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幾個簡單動作,卻救了成百上千的官兵
劉鄧大軍千里越進大別山,征途艱難,是一招險棋,也是一場考驗。特別是搶渡淮河這道最後險關,更加顯示了劉伯承鎮靜沉穩與務實嚴謹的大帥風範。
1947年8月下旬,劉艱大軍到達淮河岸邊時,面臨形勢極為嚴峻:後邊有國民黨軍7個師和1個騎兵旅的重兵緊追,敵我相距不過15公里;對面還有敵軍源源而來的堵截部隊。
戰況危急,環境更惡劣。此時偏巧趕上淮河上游漲水,江面浩浩蕩蕩,而江邊船隻也被敵人打劫過了,只拼湊了10來只小木船。
追兵越來越近,其先鋒部隊已然與後續部隊接上了火,槍炮聲隆隆可聞。10來只小船卻晃晃蕩盪,一次只能載那麼幾個戰士過河。敵人一旦趕來,形成前後夾擊、背水一戰的被動局面,千里躍進就會功虧一簣。
劉伯承焦急萬分,讓先頭旅政委指揮搶渡,自己帶著參謀長和先頭旅旅長商議如何加快渡河。
「真的不能徒涉過河?」劉伯承再度詢問先頭旅長。
「河水很深,不能徒涉!」旅長回答乾脆,「河邊老百姓說,從來沒有人敢在這時候涉水過河!」
劉帥問了一系列問題,答案也越來越明確:徒涉根本不可能。望著漸漸退去的夜色,聽著越來越激烈的槍聲,劉伯承再度走到河邊,決定親自探測一下水的深度和流速。
劉伯承帶著兩名警衛登上小舢板,手拿一根長竹竿,邊劃邊探測水深,並在竹竿上留下刻度。
一量之下,大出意料。實測結果與了解的水深大有出入。
劉伯承立即下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緩,可速架橋……他長出一口氣,「粗枝大葉就要害死人啊!」
但劉伯承並未滿足這一發現,繼續到別的地方探查。
再經探訪,奇蹟又出,竟然發現在大部隊集結的上游,竟然還有人牽馬過了河。劉伯承再度發出命令:淮河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轉告李參謀長,不要架橋了,叫部隊迅速徒涉!
命令下達,部隊迅速渡過了淮河,避免了無謂的流血犧牲,進入到了戰略要地大別山,從而完成了千里躍進的壯舉。





※劉伯承半夜失眠起來轉悠,路上碰到一老漢,竟拯救了整個部隊
※劉伯承說了一段什麼話居然讓上百位將軍泣不成聲!
※此人只是一個排長,犧牲後,劉伯承卻大呼:蔣軍一個旅也換不來
※他僅是一個排長,不幸犧牲後,劉伯承大喊:蔣軍一個旅也換不來
※劉伯承最得意的大將,打起仗來像瘋子,硬是把新軍練成了強軍!
※他是劉伯承最喜歡的一員虎將,他犧牲時說的六個字,令人肅然起敬
※他沒衝鋒陷陣,卻救了周恩來、劉伯承,捉過張國燾,杖打敵憲兵
※這是紅軍史上分量最重一封電報,劉伯承讀完後,百名將領痛哭
※劉伯承眼中我軍最會打仗的兩個人:一個是粟裕,另一個不是林彪
※劉伯承因何失去一隻眼睛:為救一名士兵被擊中
※劉伯承曾經有多輕敵?被日軍打游擊,打到潰不成軍
※毛主席請劉伯承吃飯,說起往事,劉伯承滿頭大汗,從此多了一傳奇
※重視規矩的毛主席說了什麼,讓劉伯承捏了一把汗
※毛主席一道命令嚇了劉伯承一跳?原來是這樣
※一件兇殺案,劉伯承查了一輩子都沒有找到兇手,細思極恐
※劉伯承六店舊居,我黨第一次武裝起義策劃地,有人為何曾如此誤讀?
※毛主席給老百姓挖了一口紅井,劉伯承為何卻不讓戰士們吃井水
※八路軍唯一一次被蔣介石現金獎勵的戰役,劉伯承大呼:打得好!
※陳毅追悼會上,劉伯承這個舉動,讓在場人痛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