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2年,一名年輕的國民革命軍士兵,出現在美國政府製作的宣傳中國抗戰的海報中。海報里的他齜出白牙,露著笑臉,幾乎佔據了整個畫面。他的身旁寫著「Chinese」(中國人),上方寫著「This man is your FRIEND」(這個人是你的朋友),下方寫著「He fights for FREEDOM」(他為自由而戰)。


那曾是兩國關係的一段蜜月期。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中美正式結成二戰同盟,共同對軸心國作戰。作為二戰的亞洲主戰場,中國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的國家;中國戰場牽制了數百萬日本軍隊,緩解了其他戰場的壓力;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一直是美國的盟友。而整個二戰期間,共有超過25萬美軍士兵在中緬印戰區服役。中緬印戰區是美軍對其在中國、緬甸、印度等作戰地域的稱謂。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疲倦地返回基地之後,一架波音B-29轟炸機再次騰空而起;從它的肚子下面鑽出來的兩位飛機機械師,剛剛填補了它身上的高射炮彈孔,替換上脫落的起落架。在維修保養中心,機械師們晝夜不停地工作,更換零件、修理保養、調試,目標一致地將這架巨型轟炸機送上天空。這群開心的地勤人員從停機坪走過來,對自己的工作心滿意足。左起:麻省的弗蘭西斯·達利技術軍士、路易斯安那州的弗蘭克林·布萊恩一世技術軍士、堪薩斯州的孿生兄弟勞倫斯·華納及列那多·華納技術軍士、威斯康星州的喬治·科雷恩技術軍士、俄亥俄州的尤金·菲爾雷技術軍士。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與上一張全是美軍士兵的照片相對應,這張照片展示的是赴美受訓歸來的中國戰鬥機飛行員。這些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擁有豐富的對日作戰經驗,他們此時在中國某空軍基地合影,戰鬥機的頭部位置出現了兩名美方人員的身影。從1943年起,中國和美國士兵處在同一個戰壕里。這些士兵曾在美國接受訓練,之後返回國內,繼續保家衛國,投入到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戰鬥當中。這些士兵的年齡普遍在21到30歲之間,在美國空軍基地訓練結束後被授予金色的少尉軍銜。


「到了今天,中國越發重視那份戰爭記憶,而我們卻逐漸忘卻。」2015年9月,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美國媒體CNN在網站上以《中國,被遺忘的二戰盟友》為題進行圖文報道,不僅肯定了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更提醒西方國家珍視那段戰爭記憶,呼籲公眾銘記中美在二戰中結下的友誼。

抗戰時期的中國,相機尚屬於奢侈品。當時中國的新聞機構曾派出不少記者,沿中印公路一線隨軍採訪,寫出了不少文字新聞稿件,但拍攝的照片為數寥寥。而美軍當時在二戰戰場不僅有新聞機構派駐的隨軍記者,還專門成立了美國通信兵團(U.S. Army Signal Corps),專事通信、情報、戰地攝影等工作。這些士兵分布於陸海空軍各部隊,既扛槍,也持相機。他們的工作為這段中美友誼留下影像證據。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4年7月15日,在中印公路某處的康復營地里,駐華美軍司令、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脫帽對著一群年輕的中國退伍軍人講話。戰爭致殘的軍人回到平民生活之前,先在這裡學習新的生存技能——鐵藝、編織、木工等。這個營地此時由中美共同管理經營,大約有兩百多名退伍士兵(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傷殘)。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兩國合作修建的、自印度利多(現譯雷多)至中國昆明的國際軍用戰略公路。這張照片由伯克林中士拍攝。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4年9月12日,題為《中國軍隊》。中國軍隊第14師42團里最年輕的士兵——上等兵李樂貝(音),雲南人,年僅12歲,卻已經入伍一年。美軍聯絡官聲稱李樂貝曾經站著連續向日軍投擲了兩整箱手榴彈,消滅了很多日軍。此刻,小男孩正與兩名美軍聯絡官討論他的湯姆式衝鋒槍。抗戰中有著名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八年抗戰打到後期,難以計數的少年志願從軍,保家衛國。雖然這些少年兵多在後方,擔任傳遞情報、照料傷兵、募捐、幫助難民等工作,但也有李樂貝這樣的少年兵直接置身前線,浴血沙場。圖中美方人員左邊的是來自俄克拉荷馬州阿德莫爾的步兵聯絡官萊繆爾·約翰遜上尉,右邊的是來自華盛頓州塔庫瑪的醫療聯絡官克里斯滕森上尉。這張照片由5級技術軍士阿莫爾拍攝。


當後來的中國人想要直觀地回望這段交織著血與火的中國抗戰史時,不得不感謝昔日的盟友——美國軍人為我們記錄下鮮活的影像。整個二戰期間,美國通信兵團164攝影兵連在中緬印戰區拍攝了數萬張照片,錄製了諸多珍貴影像。由於美軍的通信部隊建立了完備的工作制度,所以每張照片背後都留有攝影師姓名、歸檔、審查機關詳細注釋等信息,以便人們了解照片拍攝的歷史背景。


多年來,這些震撼人心的影像史料一直保存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裡,少有人問津。直到2010年,幾位民間學者自籌經費前往美國國家檔案館,歷時兩個多月,整理出包括中國遠征軍在內的有關中國抗戰的海量影像資料。經過遴選,第一批照片被編輯整理成兩部圖文書籍,命名為《國家記憶》,聚焦於中緬印戰區的緬北滇西戰役。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那裡前後浴血奮戰17個月,對戰局影響深遠。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4年10月4日,題為《從日軍手中奪回騰衝》。盟軍解放了緬甸以東的第一座中國城市。經過5周的血戰,古老的玉石之鄉騰衝終於擺脫了日本的統治。圖中,中國士兵正在攀爬毀了的城牆,遠處的硝煙是盟軍投擲的手榴彈所致。在攻打騰衝的過程中,中國部隊接受了美軍人員的訓練,包括美國製造的最新式的火焰噴射器的使用。在滇緬戰場,美國投用了當時一些新式武器裝備,包括1944年最新裝備的噴火器、155毫米口徑榴彈炮,歐洲戰場都沒有,而在滇緬已經裝備了;最先進的諾頓投彈瞄準器,也最先用於中國抗日戰場大量現代化的裝備都由美軍教官提供訓練,美軍顧問親臨火線,地面防空與醫療保障也由美國軍隊負責。一系列的照片告訴我們,美國陸軍在中國抗日戰場上遠不止「一兵一卒」,而是一支規模龐大的成建制的綜合部隊。這張照片由弗蘭克·坎德拉爾拍攝,收錄於戰爭影像庫。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4年10月1日,佛羅里達州的莫斯·戴維斯二等兵給中國軍隊第5軍的士兵們發放膠底鞋。部隊即將從雲南驛機場出發前往保山。雲南驛軍用機場始建於1929年9月,位於雲南省祥雲縣下川壩雲南驛,後多次擴建。1941年後,成為駝峰航線的航空轉運站和美軍第14航空隊重要起降機場。以這張照片為代表的一系列歷史影像揭示了當時後勤的狀況:美國軍需官不但給中國士兵髮膠鞋、襪子、防蚊網,還修建流動廁所和廢品收購機構;美國和中國後勤人員到藏區選購軍馬,與藏民用現鈔交易......


這段記憶一度由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散落在歷史塵囂中。這些珍貴影像被打撈出來後,反響強烈。事實上,當時整個《國家記憶》團隊從美國國家檔案館打撈回來共計23000餘張抗戰老照片,後來還曾多次赴美拾遺補缺,試圖完整拷貝美軍記錄的1943—1945年間的這段抗戰史。


後來,《國家記憶》團隊再度從數萬張圖片中遴選照片,編輯出版新書《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二戰中美友好合作影像》。書中所選照片不僅涵蓋中緬印戰區的滇緬戰場,還包括其他多個地區,以從前線到後方的宏大背景,豐富立體地呈現了中美之間的合作。這些照片記錄了當時中國軍隊在東線湖南、湖北等地的作戰,重慶大本營的生活,甚至還有美軍軍事觀察團訪問延安八路軍的場景;既記錄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印公路的修築及通車、中美軍人生活往來,也有中國士兵空運至印度、美軍協助中國士兵進行美式武器技戰術訓練、中國飛行員在美國訓練生活等內容。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4年10月14日,題為《收復的騰衝點燃友誼之火》。一位年長的中國男人在滿目瘡痍的騰衝街頭停下腳步,向一名美軍軍士借火,點燃他的煙。美國軍人也為把日本人驅趕出這座古城盡了一份力。五周的浴血奮戰以衛立煌將軍率領的中國遠征軍的勝利告終,這位耐心的玉石之都居民便挑著籃子,裝著他所剩無幾的家當,回到了被焚毀的城裡。圖片中的美軍隸屬於Y部隊作戰指揮部,他們協助中國遠征軍打贏了這場勝仗。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1944年4月7日,中國西南某地,中國孩子們沿著小道跑到路邊,豎起大拇指迎接美國人,口中大喊「頂好」。車上的美軍士兵也豎起了大拇指。在這條中國內地未被佔領的軍用公路上,行進著的美軍人員深知這一動作傳達的善意。對於語言不通的中國人和美國士兵來說,朝對方豎起大拇指說「頂好」是那個時期最流行的語言和動作,也是中美兩國友好情誼的一種體現,連小孩都會這樣的文化交流。著名的飛虎隊對「頂好」情有獨鍾,他們把拼音畫在宣傳畫上,甚至還畫在飛機上。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副秘書長陳秀峰說,飛虎隊的隊員非常熱情、年輕,他們喜歡雲南的這些孩子,喜歡送一些小禮品給當地居民,很喜歡和當地的小孩子在一起玩,氣氛特別輕鬆快樂。這些美軍飛虎隊員經常開著吉普車路過,小孩們也就知道有糖吃了,他們就跟著跑,說「老美頂好」,這對雙方都是很快樂的事情。這張照片顯示了戰時的生活百態。


這些照片重點展示了戰場上烽火連天的生死前線以及後方相互依存的戰時生活,還原了中美兩國二戰並肩戰鬥、親密合作的畫面,喚醒一段被忽視的「國家記憶」。這些歷史影像所呈現的廣闊背景和生動細節,具有文字難以比擬的力量,彷彿令後人置身於那段悲壯的抗戰史,重溫那段「中美二戰曾是親密盟友,為捍衛自由和平而戰」的歲月。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本文所有圖片由 《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二戰中美友好合作影像》提供


中信出版集團 2016年1月5日 第一版



文/曾鼎


本文刊載於《鳳凰周刊》2016年第14期總第579期


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點擊「閱讀原文」 瀏覽更多精彩內容!烽火記憶:二戰中美合作影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鳳凰周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連美國總統國宴都要邀請他們?
日本文化中的「神風」記憶
「大赦」華人身份——「棄漢入緬」的背後
什麼食物要靠暴動來普及?
真實的「太陽後裔」:解密韓國特種部隊
您可能感興趣

點亮記憶中的螢火
中秋里的記憶
庭中樹·美好記憶
記憶中的笑聲
記憶中的朥餅
春節看電影 《南征北戰》幾代人記憶中經典的老三戰
一段記憶中的河
戰爭的記憶:越南戰爭中的一代美國人
雲南美食印記記憶中的雲南
新舊影像記錄北京不可磨滅的抗戰記憶
九寨溝美景,最美的記憶!
記憶中的老北京
《記憶大師》夢中夢的反轉
二戰記憶:圖解日本神風特攻隊
怎能忘火影,我記憶中的火影八大女神
二十六中的記憶
時光美人韓彩英 記憶中的豪傑春香
日本文化中的「神風」記憶
王秀雲《記憶中的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