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一樣的盧梭!我們都誤解他了!

不一樣的盧梭!我們都誤解他了!

不一樣的盧梭!我們都誤解他了!



不一樣的盧梭

雅克·巴爾贊


林華譯


他論述政府、道德教育和社會生活的著作的確使思想發展的軌道拐了一個彎。若要明白個中原委,需要從腦海中抹去關於他和他的思想的所有評論或典故。無論是在學術論述還是在新聞作品中,用他的名字和盧梭式的這個形容詞所修飾的意見都是他從未有過的意見。每當提到某些題目時,這些違背事實的評論就像背書一樣被重複一遍,正如作家一想到變化就套用莎士比亞的短語「滄海桑田」一樣。


為了以正視聽,需要說明盧梭沒有發明或崇拜高尚的野蠻人,也沒有呼籲過「回歸自然」。他沒有說過既然人生而自由,現在卻戴上了鎖鏈,所以我們必須打碎鎖鏈這樣的話。他政治觀點的基礎不是社會契約說;他確實說過戲劇有害,藝術和科學並未改善人類,但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持有這種觀點的偉大思想家。最後,他暮年時感到自己遭受迫害並不是他的偏執猜疑。

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想的?說了些什麼?上面一連串的否定式似乎使人覺得他沒有什麼創造性和重要性可言。請讓我從頭道來。


他生於日內瓦一個工匠的家庭,父親是鐘錶匠,教他溫和向「善」,與周圍的加爾文主義大相徑庭。然而清教徒主義對他的影響還是十分深刻。年輕的盧梭去法國謀求發展,「成為一位自命高雅的鄉下貴夫人瓦朗夫人府中的僕人。他成了這位夫人的乾兒子和實際的情人,學會了上流社會的禮儀,並皈依了天主教。後來他在修道院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後去了巴黎,在那裡和狄德羅交上了朋友,他們是精神上的兄弟。


他一夜之間聲名大振,因為否定時代精英引以為豪並努力擴大的東西的價值是十分引人注日的。需要記住,在18世紀,「藝術」一詞指所有的藝術,既有美藝術也有機械藝術,包括文明生活的所有技藝,如同美國憲法第1條第8款。


狄德羅可能建議過對第戎學院的問題響亮地回答「不」,因為這樣的回答更容易得獎,但請注意提出這方面疑問的是第戎學院的一大群知識分子。無論如何,盧梭後來一直堅持了他這一立場;它是與他受清教徒教育培養出來的脾性相符合的,也是他所真心相信的;這種立場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他最有影響力的思想的形成。但那些自那以後把他擁為文學名士和百科全書派潛在成員的人對這二點卻始料未及。


後來的一段時間內,他撰寫了一些關於音樂的偉大文章;因為他精通這一門美藝術,在贊助人收回了對他的贊助,他不得不自己謀生的期間,他就靠謄抄樂譜賺錢養家。他的太太娘家寒微,還要養活孩子。

在這期間,盧梭無論處境如何,都一直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進行敏銳的觀察,以此充實完善自己。他一生中的起伏坎坷使他成為一位獨特的社會人。他在飯館端過盤子,也做過法國駐威尼斯使館的隨員;他曾在巴黎的小巷內同家人簡樸度日,也做過貴族府邸中尊貴的座上賓;他最後隱姓埋名居住在一個小村子的茅屋裡。因此盧梭除了是個受寵的天才外,還是唯一的一位身歷每一個社會層次,從每一個層次的角度觀察過社會的社會批評家。現在成群的博士藉助問題單收集材料,而盧梭當時都是親眼所見。


盧梭後來又轉回新教。在他的文章獲獎後,43歲那年他又寫了一篇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關於他觀點的神話即因此而起。伏爾泰對盧梭的第一篇文章已經感到不滿,這第二篇文章更使他勃然大怒,他指稱盧梭想要我們像動物一樣「四腳爬地」,行為學習野蠻人,因為他認為野蠻人是完美無缺的。


這樣的解釋儘管可信但不確切,高尚的野蠻人和回歸自然這樣的套語即由此而來。我們看到,塔西佗之後經過16個世紀,高尚的野蠻人這一概念一次又一次被用來幫助新教徒闡述教義。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證實了高尚的野蠻人確實存在,他們的部落社會不久之後成為烏托邦的靈感來源。這一類型在格列佛的第四次旅行中重現於慧駰這種有理智的馬身上。


簡而言之,這個神話體現著一種永恆的理想,這理想在現代時代得到重生,滿足了人們對原始主義的渴望。當社會風氣過於繁複時,這個理想就會出現,把社會風氣斥為矯揉造作。


盧梭確實猛烈抨擊過高級文明的特徵,但他並未呼籲回到野蠻的狀態中去。他認為野蠻的狀態有許多欠缺的地方,如缺少道德,不假思考只憑本能行動,在一個階段甚至沒有語言,而且缺吃少穿。當社會和財產的地位已經確定,才能的高下已經表明的時候,最好能按才行賞,以有益於社區。

按盧梭的意見,這個階段是人類歷史中最為快樂也最為持久的階段。但他並沒有提出要回到這個階段。他確實說過當財富和地位不再和德才相符的時候,就造成了不公平,會導致不穩定。


他指出,稍作思考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而推理正是啟蒙運動的風尚。他這個論點不會起煽動暴民的作用。自然和野蠻人如同幾何圖形一樣都是抽象概念。


盧梭這兩篇早期文章是對現狀的否定性批評。他後來提出的肯定性建議表明,理想的社會要以剛才介紹的中間階段為基礎,典範是獨立的農夫,沒有權貴的壓制,自己管理自己。光這一點就足以引起啟蒙思想家對他們這位以前的朋友的仇恨。盧梭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是他塀棄了文明生活的優雅和舒適。


伏爾泰曾歌頌過「奢侈,這最有必要的東西」。盧梭要用中產的農民生活來取代資產階級的高級生活。這是城鄉的對立——這是個令人惱怒的主意。

同樣令人惱怒的是盧梭的每一本新著,無論是關於政治、戲劇教育、宗教題材的作,還是關於愛情的小說都轟動一時。


他政治著作中最為著名的是《社會契約論》。該書開篇就出現了經常為後人引用的邵句話,說人生而自由,但處處受鎖鏈的束縛。新聞人看了這話後自然以為它的意思只能是號召「砸斷鎖鏈」。


但盧梭下面的話卻沒有得到引用:「現在我要努力來說明它們(指鎖鏈)為什麼合理。」


再往下看,書中又提到了野蠻人,說雖然他沒有今人的一些缺點,但他並不是道德的生物——不是不道德,是非道德,所以他不是建設社會和管理政府的材料。


由此可見,說他想要我們「四腳爬地」的指控是沒有根據的。


至於被當時和現在的批評家譏為荒謬可笑的社會契約,洛克早在盧梭出生前四分之一世紀就提出來過,然而洛克卻被讚揚為明智。契約是由來已久的想法,盧梭用它作為書的標題以點出主題。


在書中,他說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契約並不重要。不需要用它來達到目的,即為自由和有道德的人確定最好的政府形式。每一個問題都要經公民投票的純民主形式(新英格蘭的鎮選民大會)太不現實,因為人難免糊塗犯錯;這種方法只有在很小的城邦國家才能實行。下一個首選是代議制政府,他非常精確地把它稱為「選舉產生的貴族」。


盧梭和洛克一樣,認為主權在於人民;因此代表們必須為人民的最高利益而努力。但是人性固有的弱點——愚蠢和自私——經常使得「全體意志」,即多數人,無法執行「普遍意願」,即共同的福利。大家都真心想實現這種福利,但由於見識短淺結果常常做不到。


有些人說,這個理論再加上「公民宗教」開闢了通往獨裁統治的道路。對這個指控不值得在這裡引證盧梭的原話進行反駁。更重要的是一個為人忽視了的事實:波蘭請盧梭為它推薦一部憲法,科西嘉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他作答時不是像在《契約論》中那樣泛泛而談普遍的理論,而是本著具體的精神,堅持憲法要適應當地人民的傳統、風俗和目前的需要。盧梭寫的純推理文章經常被用來同求實的政治家伯克比較,以顯示盧梭不如伯克。很久以前,一位美國學者在她的《盧梭與伯克》一書中就指出了這種對比的錯誤,其實這兩位理論家在關於政府的原則上是一致的。


學校是錘鍊思想和感情的地方,所以盧梭清楚地說明了共和制國家的公民應該得到何種教育。


《愛彌兒》(他學生的名字)一書講述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其他衝動應如何用來發展他的智力,使他獲取知識。這又是「事物,不是詞語」(〈181)的要義。學習書本應晚些開始,規則若想使人心悅誠服則必須從觀察和思考中產生。簡而言之,要旨是:學生是孩子,不是小大人;他或她在不斷發展,訓練應適應於發展的每個階段。千萬不能按某個既定的模子去塑造孩子。後來的每一個「進步教育法」學校,一直到約翰 · 杜威在20世紀(608〉)初辦的學校,實行的都是盧梭提出的觀念。


《愛彌兒》一書關於宗教的部分激怒了所有各方,無論是自然神論者、無神論者,還是天主教徒,但是它關於家庭各個題目的論述卻得到許多人的讚許。


盧梭認為,母親應親自哺育孩子,不應把他們交給生人照料;父親也不應對孩子冷漠。愛彌兒之所以有家庭教師是因為這種教育計劃需要給孩子以不斷的注意。


盧梭寫的不是教育手冊,他自己也是這樣說的;他提出的是關於個人及其思想發展的新概念。這個概念的實行背景在鄉村,以便孩子了解各種生物,四季的變化節奏,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多樣。


他的日常活動比在城裡更簡單,更健康,沒有那些使人變得油頭滑腦、耽於享樂、胸無大志的習俗和時尚。對愛彌兒的描寫使人聯想到菲爾丁筆下同樣是心地善良、本質誠實的湯姆 · 瓊斯。不幸的是,湯姆的家庭教師思韋坎姆和斯誇爾糟糕透頂,而這兩個角色只是對18世紀有產階級僱用的家庭教師稍有誇張而已。


因此可以想像盧梭倡導的這種重興蒙田很久以前提出的思想的教育學是多麼受歡迎(〈138)。湯姆因對蘇菲的愛而得救。最後將成為愛彌兒配偶的女子也叫蘇菲---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智慧,蘇菲這位公民-農夫的伴侶是智慧的化身;傑斐遜依靠公民-農夫把美國建成一個偉大的國家,托克維爾訪問美國時發現的就是這樣的人。


【先生,我正是按照您在《愛彌兒》中提出的令人信服的原則培養我的兒子的。」盧梭嚴厲地看著他:「先生,那就太糟糕了,對您和您的兒子都太糟糕了。我不是要建議一種教育方法,我只想防止目前教育的弊病。」——與M · 安加爾的一席對話(年月不詳) 】


一位學者說,18世紀惹人爭議的盧梭信奉的座右銘不是倒退到自然,而是向前走進自然。明白了盧梭的目的,了解了他所處社會的情況之後,就可知這位學者所說不謬。


盧梭有生之年看到了他的觀點除鼓掌以外引起的其他反應:母親親自哺育孩子;貴夫人在自己的莊園裝扮成擠奶女工——瑪麗 · 安托瓦內特在宮廷中也作如此打扮;還有對鄉村生活興趣的提高,特別是在盧梭發表了關於自己在林中河邊漫步的描述之後。人們日益相信這樣消磨時間可以休整由於城市生活而疲憊不堪的身心。


現在法律保證的帶薪休假最早的起源是《一個孤獨的漫步者的沉思》。


在《愛彌爾》中,自然還有另一個作用。在鄉間長大的少年開始提出一些哲理性的問題:我們是如何來到世界上的?誰造成了生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關於生殖這個題目,盧梭認為,孩子一旦提出這方面的問題就應坦率回答;很快孩子就會產生性慾,這也是需要討論的題日。


至於更大的生命創造這個問題,不能用令人反感的神學道理予以解釋,也不能用自然神論深奧的抽象概念。看得見的大自然,它無盡的美和巨大的力量就是上帝存在的活生生的證明。宗教是一種感情。它集謙卑和驚詫為一體,維持著印記在人的良知上的道德法規。


盧梭把宗教算作一種激情,而激情是推理和行動的力量來源。只要和正確的思想連在一起,所有的激情都是好的。這種聯繫源於良好的教養,不需要永恆的獎懲機制,也不需要塵世間的儀式和啟悟。


盧梭提醒讀者,人類有三分之二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猶太教徒,也不是信奉穆罕默德教義的人。以此推斷,神不可能為任何一個教派所專有;人關於神的要求和判決的所有想法都是臆想。神只要求我們愛他,向善。別的我們一概不知。


人關於永遠不可知的東西居然彼此爭吵,流血作戰,這是對神最惡劣的不敬。《愛彌兒》遭到巴黎主教的譴責,不僅因為它教人們越過教會,而且還因為它表示了普遍得救的意思,否認原罪的存在。


盧梭回答說,根據福音書,耶鯀基督以自己的死贖了人類的罪,洗禮更鞏固了這種救贖,在此之後,唯一阻礙人得救的就是他自己犯下的罪孽。在他最後的著作《懺悔錄》中,盧梭坦白了自己的缺失和錯誤,現身說法來表明他對人的行為不存任何幻想。道德期望和實際行為之間的差距是對意志永久的挑戰。

您可能感興趣

它們都是雨,咋就不一樣呢?
不一樣的天秤,或許是你們從沒了解他們!
給你們不一樣三小隻,這樣的他們我們都愛!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天蠍色煙火!重發一遍!就不告訴你們原因
有了你,你爸的腦子都不一樣了
《奔跑吧》我們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陳赫,沒想到他還是這樣的男子!
他們眼裡的上海,就是和你不一樣!
朋友家的大白牆這樣搞,瞬間就不一樣了,真不錯!
為什麼我的錢包跟你的不一樣?
為什麼我們的壽命都不一樣?
是的,我們不一樣,那又怎樣?
我是不一樣的煙火,那麼你呢?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水果!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不一樣
為什麼我看的進擊的巨人跟你們不一樣呢?
茶都不一樣,你卻比好壞?
這樣的黃子韜!說出自己的心聲,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你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覺得搞笑的一定是你打開方式不對!!!
講真!了解12星座的朋友,體驗都是不一樣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