾十萬明軍大部分戰死,損失馬匹二十萬頭,大量輜重盡為也先掠奪,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文選郎中李賢等數人僥倖逃出。






賽刊王盤問明英宗,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




賽刊王感到明英宗說話的口氣很大,立即報告也先,也先派遣留在瓦刺軍中的明朝使者去辨認,才知道他就是明英宗。也先也沒想到居然能前無古人的在戰場上俘虜中原皇帝。

——END——




文字 |瀚海狼山


圖片 | 網路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文章來源和立場與本公號無關


軍武酷粉絲群出爐了!在這能找到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暢聊軍事,家國豪情,趕緊加入吧!! 由於掃庫加入100人限制已滿,只能掃群主武酷君再加入!




▼掃碼加入

微信群






掃碼

關注

微信公眾號




軍武酷



簡介:最新的軍事資訊,最全的時事點評,拒絕打官腔,無觀點不說話!


關注

軍武酷

微信公眾號

回復

具體

序號

看全文



【34】

無論美韓還是朝鮮 有種你們就真的先發制人一回!


【33】

火星四濺的大國碰撞必將奴性韓國燒成齏粉!


【32】

戰略機遇期已近尾聲 中國該亮劍了!


【27】

中美博弈:中國把美國玩得團團轉!


【35】

暫時中斷與中國的外交工作關係,底氣何來?


【31】

福島核災難真相驚人 終於明白日本為什鬥不過俄羅斯了!


【25】

美軍陸戰隊入駐台灣,是武統台灣最佳時機?



【49】

詭異神器橫空出世!澳大利亞皇家步兵戰力將稱霸全球!


【44】

番號不在,軍魂永存!——獻禮共和國18個集團軍



【13】

南京,南京! 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以上文章,關注

【軍武酷】

公眾號後,回復序號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酷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新型導彈碾壓全球,可飛越南極襲擊美國!
這架中國一直沒看上的轟炸機相當強悍!
五代機中美各領風騷,六代機誰主沉浮?
震驚!這個國家從沒侵略中國,卻把大片領土歸還中國!

TAG:軍武酷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英崛起之路之三—第四次英荷戰爭
中國古代戰爭之勇氣之戰——長勺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戰爭序幕
中國歷史有名的戰爭 巨鹿之戰
戰爭之殤與和平之思
三個戰爭之神的吃癟史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五十八)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五十九)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八十)
世界十大最短戰爭
爭奪靈州之戰:大唐帝國與吐蕃王朝的世紀戰爭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七十八)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七十九)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十五)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十五)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五十五)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五十七)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五十七)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三十八)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