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文 |王開璽

本文經《明清論叢》(2011年第00期)雜誌社授權轉載。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自此三度垂簾聽政,直至1908年去世,統治中國長達 47年之久。慈禧太后的統治時間,僅比清代的康熙帝 (在位61年)、乾隆帝 (在位60年),西漢的武帝 (在位54年) 略短,與明代的萬曆帝 (在位47年)同。牝雞司晨,不祥; 女主當權,國危。這雖是一種政治偏見,但在封建社會中卻又是人們的一種普遍共識。那麼,慈禧太后作為一個女人,為什麼能把持清廷最高權力,統治中國長達 47年之久呢?


慈禧太后能夠把持清廷最高統治權力 47 年的重要原因,除了其個人具有的獨特政治手腕,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喜怒無常,使人莫辨其內心真實想法,能夠很好地運用封建君主的「權」、「術」、「勢」,是一位老練的封建統治者等因素之外。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3個方面。


1

皇統承繼乏人的皇位危機


慈禧太后能夠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首先是基於清帝皇統承繼乏人的皇位危機這樣一個客觀原因。清王朝自天命汗努爾哈赤至宣統小皇帝溥儀,共計12帝。這12位皇帝的子女之多寡,與大清王朝的興盛衰敗有著一定的密切關聯。天命大汗努爾哈赤,一生共有16子,8女;崇德帝皇太極,一生共有11子,14女;順治帝福臨,一生共有8子,6女;康熙帝玄燁,一生共有35子,20女;雍正帝胤禛,一生共有10子,4女;乾隆帝弘曆,一生共有17子,10女;嘉慶帝顒琰,一生共有5子,9女;道光帝旻寧,一生共有9子,10女;咸豐帝奕詝,一生共有2子,1女;同治帝載淳,一生子女皆無;光緒帝載湉,一生子女皆無;宣統帝溥儀,一生子女皆無。清朝各帝所生子女雖並沒有全部成活,有一些剛出生即夭折而死,有一些則是幼年而亡,但總的說來,道光帝以前各帝所生的子女較多,這就使其在皇位繼承人問題上,具有較大的選擇餘地;而自咸豐帝始,除咸豐帝生有二子(一子未及命名即早殤而亡)外,其餘的同治帝、光緒帝皆無子女,這就使得清王朝在皇位繼承人方面,幾乎喪失了選擇的餘地或可能,出現了皇位繼承人的危機。


清朝最後幾位皇帝壽命之短促,則進一步加深了這一皇位繼承人的危機。天命大汗努爾哈赤,享年68歲; 崇德帝皇太極,享年52歲; 順治帝福臨,享年24歲; 康熙帝玄燁,享年69歲; 雍正帝胤禛,享年58歲; 乾隆帝弘曆,享年89歲; 嘉慶帝顒琰,享年61歲; 道光帝旻寧,享年69歲; 咸豐帝奕詝,享年31歲; 同治帝載淳,享年19歲; 光緒帝載湉,享年38歲。道光帝以前的各帝,除順治帝情況較為特殊,只活了24歲外,其他皇帝均活至五六十歲,甚至八九十歲。而自咸豐帝始,同治帝只活了19歲,咸豐帝、光緒帝雖壽命較長,但也不過才30餘歲。清帝的壽命如能綿永久長,其子繼承皇位時一般皆已長大成人。如雍正帝繼位時是44歲,乾隆帝繼位時是24歲,嘉慶帝繼位時是36歲,道光帝繼位時是38歲,咸豐帝繼位時也已是19周歲。這就至少可以在年齡方面保障新帝繼位後馬上即可獨自處理政務,保證皇位與皇權的平穩順利過渡。但是,如果皇帝的壽命過於短促,其皇位繼承人的年齡就必然偏小。皇位繼承人年齡較小,雖可被人美稱為「沖齡踐祚」,但畢竟是學業未成,不但沒有任何基本知識的儲備與積累,沒有必要的政治經驗,也不具備基本的思維和是非判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新繼位的小皇帝,或者必須借重於朝廷重臣,或者依賴於親近太監,或者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現一段時間皇位與皇權的分離錯位,這就有可能導致權臣專擅、太監弄權或母后外戚專政,太阿倒持的朝局。無論出現那一種情況,都將或多或少地引起朝局與政局的多變與混亂,導致皇權的旁落。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數十年干政垂簾,與清末三位皇帝繼位時年齡太小,特別是同治帝年齡太小,不無直接關係。清末的幾位皇帝均是幼年繼位,這就為慈禧出面垂簾聽政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借口。


2


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之久,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慈禧太后與肅順等人的鬥爭形勢及結果即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晚清重臣曾國藩與其親密幕僚趙烈文議論清廷政局時即曾評價說: 兩宮太后「才地平常」,也就是說,包括慈禧太后在內的兩宮太后,並沒有迥異於常人的政治見解或才能手段。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實行的雖是「(太后) 垂簾 (八大臣) 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似乎慈禧太后與肅順等贊襄政務八大臣的權力是旗鼓相當,難分上下的,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有新帝生母的更有利的地位,更便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其在與贊襄政務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當時,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上疏認為,兩宮太后才是皇權的真正代表,只有由其權理朝政,才能夠防範臣下專擅朝政。掌握清廷部分兵權的僧格林沁,也堅決維護慈禧太后的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地位,堅持在其奏摺中必要書寫「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的字樣; 兵部侍郎勝保更是明確提出: 「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要想真正使人相信當時清廷的最高權力仍掌握在皇帝之手,必須由「皇太后權宜聽政,二聖並崇」,「非皇太后親理萬機,召對群臣,無以通下情而正國體」。在以後對恭親王奕?的多次貶抑打擊中,慈禧太后同樣也是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正統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優勢。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1865年3月底,慈禧太后突然襲擊,下令罷革恭親王奕?。慈禧太后親筆書寫的硃諭,給恭親王奕?開列的皆是「妄自尊大,諸多狂傲,倚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視朕沖齡,諸多挾制,往往暗使離間……每日召見,趾高氣揚」等欺君藐上之罪,命令其「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慈禧太后之所以要罷革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是要使其「明白國體不可僣越」的君臣之禮。當時,恭親王奕?似乎並未完全把慈禧太后放在眼中,倔強而滿不在乎地頂撞說: 「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皇子。」


但是,皇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與地位,君臣上下尊卑的政治倫理道德,賦予了慈禧太后以隨意革除或賞還恭親王奕?爵職的絕對權威,使恭親王奕?不得放下皇子親王的架子,甘拜下風,徹底的臣服。君主的權力,決不能有任何人分享。環視當時的大清帝國,除皇帝外,尚有何人能夠和敢於稍與皇太后爭高下、論尊卑呢? 親貴如恭親王奕?,尚不能奈慈禧太后之如何,更何論其他王公大臣呢?

3


較好地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


較好地處理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是慈禧太后能夠掌握清王朝最高權力數十年最為根本的原因。非若如此,即使慈禧太后具備再高明的政治手腕,也不可能在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位置上穩坐近半個世紀。


我們如果將慈禧太后與唐代的武則天做一個比較,就會對此有一個極為清楚的認識了。慈禧太后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數十年間,她對愛新覺羅家族與那拉氏家族的關係處理得遠比武則天要穩妥得多。不像武則天,天授元年 (690年),正式登基稱帝,建國號大周。並廢唐建周稱帝以後,不但立武氏七廟,追尊自己上五代祖皆為皇帝,大力提拔重用武氏兄弟子侄,掌握朝廷內外的軍政大權,而且殘殺唐皇李氏的皇子皇孫。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並非一帆風順,其間亦多有異議。但是,一個不容忍忽視和否認的歷史事實是,朝野上下卻沒有任何人指責慈禧太后對於愛新覺羅家族不忠,其根本原因在於她在兩個問題上,處理把握得較為得當。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第一,未予那拉氏家族族人以顯爵重任。辛酉政變後的1862年1月17日,慈禧太后的大弟照祥被封為三等承恩公;同年的9月11日,慈禧太后的父親惠征、祖父景瑞、曾祖父吉郎阿被追封為三等承恩公 (並未如武則天那樣,立武氏七廟,追尊上五代祖)。以上的封爵,皆為清廷對於皇后或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慣例,而非「違制」的特例。


慈禧太后的二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 年11月24日被封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兒被選為光緒帝的皇后,仍是循外戚封爵之慣例。照祥曾官至護軍統領;桂祥曾歷任烏里亞蘇台參贊大臣、庫倫辦事大臣、工部右侍郎、山海關副都統等。照祥、桂祥所任官職,雖亦為清廷的較高要缺,但並不掌握清王朝的實權重權。慈禧太后之所以未對胞弟委以控制清廷某些實權的重任,其胞弟缺乏這方面的才幹,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慈禧太后特別關注愛新覺羅家族與那拉氏家族關係,不給其他人以攻詰口實的意識自覺或心理警覺,亦當為另一重要主觀原因。慈禧太后掌握清廷最高權力數十年,沒有給任何人留有外戚干政攬權的感覺與口實,更無事實把柄。無論是正式的官方文件,還是私人日記筆記;無論是清廷中的「帝黨」成員,還是其「政敵」(即使是筆鋒健銳,一度對慈禧太后恨之入骨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亦如是),皆無指斥其重用族人的記載。無論人們如何評價慈禧太后,亦未見有人指責其對愛新覺羅皇統的不忠。這在隆裕太后的權力安排問題上可得到充分的佐證。慈禧太后臨死之前,遺命以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以載灃為攝政王監國;同時又諭命,「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 (即其侄女隆裕太后) 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慈禧太后臨死前雖賦予隆裕太后以是否旨准清廷重大事件的權力,但卻沒有安排隆裕太后如自己那樣,以太后的身份直接清廷對皇后或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最初有追封親王、貝勒、一等公、一等承恩公等各種封爵之制。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等,是同年、同月、同日被追封為同等的三等承恩公的,慈禧太后家族的封爵並無特別優隆之處。慈安太后的胞弟廣科任西安將軍是 1877年5月,而慈禧太后的胞弟桂祥署烏里亞蘇台參贊大臣是1880年8月,不但較廣科晚了3年多,且於1885年12月因事革去庫倫辦事大臣之職。在筆者看來,慈禧太后的上述安排,既是出於個人的得失私見,同時又是歸還清廷最高權力於愛新覺羅氏的綜合考慮。


第二,慈禧太后所選立的兩任小皇帝──光緒帝載湉和宣統帝溥儀,都是愛新覺羅氏家族血統最近的近支親王后代,這也是使得沒有人懷疑慈禧太后對於大清朝,對於愛新覺羅家族有所不忠或威脅的原因之一。至於慈禧太后多次選立小皇帝,以及其與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惇親王奕誴等人的矛盾與鬥爭,不但皆被他人理解為,即使是清皇室諸親王亦認同是為大清朝內部的權力之爭,甚至不過是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叔嫂家務之爭。


慈禧太后本人在很多情況下,是以嫂嫂與小叔子間的關係來處理其與恭親王奕?的政務與權力之爭的。慈禧太后的這一作法,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認同。就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家庭糾紛,叔嫂之爭。與此同時,慈禧太后也將自己與光緒帝間的分歧,歸結為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家務、家事之爭。清廷維新派官員王照認為,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時期的種種矛盾,並非政見分歧,而是權力之爭,若就清皇室內部關係而言,則「純為家務之爭」。


綜上所述可見,無論慈禧太后的主觀意圖如何,在客觀上,她的確成功地使人們普遍認同其對愛新覺羅皇室、家族是忠誠的,這應是其較為順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權力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另一重要客觀原因。


想第一時間收到國家人文歷史微信的讀者們,國曆君來告訴你們新技能!進入國曆官微首頁後,點擊右上方人型圖標,在新頁面中滑開「置頂公眾號」選項(見下圖),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國曆君嘞~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慈禧以太后之名為什麼能穩操大清權柄長達47年?


您可能感興趣

是什麼讓她能堅持23年的課題「寂寞長跑」
長達10多年的大清洗運動,對600萬蘇軍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長達幾百年、幾千年的有期徒刑?
劉伯溫為什麼能算出1000年後的大事?
75歲的美國隊長憑什麼還能讓你尖叫?
老年人長壽多吃什麼
55年授銜的時候為什麼是十大元帥,淺析十大元帥的排名。
為什麼寶寶不能瞬間長大?
1949年,為什麼斯大林要當面向劉少奇道歉?
德國為什麼能夠組建最強空軍?1912年就有航空兵
和田玉為什麼能漲10000倍?
100塊在日本能買什麼?
30億獎池算什麼,美國人見過的最大獎高達104億!
大暑養生 2016年大暑是什麼時候
史上最牛的8大英雄!第3名是什麼鬼?
看完了美隊3還有什麼?16年值得看的超級英雄電影
為什麼說烏龜能長壽?
1949年,坐擁55萬大軍的傅作義,為什麼要接受和平改編?
1856天京變亂之後,大清政府都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