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臨沂「最」字頭的是十條街


分分鐘讓你


穿越到清朝,記憶回到過去,

了解這些街道背後的故事


來,一起看看吧~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臨沂最洋派商業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解放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條路,解放路東起九曲沂河大橋,西至馬場湖,這是臨沂城縱貫東西的主幹道,是這個城市的道路脊樑。這條路的最東端,原來是一個防洪水門,上面是一座橋,搭建在沂濱路(濱河大道的前身)上,上書毛主席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幾個字。這個水門上面可以走人、通車。


在2002年九曲新沂河大橋拓寬工程中拆除。現在舊址上是濱河大道解放路立交橋。順著解放路立交橋往西,會看見路北兩棵銀杏樹,老人們曾經說過,羅炳輝將軍曾經在這樹下開過會。從人民醫院過沂州路,到了沂蒙路,就是新華書店,順著書店往西走,就是臨沂最著名的一條購物街——解放路中段,這裡商賈林立,一步一店。過了解放路中段,就是最初批發城的核心區域了。從批發城繼續西行,過了蒙山大道,就是曾經被稱為「小縣城」的臨西八路,那裡因為有了國棉八廠和棉紡織廠而成為一個繁華社區。時光荏苒,繁華依舊,只是將原來的一個點成為了一條線——當年,從老車站到八路之間都是麥田,隨著市場的發展,農田不再,城市初現。這個城市像攤煎餅一樣向西拓展,已經到了馬場湖,不知還會向西嗎?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這就是我們所了解的解放路,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1948年,臨沂城回到人民的手中,當時解放軍是由九曲沂河老橋進入臨沂城,為了紀念這個幸事,這條路被命名為「解放路」。


臨沂最繁華的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沂蒙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這條路也是一條主幹道。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小時候,經常來這條路,因為夏天的時候,這條路中間是看不見太陽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縫裡,瀉進來,被風吹過的夏天,怎一個爽字了得?


沂蒙路北起濱河大道,南到火車站,是中心城區的一條城市動脈。而在上個世紀末,沂蒙路的拓寬改造工程使這條路成為了通衢大道的同時,也失去了遮天的綠色,從老四中到桃源超市,兩邊的梧桐一掃而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可能不知道百年之後的樹人是何樣了,但是看見了,十年之後,這些被砍去遮陽棚的路旁,樹木依然不見起色地成長著,每到夏天,這條路是我最不願意走的,不僅是太陽,還有柏油路面的蒸發,和自己內心的感嘆。反觀原來疏朗的銀雀山路以南的沂蒙路,還有些綠色點綴,這也算福禍相依了。如果當時南面也如此繁華,是不是也多了些城市森林,少了些真正的樹木呢?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沂蒙路,你是我的一個夢。如果沂蒙路是一個女人,我會這樣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年輕,人人都說你土。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和你現在花枝招展,和其他女性大同小異相比,我更愛你那時淳樸的容顏!」


臨沂最美的夏景路銀雀山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這是一條充滿詩意名字的街道——雖然路上的建築並不是那麼有詩意。臨沂有兩座山,確切地說是兩座小山丘——金雀山和銀雀山。銀雀山就在今天的紅嫂廣場對過,淹沒在一些房地產中。在銀雀山的北邊,就是銀雀山路。


這條路東起濱河大道,西至陶然路路,與解放路平行。這條路的最東段,是人民公園。從公園往西,就是臨沂最好的中學——臨沂一中,一中的對面就是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從烈士陵園繼續西行,就是二小,二小的西鄰是桃源大世界,對面是桃源超市。桃源超市西邊,是展現大臨沂形象的高樓大廈,林立櫛比。再往西,就是一些小門頭,小飯店,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這個城市的生機。殊不知,高樓大廈只是外在,看一個城市的活力,還是在這裡。


銀雀山路的最西段,是一個叫做「梨杭」的村子,在舊村改造的過程中,也成為了一個社區。以前來的時候,很多梨樹、桃樹在附近。現在,只有火柴盒一樣的高樓,整齊而呆板地豎立著,看起來和其他的社區並無二致,可惜了這個有詩意的名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很多有詩意的名字下,在城市化的今天,總是名不副實的,好在我們已經習慣了。套用張愛玲的話:「路名是一襲華美的布,裡面堆滿了火柴盒。」比如梨杭,比如銀雀山路……


其實,最打動臨沂人的還是銀雀山路上那些倖存下來的梧桐,為這個城市增添的勃勃生機,還有夏天經過時的帶來的涼爽和愜意。這是在那些幾車道的大馬路上所沒有的!


臨沂最有歷史意義的老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官驛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曾經,這是一條北走蒙山,南通蘇杭,進出琅琊郡的咽喉要道。道上鋪的是厚厚的石板,飛奔的快馬在石板上踏出「嗒、嗒、嗒……」的聲音。隨著疾馳的快馬,進出的是一道道公文密令。


因為,自明代以來,這條街就是一條官府迎來送往的重要驛道。這就是如今的官驛街。這條街非常短,東起八一路,西至新華二路,短短的路程中,有著太多的歷史沉澱。可惜,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


隨著城市的變遷,曾經的驛道上再也見不到飛奔的快馬了,曾經輝煌的驛站也早已消失。「館驛」是古代朝廷為了讓路上送公文的郵差休息方便,而設立的官方休息室,相當於今天的市委招待所。圍繞著館驛,有了很多生計。用今天的話說,拉動了好幾點GDP!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在民國初年的時候,這裡還有很多商店,雜貨鋪。老人們說過,這裡街上鋪的是厚厚的石板,每塊石板長1米多,寬四五十厘米。後來在修路的時候,不知所終。


日軍佔領了臨沂城,在這裡北邊修築了飛機場。1945年後,國民政府接收了飛機場,並擴大到今天的開陽路和臨西一路。這裡當時就是臨沂城的最西邊了。國共內戰後,臨沂城回到人民的手中,這裡成了軍用機場。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初期。一如這條古老的街道,時光淹沒了一切,沒有一個古建築證明他,除了這個路牌。


臨沂最古老百年老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沂州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沂州路是臨沂城的一條百年老街。以青龍河為界,以北稱中山街,大體位於今臨沂市展覽館向北至蘭山路,長約650米,以南稱南關街。在今沂州路與解放路交會處北,是過去臨沂城的老南門,曰望淮門。


聽沂州路上的一些老居民講,過去沂州府衙門就設在中山街最北端,到清朝改成縣衙門了,那時候沂州府衙門在原蘭山區政府大院的那個廣場上。」因為正對著沂州府,此路自明代起就被稱做沂州路。沂州路自元朝開始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是臨沂城的政治經濟中心,上演了將近700年的繁華景象。李勇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沂州路上有各種雜貨店,有的是樓房,有的是平房,鱗次櫛比,店鋪井然。設在中山街仁泰巷口的蔣仁泰雜貨店,以經營紙張、糖茶為主,大宗批發零售,生意鼎盛時總資產約有百萬銀元之巨,在上海等地設有四處貨棧,分店十餘處,並和英國商人合營亞細亞煤油成紀公司。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沂州路上的「七女商店」和「老三店」十分有名。沂州路中段路西,是當時百貨公司第一商店,因為有七個年輕的女營業員,所以大家都趣稱這個商店為「七女商店」。在計劃經濟時代,到這裡買緊俏物資是要憑票的。「老三店」,是「百貨三店」的簡稱,位於沂州路與解放路交會處東南角,今臨沂市人民醫院高樓前面。在老南門裡,展覽館對面還有一家紅旗照相館,平時生意很好,很多年輕人到這裡來給自己美好的青春留下回憶。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隨著臨沂城的發展,曾經輝煌數百年的沂州路和城市中其他新建的道路相比顯得狹窄起來,厚重的青石板被瀝青路接班,風中獵獵的商旗被斑斕的霓虹燈代崗,店鋪里算盤的敲擊聲,夥計的吆喝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都逐漸遠去。唯有歷經風霜的街口老槐樹在記錄著點滴時光的演進,青石板上的歲月一去不復返。


臨沂最有知識的老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考棚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考棚街,東接沂州路中段,西隔沂蒙路與洗硯池街相接,長約530米,已有200餘年的歷史。據《臨沂縣誌》記載,考棚,又稱考院,是科舉時期考試生員的地方。


清朝初年,臨沂沒有考院,沂州府下屬七個縣的考生,都要到曲阜應試,「士子結伴走滋陽,有時霏霏冒雨雪,北風凜冽凍且僵」,還要跨越沂河、沭河兩道天險,來往十分不便。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秋,適逢豐收,知府李希賢倡議捐建考院,他自己首先拿出一年的俸祿作為表率,各縣的鄉紳都積極響應,蘭山縣知事王塏十分高興地承接這項重任,於是選擇了知府衙門西顏家巷的空地,買了一些舊宅的磚瓦,建了考院。


清末翰林、大書法家莊陔蘭即是在此考取童生。清末廢除科舉後,這座考院被改為學校,抗戰時被毀壞,解放後在原址修建了臨沂市京劇院,如今是臨沂市影劇院。當年考生摩肩接踵的考院,只留下幾張發黃的老照片和這條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考棚街。


1936年正月,臨沂人王砥如和他的內弟何子平一起在現在的考棚街中段南側創辦了臨沂城第一家電燈公司,安裝了兩套柴油發電機組,先安裝上街燈,又為部分居民安裝了電燈,於是臨沂這座老城第一次迎來了夜晚的「光明」。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沿考棚街往東走,與沂州路相接的丁字路口處有一座二層閣樓,俗稱「井神樓子」。李勇說,這座閣樓始建於明代,下層是磚石結構,上層是閣樓,因下層有一口井,故名井神樓。樓上原本供著關公,閣門兩側掛有庄陔蘭寫的對聯:「馬過五關思漢鼎,花開三月想桃園。」


臨沂最熱鬧的老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東嶽廟街、八蜡廟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位於蘭山路街道辦事處轄區中部。北起蘭山路,西南向,穿過洗硯池街,向南止於解放路。長580米,南段寬24米,北段系老路,寬6米。


此街北端原有八蜡廟一座,系清康熙年間所建,1947年拆除,今為民宅。但習慣上仍稱八蜡廟。1980年地名普查中,根據中央國務院「符合習慣」的地名命名原則,定為標準地名。按:八蜡,系古時臘月祭祀的名稱,八蜡內容指: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昆蟲,目的是祈禱農業豐收。——1986年編訂的《臨沂市地名志》記載。


現在的東嶽廟街與八蜡廟街實為一條街的兩段,以蘭山路為界,往北到濱河路被稱為東嶽廟街,往南到解放路被稱為八蜡廟街。而據老西關人介紹,現在的這兩條街是後來修建的,真正的東嶽廟街和八蜡廟街不是這裡。


過去涑河從水田往南流,在蘭山路南拐了一個大彎後又往北流去,五孔橋就在涑河故道上。1957年發洪水後,政府為了泄洪方便,決定對涑河進行改道,取直涑河的這個彎。涑河改道後,涑河故道慢慢地被填平,五孔橋也被埋於地下,現在的華豐五孔橋農貿市場處便是五孔橋的舊址。過五孔橋沿蘭山路往西不遠處有兩家旅店,路北為趙家店,路南為李家店,從兩家旅店往北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土路,兩三米寬,直通東嶽廟,這條小路就是東嶽廟街。


東嶽廟又稱天齊廟、西壓廟。過去當地人稱之為「壓廟前」,現在已經成為涑河河道。東嶽廟很大,中間是大殿,後面有兩排房子,左右還有東西廊坊;廟的大殿里供奉的是天齊老爺;廟前還有一個戲檯子,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是廟會,廟會一開就持續3天,周邊的人都來趕廟會,燒香、看戲、趕集,好不熱鬧。東嶽廟街平時行人很少,只有每年的廟會時才讓它擁擠風光一下,而漸漸地,它也因廟而有了名字。


臨沂解放後,東嶽廟被拆除,現在的蘭山區委黨校就是東嶽廟的舊址。廟雖然沒了,但是東嶽廟街這個名字卻永遠保存了下來。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八蜡廟原為兩個院子,東面三間屋,是八蜡廟,老百姓習慣叫螞蚱廟,供奉的是螞蚱奶奶(古時常有蝗災,農民供奉螞蚱奶奶祈禱農業豐收);西面三間屋,是關帝廟。1946年,關帝廟也被拆除,已經成為民房。


上世紀90年代初,東嶽廟橋以北的路段又拓寬建成。至此,現在的東嶽廟街與八蜡廟街的雛形開始形成。但是那時這條道路並沒有名字。後來,為方便記憶,人們便為該路取名。考慮到原東嶽廟街和八蜡廟街已經不復存在,又因蘭山路以北至濱河路之間的路段位於東嶽廟東側便稱之為東嶽廟路,蘭山路以南至解放路之間的路段因北端有八蜡廟,故稱之為八蜡廟街。八蜡廟也稱螞蚱廟,所以現在也有群眾稱該路段為螞蚱廟街。


臨沂最具書法氣息的路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洗硯池街


臨沂「最」字頭十條街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洗硯池街西起臨西一路,東止沂蒙路。工人文化宮以東為舊路,原名五賢祠街,以西系1983年開拓新路,統名「洗硯池街」。洗硯池,相傳為晉書聖王羲之少時學書洗硯的地方,亦名澤筆池。清乾隆24年進行疏鑿。其南舊有僧王廟,系清忠親王僧格林沁與捻軍作戰戰死後,清光緒23年沂州知府錫良建議於廣生宮後樓西隙地建起的。


在時間和空間的交織中穿梭,


從路到街,從街到巷,大大小小、


寬寬窄窄、新新舊舊、曲曲直直的街巷,


講述了臨沂城的過去和現在,


甚至預示著臨沂的未來。


在街巷裡徜徉,


讓人忍不住回想起過去生活在這裡的人,


一段段往事就像塵埃一樣累積,


等待後人拭去,


重新找到它們存在的意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南酷酷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重陽故事,你知道幾個?
慈禧這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你知道幾個?
故事:兩口大鍋換來十幾條人命,最聰明的人做了最愚蠢的事
史上最全之聖誕老人的故事傳說 你知道幾個?
五個饅頭的故事最近很火,你還沒聽說過嗎?
這些鮮為人知的南岩宮故事 你知道幾個?
骨頭的故事,你知道嗎?
這十個戳心小故事,你看懂了幾個?
最搞笑的七個鬼故事!
十點睡前故事:隧道
你知道颱風名字的故事嗎?原來這麼有趣!
世界上最恐怖的鬼故事,你能撐到第幾個?
一代刺客荊軻的墳被刨過,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故事!
叛逆的魯路修十句金言,每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莊子講的三個故事,十個人看完,九個人開悟!
偉大航路,八個最難過的故事,第一個當時就哭了!
八個小故事,很短,卻很真
故宮這幾張照片里故事最多:看看你能想到幾個?
第九條尾巴,一個被瘋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