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間故事 縣太爺坐轎

民間故事 縣太爺坐轎

中國民間故事,多於民間訴說流傳,以詼諧幽默形式闡明一些淺顯道理,起到警示和告誡之作用。


曾經,有一縣老爺進山上任,坐一乘四人轎。山路不好走,急彎陡拐,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杜老么他們四個轎夫抬得黑汗直流,累不來了:「縣老爺,歇一會再走吧?」


官他坐的不知走的腳疼:「走。」

轎夫沒辦法,繼續朝前走。又走了一程,四個轎夫累得出氣不贏,衣褲都在流汗:「縣老爺,歇一下吧?」


官在轎子裡頭打瞌睡:「走!」


抬轎的只有依坐轎的,四雙腳硬撐,只走不歇。又走了一程,縣老爺自己把腿子坐麻啦,腰板坐疼啦,想下轎活動活動腰腿,才准歇:「好,你們先就要歇一會的,歇。」


轎子停了下來,轎夫一個二個忙著揩汗。縣老爺下轎伸了伸懶腰,打了呵欠,甩起文來啦:

山何其大,


路何其小;


官還沒做,


吃苦不小。


轎夫們本來就有氣,聽見縣老爺甩文,都接上話了: 「聽說老爺的才學不錯吶?」

縣老爺不懂轎夫們是對著豬頭餵食,他傲得很:「沒有才學,能出門做官?未必你們還想詠詩作對,試試本縣的功夫?」


民間故事  縣太爺坐轎


杜老么一笑:「不敢,不敢。我們只會打謎子猜哩。」


「你們這就不錯啰!」官說,「打一個謎子本縣猜了看。」


「噢,」杜老么答說:「縣老爺看得起我們呢。我淶說一個試試。」

「慢。」官說,「本縣有言在先:若是猜到了,本縣就不賞給你們的工錢了。」


杜老么一聽,八字還沒一撇,九字還沒一鉤,他就想把工錢賴掉不給哪!便答:「好說,老爺猜到了我們卯起0不要工錢就是。老爺若猜不到呢?」


旁邊三個轎夫幫腔:「那就該開加倍工錢啰!」


「加倍?莫想那個事!」官連連搖頭,他捨不得把錢,「你們打的些謎子,本縣豈有猜不到的?萬一猜不到,本縣卯起不坐轎,自己走!」

杜老么緊跟一句:「老爺說話算話?」


官說:「一言既出嘛!」


杜老么說:「請老爺聽好哩,打一個物件的謎子:放著,它還在這裡,系著,它就爬起跑了的。」


縣老爺一聽,為了難啦!這是什麼物件哪? 「系著」,照理更應當還在這裡呀,怎麼倒還「爬起跑了」?左思右想猜不到。其實,這個謎子簡單,說的是系在腳上,爬山走嶺的草鞋,千家萬戶都有的,縣老爺見過不少,猜不著。猜不著,面子還得救住,他不甘心就這麼不坐轎子了呵!他嗯嗯吞吞地:「嗯,這個太俗,再打個文趣點的!」


民間故事  縣太爺坐轎


杜老么說:「只要老爺說話算話,叫再打一個就再打一個啰:天知我有,地知我無。人知我有,我知我無。打一物件來?」


官一下又愣住了。文趣得很哪,還是猜不到。天曉得我有,地又曉得我沒有;人家以為我有呵,我又曉得自己沒有,未必是指桑罵槐取笑本縣?他想發火,又怕自己猜的文不對題,倒還落個話


把。他想問,又問不出口。


這第二個謎子,說的是腳上穿的襪統子。布襪子穿破了底,長統子還在,丟了可惜,穿草鞋之前套在腳上,免得刺條扎腿。從上面看或旁人看,像好襪子,有底;從下面看,沒有底,穿的 V自己曉得。轎夫呵,背夫呵,常常是襪底先磨破,穿襪統子的今日有張三,明日有李四,他們都曉得這個謎文。可縣老爺哪猜得到呢?官急得額角淌汗。真的得自己走啦?看一眼高山大嶺,莫說走不穩山路,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哼!


民間故事  縣太爺坐轎


杜老幺問:「老爺,這個又猜不到呵?」


「三下為定!你再說一個又不文又不俗的!」


杜老幺說:「好哩!等我們先把轎子抬上肩了,再說不遲。」「嗯?」


「這前無村後無店,天色又不早了,老爺若還是猜不到,我們好快點趕路哩。」


官無可奈何,聽著轎夫們一聲吆喝,空轎子被他們抬上了肩。杜老么說:「老爺聽這第三個,還是打物件的:少時青,老時黃,千錘百打配成雙。有耳聽不見人的話,有鼻聞不出臭和香。」


縣老爺干著急,又猜不著。有鼻子有耳朵,竟聞不出味、聽不見聲?猜是罵人的吧,那「配成雙」又作何講解?既是成雙配對,何必又「千錘百打」?唉,算是見了鬼喲!


這第三個謎子,說的又是草鞋。草鞋當然有耳子、鼻子哪,不然系不成、穿不成嘛!三個謎文,兩樣東西,都在轎夫的腳上。縣老爺一個也猜不到,杜老么他們「嗚」的一聲,說走就走。那個官踩著腳喊:「抬我!我卯起出加倍工錢,你們要抬我!」


杜老么他們只走不歇:「老爺說話不算話,我們不抬你啰!」轎夫們如飛地跑了。縣老爺喊天天不應,只好自己動腳走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黔源竹韻 的精彩文章:

民間故事 年輕篾匠取經
民間故事 巧對縣官,專對付喜愛賣弄的人
民間故事 篾匠對石匠,銀子買不來真才實學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故事:縣太爺義釋賊夫妻
故事:縣太爺的三個僕人
民間故事:縣太爺微服私訪後,送來了一些東西和一封信
民國軍閥:政府的房子若比學校好,縣太爺就地正法!
慈禧太后西逃路上整天為吃發愁,為一頓飯竟然逼死縣太爺!
慈禧太后西逃路上,為何格外喜歡這個年輕的縣太爺?
趣話耒陽曆代縣太爺:唐朝以前的那些耒陽縣令
巴拉根倉的故事:縣太爺盜供品
慈禧西逃山西:曾因吃得不爽而逼死縣太爺
古代縣衙擊鼓最初不是為了鳴冤 而是縣太爺要下班
古代擊鼓最初不是為了鳴冤 而是縣太爺下班
小小春穿上官服成縣太爺,遭應采兒嫌棄像韋小寶
慈禧太后西逃後餓哭,喝了米粥還吃三個雞蛋,一頓飯逼死縣太爺
一座河南省的縣城,卻嵌入了山東省腹內,李逵在此做過縣太爺!
蔣介石的哥哥,曾經做過縣太爺,後被一事活活嚇死
【歷史】古代縣衙擊鼓最初不是為了鳴冤 而是縣太爺要下班
歷史真相,擊鼓不為鳴冤是縣太爺下班鈴
老照片:慈禧西逃回宮排場有多大?逃難時一頓飯逼死縣太爺
怪人軼事:世稱「三絕」的才子縣太爺,顛覆了清朝官老爺的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