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元上都遺址新晉世界文化遺產......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元朝的故事從金蓮川開始


自忽必烈之後,有五位皇帝在元上都登基或者複位。傳說明軍攻破大都,元順帝北逃後,曾經作歌,懷念失去的兩都。歌詞曰:以諸色珍寶建造的純樸優美的大都,先可汗們夏營之所我的上都莎拉塔拉,涼爽宜人的開平上都,溫暖美麗的我的大都……夏季避暑我的開平上都,我的美麗的沙拉塔拉……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美麗的草原


歌詞中反覆吟詠的「沙拉塔拉」意為「黃色的平野」,即指金蓮川。


幸而如今還有金蓮花,這種高貴而不奢華的小花,簇擁著元上都遺址,像一首無字的詩篇,把歷史上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瞬間濃縮珍存。


風吹草低見「金幣」


從北京到內蒙古正藍旗的直線距離僅180公里,但沒有直達的火車,只能坐大巴,得花9個小時。大巴行駛到正藍旗東30公里的多倫,乘客還需換乘小汽車——申遺成功後,多倫和正藍旗之間在修路。多倫的砧子山元代墓葬區是元上都遺址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元上都申遺成功,多倫和正藍旗都在慶祝。

在多倫接客人的小汽車司機大都是本地人,塵土和顛簸中,他們最愛講的是以前當地農牧民能在地里撿到錢的故事。「好多古代的錢幣,風一吹,就直接露在外面了。」司機有點小得意。


從藍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鎮向東驅車20公里來到錫林郭勒草原南部的閃電河畔,通過白色蒙古包狀的售票處,可坐電瓶車直達皇城南門明德門。沿途最迷人的景色是盛開的金蓮花。當地生產的金蓮花茶,喝了提神醒腦、嗓音清亮,傳說契丹蕭太后曾用金蓮花美容養顏。


每年7月初到8月中旬,是金蓮花怒放的時節,滿眼金黃、滿鼻幽香,金蓮川草原也因此得名。金蓮花是元朝國花,也是如今正藍旗的旗花。元上都遺址就位於金蓮川草原上,元朝的故事從金蓮川開始。


「向龍借地」的傳說


據元史記載,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孫、托雷長子蒙哥(元憲宗)繼承汗位,並派四弟忽必烈治理中原漢地。忽必烈選中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匯的金蓮川草原,組成史上有名的「金蓮川幕府」。後來,蒙哥汗受傷死於軍中,在鄂州前線的忽必烈和留守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於開平府,後升格為都城,定名上都。1264年,將燕京改為中都,後改大都,確立元代兩都制。

民間有忽必烈向龍借地的傳說。據傳,元上都所在地原來是海,海中有龍。元朝重臣劉秉忠建城時,因地有龍池,不能排干積水,於是奏請忽必烈向龍借地。當夜三更,雷聲大震,龍王飛上了天,第二天便能以土築城。


前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堅,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主持以元上都遺址為中心的蒙元時期城址、墓葬的調查和發掘工作。他說,通過考古發現,穆清閣興建於沼澤區,在最初興建時,首先要排干積水,因此「忽必烈向龍借地」的傳說有一定的現實基礎。


元世祖忽必烈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就成了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即是「夏都」。


元上都,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據考古發現,元上都分為宮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其中宮城位於皇城正中偏北處,與皇城呈「回」字形。宮城為長方形,牆兩側均用青磚包砌,四角建有角樓。皇城位於外城的東南部,呈方形,牆體兩側用石塊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樓和蹬城的踏道。外城則是在皇城的西、北兩面,由皇城的東、南兩牆延伸修築而成,平面呈方形,全都用黃土夯築。這些斷壁殘垣記錄著元朝的歷史、文化、生活和夢想。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不僅是元朝皇帝的避暑勝地,更是一個時尚、開放的國際化大都會。忽必烈頗具國際視野,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前來為官、經商和定居。據元代翰林學士王惲的《中堂事記》記載,發郎國(歐洲)使者、高麗國王子、羅馬教皇的使者等都先後來到元上都,受到皇帝接見。錫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長、元上都申遺領導小組副組長其其格說,東涼亭墓地考古發現有歐羅巴人的墓葬,那裡是普通百姓的墓地,可見外國人已經融入元上都的生活。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裡的大安閣復原模型


元上都還貫通了北方的「草原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在元代進一步延伸,東面到甘肅武威(古涼州)後,東行到寧夏中都,沿黃河行至內蒙古,直達元上都。當年,這片草原上駝鈴陣陣,牲畜、皮毛、藥材及武器、奢侈用品等物資從元上都源源不斷地輸出到西方,西方及鄰近各民族則向元上都供應奢侈玩物和名貴建材。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把上都的宮殿、禮儀、民情風俗細細講給歐洲人。今日,這座草原大都會只剩下斷壁殘垣,元上都遺址除極少數區域向遊人開放外,大部分區域都圍封起來,禁止參觀和放牧。於是,這座由宮殿、草原、森林、溪流構成的夢境般的上都,只能藉助史料和介紹來還原當時的風貌,令人心馳神往。


外城:車如雨帳如雲


據記載,當時有至少6萬人住在上都城區內,在當時草原可謂人口密集,元代詩人描繪「西關輪輿多似雨,東關帳房亂如雲」,可想這座草原都會的繁華。


正藍旗旗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高家鑫介紹,當時東西兩關的街道縱橫交錯,既有前店後院式的臨街店鋪,也有高宅大院;北關則是行殿和兵營所在。而在南關明德門外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東西相連的酒肆和客棧的遺址,當年金蓮川草原上的閃電河橋邊儘是「酒旗斜掛」,元人下馬飲酒,豪邁無比。


元上都外城西門外是商賈集散之地,而外城西面,則是百姓雜居、商賈雲集、商肆遍布的街區。今日只能看到縱橫街道、較小建築院落的遺迹,隱約中傳來八百年前商販沿街的叫賣聲。


皇城:聽僧人翻閱經卷


過了護城河遺址,便進入元上都的核心皇城。在外城和皇城外都建有防禦設施「瓮城」,今天還能看到挖掘出來的石塊砌成的遺迹,行走其中,盡可遐想外敵入侵時的「瓮中捉鱉」。


御天門直對著皇城的南門明德門,每年皇帝巡幸時,文武百官至此下馬步行,唯有皇帝騎馬直入。皇帝在上都期間有重大決策詔諭時,在此舉行隆重的儀式宣讀詔書,再送往大都轉發全國各地。今天,在明德門、御天門看不出絲毫「門」的痕迹了,唯有頹敗的黃土磚石。

內蒙古元上都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美麗的草原


以明德門至御天門的大街為中軸線,左右各有一條南北大街,仍可看出一些較大的建築和圍牆遺迹。它們目前還沒有開放,基址之上是高高的土堆,標牌上寫著「宮殿」。據悉,朝廷機構就分布在南北街區中,還建有佛寺、道觀和孔子廟等。而城內東北角的大龍光華寺,西北角的乾元寺,則是兩處規模較大的寺院。


元代宗教政策兼容並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等得以生存、發展。史料記載,在元代,上都城裡的喇嘛教僧人有幾千人之眾,白天在街上走,便能聽到僧人在寺廟裡翻閱經卷的聲音,晚上能看到寺廟長明燈徹夜不滅。此外,在內蒙古境內考古發現有大量元朝的基督教「十字架」,在元上都出土的文物中,有的刻著伊斯蘭文字。


宮城:大臣從下水道鑽入


「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皆塗金,繪有種種鳥獸花木。」馬可·波羅寫的這座高入雲霄的宮殿就是大安閣。作為進入宮城的第一殿,它是元代皇帝處理朝政、接見外國使節、甚至舉行登基儀式的正殿,相當於故宮的「太和殿」。傳說,忽必烈就在此接見了馬可·波羅。


在大安閣遺址,能看到挖出的建築四角,荒草掩映著石頭柱礎,清代在遺址上蓋了喇嘛廟,因此主體還掩埋在廟宇廢墟下面。「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則是橫長形,需要有很多柱子作支撐,木質宮殿毀於大火,只留下石頭柱礎了。」魏堅說,「因此整個元上都遺址多柱礎。」在上都鎮的元上都遺址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從大安閣遺址出土的雕花龍紋等。


《元史》中有個有趣的記錄:大臣阿沙布花當年曾隨從忽必烈到上都。早朝時,因露水多而光著腳行走,忽必烈自大安閣望見,命門衛不許放其入朝,阿沙布花只好從牆下水道鑽入。魏堅說,由此可見元上都已有引排水的通道。


從遺址最高處穆清閣,眺望遠處的皇城北牆城垣,雖已是青草覆蓋的土坡,但清晰依舊,像是一個遠去的帝國留在龍興之地上的印痕,永不磨滅。元上都是一座「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茫茫草原仍在續寫著古老文明:以傳統盛會「那達慕」為基礎的「元上都文化旅遊節」,集合了祭敖包、察哈爾婚禮等項目。

您可能感興趣

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元上都遺址,元朝的開國首都
爆笑圖文:驚呆,外國美女居然抱著這麼大的倆個南瓜!
大人抱著小孩的兩具清朝乾屍出土,挖到隨葬寶物幾枚
小伙帶著鹽罐子,在沙灘上四處逛,回去時抱著大量海鮮
世紀大騙子!元朝這個老外抱著中國的大腿,混得風生水起
漫天霓虹的時代,這名藝術家還在用藝術擁抱著淳樸大自然
上個世紀的老照片,和尚抱著小動物,孩子在地上很奇怪
上個世紀的照片,和尚抱著小動物,孩子在地上很奇怪
小夥子一路抱著大石頭,鑿開後淚奔了
黑人外甥女的玩具也是「小黑娃」 獲蕾哈娜雨夜抱著外出見狗仔瞪大眼
霍建華抱著動物上雜誌封面,小平頭依然帥,老派的溫柔紳士
小姑娘光著上身抱著大花貓,一點兒都不害怕
包貝爾抱著包可艾遛彎,餃子皺著眉頭的樣子太萌了
武漢高校迎新,爹媽抱著幾個月大的老二送老大上大學
小金毛抱著貓咪撒嬌,喵咪搖尾巴刷風,太溫馨了!
石塘鎮,蔥籠疊翠,峰巒逶迤的群山環抱著古鎮
小伙山裡買回罕見石頭,回到家後抱著媳婦開懷大笑
這個國家民眾抱著一大捆紙幣上街卻只能買個餅
網友家小寶寶每次睡覺都抱著家裡的大白貓,畫面暖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