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廖化這個人物,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絕對不算名人。但是很幸運,廖化因為一句成語被後世的人們給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幾乎到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地步。這句成語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按照成語字典的解釋,意思是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這也就意味著廖化這個人物的能力很一般。


既然這個成語源自廖化,就要從廖化身上來找答案,看看這個廖化是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不過,通過對史料的解讀,卻會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廖化並非無能之輩。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廖化的歷史記載,大都出現在《三國志》和《華陽國志》中。雖字數不多,但對於這個歷史人物的生平,有個大致的概括。


廖化(?—264年),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他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經歷沒有記載,只知道他很早就投奔了劉備。根據他的籍貫,可以推測他很可能是在劉備寄寓荊州的時候加入劉備陣營的。劉備西征益州,廖化沒有隨之入川,而是留在荊州,以荊州主簿的身份輔佐關羽。之後發生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與關羽敗走麥城,他都是見證人。關羽兵敗被殺,荊州落入了孫權之手,廖化被俘。從《三國志·廖化傳》中「(關)羽敗,屬吳」這個描述來看,他應該是隨關羽的荊州守軍一起投降了東吳而不是在戰場上被俘投降的。而從之後的經歷看,東吳並沒有虧待廖化,因此才有了後面發生的故事。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廖化投降了東吳之後,並沒有像原關羽手下的從事潘浚那樣從此改換門庭,一心向吳,而是思念遠在益州的舊主劉備。為了能夠回到劉備的身邊,廖化想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辦法,最後居然還獲得了成功。

《三國志·廖化傳》中對於這個故事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有二十二個字:「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不過,廖化的這個舉動比起這簡簡單單的二十二個字來,顯然要複雜得多。首先是詐死不被外人懷疑就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更何況在他逃往益州的過程之中還要帶上一個年邁的母親。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廖化做到了。雖然記載中沒有出現像文藝作品中里關羽「千里走單騎」時「過五關斬六將」之類驚心動魄的場景,但難度是非常大的。幸好在廖化逃亡的途中,劉備正率兵進攻東吳,雙方在秭歸地區意外相遇。廖化版的這個「千里走單騎」總算是成功了。劉備見到廖化後大為高興,馬上任命廖化做了宜都太守,這個故事以皆大歡喜的結局告終。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從歷史上發生的這兩個版本的「千里走單騎」看,關羽版的突出的是「忠、義」,而廖化版的還多了一個「孝」,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境界超過了關羽。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關羽兵敗的時間是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到達秭歸則是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底至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初,時間間隔長達兩年。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廖化能夠卧薪嘗膽,矢志不渝,其忠義之心難能可貴。難怪劉備見到廖化會喜出望外。


廖化在回到蜀漢之後的表現,散見於陳壽的《三國志》各傳中,我們不妨按照時間順序來逐一了解。


廖化歸蜀之時,正值劉備東征,廖化雖然被任命為宜都太守這個地方官職,但也立即被派到出征軍隊中參與戰鬥。這場戰爭被後世稱為夷陵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關鍵戰役。雖然不見廖化在這場戰爭中的具體表現如何,但從他所擔任的別督這一武官職務來看,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是得到了劉備肯定的。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劉備病逝之後,蜀漢政權進入諸葛亮時代。廖化的職務是丞相參軍,與諸葛亮的心腹馬謖等同,參與軍事行動的組織和策劃。從這兩段記載看,諸葛亮對廖化還是比較重視的,在當時的朝野上下對廖化的評價也是不錯的。後來,廖化又 「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在蜀漢政權的地位一直在上升,說明他在後主劉禪和諸葛亮的眼中是個有用之才。《華陽國志》中說:「後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三國志·廖化傳》說廖化在蜀漢任職期間「以果烈稱」,這也說明了他具備一定的能力和威望。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除了在仕途上節節高升之外,廖化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不錯的。岑經打敗曹魏廣魏太守王贇,殺死南安太守游奕。


通過以上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廖化稱得上是一位儒將,是蜀漢政權從崛起、興盛到滅亡的見證人。他具備一定能力,既有地方管理經驗,又有率兵抗敵的武將生涯,加上能得到蜀漢兩代帝王及諸葛亮的重用,算得上是個人才。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並不是歷史上的廖化。

在《三國演義》中,廖化的形象比起歷史記載要豐滿得多。廖化的出場被安排在了小說的第二十七回。廖化一出場,就幫了關羽一個大忙:在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途中,廖化殺了同伴杜遠,救了劉備的二位夫人,只不過廖化的身份由歷史中的荊州主簿變成了山賊。關羽威震華夏時,廖化衝鋒陷陣;後主登位後,廖化一直隨諸葛亮出現在北伐的第一線,身經百戰、出生入死,還差一點殺掉了司馬懿;諸葛亮去世後,廖化又同姜維一起為完成諸葛亮的遺願而繼續征戰在疆場上;蜀漢滅亡後,「廖化、董厥皆託病不起,後皆憂死」。羅貫中特別在此處加上了「憂死」二字,足見對廖化的讚賞。從小說中我們也找不到作者貶低廖化的描述。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也不應該是源自小說。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從上面列舉的證據看,都找不到廖化能力不足的地方。因此,後來對這句成語被理解為「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是不對的。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問題還是出在歷史記載中。上文曾經說道:《三國志·後主傳》中說「六年夏,魏大興徒眾,命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數道並攻。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這裡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此時的廖化究竟有多大年紀了?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根據《三國志·宗預傳》中的記載推算,這時候廖化的年紀已經超過七十,可謂高齡。而在之後的一年,他還會被派上前線去抵禦鄧艾。筆者認為可能是《三國志·宗預傳》中的這段記載被後人利用,創造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成語。這句成語最初的意思似乎應該是這樣才符合歷史:蜀中找不出什麼大將了,居然要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將出馬。但不知為何,這句成語的解釋竟然與歷史的真實南轅北轍,而廖化也變成了能力平庸的代名詞。


從史料中可以發現:廖化在歷史上的表現是不錯的。後主劉禪把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將派上戰場,並不能證明在蜀國沒有什麼人才。從廖化的年齡看,這還有點老驥伏櫪的味道,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將廉頗有相似之處,是值得稱讚的一件事情。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成語會將變成今天的這副模樣,實在是冤枉了廖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他是曹操的師父、周瑜的好友,志大才疏,最終被剁成肉醬
求助不思保護,殺賊不留退路,這究竟是曹操還是張飛
他奪荊州殺關羽,卻暴斃而亡,莫非真的有人下毒?
宋江不好色,卻納了閻婆惜,其實他是有老婆的,是誰?
關羽雖神勇,但也曾輸得啞口無言,你一定猜不到對手是誰
您可能感興趣

他們都是三國時期名將,卻因為一個下人犯事,差點火併!
此人是三國後期名將,救東吳於危難,卻遭秋後算賬
此人大字不識幾個,卻獲諸葛亮重用,成三國後期名將
三國後期名將與前期名將區別,後三國之殤
他是文盲,卻深受器重,最終成為三國後期名將
三國時期名將呂布究竟被哪兩個人娛樂至死?
此人是三國後期名將,父親被敵人所殺,報仇不成反投殺父仇人
《跑男》第六期名單疑似曝光,陸地夫婦其中一人退出,由他來?
他是三國演義後期名將,歷史上其實是個水貨
沒想到蔣介石在那個時期名下存款竟然有6000多萬,讓人難以相信,這錢到底怎麼來的?
三國時期名將後代都怎麼樣了?你身邊會有他們的後代嗎?
北魏孝文帝時期名相元勰,從少年忙碌到冤死令人扼腕
此人是戰國末期名氣最大的政治家,秦王千里迢迢請來,為何又不用
他是魏國後期名將,斬殺孔明之子,生擒劉備長子
三國時期名人的綽號,馬超最霸氣,劉備最難聽!
此人是三國時期名士,社會評論家,諸葛亮見了都要下拜
三國後期名將篇——廖化,是金子總會發光
盤點三國時期名垂千古的十大紅顏
蜀漢後期名將姜維的一生,一生雖有其才,卻還是沒能改變蜀國衰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