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鐵面御史:為彈劾高官窮追猛打兩年逼其自請革職
核心提示:趙抃時達兩年的窮追猛打終於使陳旭舉手投降,自請革除現職。在趙抃發起的這場聲勢浩大牽動廟堂的參劾中,絕大部分官員都站到了趙抃的一邊。仁宗被迫免去陳旭樞密副使職務,讓其轉任定州(今江西贛州)。
趙清獻,原名趙抃,有「鐵面御史」之稱,是北宋與包拯齊名的大清官。
《宋史》記載:趙抃,浙江衢州人。字閱道,號知非子,謚號清獻公。生於公元1008年,卒於1084年,享年76歲。二十七歲中進士,經歷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後出任河南彰德,福建崇安,安徽泗縣,四川成都、益州、茂州,江西贛州,浙江杭州、紹興、淳安等處的地方官員,後累官至殿中御史、參知政事(副宰相)、太子少保。
在他近五十年的為官生涯中,受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好評和愛戴,為整個北宋的歷史增添了十分亮麗和耀眼的一筆。
鐵面無私胸懷寬廣
趙抃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這使他自幼就在心靈里播下了扶弱濟困、不畏強暴、維護正義和公理的種子。致仕後得任御史一職,便給他這顆埋藏許久的種子以破土發芽的機會。
御史這一官職專司監察,其職責即為「糾百官之失」,並負責給皇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一職務常常很難干好,煌煌史冊中,御史們血灑朝堂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趙抃作為侍御史,則始終沒有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而是一以貫之地敢于堅持原則,不妥協、不退讓、不避權貴。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彈劾當朝宰相陳執中。陳執中是仁宗皇帝的老師,早年又有擁立大功,深得仁宗的信任和厚愛,再加上任宰相多年,其地位可謂穩如磐石,參劾他所冒的巨大政治風險無異於虎口拔牙。但他的寵妾倚仗宰相的權勢,一月之間竟虐殺三個使女,如此殘忍暴行引得滿朝上下議論紛紛。這件事給殿中御史們出了道難題。趙抃沒有觀望,毅然發起對陳執中的參劾之戰,半年時間就向宋仁宗上奏本章十二道。見仁宗皇帝不為所動,趙抃更是祭出破釜沉舟之舉,乾脆領著全御史台的官員去堵仁宗皇帝的門,討一個說法。這得需要多大的膽略甚至是不惜身家性命的決絕之志呀!最後終於在歐陽修等官員們的上奏支持下,宋仁宗才無奈地罷免了陳執中的相位,將其下放到亳州。
趙抃參劾樞密副使陳旭這件事影響也不小。樞密院為北宋最高軍事機構,樞密副使為樞密院的副長官,職權相當於副宰相。趙抃認為,陳旭既非正直之士,亦非廉潔之人,他交結宦官,姑息小人,時常奉承拍馬,是個「大蛀蟲」,不宜擔任樞密副使這樣的要職,便接連上了十七本奏章彈劾陳旭。然而仁宗皇帝不予答覆,陳旭依然當他的樞密副使。無奈之下,趙抃給皇帝設置了一個兩難的命題:趙抃與陳旭兩人中,必定一人有罪,不是陳旭就是趙抃,有罪者應罷官,請仁宗在兩人中定奪。趙抃時達兩年的窮追猛打終於使陳旭舉手投降,自請革除現職。在趙抃發起的這場聲勢浩大牽動廟堂的參劾中,絕大部分官員都站到了趙抃的一邊。仁宗被迫免去陳旭樞密副使職務,讓其轉任定州(今江西贛州)。
如此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地參劾這兩個重量級人物,足見趙抃捍衛律法、捍衛正義的膽識和擔當,他也因此得到了「鐵面御史」的美譽。
趙抃不僅是只有一副鐵面,還有十分寬廣的胸懷,以及秉公無私、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大局意識。
宋代葉夢得撰寫的《石林燕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在趙抃參劾宰相陳執中時,蜀公范鎮也在諫院任職,他不同意趙抃的意見,想方設法為陳執中辯解。趙抃於是不得不將范鎮與陳執中一起參劾,給范的罪名就是與宰相陳執中結黨營私;而范鎮則反咬一口,參趙抃捏造罪名、妄參重臣、其罪當誅,奏請皇帝下詔將御史趙抃斬首示眾。趙抃威武不屈,仍然據理參劾陳范。熙寧初年,范鎮因時論不合聖意,朝廷擬將其貶謫,而這時,趙抃不僅沒有幸災樂禍,更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力排眾議,請求免除貶范的決定。這時,有的大臣對此感到不解,他不是曾經奏請過要斬你的人頭嗎?你怎麼還替他開脫呢?趙抃擲地有聲地說:「我只論國事,哪有工夫計較私怨呢?」此言一出,令每一個在場的人無不嘆服。從此,其公正無私的形象和口碑更加得到朝廷上下的欽佩。
關愛百姓勤政善政
轉任地方官之後,趙抃有了直接面對黎民百姓的機會,也使他關愛體恤蒼生的理想信念能夠直接地應用到轄下百姓的身上。
宋熙寧八年夏,吳越一帶大旱。負責治理越州的趙抃,隨即奮力組織救災。趙抃採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調查災情。災情初現,即下書各縣,調查受災範圍與災民狀況。二是多方籌糧。除官府撥糧外,還收取富戶捐糧和寺廟餘糧。三是分類賑濟。對不能自食其力者,每人每天給粟一升,幼兒半升。並在城市郊區設立五十七個發糧處,使災民就近領糧。對能自食其力者,一則按低價售以官糧;二則實行以工代賑,招民工修補城牆,發給錢糧;三則促其向富戶買糧和借貸。四是集中安置。如收養棄嬰和流浪兒,開設病院,安葬亡者。他帶頭捐資助民,常常送錢給病人治病買糧。為了更加有效地救災,趙抃勇於承擔責任,只要有利於救災而來不及請示的事情,就先施行。凡事情不便見之公文的,都由自己擔當,不牽累下屬官員。
當時,賑災糧要運至受災地尚需數月,於是糧商乘機哄抬糧價。除越州外,其他各地都採取了行政干預的手段,頒布政令禁止漲價。但糧商封倉拒賣,再加上一些貪官污吏從中牟利,個別地方反而加重了災情。當時在越州任上的趙抃卻採取自由經濟措施,四處張貼告示,糧商在越州境內可隨意定價售糧。此消息傳出後,各地糧商紛至沓來。一時間越州境內竟然糧積成山。經過短期的暴漲後,糧價猛然暴跌,沒兩天便恢復到了災前的價位,甚至更低。在大災之年,其他地區人死過半的情況下,越州百姓卻能填飽肚子,都很感激這位遵循經濟規律辦事的行政長官。由於趙抃採取的措施得力,大大減輕了旱災造成的危害,有效保證了災區社會安定,因而備受災民讚揚。後世評曰:「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
在崇安任上,他開挖渠道、興修水利,百姓稱之為「清獻河」,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在睦州任上,奏免無茶的農民的茶稅——他人在哪裡,就將善政帶到哪裡,哪裡的百姓就無一例外地得到實惠。
身帥以儉德化吏民
「良田萬頃,日進二升;大廈千間,夜卧八尺。」這是趙抃一生的座右銘,同時也是其數十載為官的真實寫照。
趙抃無論到哪裡任職,都是匹馬隻身,帶著平生喜愛的一琴一鶴,清清簡簡赴任。到任後,首先就是訪察民情,掌握情況,以對症下藥,興利除弊。入蜀之後,一天傍晚,公務完畢,他換上便服來到街上最熱鬧的一家茶館,一邊品茗一邊留心聽起來。從眾人議論中,趙忭了解到,這裡存在著極其嚴重的請客送禮之風。逢年過節是共喜,新官上任是接風,歸官離任須餞行,州縣間有喜事要致賀,出了倒霉事情還要慰問壓驚。長官家裡的慶壽、婚嫁、喪葬、營宅、置田,屬員都得有所表示。這些痼疾已成為蜀川吏治中民憤極大的一患。
衙門的老吏告訴他,官場中請客送禮,由來已久,成了家常便飯。高官通過這種手段,巴結朝中大臣,為自己日後升遷作鋪墊;州官們以此聯絡感情,為自己建立關係網;而小吏們把這個當作生財之道,敲詐勒索,中飽私囊。川蜀乃邊陲之地,吏治久廢,不妨睜隻眼閉隻眼算了。趙忭卻斬釘截鐵地表示:「決不隨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
趙抃採取了三項有力舉措。首先從自己做起,清正為人,乾淨幹事。從上任那天起,他就謝絕了所有為他舉行的接風宴請,更是拒絕以各種名目給他的賄賂,不是新官作秀,而是始終如一,切實行之。其力拔流俗之作風,給泥潭一般的官場吹來一股清新的空氣。其次大力提倡節儉,反對奢靡。他自己率先垂範,同時也要求各級州官也必須照此實行,禁絕官員間名目繁多的各種饋贈和酒禮。對於那些敢於頂風違抗的官員,趙忭一律嚴懲不貸。同時,大力提拔獎掖清正廉明的好官,鮮明地樹起官員們勤政廉政的標杆。三是奏請皇上限定宮中來川官員的人數和時間,以減少這裡本來就已經不堪其煩擾苛剝的百姓們繁重的稅負。
經過他身帥以儉、嚴法與厚德結合的鐵腕治理,惡吏悚然心驚,大為收斂。百姓喜笑顏開,奔走相告,盛讚趙忭治蜀有方。蜀川沉痾多年的奢靡之風為之一變。
趙抃的良好口碑傳到皇宮,令皇帝十分欣慰,褒獎有加,並將他作為治蜀的模範要每一個繼任的官員學習。
趙抃離任之時,也和上任時一樣,一琴一鶴伴隨他隻身遠去。讓人們懷念不已,以至到了現在,人們還在如數家珍般地講起他的故事。
趙抃去世100多年後,到了南宋景定年間,潭州知府林存離任赴京面聖,在衢江上岸後,徵調了1000餘名衢州壯丁為其挑運行李。浩浩蕩蕩的隊伍路過蓮花山趙抃墓前時,與趙抃當年一琴一鶴匹馬入蜀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留下了一首諷喻詩:「千夫荷擔出山阿,膏血如何有許多。不若扁舟徑歸去,休從清獻墓前過。」相傳此後,再也沒有貪官敢從趙抃墓前經過。
趙抃秉性仁慈賢良,深具悲憫之情懷,一生不治產業,對待10多個侄女,皆如親生女兒一般,甜甜美美地將她們送上花轎。他還將無依無靠的孤女20餘人風風光光地嫁出,救貧濟困更是不可勝數。這些令人感動令人溫暖的善舉無不閃耀著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的光輝。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史載:趙抃白天處理完公務,每到晚上,必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詞。有人好奇問他在向上蒼密告什麼,趙忭笑笑說:「哪是什麼密告呀!無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在心裡說上一遍,藉以檢點反思。倘若一個人連在那種場合都還不好意思啟口,那就必定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鐵面趙抃,夜必告天。這個德育課本里的典型無疑將被世代地傳頌下去。
趙抃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甚至近乎完人,千百年來,不知折服了多少人。皇帝為表彰賢臣,在趙抃晚年告老還鄉時,特加封太子少保銜後允其歸養,後又追贈太子少師,謚清獻。大文豪蘇東坡讚譽其人品操守「玉比其潔,冰擬其瑩」,「東郭慎子清,孟獻子之廉,鄭子產之惠,晉叔向之賢」,抃一人「兼而有之」。並虔心盡意地為他寫下了長達3500字的《趙清獻公神道碑》。同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宰相韓琦稱讚趙抃「世人標表,蓋以為不可及」。
※特朗普就職儀式被打臉!竟遭百萬人抗議 或上台就遭彈劾
※比包公更黑的他,彈劾高官十幾個,人稱鐵面御史
※南宋高官為上位學狗叫,被嘲;國難時挺身而出,又被彈劾|淘宋朝
※羅塞夫遭彈劾停職後講話:這是場政變,我沒有犯罪
※真猛士,彈劾國舅,被下詔獄,出獄打掉國舅兩顆牙
※羽壇皇后當年彈劾李永波失敗,被迫離職,現在成為李永波頂頭上司
※宋朝最敢說話的狀元,五次彈劾蔡京,卻被宋高宗定為「叛臣」
※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一代名將,最終遭人彈劾結局凄涼
※這個宰相遭仇人彈劾,他卻反而立馬推薦仇人當高官,為什麼
※梁紅玉為何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求給以重罰
※此人彈劾曾國藩之弟殺李鴻章之侄 殺掉彈劾的貪官污吏達兩百多個
※此人是明朝最牛的言官,彈劾誰誰被罷官
※比包公更剛、更直、更黑的他,彈劾高官十幾個,人稱鐵面御史
※朴槿惠遭彈劾被停職後首次現身 與國務委員會面神情落寞
※古代官員的住房制度真是絕了,私自買個傢具都可能被御史彈劾!
※宋朝怪事:彈劾皇親國戚沒事,彈劾一個小京官卻遭瘋狂報復
※羽壇皇后當年彈劾李永波未果,被迫離職,如今成為李永波頂頭上司
※一個小言官,彈劾了一群官場大咖,皇帝一怒之下將其升職|淘明朝
※皇帝執意要提拔岳父,不料包拯再三彈劾,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