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位獨夫:見證一個王朝的崛起與衰落
大清帝國十二個帝王的皇權更迭,折射出的卻是國朝興替的脈絡。
在那個皇帝至上的年代,億萬的生命將他們所有的寄託,交給了一個以為可以信賴的獨夫,然而這個人及其家族卻以私人利益為基準,衡量進而左右著社會的進程,以天下人之榮榮一人,以一人之辱辱天下人。
1. 努爾哈赤——戰略大汗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兵,攻佔尼堪外蘭佔據的圖倫城,打響了建立後金國的第一仗。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找了幾個借口,湊成「七大恨」誓天,發兵征明。並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一日,八旗軍在薩爾滸大敗征討之敵,亡明軍四萬五千餘人,正式打出了同明王朝分庭抗禮的後金汗國旗號。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蜷縮在病榻上,飽受癰疽發作之痛,他縱馬征服了整個遼東,卻無法跨越生命的黃昏。十一日下午,壯志未酬的一代天驕努爾哈赤,帶著入主關內的遙遠夢想閉上了渴望的雙眼。
努爾哈赤雖然壯志難酬,但卻奠定了清朝二百九十六年大業的基石。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奠基之君的堅韌、智慧,尤其是超人的戰略意識,當然,也散發著濃重的血腥之氣。
2. 皇太極——開國梟雄
皇太極時代,華夏大地先後存在著五個「皇帝」:君臨大明的崇禎,建立大順的李自成,坐擁大西的張獻忠,統治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領導大清的皇太極。幾年過去,在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只剩下了皇太極和他的繼承人。
在努爾哈赤的十六個兒子當中,皇太極能成為最亮的政治明星,並在奠基者努爾哈赤之後,成為大清的開國者,不僅因為其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更重要的是他雄才大略,智機過人,善弄權術。
他最大的功勞則是為大清入關,創建了較努爾哈赤更為現代的組織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他將遼闊的東北、正北和西北地區,歸於大清的統治下,不僅為清軍問鼎中原提供了戰略屏障和動力資源,更是奠定了近現代中國在這一廣大地區的版圖雛形。
3. 順治——性情天子
順治是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而我們絕大多數人能記住他,是因為他的風流韻事和出家之謎。從個性特徵上來講,順治多愁善感,屬於性情中人,缺少橫掃六合的氣概。
順治六歲登基,十三歲親政,二十四歲駕崩。他的人生可以劃為兩個階段,分水嶺是十三歲時多爾袞逝世。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即位後,他仰攝政王多爾袞鼻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順治八年(1651年)親政後,他處理朝政,文治天下,成績斐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吸取明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對太監人數加以限制,嚴禁太監干預政事。有清一代,沒有出現閹患,應該說是順治開了個好頭。
順治早年受過良好的漢文化教育,他的治政思想里更多的是儒佛的情懷。雖然生命之花早早凋零,但他的親政卻標誌著清廷從武功到文治的轉折。
4. 康熙——創世大帝
當世界工業革命浪潮逐漸引發經濟全球化變局時,愛新覺羅· 玄燁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今天我們回頭檢視康雍乾盛世,會發現肇始於康熙的輝煌的創世紀,達到了農業帝國經濟和版圖的頂峰,只可惜這種輝煌因為缺少了工業化引擎,很快就夕陽西下,脆弱得不堪一擊了。
康熙八歲繼承大統,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載,終年六十九歲,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
康熙年間,西方正在大力發展海外貿易,中國堅持「天朝」朝貢體制,禁行海外貿易,喪失了納入經濟全球化體系的契機。大清帝國在康熙手裡逐漸走向鼎盛之時,從世界眼光來看卻是逐漸走向衰落。這不能全怪康熙,建立在農業基礎上的帝權體制,是一個封閉的政治和文化系統,打破這個集權的專制制度,無異於燒毀自己的龍椅。所以,康熙是一個偉大的農業型統治者,但他成不了工業型治理者。
5. 雍正——鐵腕君主
有清一代十二位帝王中,雍正是最難蓋棺論定的。這不僅是因為他謎一般的即位和死亡,更在於這個薄情寡恩、生性多疑的君主,以其鐵腕統治厲行改革,把所謂的康雍乾農業盛世,推向了頂峰。
雍正中年(四十五歲)才得繼大統,在爭奪皇位的腥風血雨中,他看透了一切又懷疑一切。幾十年的政治鬥爭經歷,培養出了一個狐疑無情、剛毅果決的狠角色。儘管後世對雍正頗多爭議,但他的一生是勤政的一生,歷史上不會有對政事如此自覺的帝王。
就這樣一個鐵腕改革家,依然跳不出歷史的局限,執行的商業經濟政策,依然是承襲康熙的路線。他認為農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大業,工商業的發展必須依賴農業。在執政期內,他反對種植經濟作物,反對發展手工業,打擊工商業,重本抑末成為最基本的經濟政策。
儘管雍正曾經使國庫存銀達六千萬餘兩,較康熙統治時期為多,但此時農業的邊際收入已趨於零無。發展繁榮的幻想背後,是經濟基礎的極端脆弱。
6. 乾隆——敗世之君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英使馬嘎爾尼很有感慨地寫道:「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能使它在近一百五十年期間沒有沉沒。」雍正十三年(1735 年)即位的乾隆,是這艘「破船」最後一位能幹的船長。可惜的是,他沒有謹慎地掌好舵,在執政後期就已開始放任自流。
由於雍正建立了密儲制度,皇位毫無懸念地傳給了聰穎的四子弘曆。乾隆在位六十年,嘉慶元年(1796 年)傳位嘉慶後,以太上皇身份掌握大政,他嘉慶四年(1799年)去世,實際統治六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在乾隆時代走向老人政治的時候,世界的另一端卻迎來了資本主義的朝陽。面對西方殖民勢力的試探和沙皇俄國的騷擾,被天朝思想束縛的清政府,出於自衛的需要,採取了限制貿易和減少接觸的關門主義,一步步落後於世界的商業大潮。
可以說,乾隆統治大清的六十年,是中國歷史發生重大轉折的六十年,中國之衰敗實從乾隆朝始。
註:這是英國人畫筆下的馬嘎爾尼使團訪華的場景,正中坐在椅子上的是乾隆皇帝,單膝跪地的小男孩是英國使團副使斯當東的兒子小斯當東。
7. 嘉慶——庸碌天子
嘉慶元年(1796 年),時年三十七歲的顒琰即位,由於乾隆以太上皇名義訓政,三整年後,嘉慶才嘗到了做皇帝的滋味。當了二十五年天子的嘉慶,最大的政績是扳倒和珅。然而在除掉了和珅這個腫瘤後,他也才發現自己接掌的大清帝國已經惡疾遍體。
嘉慶是個好皇帝。在他作的那首七律中,頸聯「玉杯飲盡千家血,銀燭燒殘百姓膏」,體現了他悲天憫人的仁君情懷。無奈的是,他不是雄才大略的康熙,也不是勤政恤民的雍正,甚至比起乃父的聰穎幹練,也是望塵莫及。面對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他發現自己剛按住葫蘆,忽然又起了瓢。
嘉慶時代,英國的工業革命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幾十年。這位庸碌的天子依然在「天朝撫有四海」的自滿中。嘉慶曾兩次下令禁止走私鴉片,禁止官民吸食鴉片,然而西方殖民者並不甘心放棄,侵略的眼睛已經盯上了中國這塊大蛋糕。鴉片戰爭的序幕,即將拉開。
嘉慶執政的二十五年,是非常關鍵的二十五年,這是從盛世走向衰世的過渡期。庸庸碌碌的嘉慶並沒有治世的妙方,他只能眼看著自己的帝國慢慢沒入深淵。
8. 道光——條約皇帝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三十八歲的旻寧坐到了龍椅上。這位道光皇帝沒有料到,二十二年後,他會因成為第一位和西方殖民者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皇帝,而被深深地恥辱性地銘刻在史冊里。
道光接管的是一個災難頻仍的爛攤子。為了治理好國家,他確實做到了勤政節儉。晚年,道光給自己下結論說:「自御極至今,凡批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還有史料記載說,他穿的褲子,都打有補丁。
道光一生最大的政績,是平息新疆張格爾叛亂,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做出了貢獻。然而對大清威脅最大的不是內患,而是來自於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國擴大侵華戰爭,次年,道光派耆英、伊里布求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成為「條約」皇上。然而,他認為餵飽了一隻虎就萬事大吉,沒想到會招來一群狼。中英之戰的直接後果,就是將大清外強中乾的真面目,暴露在群狼面前。1850年,眼看群狼環伺,道光在鬱悶中死去,享年六十九歲。
9. 咸豐——酒色王者
(註:咸豐皇帝(發表於1860年10月13日))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十歲的奕詝走上金鑾殿,開始了他悲劇的一生。先輩們從來沒有碰到的外憂內患,在他執政的十一年內,全都扎堆出現了。
咸豐當政之初,內憂外患接踵而至。生性懦弱的咸豐對此頭疼萬分。他撇下政務,在避暑山莊里縱情聲色犬馬,貪戀杯盞鴉片,致使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1861年8月22 日),咸豐扔下煩惱無限之江山,病死熱河。
縱觀咸豐短暫而悲劇的一生,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外,毫無政績可言。然而,他所採取的幾個措施,卻影響了中國今後的走向:為鎮壓起義所採取的辦理團練政策,是日後軍閥做大以至於割據的發端;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方針,是日後攘外必先安內策略的濫觴;為辦理洋務建立總理衙門,是中國外交常規化、制度化的起源;錯誤地排斥了奕訢,選擇了顧命八大臣,導致慈禧垂簾中國近五十年。
道光認為四兒子忠孝可人,可成仁主,卻忽略了帝國在亂世之秋,需要一個有膽識遠略的領航人。他為自己的王朝所選擇的,根本就是一個災難。
10. 同治——梅毒皇帝
(註:同治皇帝接見外國人(1873年6月29日))
對同治進行評價,後人幾乎無從著手,閱遍清史,找不到他哪怕丁點兒業績。人們能記住同治,大概是因為他的生與死:生母慈禧,死於梅毒。
咸豐十一年(1861 年),六歲的載淳登基,改明年為同治元年。同治同治十二年(1873 年)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 年)駕崩,活了十八年。他是清朝第一個短命皇帝,也是清朝第一個沒有掌握過實權的皇帝,同時也是清朝第一個沒有子女的皇帝,他的出現,似乎就意味著大清帝國氣數已盡。
11.光緒——變法天子
(註:1900年英國鄂丁香煙公司發行大清光緒皇帝真像照片卡)
進入十九世紀末期,大清帝國迎來了一次翻身的機會,當時唱主角的是年輕的光緒。可惜,掌握指揮棒的導演卻不是他。
同治駕崩後,慈禧為了能控制權力,選中了自己的侄子兼外甥——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然後由她和慈安垂簾。在慈禧的安排下,光緒成為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繼大統的皇帝。光緒元年(1875年),年號光緒的載湉四歲登基,在慈禧冷峻的目光下,光緒的一生,壓抑而又無奈。
在光緒年間,雖然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了領土主權的完整。但中法戰爭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失利,把帝國徹底拖入了無底的深淵。轟轟烈烈的「戊戍變法」,也以光緒遭囚禁,六君子血濺菜市口慘淡收場。
光緒失去人身自由後,大清帝國的舞台上,還在繼續上演著一出出慈禧的獨幕劇: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辛丑條約》簽訂、實施清末新政……而他只能獨在囚禁中,觀庭前花開花謝,看天上雲捲雲舒了。
12. 宣統——亡國之君
在所有亡國之君中,大約只有溥儀不用承擔亡國之罪責。大清實已敗於慈禧之手,亡於光緒時期,豈是一個兩周歲的孩子,所能延續一個王朝的香火的?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慈禧懿旨命養女和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十一月九日(12月2日),兩周歲的溥儀由父親把持著完成登基大典,年號宣統。由於溥儀不能理事,由載灃攝政。然而在位僅三年的宣統,還沒明白當皇帝是怎麼回事,就被迫下詔退位。
溥儀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三起三落,一直沉浸在皇帝夢中,不肯醒來。最後經歷牢獄之災,成為新社會的一個普通公民。
自嬴政稱帝至溥儀遜位,中國帝制歷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先後有四百九十二位皇帝在龍位上上上下下。他的退位,既是清朝的終結,也是帝制的終結,同時既是民主的開始,也是黨政的開始。
本篇文字版權所有,轉載請微信聯繫我們
選摘自《接班的戰爭》李 儉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清朝十二個帝王的權力爭奪和交接班,如同一幕幕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功臣喋血、陰算陽謀、明槍暗箭、矛盾和情節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亞式戲劇。作者運用哲學視角、政治維度、歷史縱深的筆法,將筆觸伸入社會和歷史的脈搏以及當事人的心靈深處,還原一幅幅真實的歷史圖景,探尋權力更迭的斯芬克斯之謎。
公眾號:jzhpress
中國出兵朝鮮揭秘,金日成:蘇聯人不幫我,那應該讓中國人來幫我
大太監李蓮英如何得寵的?
康熙皇帝與蘇麻喇姑的真實關係
美國眼中的國共內戰:國民黨軍不是被打敗,是自己瓦解
這11個人是如何影響了中國歷史的?
※最坎坷皇后:三立兩廢,見證一個王朝的滅亡與光復
※從清朝的盛世到衰落:這個祖孫三代都任高管的家族是最好的見證者
※一張張褶皺的老照片:見證了二戰中罕見的生死瞬間!
※三國見證曹操終身抱憾的兩個人,一個司馬懿,一個大漢宗親
※圓明園見證的六位大清皇帝,第一便是陳腐之帝康熙
※李小龍的一生!見證一代功夫巨星的隕落,天妒英才
※皇帝的寢宮,見證中國的歷史,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值得一看
※這座宮殿,見證了三位君王的落幕,被後世稱為「困龍之地」
※宋朝的那些不一樣的冷知識,卻足以見證一個真實的宋朝
※這些地圖,見證了大清王朝的興衰!
※陸波:最後的大清公主見證王朝崩塌
※唐朝戰俘第一次記錄歐洲:見證兩大帝國碰撞
※太陽系最華麗的落幕,你見證二十年的地球,我們見證你的一生
※大清第一任皇后,親眼見證兄弟被丈夫劈成兩半,整個家族被滅
※雍和宮:見證了一代朝興朝落,乾隆在這裡出生!
※女星被種草莓:奶茶妹妹太羞澀,馬伊俐愛的見證,最後一位怎麼做到的?
※一面只有三十一顆星的美國國旗兩次見證了日本歷史
※十六年痛風的見證
※一個潛伏四年的大廚,用一條魚見證一個帝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