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宜居"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宜居"

>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英媒稱,美國宇航局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證實又發現1284顆系外行星,使開普勒所發現系外行星增加一倍,提高在宇宙發現另一個地球的希望。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11日報道,開普勒還發現100多顆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體積類似地球。


報道稱,開普勒還在「宜居帶」內探測到9顆小行星,這意味著它們表面可能有液態水,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這些小行星包括在開普勒所新發現的1284顆系外行星之內,這次宣布發現的行星數量比上次增加一倍多。


最新發現使目前已知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增加至21顆。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首席科學家艾倫·斯多芬(Ellen Stofan )說,「這給予我們希望,在某個地方,圍繞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我們最終可發現另一個地球。」


報道稱,開普勒(Kepler)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3月發射升空以來,已探測到15萬顆恆星,看是否有繞行的星體,特別是可以支持生命的星體。

美國宇航局在聲明中表示,「在截至目前所發現的將近5000顆候選行星中,已有3200顆獲得證實,其中2325顆是開普勒發現的。」


利用不斷擴大樣本的統計分析,有助於天文學家認識到,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宇宙中大量存在。


來自加州的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開普勒項目小組副組長娜塔莉·巴塔利亞博士(Natalie Batalha)表示,最新計算結果顯示,在銀河系可能存在著幾百億顆或適合居住的行星。


巴塔利亞博士說,「如果你問自己下一個宜居的行星在哪裡,其實它距離地球只有約11光年。這個距離是很近的。」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認為這些行星的半徑是地球的1.6倍或更小,由岩石構成,因此可能成為尋找生命的潛在目標。

美國宇航局去年7月宣布,天文學家找到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這顆由岩石構成的行星繞行恆星的距離跟地球繞行太陽的距離相同。


這顆被命名為「開普勒452b」的行星比地球大60%左右。科學家表示,它可能跟我們一樣有活躍的火山運動、海洋和陽光,重力是地球的兩倍,1年有385天。


報道稱,2009年展開搜尋另一個地球任務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這顆行星。美國宇航局表示,開普勒452b位於「宜居帶」,因為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可能有液態水,能夠支撐生命存在。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開普勒發現100個行星 體積類似地球(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中新社休斯敦5月10日電 (記者 王歡)天文學家正一步步接近尋找像地球這樣的行星。美國宇航局(NASA)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行星獵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的最新發現,其創紀錄地確認了1284顆新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9顆潛在宜居星球。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系外行星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一宣布使開普勒證實的行星數目增加了一倍以上。」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首席科學家斯多芬(Ellen Stofan)說,「這給了我們最終發現另一個地球的希望。」


美國宇航局1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根據2015年7月的4302顆潛在行星目錄,確定了其中的1284顆有99%的概率屬於行星,符合系外行星定義的底線;1327顆沒有達到99%的門檻,需要進一步分析;還有707顆很可能是「天體物理現象」。另外984顆則已在此前通過其他技術被排除。


在1284顆已證實的行星中,大約550顆應該是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但只有9顆位於宜居帶,它們與主恆星的距離適當,從而允許液態水的存在。至此,人類有史以來觀測到的宜居帶系外行星數量達到21個。

科研團隊同時宣布,此次發現依賴於計算機模擬的新統計方法,使得原先由研究人員逐一分析的准行星得以批量篩選。「行星候選者就如同麵包屑,」領導此次研究的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莫頓(Timothy Morton)說,「如果你在地板上撒幾個大塊麵包屑,可以一個一個撿起來,但如果撒上一整袋小麵包屑,你就需要一把掃帚,這種統計分析方法就是我們的掃帚。」


去年7月,NASA宣布通過開普勒發現地球「大表哥」、迄今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其距離我們1400光年,比地球大60%,允許液態水在表面存在。


造價6億美元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2009年發射升空,是世界上首個專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至今已經監測過15萬顆星星。因反應輪故障,開普勒望遠鏡2013年結束了第一階段任務,2014年開啟新的擴展任務K2,繼續對系外行星進行搜索,同時研究年輕的恆星、超新星及其他宇宙現象,為引入新的研究創造機會。科研小組稱,開普勒載有充足的燃料,可運行到2018年夏季。(完)


【延伸閱讀】「開普勒」望遠鏡發現外星文明跡象?(高清組圖)


原文標題:發現外星文明跡象?恐怕有點扯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這幾天,天文學界最大的事件莫過於1500光年外發現的一顆「神秘」恆星。它的光變模式如此奇怪,以至於有人提出這樣一種解釋:這可能是外星文明跡象。


到底怎麼回事?新華國際客戶端記者採訪了率先拋出該發現的「行星獵人」項目科學家之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王吉。


王吉說,「不排除但不傾向於」關於外星文明的解釋,認為最大的可能還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一篇論文引發軒然大波】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從2009年開始,美國航天局「開普勒」望遠鏡對恆星KIC 8462852進行了持續4年時間的觀測。它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位於天鵝座與天琴座之間,其質量是太陽的1.2倍,表面溫度與太陽類似,但自轉速度較快,一個周期為0.9天,而太陽自轉周期約為25天。


美國耶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天文學家曾聯合推出一個「行星獵人」項目,旨在調動志願者幫助尋找太陽系外行星。這次這顆恆星便是由「行星獵人」項目首先發現的。


「有一天有一個天文愛好者聯繫我們說,哎,這顆恆星(的光變曲線)怎麼這麼怪,不像行星也不像其他的(天體),所以我們開始對它做研究。」王吉回憶說。


太陽系外行星距地球遙遠,亮度很低,所以人們很難直接觀測。尋找太陽系外行星,主要還是藉助「凌日」現象,即從地球角度看過去,當有行星從所觀測的恆星前面經過,恆星亮度會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周期性變化,形成一個極具規律的光變曲線,據此可推斷行星的大小等性質。「凌日」現象已幫助科學家發現了1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凌日「現象


「KIC 8462852的光變曲線非常奇怪,和『開普勒』觀測到的其他恆星非常不一樣,最大光變幅度超過20%,而且不具有周期性。」王吉說。


「我們聯繫了各方,比如麻省理工學院、耶魯、牛津,還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機構行星方面與恆星方面的專家,他們都覺得這個現象比較奇怪。」王吉說,「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找出一種合理的解釋,本來我們想等一下(再發論文),後來覺得既然怎麼想也想不通,那麼就先把文章發出去,讓大家一起來想。」


果不其然,這篇題為《恆星的亮度去哪兒了?》的論文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刊登後,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多種可能性被一一排除】


也許沒有天文學背景的人不知道這個「奇怪」奇怪在哪?據王吉介紹,即便有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那麼大的行星從恆星前面經過,恆星的亮度最大減弱1%,而這顆恆星亮度最大減弱22%;行星導致的恆星亮度變化非常有規律,而對這顆恆星,「『開普勒』觀測它的4年里,它的亮度變化從來沒有重複過」。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開普勒「望遠鏡


「首先我們想是不是儀器出問題了,聯繫了『開普勒』項目團隊專家,他們評估了原始數據以及儀器,回應說儀器當時沒有問題,所以儀器異常的可能性被排除了。」王吉說。


王吉等人又考慮了恆星周圍存在塵埃盤的可能性。任何恆星形成的時候,它周圍都有一個塵埃盤,太陽周圍就有一個黃道塵埃盤。塵埃盤偏冷,發出的光集中在紅外波段,但紅外觀測並沒有發現KIC 8462852周圍有多少塵埃盤的成分。這種可能性也因此被排除。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恆星周圍的塵埃盤


「所以,要有一個東西擋住恆星的光,肯定不會有太多塵埃。根據這個光變曲線,我們又推斷出它(距恆星)的距離。物體距恆星越近,軌道速度就越快,所造成的光變曲線應該非常尖銳,而這個光變曲線非常平滑,所以它離恆星應該比較遠。」


從高達22%的光變幅度看,這個物體應該遮住很大一塊恆星發出來的光。那這個物體質量不大,但體積非常大,「比較鬆散」,彗星滿足所有這些條件。


「所以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有一顆彗星由於某種原因爆炸或解體造成大量冰或氣體,這些殘留物掠過恆星表面,從而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光變曲線,」王吉說,「這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釋。」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開普勒「獲得的KIC 8462852觀測數據


研究人員還探討了恆星本身的不穩定性、恆星伴星造成的亮度污染、小行星碰撞、行星撞擊恆星等可能性,但最後這些可能性也都被一一排除。


【「不排除但不傾向於」外星文明的解釋】


雖然王吉等人的論文本身未提到外星文明,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家賈森·賴特認為這應該是對KIC 8462852光變模式的另一種解釋。


賴特在日前提交但尚未正式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可能有外星文明在這顆恆星周圍建造了許多巨大的太陽能板,用來採集太陽能,從而形成了很多科幻小說里描述的所謂「戴森球」,即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科幻小說里經常出現的」戴森球「


目前,賴特正與有關美國科研機構合作,申請調用一台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KIC 8462852。


王吉說,「戴森球」也可以解釋KIC 8462852的光變模式,但我們「不傾向於這個解釋,這個有點扯」。


「我們不能排除地外生命或者文明造成此現象的可能,但我們更傾向於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只不過由於這種現象發生得不多,所以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建模來解釋這個現象,」他強調說,「彗星的解釋只是一個猜想。也許有其他解釋,但現在還沒有想到。」(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2015-10-23 00:26:00)


【延伸閱讀】【鏡鑒】星際穿越到開普勒-452b,意義何在?


鏡鑒的話


十幾個小時前,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發聲,使1400光年外的天鵝座一位「表兄」走進公眾視線。科學家說,這是目前人類找到的條件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今日鏡鑒(微信號:jingjianpd),我們向您推薦人民日報北美中心分社記者陳麗丹的一篇文章。


▌人民日報北美中心分社記者 陳麗丹


關於開普勒-452b以及未來的行星探測還有一連串的不確定,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沒有探索,便沒有未來。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都在自問:宇宙浩渺,我們是否孤單?在20年前,人類第一次發現了系外行星。而十幾個小時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電話會議宣布,我們在解答這個問題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小步。


這顆被許多天文愛好者抱以希望的行星叫開普勒-452b,位於天鵝座。它比地球大60%,與所圍繞的恆星距離也合適,公轉周期只比地球多20天,它所圍繞的恆星從尺寸、溫度到質量幾乎和太陽差不多。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們找到了比地球大、年紀長的「表兄」。NASA的科學家說,這是目前人類找到的條件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地球與「表兄」開普勒-452b的對比圖。


NASA科學任務委員會副主管約翰?格朗菲爾德說,開普勒-452b已經在宜居帶上存在的時間比地球還長,如果開普勒-452b上具備生命所需的條件,就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不過得提醒一下,開普勒-452b在地球之外1400光年的地方。發布會上就有記者問了,這麼遠的距離,你我都到不了,發現這顆行星的意義何在呢?確實,按照目前人類所發射的航天器中最能跑的「新視野號」的速度,趕到冥王星也花了九年時間。以這個速度前往開普勒-452b則需要兩千多萬年。


NASA的科學家是這麼回答的:我們自己是到不了了,但我們子孫的子孫有希望。我們可以先對這顆最接近地球的「表兄」進行分析研究,積累經驗,然後再到離地球近一點的地方尋覓第二家園。


【1】【2】【3】【4】


開普勒項目迄今發現的所有位於宜居帶中並與地球相仿的系外行星。左三為最新確認的開普勒-452b。


科學家推測開普勒-452b有可能是一顆岩石行星。如果密度和地球接近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5倍。表面是否存在液態水?科學家說,有可能。大氣成分?科學家說,這個……我們現在還不知道。


也許不久前人類第一次給冥王星拍了張高清照片太激動了。看了這一連串的「可能」「如果」和「不知道」,許多人都覺著有些坑爹,大呼又被NASA忽悠。實際上早在2011年12月,NASA就宣布發現了一顆直徑為地球2倍,表面溫度估計為32攝氏度的開普勒22b,當時被科研人員認為是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在開普勒-452b之前,「第二地球」的頭銜是戴在距離地球500光年遠的開普勒-186f頭上的。我們要是回顧開普勒望遠鏡計劃及望遠鏡的觀測方法,也許會感嘆人類向夢想邁出的這一小步是如此的不易。


【1】【2】【3】【4】


開普勒-452b距離它所圍繞的恆星距離與地球和太陽間的距離相當,而之前發現的「第二地球」開普勒-186f與它所圍繞的恆星的距離與水星和太陽間的距離接近。


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系外行星的方法叫「凌星法」。當一顆行星從地球和我們所觀測的恆星之間經過時,行星的星體會遮擋住恆星發出的一部分光,造成恆星的亮度發生減弱。


究竟會弱多少呢?以地球為例,如果地球從太陽前方經過,太陽的亮度會因為地球的遮擋而減暗萬分之一。而開普勒望遠鏡上的光度計則可以檢測到恆星亮度十萬分之一的微弱變化。


開普勒望遠鏡在過去4年多的時間裡就一直盯著同一片空域,大約有15萬個恆星系,開普勒-452b所在的天鵝座就在其中。為了要確認一顆系外行星,至少需要連續觀測到4次的凌星過程。這就意味著,如果想找到另一個系外行星,就至少要等上3年多的時間才能確定。


如前文所述,20年前人類第一次發現系外行星,但直至2009年開普勒望遠鏡的發射和相關數據分析工作開展後,系外行星的發現數量才呈現井噴式增長。而且在開普勒計劃前,我們發現的系外行星大部分都是像木星那樣的巨型氣態行星,而開普勒項目中所發現的系外行星體型較小,大多介於地球與海王星之間,屬於岩石行星的可能性較高。


2015年1月6日,NASA宣布開普勒項目已發現第1000顆系外行星,其中有三顆的運行軌道位於宜居帶內,兩顆的大小與地球接近,並且很有可能是岩石行星。


【1】【2】【3】【4】


截至7月23日,開普勒項目發現的4696個系外行星候選者示意圖(其中3000多顆為「疑似」候選者),較今年1月份發布的名錄增加了521顆行星(黃色的是今年1月到7月之間新發現的)。(來源:NASA)


天文學家對開普勒望遠鏡4年任務期內收集的全部數據分析後,發布了太陽系外行星候選者的全新名錄。在最近一次增加的新候選者中,開普勒-452b是第一個被確認的。


NASA在當天的發布會上還提到,計劃在2017年再發射一顆名叫TESS的行星探測器,它能夠幫助天文學家掌握更多行星的大小、質量和大氣成分的數據。明年另一台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伯」也會升空,屆時天體的色彩、季節性變化、天氣甚至是植被可能存在的跡象也有可能觀測到。


一些科學家提醒,找到與地球環境相似的行星和真正能住人的星球還是兩個概念。就想想我們的地球,生命的形式從簡單的微生物演變到如今如此豐富多樣就走過了漫長的數十億年。


本期編輯:小非哥


【1】【2】【3】【4】


(2015-08-03 23:24:02)


【延伸閱讀】外媒解析開普勒-452b:人類絕不可能到達那裡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道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7月23日報道,對於行星獵人來說,這是一則轟動性消息:美國航天局(NASA)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發現了另一個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開普勒-452b。


誰發現的?


NASA在2009年3月將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對約19萬顆星體進行探測。這項耗資6億美元的任務的目的是尋找類地行星。通過這一太空望遠鏡,迄今已對1000多個天體進行了更細緻的探測。


這是第一顆類地行星嗎?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多次發現類地行星。比如,2011年末確認了首顆位於宜居帶的可能存在液態水以及我們所知的生命的行星。2014年,另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被發現。


此次新發現有何特別之處?


新發現的被稱為開普勒-452b的系外行星也有一顆太陽,它被稱為開普勒-452。開普勒-452b的公轉周期為385天,這又與我們的地球很相似。


「地球的表親」尺寸多大?


開普勒-452b的直徑比地球大60%。科研人員猜測該行星表面多岩石,甚至可能有海洋。


新發現的行星年代有多久遠?


這一系外星體有60億年歷史,比我們的太陽年長15億年。這為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時間。


那裡有生命嗎?


迄今沒有證據證明那裡有生命存在。但那裡具有形成生命的很好的前提條件。


到新行星執行航天任務可能嗎?


在目前已知的技術條件下,人類決不可能抵達這一行星。它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即便以光速飛向該行星也需要1400年才能抵達。


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


開普勒-452 新華社/路透


(2015-07-25 07:47:00)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最大的樹,體積為1487立方米,它已經有3500歲了!
俄首次公開5代機T-50與蘇-35體積對比圖
人類目前發現的體積最大的恆星,飛機繞一圈要1100年!
哈勃發現奇葩星系,體積只有銀河系1/30,恆星數量卻多了十倍
宇宙中體積最小的恆星J0523
售價6萬元的宏碁掠奪者21 X電競筆記本開箱:曲面屏、雙GTX1080顯卡 體積龐大
俄羅斯第5代機T-50與蘇-35體積對比圖
高通W1200可穿戴處理器發布:體積少45%更長續航保證
史上各類最大體積的動物,一個月吃上超100斤糧食
NASA釋放巨型超壓氣球 體積達53.2萬立方米
電磁彈射殲-15成功?體積更小的殲-20上艦有望
體積超波音737,航程5000公里,這款飛機讓美俄都想來合作
3人吃掉50斤娃娃魚,體積如3歲小孩
高通推驍龍Wear 1200可穿戴處理器:體積減45%
微軟Xbox無線適配器 v2將在9月14日登陸中國:體積大減
送他一個專屬繪本架:體積小,容量大,能裝150-300本書!
體積小、重量輕、參數強大——Sony A6300 APS-C畫幅 微單相機
宇宙最大的黑洞 約有170億個太陽的體積
羞辱:界外魔之死Xbox One版體積為26.1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