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台灣醫生不想當「刀霸」?
導讀:在台灣做刀霸,吃力不討好,收入不會多太多,反而要吃官司。
文:文烈心
來源:"醫學界"微信號
《醫學界》在勞動節當天刊登了我的《又一個"刀霸"科主任》一文,評論頗為火爆,雖然對於"刀霸"成因還有爭論,但評論的數千微友們都有一個共識,即"刀霸"現象有一定普遍性。
在翻閱拙文評論時,很高興,頭條評論是一位主任,一如我從醫路上碰到的多位可敬的老師,「手把手教人」。向您致敬!
某友小長假去台灣旅遊加交流了一趟,綜合他多年對於海峽對岸醫療狀況的認識,他告訴我,要在寶島成為"刀霸"真的很難。
主任才不要當"刀霸"?
在台灣,醫師的社會地位遠高於大陸,所以對於職業追求也不同。雖然醫院的科主任也有效益工資,但佔總收入的比重不大,主要是崗位相應的收入,多開刀或者霸刀的經濟激勵不大,回扣、紅包,雖然曾經有過,但現在已經被醫界內外部基本肅清。
台灣的的醫學生在接受完類似大陸七年制或八年制長度的醫學院教育後,若想從事外科,需接受一或兩年的通科臨床實習後,經四年外科專科醫師訓練,再經過兩年的次專科專科醫師培訓,通過學會甄審即獲得專科醫師資格,可受聘成為主治醫師。台灣的醫師培訓體系成熟,且與歐美接軌。經過專科醫師培訓後基本都能獨擋一面,比如某醫院招聘心臟外科的受訓住院醫師的口號是,受訓結束能獨立完成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能做這種的手術的醫生,在大陸,每個省能有幾位?)。如果主任霸刀,就完不成專科醫師培訓的教學,也就沒法成為專科醫師臨床訓練指導醫師,就招不到住院醫師分擔臨床工作,即「教」不好,連「醫」都會沒法完成。
不同於大陸的三級醫生負責制,台灣是歐美通行的兩級醫生制,即主治醫師負責,住院醫師或專科護理師協助。每位主治醫師,包括科主任,基本獨立的進行臨床醫療,主任也難以霸刀。
責任誰來負?
有些大陸的科主任吐苦水說,目前醫療環境惡劣,不是不放手,而是怕放手。再次提醒,如果您的科主任崗位本就有教學任務,那您教學生就是職責,當然得負責。
台灣也是類似,有主治醫師吐苦水說,自己帶的住院醫師如何如何不濟,但只能想出各種招去把自己的學生教得讓自己放心的把責任託付於他。他耗費如此青春,就不值得您擔負責任嗎?
做"刀霸"是要吃官司的
在台灣做刀霸,吃力不討好,收入不會多太多,反而要吃官司。大陸的刀霸們對跳台手術不陌生,即同時進行多台手術,由其他醫生進行部分手術操作,自己掌控關鍵手術操作或者只是掛名,對於繁忙一點的外科科室,不跳台是沒法霸刀的。台灣某知名醫院的骨科主任,就費力霸刀過,他也是採取了跳台的方法。雖然他擺平了醫生,但還是被患方告了,畢竟跳台只要進行,要向患方完全隱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家屬之間一交流就露陷了。患方以對患者健康不負責任、給患者造成了額外的手術風險、欺詐,提起了訴訟。
(本文為「醫學界雜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過往的君子給我贊~
※華佗:下輩子不想當醫生了
※你知道為什麼都不願意當兒科醫生嗎?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當醫生嗎?
※不想做精神科醫生了,該怎麼辦?
※田間地頭的小野草,農民不把它當回事,醫生們可把它當做寶兒!
※接生婆是男醫生 你會說「不」嗎?
※辦公室「躺槍」:你當的什麼醫生!
※產科醫生:懷孕了貧血,可別不當回事兒!
※號稱醫生最「不喜歡」的水果,你敢吃么?
※治耳鳴不該被遺忘的膽經穴位:醫生拿它當寶,凡人拿它當草!
※熊貓竟因為那些小玩意愁壞醫生,最後不得不開刀手術太噁心了!
※尷尬!為了不讓兒子餓著,醫生當眾叫我給老婆搞這事!
※心血管醫生:如果不想讓中風找上你,請做好這幾件事!
※給醫生以信任,醫生敢不敢冒險?
※孕期感冒該不該吃藥?聽聽婦產科醫生怎麼說
※再也不想生二胎了,生娃太痛苦了,產科醫生說刨腹產不能馬虎
※這些事兒是「健康雷區」,當醫生的從來不做!
※「醫生,你怎麼不給我輸液?」
※為什麼醫生要看你的舌頭?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