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我們為什麼成立醫生援助基金?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我們為什麼成立醫生援助基金?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我們為什麼成立醫生援助基金?



導語:這一次,我們決定多做些什麼!

文:《醫學界》創辦人陳奇銳


來源: 「醫學界」微信號


5月5日,廣州牙科醫生陳仲偉遇害,我的朋友圈中,近一半朋友把頭像換成了黑絲帶;


5月19日,邵東縣人民醫院五官科醫生王俊遇害,在醫生站發布了消息後,僅僅幾小時,留言就超過了1000人……

做了4年的《醫學界》,每年這樣的事情都在上演——悲劇發生、輿論發酵、情緒宣洩、熱點轉移、回歸正常,同樣的步驟、類似的事件一次次發生,好像除了記錄醫生們的憤怒,我們已經很難做更多了,以致於編輯們有了厭煩情緒。但是我們還不能不做,以致我常常鼓勵大家:我們的工作是滿足讀者的關切,重心在於記錄,而不是改變。但這些真的能說服他們嗎?我並不確定。


這一次,我們決定多做些什麼!


20日一早,同事們緊急討論後決定推出「醫生站關愛醫生援助基金」;當天晚上,我們所有的訂閱號,就把醫生站即將推出「關愛醫者援助基金」的消息推上了頭條;


21日一早,《醫學界》副總編輯張凌老師、資深編輯田棟樑一行,從北京飛向長沙,輾轉前往邵東:帶著全國的《醫學界》讀者的關切、帶著我們了解王醫生其人其事的意願、我們救助的意圖……


可能一些人會認為我們是在做事件營銷。其實,這件事情完全是個陽謀,我願意藉此談一談,我們為什麼要搞「關愛醫生援助基金」。

自2012年開始《醫學界》創業以來,經歷了2012年王浩、2013年溫嶺王雲傑、2014年北鋼醫生孫東濤、2011年大連孫明岳等事件報道,每次這種事件發生,都會想到,也許可以成立一個醫生互助救援基金,對於遇害者家屬進行關愛——這種感受,尤其在2014年阜陽麻醉醫生吳輝猝死之後,感受尤為強烈——由於吳輝身後留下了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而醫院賠償又極少,我們發動了一次募捐。一周時間,全國的醫務工作者們為家屬募了超過11萬元……


雖然逝者已去,資金的救助對亡者並無意義,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讓他們的親人子女能後顧無憂,能夠明白社會和公眾對他們的關愛和同情,將會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是冷酷社會中被遺忘的孤島,並不是動物世界的悲慘受害者,這些對遇害者家屬家屬勇敢、積極的面對生活,意義重大。


我們的社會不是由抽象的、宏大的概念構成的,而是有一個個鮮活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普通人構成的,一個醫生的離去,對於社會只是偶然事件;對於其家人卻是頂樑柱的傾倒、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坍塌。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應該是為了每一個普通人的幸福而運轉的,在我創辦《醫學界》之初,就立下的宗旨:為了每一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的幸福、自由、夢想而努力。


我們為什麼要做醫生援助基金,可以用此回答:「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勇敢的面對生活,成為一個好學生、好公民,成為有能力謀求幸福、有益於社會的人——這就是我們的陽謀。


消息發出之後,很多醫生在醫生站內留言,希望能夠未來「援助基金」能夠把工作範疇擴大、比如向法律援助發展;也有很多醫生表示希望參與捐贈,也有幾個企業家表達了參與的意願。這些熱情的留言,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工作的意義,並鼓勵我們把這項工作做好、做紮實。

能有此效,就足夠了,還能有什麼更多的期望呢?


(本文為「醫學界雜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過往的君子給我贊~

您可能感興趣

男人「心有餘而力不足」,醫生說病因是「它」
明明可以做,是什麼原因讓醫生拒絕為他動手術?
愛滋患者媽媽準備生產,但沒有醫生敢靠近,無助地哀求快救我孩子
醫生凶你,是他不對,可你自己也得改啊
性能力不行 去看醫生真的那麼難嗎?
婆婆堅持讓她順產,她不同意,醫生卻說「支持她」!
患者多次拒絕醫生建議,對醫生說把消化道出血治好就行,別扯其他
各科醫生的年終忠告,這些事他們從來不做,很容易給自己惹病上身,你卻還在瘋狂做!
兒子長得不像自己,做親自鑒定後,醫生的解釋讓他無法接受
主人受重傷後鴨子成援助動物,有醫生證明可上飛機,就是得帶尿片
不是醫生,卻挽救了無數生命,他們是這樣做的……
我愛問醫生——如何成為最有魅力的女人?
寶寶都要出生了,產婦卻讓醫生滾出去,真相讓老公也無法接受!
各科醫生想要告訴你的事,有了它,再也不用看醫生!
醫生凶你,是他不對,可你也不能這麼干啊
當你的心臟停止跳動,或無法自主呼吸時,你希望醫生怎麼做?
家屬要求「無限延長」患者生命,醫生該怎麼做?
沒有無痛針還等不到醫生剖腹,結果順產用力過猛那酸爽!
醫生說我得了前列腺癌不需要治療?看著就行?要聽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