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眼裡誰是抗戰第一功臣?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
在民國政客中,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財政部長等職的孔祥熙,其政聲輿論,實可謂「臭名昭著」。然當1967年8月孔氏病逝時,偏據台灣一隅的蔣介石,卻親撰悼文《孔庸之先生事略》,讚譽其在「國家環境最為險惡,與軍民生計最感困窘之際」臨危受命,「卒能沉著籌維,屢使革命大業轉危為安,抗戰軍事轉敗為勝。」
孔祥熙之妻:宋靄齡
《事略》概括孔氏之歷史功勛有四:「其一、為統一全國幣制。其二、為統一各省財政。其三、為維護教育經費。其四、為充實軍隊餉糧。」
蔣氏尤其感念孔祥熙為抗戰勝利所做之努力。《事略》並分抗戰前、抗戰中兩個階段,分別陳述。前者,蔣氏以交通建設為例,讚譽孔氏在抗戰準備方面,「貢獻為最大」:
「依照當時所定戰略方針與經濟政策,籌撥鐵路公路建設經費為第一,在日本軍閥向我大陸侵略之前,(孔庸之)協同交通等部,將粵漢鐵路、浙贛鐵路、湘桂黔鐵路,以及隴海鐵路——由河南觀音堂至西安之線,如期完成;另並籌建成賓等重要幹路,以及西南之粵、桂、湘、贛、黔、滇與西北之豫、陝、甘、晉、綏、寧、青,暨隴新各公路,均依照戰略交通計劃,一一完成,其對於抗戰成敗關係之大,尤足稱道,……當時我政府決策,對日本軍閥之戰略,捨棄由北向南,而決取由東向西之計劃,使敵人在我大陸,不得不深陷泥淖,達八年之久,而無法僥倖得逞,並使我國以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之戰略,獲得最後勝利者,實當時主持行政與財經責任之庸之先生之貢獻為最大。」
後者,蔣氏高度肯定孔氏在抗戰期間努力維繫軍需供給之艱難,譽之為多難至危時刻的「興國」、「治國」之才:
「當日本軍閥侵華之初,沿海各港口皆被敵人封閉,我國陸海交通與貿易與國外完全斷絕,迨至民國三十一年太平洋戰爭既啟之後,國際交通路線仍在封鎖之中,而我前方軍需,後方民生,皆無匱竭之虞,更為其對國家貢獻最堪紀錄之時期,所謂『興國者必於多難之時,治國者必於至危之地』,先生實足以當之。」
蔣還認為,孔祥熙被迫辭職,是國民黨敗退台灣的重要原因對孔祥熙在抗戰結束後,受到輿論鋪天蓋地的攻擊而被迫辭職一事,蔣氏深感遺憾,視之為國民黨丟失大陸的一大重要原因: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告終,……企圖推倒我國民政府者,必先推倒我財經當局……,於是其(輿論)矛頭乃集中於庸之先生之一人,使其無法久安於位,而不得不出於辭職之一途。……然當其辭職以後,國家之財政經濟與金融事業,竟皆由此江河日下,一落千丈,卒至不可收拾。」
終蔣氏畢生,能獲其親寫悼文之殊榮者,僅孔祥熙與戴笠兩人而已。以孔氏政聲之惡劣,而蔣氏不憚於輿論壓力,公開發表如此盛讚之悼文,且於悼文內質問國人:「其為貪污乎?其為清廉乎?其為無能乎?其為有能乎?」並宣稱:「先生一身之進退,對國家之安危,其關係之重大如此!當此蓋棺論定之際,世人與歷史,自有其公正之論斷。」不難揣見,悼文所寫,句句乃是蔣氏的肺腑之言,代表了他對孔祥熙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地位的切實認知。
蔣氏之言,亦確有部分史實基礎,以抗戰期間軍費之籌措為例,1939年全年財政預算,支出需28萬萬元,而收入只有2.9萬萬元,缺額全需由孔祥熙籌措到位,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②因是之故,當傅斯年於1939年攻擊孔祥熙時,胡適卻竭力勸說傅斯年不要如此,理由是搞掉孔祥熙,其他人上台接手行政院長,國勢會糟糕得多,並以在美爭取貸款頗有成效的陳光甫一干人等為例,認為除孔祥熙外,他人均不能用人如此得心應手。末了,胡適質問傅斯年:「當此和戰未決之局,若行政院長為精衛,其結果如何?若汪長政院而兼外長,其結果如何?若政院為宋子文,其結果如何?若為孫哲生,其結果又如何?」
儘管如此,將孔祥熙盛譽為抗戰第一功臣,亦僅系蔣氏個人之看法,並非公論。






※全面抗戰犧牲的第一位軍長是誰?蔣介石曾怒罵他不忠
※蔣介石抗戰勝利講話: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戰爭
※誰是八年抗戰最大功臣?蔣介石說是這個人,你覺得呢
※八年抗戰,蔣介石眼中最大的功臣是誰?蔣介石親自寫文章讚美他的貢獻
※三大戰役 蔣介石是怎麼看的
※美國二戰時能準確幹掉山本五十六竟然是蔣介石的功勞!
※蔣介石押寶失敗,要不是朝鮮戰爭,海峽兩岸早統一了
※楊天石答抗戰七大疑問:蔣介石抗戰時為何依靠蘇聯?
※這一戰蔣介石何應欽哭了,被陳誠一炮挽回局勢
※蔣介石下了一步什麼棋?是抗日戰爭的勝負手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想「與倭寇決戰」,被誰否決了
※蔣介石如何用三千佳麗打贏了中原戰爭?
※誰在抗戰中打了幾場漂亮仗 讓蔣介石免當宋徽宗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英勇善戰,毛主席曾說「有他在蔣介石肯定完蛋」
※如果毛主席代替蔣介石指揮正面戰場,抗戰要打幾年?
※蔣介石面對孔祥熙的巨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這件事情絕不姑息
※蔣介石在抗戰前做了什麼準備?
※蔣介石從不抗戰到以死抗戰的真實原因?
※毛主席命令彭德懷炮擊金門,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為何連說三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