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大怒:誰敢!竟然是因為他警衛的遺體要被這樣處理
張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儀隴縣六合場韓家灣的一個窮苦農民家庭,母親在他不滿周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叔母把他養大,12歲的時候就給地主家放牛、割草,生活極其不堪。
1933年,紅軍來到他的家鄉成立了革命政權,張思德積极參加少先隊,他還被選為少先隊隊長,積極地幫助站崗放哨。1937年,張思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一次戰鬥中,他右腿兩次負傷,但他還是忍著劇痛,沖向前線,繳獲了兩挺機槍。在長征途中,他曾經兩次翻閱人跡罕至的雪山和草地。之後,張思德被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當通訊班的班長,在從事數年的通訊工作中,他一直都認真負責,準確無誤的完成每一次上級交代的任務。
1941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小鬼子的封鎖,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張思德就隨著警衛營到南泥灣開荒,來克服生活上的難題。張思德通常都是白天在生產隊上干一整天活,晚上又長途跋涉的徒步送信,完成本職通訊任務。
從南泥灣回到延安後,部隊進行整編,把他這個班長調到了另一個班當一名普通的戰士,他沒有一點怨言,而是服從上級的安排,他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心裡只想著怎麼服務好黨,服務好人民。
1943年,張思德被調到了毛主席身邊做一名警衛戰士。他有兩個絕活:一個是燒木炭,另一個是編草鞋。每年一到夏秋都要為冬天的取暖燒制木炭,這是個又苦又累又髒的活兒,可是張思德一點兒都不感到委屈,毫無怨言,並且還完成的很出色,當地百姓燒一窯炭需要十天,而張思德只需要七天。別看是燒木炭,這可是個技術活,要伐木、找窯、出炭等一共要七八個步驟呢,張思德為了燒好炭,他吃住都在旁邊,晚上還起來看好幾次。他不但木炭燒的好,編草鞋也是很有水平的,部隊在轉戰中,很多戰士的鞋都走壞了,有的磨穿了鞋底,就用繩子綁著繼續前進,張思德看到後,利用行軍休息的功夫,割了很多馬藺草帶在身上,晚上宿營後,他自己沒有休息,連著做了三雙草鞋,第二天送給了鞋子最爛的三位戰士,他這一舉動,大大保障了部隊的行軍速度。
張思德是個木訥,極其老實的人,但是他工作肯動腦筋,打仗也很勇猛,有「小老虎」的美稱。張思德能給最高領導人當警衛,也可以看出來他的不簡單。毛主席經常寫文章,徹夜不眠,到天亮了才躺下來休息會兒,張思德就會每天早早的起來,把窯洞附近的雞鴨趕走,還用小石子把樹枝上啼叫的小鳥趕走,生怕吵著主席休息。他還發明了一個叫做「控繩拉鈴」的方法,把一個細繩子系在樹上,繩子的一端是通向警衛班的宿舍的,裡面還掛了一個鈴鐺,只要毛主席有什麼情況,一拉繩子,警衛班就出動,平時也不會打擾主席。
毛主席每次外出開會的時候,張思德總是跟著,主席在延安的時候乘坐愛國人士贈送的救護車,車尾端有個站立的踏板,為了防止有人偷襲,張思德總是在這個位置守護著主席,因為是背對著行車的方向,所以塵土非常大,主席過意不去,就讓他到前面來,可張思德總是笑一笑,依舊筆直地站在那裡。
1944年,組織上派他到安塞縣燒木炭,9月5日這天,他正在炭窯里燒木炭,炭窯突然就崩塌了,眼疾手快的他奮力推開自己的戰友,自己卻沒能撤出來,最終犧牲在炭窯里了,年僅29歲。隊長趕快來報告毛主席,毛主席知道後,連忙問人在裡邊挖出來沒?怎麼處理?隊長人說沒有,直接埋了。主席直接大怒我看誰敢?,毛主席說打仗有人犧牲是沒有辦法的,可是搞生產有人犧牲是不該的,他說,那一帶有狼,晚上要派人站崗,如果出現意外,你這個隊長就別當了。還有要儘快把遺體挖出來,洗乾淨,買一口好棺材。開追悼會的時候,毛主席還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說張思德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他是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他的死重於泰山,中國共產黨關心每一個普通的戰士,革命隊伍中人人平等,再平凡不起眼的崗位也都是在為人民服務的!






※他為救戰友犧牲,毛主席得知警衛竟這樣處理他遺體後大怒:你們敢
※毛主席得知竟這樣處理他遺體後,竟大怒地說了三個字
※永久保存毛主席遺體是誰決定的?水晶棺又是怎樣製作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是如何處理犧牲的烈士遺體的?
※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式罕見照片:都有哪些人出席,為何毛主席沒來?
※此人連夜將屍體背出,死前告訴兒子:你就是死了也要守好這具遺體
※他死後,林彪不顧寒冬刺骨向他遺體告別,毛主席只說了十句話?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遺體是怎樣處理的?
※此人死後,林彪單獨向他遺體告別,毛主席也默認嘆息!
※毛主席長子毛岸英的遺體為何埋葬在朝鮮,是誰不讓他回國
※他為何要永久保存毛主席遺體,又為何深夜來到主席遺體前
※世界上最恐怖的一種怪病,竟然是因為愛食用親人遺體,不知悔改
※到底是誰決定將毛主席遺體永久保存的?
※是尊敬還是侮辱 誰是保存列寧遺體的始作俑者?
※軍委主席在蘇聯離奇被害,找到他的遺體後,毛主席悲傷不已!
※動物遭受車禍後,又慘遭扒皮,卻辯稱自己是在保存這些遺體
※遺體化妝師竟是這樣工作的,你得有多大勇氣!
※我軍不遺棄烈士遺體,在越南軍的炮火下是怎麼做的?
※他們不僅僅是屈原的「遺體打撈隊」,更是古時候的重要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