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羅輯思維》這檔節目,通常給人視角新穎、觀點奇特的印象,乍一聽彷彿有豁然開朗、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當羅胖子那透著機靈的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轉,你更是摸不準那微笑是從容的風趣,還是詭秘的掩飾。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我是從去年隆冬時節開始正式看這檔節目的,不得不說,在很多問題上羅胖的確是在引導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即便是常識,也能讓人有不可思議的嗟噓之嘆。


但是如果事實真的如此,我就不必要在此附和一通了。


前幾天與騰訊某離職高管聊到了這個話題,我問《羅輯思維》的思想水準有多高,他說:「適合剛入社會、30歲之前的人」。對此,我先不予表態。我以《羅輯思維》三期關於南明話題在此討論一下,結論自見分曉。


綜合三期節目,羅胖認為南明有很大戰略迴旋餘地,從人、錢、民心向背對比,都對南明有利,完全可以和南宋一樣撐起半壁河山,而力有未逮的原因是:明朝進一步發展的皇權制度,使得各種要素鎖合,整個系統縮小,造成官僚集團格局小,競爭格局鎖定在競爭對手上。

我對此是大不以為然的,我的觀點是:基於南宋和南明具體歷史因素的不同,對手金和清的不同,南明是在一個統一帝國自內部瓦解之後的掙扎,形勢與南宋截然不同,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朱明王朝不得人心久矣。


我將從多方面對比論證我的結論。


一,北宋和明的統治區別:得人心者得天下


皇帝的素質:紳士與流氓


先給大家看一張北宋皇帝和明朝皇帝教育程度和歷史功績對比圖。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紅色標註都是歷史評價不怎麼樣的)


簡明對比,北宋整體來看也就宋徽宗次一點兒,退而言之,再怎麼說也是中國歷史上響噹噹的藝術家,明朝昏君、暴君就十個,共同點是不幹好事,而且君主受教育程度可憐。


北宋統治寬仁,從太祖在太廟夾室所立誓碑可見端倪。「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第一條姑且不論,第二條卻值得深思。不殺讀書人和官員,言論自由、輿論自由、出版自由,這是多大的寬容,成就了中國古代最和諧的君臣關係和最發達的文明時代。第三條可看做皇家立法限制皇權,難能可貴、世所罕見,西方限制王權多少是君主被迫,比如約翰王被迫簽訂的《自由大憲章》,或者法律限制,比如國王徵稅需要議會批准,沒有國王自己出自本意立法掣肘自己的。


北宋皇帝大多宅心仁厚,沒有什麼暴政。反觀明朝呢,幾個代表足以說明一切。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明朝除了皇帝殘暴、昏庸,廠衛制度更是恐怖至極,至於不可思議之事皆是平常,從朱元璋開始,在朝堂之上打死大臣的事屢見不鮮,歷朝歷代都不曾有這等奇觀,古今中外為所未聞,明朝皇帝個人素養、理事水平可見一斑。


末代崇禎帝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而北宋一百三十年間才五十一位宰相;此外更換了十一任刑部尚書,十四任兵部尚書,全國十二個總督殺了七個,二十多個巡撫弄死十二個。這樣的統治怎麼可能得人心,別說普通平民,連官僚地主都不支持。加征「三餉」,官逼民反,附賊從逆者如流,舉人、秀才參加的都有,李自成大軍越剿越多。


反觀北宋,官員犯錯,至多流放海南島。


帝國的土壤:良性培育OR惡性開發


中國自唐以後,科舉制度就是極其重要的統治基礎。北宋科舉改革,從三級考試、糊名、謄錄等等,到擴大錄取名額、允許平民子弟參考,北宋的科舉制度的完美,深得讀書人之心。北宋厚養士人,高官厚祿,為古代中國之最。從真宗《勸學篇》對天下讀書人的鼓勵到《神童詩》中「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自豪與興奮,知識分子和朝廷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大可想像。


明朝實行八股以來,竄改經典,考察失當,大失有識之士之心,所選拔的人從綜合素養和政績上和北宋壓根沒法比;對知識分子殘暴、高壓,大興文字獄,朝廷與知識分子關係貌合神離;明朝官俸低微,官僚每日活在沉重工作壓力和監控之下,稍有不慎,身首異處,小小貪墨,酷刑伺候。(官俸低微的結果是,官員無節操地榨取百姓,加劇政府與百姓矛盾)


北宋經濟空前發達,大修農田水利,引進大量經濟作物,對外貿易頻繁,手工業先進,造船、紡織、冶鐵、制瓷、印刷行業發展尤其好,市鎮工商業發達,政府財政雄厚,常年財政收入維持在9000萬兩以上,最高達1.6億兩,而明朝疆域比北宋大,財政常年處於800萬兩左右水平,懸殊非常大;北宋百姓富庶,根據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測算,北宋末期(1027年)北宋轄境人均GDP合600美元,這是什麼概念,1995年我國大陸人均GDP約合604美元,北宋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發生全國規模農民起義的朝代之一(另一個是西晉);明朝中後期閉關,海外貿易斷絕,統治者疏於治理天下,苛捐雜稅徭役繁多,最後釀成巨大民變。


或許有人質疑,宋朝有那麼繁榮嗎,先看看一張圖吧。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北宋海外貿易——瓷器貿易路線圖)


圖中可看出,北宋瓷器遠銷東南亞、南亞、西亞、南歐、北非和東非,實際上還有東亞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呢。瓷器在當時可是高級工業製成品,相當於今天的德國各種儀器,行銷全球,而各國賣到中國的都是初級農產品,差價大,利潤豐厚。除了瓷器,還有鐵器、茶葉、絲綢等等類目,貿易總量、利潤都相當大。


以上的對比不難發現,北宋的統治,無論在士大夫階層還是平民,都遠比明朝得人心。


二,南宋和南明的處境:禦侮之勢有別


人心向背


北宋的滅亡,是農耕民族在武力上不敵半漢化的游牧民族(漁獵民族)。而明朝的滅亡,是暴政之下民眾起義推翻的。從人心向背來講,南明建立之初就不得人心,不論官僚地主還是下層平民。南宋,官僚階層和平民基本都是擁護立場。


國家憂患


南宋立國之初,主要憂患來自北方的金;而南明建立之初,內憂外患,農民起義軍肆虐北方,大清又大軍南下。南明的壓力實在比南宋大,南宋當時雖然也有鐘相、楊幺洞庭湖起義,規模小而且很快被鎮壓。


將兵的差異


南宋抗金主要力量,是三大將和川陝兵馬。三大將,岳飛、韓世忠、張俊,都是私人部曲性質的軍隊(岳家軍、張家軍、韓家軍),戰鬥力強,並非北宋兵制之下招募的兵,北宋募兵多是引來吃糧人(混口飯吃,否則就上梁山落草),而且兵將互不統屬,戰鬥力差;川陝兵馬常年和西夏作戰,而且西北產馬,有大量精銳騎兵,戰鬥力也很強。當時的名將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劉琦等都非常能打仗。


明朝兵制,寓兵於農,衛所制度之下,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明朝軍隊最多270萬,這麼龐大的數量,顯然不是出自中央財政養活的職業軍隊。士兵主要時間在種地,除了衛軍中的京軍,幾乎沒有職業軍隊。所以羅胖說南明當時職業軍隊就一百多萬,純屬瞎扯,當時主力或在討伐農民軍或在對後金戰爭中早打光了,最後的主力關寧鐵騎還降了清朝,南明根本就沒有像樣的兵;況且當時的時局下,多是臨時招募的兵,戰鬥力低不說,本來就怨恨政府,遇到緊急情況,不守軍紀、違背軍令、臨陣倒戈、脫逃毫無疑問,甚至都不感覺良心有愧。


再看南明將領,那個寫入史書的史可法,還有氣節感人的夏完淳、陳子龍等,忠烈、氣節彪炳千古毫無懸念,但是統兵打仗的能力確實不敢恭維。張煌言、鄭成功倒是頗有能力,比起岳飛、韓世忠、吳玠終有不及;李定國雖然露了幾手,始終孤掌難鳴、時勢不利。


江山為誰打


南宋建炎元年,高宗趙構繼位之後,江南是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府,號令統一,能夠集中力量對付金國。而且高宗皇室血脈純正,政權合法性不容置疑。自黃天盪一戰之後,南宋中央政府在杭州立足了腳跟。


反觀南明,18年時間,四個政權,分別是弘光政權(1年零20天)、隆武政權(1年零82天)、紹武政權(41天)、永曆政權(15年)。南明在建立之初,擁立皇帝就矛盾極大,而且有的皇室血脈疏遠,政權合法性都受到質疑,將士不肯用命,力量分散,而且政局動蕩、根基一直不穩,一直沒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永曆政權中央政府的領導班子稍稍穩定,退據西南,已然時不與我了。


至於羅胖說的南京的留都政權,可以看做一個備份系統,隨時可以起用,從而避免整個系統的崩潰,則純屬個人臆想。明朝自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的確保留了中央機構,被稱作「南六部」,但是人數、權力都比北京小很多。南明建立初,這些機構的作用頂多是維繫人心、穩定人心。一個基本廢棄兩百多年的機構,能起多大作用,況且還不完整,相當於一個退休二十年的老幹部去到一個新部門做領導,生疏無權,能有多大威信?


勇於內鬥


南宋、南明立國之初,都有內鬥,不過南宋時主戰派和主和派,而南明純粹是不同黨羽意氣之爭。


南宋主戰派和主和派雖有爭鬥,多少是在國家大政方針上,一旦金人來犯,多多少少能眾志成城、禦侮於外。即便是發生誅殺主戰派岳飛這件事,也是在宋金和議即將達成之際。


南明的形勢就要差很多,東林黨和復社水火不容,置國事於不顧,互相傾軋,中央政府從來沒有團結統一過,地方大將擁兵自重者大有人在。


士人和平民的選擇


南宋初期,北方金人統治區有著名的太行山「八字軍」、梁山泊水軍等眾多義軍反抗金國;甚至過了幾十年,還有激烈反抗,比如大詞人辛棄疾。士大夫不惜千里投奔宋高宗,北宋厚養士人一百多年,張邦昌被迫僭越依然感念朝廷,歸政於趙宋。


南明呢,士大夫降清者不計其數,士人領袖錢謙益都降清了。除了江浙地區有激烈反抗之外(除了清軍屠殺之外,江浙富庶之區、文人之鄉的繁榮在明朝居首,士人百姓多少有些忠誠於明朝的),其他地區基本望風歸順。


三,金和清:同一個民族,不同的敵人


北方少數民族的漢化程度,決定其強大的程度。(至於漢化後武力變弱,另說)金南下進攻南宋之時,處於半漢化狀態,直到金熙宗時期才完成漢化。進攻北宋和南宋初期,皇權都不集中,一直受到女真貴族制約,直到完顏昌被殺時大約皇權才穩固。而清在入關前重用漢臣,已經完成漢化,國家實力強大。

《羅輯思維》究竟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



(康熙書法)


而且,清是持續漢化、高度漢化。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漢學修養水平很高,又尊崇儒學,漢族知識分子基本被籠絡。以至於後來的天地會、白蓮教、紅花會,反清復明的旗幟反而不能起到極大的號召作用,因為傳統的夷夏大防情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一,夷夏之別,不單單在於民族、種族的差異,根本在於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北狄、東夷、南蠻、西戎,融入中原文化之後,都不再被看做是夷狄了,清朝高度漢化,從文化上已經由夷變夏了;其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後的明朝並沒有恢復漢民族統治時期兩宋的繁榮和百姓安康,朱明王朝在這一點大失百姓所望;其三,就是清代前期幾位君主勵精圖治,高度重視農業,民生問題大大解決,而南明覆亡時還是康熙盛世,不少人是從崇禎時代存活下來的,孰優孰劣很清楚。所以,無論紅花會、天地會還是白蓮教,都只能組織江湖幫會、黑社會、不法之徒或者少許落第書生反抗朝廷,對社會精英、普通民眾缺乏煽動性,並非「揭竿而起、應者雲集」。


金南下滅宋或者進攻南宋時,軍紀敗壞,燒殺搶掠,殘暴不仁,因為游牧民族沒有完整的軍隊後勤供應系統,搶是軍糧重要來源之一;清在南下時,除了江浙地區屠殺之外,軍紀嚴明,而且打著為漢人報君父之仇的旗號(崇禎死於農民軍叛逆),政治感染力很大。


金南下攻宋之時,西部還有西夏、西遼為患,有後顧之憂;而清三路南下全無顧慮,而且有吳三桂、孔有德、耿精忠等做帶路黨,江南山河地理了如指掌,進展順利,當年金軍南下卻沒有這個優勢。(黃天盪韓世忠圍困完顏宗弼48天就是因為金人不識江南地理水文,後來一個書生幫金人指明道路,金軍立馬脫困而走)


此外,金軍南下時也沒對佔領區建立有效統治,好不容易立個傀儡劉豫,意圖招降籠絡漢人,由於此人的倒行逆施,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士人、百姓反而投奔南宋;清軍南下,一路建立府衙,迅速穩定了局勢和佔領區統治秩序。金與南宋之間在紹興和議之前一直存在一條戰略緩衝地帶,而清軍南下,則是直接與南明接壤,南明在邊界區沒有輾轉騰羅的緩衝區。


所以,從我的分析來看,羅胖在南明問題上的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羅胖自己在節目中說,以局部史實來解釋整體歷史架構是蒼白的、廉價的。而羅胖恰恰自己犯了這樣的錯誤。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羅輯思維團隊絕非不學無術之徒,知識豐富、見識廣博不容置疑,為什麼節目內容經不起推敲呢?


大概是利害攸關,不免束縛手腳。有人把《羅輯思維》歸類於讀書、文化類節目,我覺得不對,明明是一檔視頻購物節目,只不過這裡不是赤裸裸的公開叫賣而已,而是把視頻購物節目做的有格調、有情懷,怎麼說讀書人做事不能搞得太沒文化、太庸俗化、太商業化。正是因為羅胖要賣書,所以為了這個目標,其間不可避免迂迴曲折地把一些觀點和一些相關書目聯繫起來,書目所持的觀點成為《羅輯思維》節目策劃的核心,必須通過羅胖的引述切入到既定話題進而順水推舟回歸於推薦書目,就是說,《羅輯思維》打著讀書的旗號,然而讀書感悟不是發自肺腑的讀後感,而是比對一些書目既有觀點去搜集史料和佐證來支撐。


所以回到開頭,某騰訊離職擁有二十年媒體從業經驗的高管說《羅輯思維》「適合剛入社會、30歲之前的人」觀看,這一觀點恐怕也難以服眾。


《羅輯思維》是帶偏向性的視頻購物節目,離真理或者真相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對於在某些領域接觸不多的探路者來說,的確是有相當的誘惑力。不過,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最好不要沾染市井俗氣,所謂「非淡泊無以明志」,格物致知、窮究物理是讀書人追求的較高境界,《羅輯思維》的策劃人是佔有大量知識然後分類打包以產出經濟效益的,高屋建瓴,即便偏頗但他們內心還是清楚的。而作為一名觀眾,如果沒有對客觀做了解,接觸主觀看法只能有害。


我的結論是:《羅輯思維》是一檔帶文化休閑氣息的圖書類視頻購物節目;對思維、思路的開拓意義大於對真理、真相的闡發意義;不建議閱歷較淺、知識儲備不足的群體觀看。


《羅輯思維》的口號是:死磕自己,愉悅大家。如果你功力不夠深,那就是地地道道在文化上玩你,你會感覺愉悅嗎?還是不要自取其辱了吧。

您可能感興趣

思維模式究竟是什麼
「羅輯思維」首次製作圖書 譚伯牛:歷史是一面生了銹的鏡子
一道谷歌面試題告訴你什麼是理工科思維
簡說「圖·像思維」是什麼?
雞也有邏輯思維?
我們為何說《阿甘正傳》是經典?只因阿甘思維正是我們需要的思維
這些貓的思維邏輯,人根本理解不了
這個羅胖身後的傳奇女人,是如何玩動羅輯思維的?
左腦開發:《小烏龜賽跑》和《找相同》,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結果
測一下,你的思維方式是哪一種?
一盆一思維
戀愛新思維:她這樣說你就一定有機會嗎
別讓邏輯鎖死了你的思維
羅輯思維的騙局
用理科思維寫一首命題藏頭詩
思維彩超檢查什麼?做這個目的主要是什麼?
拍好局部特寫的關鍵思維
面對健康問題,你是直線思維還是曲線思維?
梁帥:設計就是一種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