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教育觀察日記:為什麼說日本教育是「人」的教育?

日本教育觀察日記:為什麼說日本教育是「人」的教育?

本文作者:楊國瓊


八天的訪問走馬觀花,我們作為觀察者僅僅是了解到一些皮毛。但日本社會給人的整體感受是「穩定,很有秩序感」,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一路上頻頻聽到「集體教育」這個詞。


跟中國的血緣社會不同,日本是地緣社會,很強調集體,每個人都安守本分,做好自己,「儘力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它的核心文化。體現在教育裡面,則是他們非常重視生活習慣的培養。一頓午餐吃完,每個孩子的盤子里都乾乾淨淨,吃完會迅速收拾乾淨。這也是讓很多到日本參觀的國人們震驚和羨慕的一點。

日本教育觀察日記:為什麼說日本教育是「人」的教育?



(圖為泰阜中學的孩子們吃完午餐)


孩子們的這種自律,固然有集體主義社會所隱含的社會規範在起作用,但更引起我注意的,是教育者們如何看待和培養孩子們的自律和生活習慣。在日本,生活習慣中那些細微的事情,代表了一種做人的態度。所以打掃衛生並不僅是為了乾淨,它也是做人;吃飯也不僅僅是吃飯,日本人叫「食育」。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個教育的契機。而且,他們很注重從各種事情中去修鍊自己的心性。於是,射箭叫弓道,練劍叫劍道,據說做拉麵也是一種「道」。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手藝可以很精湛的原因吧。因為每一件小的事情,都是一種「道」,都需要深入的探索和潛心的修鍊

不過要說起培養好習慣,中國的學校和家長也沒少努力,甚至各種此類標語掛滿了中小學校的牆壁(反倒是日本的學校不見那些標語)。但是,為什麼卻不見效果呢?看來要養成好的習慣,不是靠背標語能實現的。也有人說不能光嘮叨,得讓孩子做起來。可是,多少孩子在學校乖乖的排了隊,但出了校門就又變回去了呢?


說到底,不論是「說」還是迫於某種壓力下的「做」,都是外力使然,並非發自內心。所以,日本教育同行最讓我欣賞的,是他們在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中,如此強調孩子的主體性


行程第一天我們訪問了一家公立幼兒園。同伴問園長,幼兒園會不會教小朋友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園長回答說,他們不會教小孩子孝順父母師長。但是他們會教家長老師,要先學會全然的接納孩子。當你接納了孩子,雙方就會建立起互相信賴的關係,這就會產生敬和愛了。


後來又到了長野縣的鄉村留學(Green Wood),這是一家讓孩子們住在一起野營一年的NPO。每年最多接納21個孩子,大家在Green Wood共同生活,然後去旁邊的泰阜村立中小學讀書。這一年,孩子們(通常是10-15歲)必須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劈柴、生火、做飯、洗衣,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干。Green Wood的成年人只是「可以商量的人」,而非指導員,更不會代替他們做任何事。這些城裡來的孩子,要在這片山林里用自己的雙手去生活,絕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年下來,自理生活能力自然是很強了。這倒是讓我想到了咱們農村的那些孩子們,他們也都是從小就幹家務活兒,那豈不是說咱們的農村和寄宿制學校都是天然的Green Wood?


後來跟Green Wood的同行交流時,他們一語道破:關鍵的不是洗衣做飯這些事情本身,而是創造一個孩子自主的環境。做同一件事,當孩子是被鼓勵而自己做出的選擇,完成以後,TA會真正獲得成就感和自信。而如果只是迫於無奈下必須完成的任務,就不會有同樣的效果。所以,Green Wood特別重視孩子們的自主性。

每一年年初,孩子們都要一起商量怎麼度過這一年。工作人員會教孩子們分辨必須做的和想要做的事情,然後由孩子們自己制定出一年的計劃。公共的事情都需要孩子們一起商量決定。這裡沒有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少數人的利益也需要被照顧到,所以大家需要充分的討論直到可以做出決定為止。工作人員強調,這個過程裡面,成人最需要的是耐心,需要等一等,讓他們多商量一下,不要著急。

日本教育觀察日記:為什麼說日本教育是「人」的教育?



(「生活的學校」:www.greenwood.or.jp)


一個好奇的問題是:日本人的集體教育和主體性會存在衝突嗎?在後來訪問的一家東京NPO時,他們提到日本一項針對高中生的個人意識調查顯示:大多數高中生對前途沒有信心,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這就是集體教育帶來的問題:當人作為個體要離開集體的時候,會產生迷茫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於是,這家機構的工作就是幫助高中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信心。他們的機構名翻譯成中文是「語的場所」,強調通過對話,提供一個場所,一個契機,讓這些青年人反思自己,自己去尋找目標,把他們的主體性調動起來。

這家NPO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關係維度:Katariba,它並非垂直關係的老師、父母,也並非平行關係的朋友、戀人,而是一個斜角關係。可以譯為先輩,我理解就是mentor(導師)。於是想起多年從事青年人發展工作的夥伴「綠水高山」也曾說過「青年人是需要協作(支持)的」。我亦深有同感。

日本教育觀察日記:為什麼說日本教育是「人」的教育?



(右上方的Katariba, 詳見www.katariba.or.jp)

最後,我們訪問了一家另類學校Tokyo Community School(www.tokyocs.org),則是以實踐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實驗性小學。這家學校的LOGO是三個符號:親身去發現「!」,心懷疑問「?」,進而感知進一步的疑問,不斷探究摸索。


在普通學科之外,他們設有一門「主題學習」的課程,以各科相融的形式,對人與社會及自然的關係、以及人存在於世界的價值等有關重要概念進行探究。無獨有偶的是,在我們開始參觀的日本規模最大的補習班日能研(http://www.nichinoken.co.jp/),其教學理念也極為相似。他們強調要將「教導型學習」轉變為「學習型學習」。要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同時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而非單獨看某一個科的內容和成績。這家企業的會長對自然教育特別重視,他們每年也會舉辦幾次自然教育的營會。會長說,因為在大自然裡面有無數的可能性,所以最適合進行體驗式學習這種思考方式。


(圖為Tokyo Community School的PPT部分內容)


人一生中在學校的時間不過十五分之一;其餘的時間都需要依靠自主的學習。所以,學校應該教給孩子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主學習、持續學習的能力。


最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關於「人」的教育。在日本走了一圈,我想,這種把人作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教育,以及,把生活也作為人的重要部分的教育,應該就是關於人的教育吧。(完)


(註:本文沒有提供參觀過程中任何一張有孩子臉的照片。原因為日本人很重視隱私,不經允許絕不能拍攝孩子正面,這點其實也很值得中國的同行們學習。)


歡迎訂閱我們的微信:日本旅遊購物美食(ribenjapan) 最全的日本資訊站,訂閱後回復任意關鍵詞自動推送各類日本信息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為何與寬鬆教育「訣別」
日本的中小學校為什麼重視「報紙參與教育」?
關於日本小學的英語教育是怎樣的呢?
日本:比起中國的義務教育 我們徹底輸了
日本?茶
《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解析日本崛起的經驗與教訓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脱?
解密日本:日本人為何這麼喜歡跪著吃日料?
日本地震攪亂日本政局
日本怎么过鬼节?
日本管理營養師親述:日本人的10大長壽秘訣
日本松島教授:沖繩為什麼要獨立?
在日本應該如何聯繫教授?
日本那些奇葩的教堂海報
外國遊客喜歡日本什麼?日媒:料理等最受關注
日媒稱中國遊客捧紅日本「神葯 日本人很納悶兒
日本的「貓の日」 到底是什麼鬼?
森林+農場+花園+教育,日本的經營之道
萌與治癒,兩隻喵星人的日本旅行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