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木樨地:駱駝祥子必經之地
前言
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復興門外大街三號,是中國科協所在地。地鐵一號線通過這裡,有一個聽上去不明覺厲的站名:木樨地。關於「木樨地」的來歷,存在許多爭議,其中有以下四種說法:
一是說此地明代時種植過大面積的三葉草,為皇帝的御馬提供飼料。清代成村,稱「三葉草地」,民國時被訛為「木樨地」。三葉草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牲畜均喜食,素以「牧草之王」著稱。
二是說清代時門頭溝往京城送煤的駱駝隊多出入於阜成門,當時這一帶生長著許多野三葉草,所以駱駝的人時常在此歇腳,以便給駱駝喂些草料。日子一長,這裡就被稱為「三葉草地」,後譯音為「木樨地」。
三是說此地曾種植過許多桂花,因桂花樹統稱木犀,「樨」與「犀」同音義,木樨地即桂花之地。
四說此地曾是白雲觀的菜園,以產黃花菜聞名。黃花菜即金針菜,可食用,色澤金黃如桂花,俗稱木樨,故稱此菜園為「木樨地」。
但從有關的史料記載來看,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也是史實,因為明代史籍中就有關於明代軍隊在九門之外種植三葉草,以做皇家御馬飼料,並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
所以今復興門外木樨地、永定門外木樨園,都是因為明朝時曾是軍隊種植三葉草的地方而得名。但因歷史上記述較少,所以不明史實的人們附會於各種傳說,將這一地名訛化了。
而說此地曾種植過許多桂花,實不可信。因為桂花屬常綠灌木,原產我國西南和中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耐寒。
而北京冬季寒冷,根本不適宜戶外種植,即使現在,種植桂花的數量也很少,只作園林觀賞植物,所以明清時期的京城戶外大量種植桂花是不可能的。
而說清朝時阜成門外的三葉草是野生的,也不完全對,應是在明朝人工種植過三葉草的地方再生的。也不是只有阜成門外一處,而是東、西、南、北郊皆有,只是作為地名而保留下來的只有木樨地和木樨園兩處。
-END-
版權信息
文字內容源於網路
主播|依苒
音頻來源聽游官方
如轉載請聯繫聽游後台
微信號:tingyou8888
※歷史記憶:老北京的洋車和「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
※老舍寫《駱駝祥子》孕育於濟南
※關於個人主義的末路鬼——讀《駱駝祥子》
※讀《駱駝祥子》有感(美文)
※《駱駝祥子》手稿權屬背後的法與情
※老照片記錄民國時候的黃包車司機,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朗誦《沒有人知道,我多麼的愛你》作者
※分期付款,打民國那會就有了——從文學名著《駱駝祥子》、《京華煙雲》說開去
※老舍自沉51周年:他當年如此檢討《駱駝祥子》 | 史料
※寫了《駱駝祥子》的那個人,51年前的今天,他跳入了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