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總理是何人?

揭秘: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總理是何人?

核心提示:趙秉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的內閣總理,死得不明不白,成了千古之謎。不過,趙秉鈞本色其實是個警察頭子,對於警察來說,不明不白的死,也是應有之義,不算太奇怪。

揭秘: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總理是何人?


趙秉鈞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宋國濤,原題:趙秉鈞: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內閣總理


傳奇人生多際遇


在河南省汝州市臨汝鎮臨西村小寨南坡下,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著一座古老建築「保安樓」。「保安樓」下有一座標準化豫西風格民宅小院。這便是當年民國總理趙秉鈞的出生地。趙秉鈞的輩份位居他這一門趙氏家族第六代,官居民國一品,想當年真是權傾朝野,顯赫一時。

趙秉鈞的人生際遇很有意思,趙秉鈞是個孤兒,早年喪父,不久母親又病故,家境極其貧窮,小時連名字也沒有,說起他的姓,趙是百家姓之第一姓為姓,名乃天子腳下第一人(秉國之鈞),生日是他自定的正月初一,其真實性究竟如何已無從可考。趙秉鈞膝下無子女,他先是收養了一個義子,後來另擇堂兄的次子立嗣,以續後統。


迫於家境貧窮的壓力,趙秉鈞幼年寄居於舅父家。曾在家鄉一個仕宦人家做書童,他生性慧黠,強悍而有膽識,頗得主人歡心,因此獲得自修學習機會,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識。加上自幼聰明能幹,學啥通啥,在家鄉店鋪當夥計時,幫助路過此地的官員修好了一台座鐘,從那時起,趙秉鈞得到這個官員的賞識和器重,於是就把趙秉鈞也帶了出去。從此,趙秉鈞離開家鄉,開始闖蕩人生。


1878年,趙秉鈞考秀才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軍效力,赴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亂,隸張曜所部隨軍出嘉峪關,進駐新疆,東征西討,作戰勇敢,以馬術建長,屢建奇功,因早年作戰在戈壁灘曾被風雪掩埋三天,幸得不死,但身體受重傷,落下殘疾,據說後果還很嚴重。收復伊犁時,趙秉鈞又參加了中俄邊界的勘察談判。鑒於在新疆平亂的出色表現,趙秉鈞被任命為新樂縣典史。此間,他以「長於緝捕」而聞名官場。


趙秉鈞介入軍政門檻,也與袁世凱有一定的淵源。趙秉鈞專攻偵探警察兩門,機智殊眾。袁世凱小站練兵,慧眼識英雄,將趙拔於草莽,頗受重用,從此趙一直是袁世凱身邊的智囊式人物,深受袁的信任。


1900年,義和團興起,八國聯軍入侵。趙秉鈞因緝捕義和團有功,頗為袁世凱所賞識,奏保以知州留直隸補用。

袁世凱繼任李鴻章直隸總督位後,奏保趙秉鈞為保定巡警局總督,以知府後補,加鹽運使銜。趙秉鈞任職期間購閱上海書局翻譯的外國警察制度書籍,見識漸增。趙秉鈞與袁世凱的日籍警察顧問三浦喜傳一起,參照東西方國家現成的法律典範,擬定了警務章程,創設警務學堂,選募巡警500人,分布保定城內外,維持治安,成績昭著。


八國聯軍撤退以後,袁世凱任命趙趙秉鈞為天津南段巡警局總辦,日本人伊藤次郎為幫辦,原田俊三為顧問。趙在天津籌建了中國最早現代警務系統,創辦天津偵探隊及天津警察學堂。不久將天津、保定兩所巡警學校合并,改稱北洋巡警學堂,並在各縣設立巡警傳習所。趙應該是我國警察學校的創始人,為中國現代警察制度之先河。


逼清退位得賞識


袁世凱調任軍機大臣後,趙秉鈞在北京創設巡警部,升任右侍郎官職,後清政府改革官制,巡警部改為民政部,將工部、禮部、太常寺、鴻臚寺等歸併在內。


袁世凱要逼迫清廷退位,但又不願承擔罵名,就暗中唆使趙秉鈞等人出面。趙秉鈞知道這是討袁歡心的天賜良機,於是格外起勁,逼迫孤兒寡母隆裕太后和溥儀下詔退位,向來無主見的隆裕太后只有拖延哭泣。御前會議上,趙秉鈞公然提出,南北兩政府同時退位,另在天津組織臨時政府。王公大臣默不作聲,滿洲少年親貴則誓死反對,趙秉鈞厲聲喝道:「今天開會,明天也開會,議來議去至今都議不出所以然來,內閣只得引咎辭職!」說罷揚長而去,滿洲王公貴戚嚇得面如土色。事後,趙秉鈞乾脆直接攤牌,威脅隆裕太后說,如能主動退位,將保證優待皇室,否者革命黨催命,「將有不可測之事」。此時清廷實權和軍隊都牢牢控制在袁世凱手中,無可奈何的隆裕太后只好從命。

是趙出於對袁的忠心,也是由於職權所任,趙秉鈞在勸清廷退位起了很大作用。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把政府第一任內務總長的職位交給了趙秉鈞。


袁世凱篡奪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地位之後,論功行賞自然少不了趙秉鈞,趙在唐紹儀總理內閣中出任內務部總長。不久,唐紹儀被逼辭職,繼任的陸征祥又遭到議院彈劾。趙秉鈞於1912年8月當上了袁世凱時期的第3任國務總理。在趙秉鈞出任國務總理期間,一邊組織北洋軍閥政府,實行獨裁專制,一邊指使特親信暗殺革命黨人。這時的趙秉鈞,自然成了袁世凱的御用工具。


辦警務辦得很像樣的趙秉鈞,為什麼忽然有一天做了中國的內閣總理?這是因為第1任總理唐紹儀,雖然也是袁世凱的親信,但不幸的是留學過美國,受美國民主思想的影響,因此跟總統袁世凱怎麼也弄不到一起,只好自己開溜。遺下的位置,袁世凱交給誰都不放心,最後把昔日的警察頭子趙秉鈞弄成了總理。


成敗皆緣當警察

趙秉鈞是袁世凱得力的智囊式人物,深得袁的信任和厚愛,在仕途上一路竄升。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列強欺侮中國,不允許在天津駐軍,在八國聯軍面前慘敗的古老帝國,不但顏面頓失,天津作為北京的重要門戶,無疑將失去戍衛首都的能力。


正在為清政府訓練新軍的袁世凱靈機一動,挑出3000名新軍作為警察進駐,並轉手交給部下趙秉鈞,進行了3個月的短期警察訓練。


這個年代的大多數中國人,對「警察」是什麼東西還沒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封建統治下的帝國臣民和黎民的百姓,更為熟悉的,是那些挎著腰刀,拎著鐵鏈,在百姓面前耀武揚威、在洋人面前四肢發軟、整天四處抓人的「捕快」。


簡單的訓練之後,趙秉鈞帶著這支隊伍,開進了天津城,古老的天津城頓添一道別樣風景。3000名年輕士兵身穿黑色制服,除承擔起軍事戒備的任務,同時間亦負責全省巡警、消防、戶籍、營繕、衛生等公共事務。由於有專門的警察維持社會秩序,天津市的社會治安一掃過去的混亂局面。據當時的報紙記載,曾經經歷過六月間不見竊盜者之事,期然洋人亦嘆服不已。


這支警隊設有拘留所、備差所和軍樂隊等等一套完備機構,「為服務與管理群眾而設,以防患未然、排解糾紛而作」。警員的選則,「必須性情溫和、樸實,舉止端方,做事嚴正,保衛民眾,不得索謝」。趙秉鈞的確也很能幹,在一個沒有警察的國度里,從無到有,制度、規則、訓練,把個警務建設搞得井井有條。僅半年時間,天津就被洋人描繪成世界上擁有最好的警察制度的城市。


在權力與輿論的推動下,由趙秉鈞一手建立的現代警察制度,就在中國各個省份逐步推廣,並顯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其時北京局勢混亂,八旗兵集中城內,有屠殺漢人企圖報復傳說。趙以其在巡警界之影響力,利用薑桂題所部毅軍,將旗營一律資遣至城外,更換旗籍巡警,強令商店開業,戲院演唱,北京秩序遂恢復平靜。所以,曾有英國在華記者報道稱,北京的大街上,警察居然幫一個推糞車的老鄉將翻倒的車抬起來。他驚嘆道:在過去,你能想像這種事嗎?後來,朝廷新政,設置警察也是新政之一,趙秉鈞水漲船高,爬上了中國警界的最高位,實際上成了中國警察的開山祖。


有史書評價,趙秉鈞「生性慧黠,強悍而心細」,因為警察工作十分出色,他也成為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幹將。趙秉鈞感恩戴德,眼裡只有袁世凱,不見大清朝了。


蒙受冤屈訴予誰


宋教仁是民國初年政壇要人,同盟會員老,他為了實現政黨內閣主張,謀合小黨為大黨,以同盟會為基礎,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改組為國民黨。國民黨的組成,宋的策劃和貢獻最大,因而成為實際的領導人。


袁世凱授意趙秉鈞加入同盟會,以窺探革命黨人內部之虛實,遂與宋教仁交往甚密。宋教仁住在北京城外,經常夜間進城,到趙秉鈞密室私談,至天明始離去。宋教仁以政客手腕推崇趙無所不至,允諾國會成立後擁其為國務總理,甚至選為總統。趙秉鈞亦推崇宋為大黨領袖,組織政黨內閣。宋教仁有時竟將黨中秘密盡情吐露,趙秉鈞亦告以北洋底細,似亦無所隱諱,由是兩人交歡。


宋教仁謀殺案是民國初年轟動全國的大案要案,而種種風言風語使趙秉鈞難逃干係。


1913年的宋教仁,從政治背景講,與孫中山、黃興以及國民黨內一部分人政見相左。南京臨時政府時代,宋力主責任內閣,而孫中山則堅決不作沒有實權的總統,力主總統制;後來宋主張定都北京,與孫、黃意見不同。一部分革命黨和同盟會中人對宋頗不滿。所以宋被刺身亡後,也有人指稱是國民黨激進勢力所為。


做了總理的趙秉鈞,做的事情還像是警察。當時,交出了政權的革命黨人,尤其是實際主持黨務的宋教仁,特別熱衷於通過國會的選舉,獲得議會多數,從而組建政黨內閣,再次掌權。為了這個目的,革命黨人拚命擴大組織,吞併小黨,拉人入伙,拼湊了一個大黨國民黨,趙秉鈞也成為被拉的對象。出人意料的是,對「黨」一竅不通的趙秉鈞,居然一拉就動,肯欣然加入。於是,袁世凱告訴國民黨人,好了,你們希望的政黨內閣實現了!黨人一時也歡天喜地,樂不可支。可是,過了一段,發現這個身為黨員的總理,根本不聽黨的話,依舊惟總統的馬首是瞻,心裡未免涼了半截。


1913年3月20日晚,上海滬寧火車站。宋教仁一行人從候車廳走到檢票口,突然,一個身材矮小的漢子從陰影中躥了出來,對準宋教仁抬手打出一槍,然後飛快地逃出了火車站。消息傳開,舉國震動,江蘇省警察廳責無旁貸,承擔起了偵破和緝拿兇手的重任。


宋教仁謀殺案發生在上海,是由租界巡捕房負責偵破的,從破案開始,中國政府就致力將案子引渡到中國警方審理,在北京的內務部、司法部和江蘇警方共同努力,租界巡捕房將宋案所有文件、物證和人犯轉交給中方。


宋案在全國引起轟動,警方收到相關證據材料後,很快查清與趙秉鈞和袁世凱有關。舉國人心震動,輿論為之嘩然。1913年4月30日,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建議袁世凱:「此事只有先免趙秉鈞的職,改任唐紹儀,另組內閣以平民黨之氣,至於趙秉鈞有無嫌疑,再待國民評判,庶可緩和。」


袁世凱採納了梁士詒的建議,立即將趙免職,初擬由唐紹儀繼任,後改為陸軍總長段祺瑞暫代國務總理之職,趙秉鈞所兼任的內務總長職務,則由次長言敦源代理。


趙秉鈞為官多年,常年負責警務,民政,中規中距,沒有什麼特別劣跡和惡名,他幾乎沒有殺宋的動機,如果僅以所謂「宋要來做總理,我往哪擱?」這種荒唐理由,似乎是難以服從的推論。


宋教仁在上海遇刺時,趙秉鈞正在北京參加國務會議,當時每逢周二、四、六召開國務院例會議,由內閣總理召集,各部總長和秘書長出席,並有秘書作會議記錄。相關史料詳細記錄了趙秉鈞在宋案發生後的第一反應,1913年3月21日上午,國務院正開國務會議,國會選舉事務局長顧鰲突然闖進會議室向趙總理報告:前門車站得上海來電,宋教仁昨晚在滬車站被人槍擊,傷重恐難救云云。這是北京方面得到的有關宋教仁遇刺消息的最早電報。趙秉鈞總理大驚失色,當即離席,環繞會議長桌數次,自言自語:「人若說我打死宋教仁,豈不是我賣友,哪能算人?」各總長相顧均未發言。這時,忽然接到通知,袁世凱請趙秉鈞總理,趙秉鈞即倉皇去見袁世凱。


從這些現場記錄來看,宋教仁被刺似乎出乎趙的意外,事先他並不知情。如果他事先與聞刺宋計劃,則決不會有此強烈意外之感,以致嚴重失態。


第一屆國會選舉,由於袁世凱和趙秉鈞們還不知道怎樣操控,結果讓國民黨佔了便宜,撈去了近半數的席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宋教仁躊躇滿志,準備進京做總理了。沒想到,半路殺出個武士英,對著這位國民黨最能幹的領袖開了兩槍,未來的宋總理傷重不治身亡。消息傳開,舉國震動,中央政府當然要江蘇地方嚴查,務必緝拿兇手,江蘇警察廳也就真的嚴查,結果還就真的查出了兇手,一步步追上去,發現背後指揮者為應桂馨,並查出了應跟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和總理趙秉鈞的往來函電多件。就這樣,趙秉鈞有了嫌疑,然後,武士英不明不白地死了,應桂馨不明不白地死了,最後,趙秉鈞也不明不白地死了。


行刺宋教仁這件事,唐德剛先生認為不是袁世凱乾的,而是底下的人,包括趙秉鈞揣摩袁世凱的意思,自作主張。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趙秉鈞安排刺殺這活雖然幹得不怎麼樣,但辦警察辦得還是蠻有成效,連中央首長做的案,地方警察居然都能查出來。


行刺宋教仁這件事,有人認為不是袁世凱乾的,而是底下的人,包括趙秉鈞在內,他們揣摩袁世凱的意思,自作主張。當然,趙秉鈞肯定有事,但袁世凱也脫不了嫌疑。因此,現如今較為通行的說法是「宋教仁被袁世凱指令趙秉鈞派人刺殺於上海車站」


何時揭開真謎底


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後,上海警方強力緝兇,趙秉鈞理應為自己親自調教的警察隊伍感到驕傲。宋教仁遇刺後僅3天,上海警察便抓住了線人應桂馨與兇手武士英,效率之高,令人嘆為觀止。兇手武士英、謀殺犯應桂馨被捕後,在應夔丞家中搜出趙秉鈞給他的密電碼一冊及密函一件,還有內務部秘書長洪述祖指示應桂馨行刺的函電多件。因此趙秉鈞引咎辭去總理職務。


此後,應桂馨從上海越獄逃往北京,向袁世凱索要暗殺宋教仁的酬金和被許諾的官職,袁世凱親自派軍政執法處偵探長郝佔一,在京津鐵路沿線的楊村,用電刀將應桂馨殺死。趙秉鈞對袁世凱這種言而無信的行徑和毒辣的殺手頗為不滿,一面私自發電通緝暗殺應桂馨的兇手郝佔一,一面當面抱怨袁世凱說:「你這樣做,以後誰還敢和你共事?」


袁世凱佯裝不知推脫罪責,表面上對趙秉仍保持和氣,又將趙秉鈞改任為直隸總督。但他在心態上已對趙秉鈞產生了反感情緒。


僅僅過了10餘天,1914年2月27日晨,趙秉鈞的私宅中傳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嚎。「總督病死了!」消息不脛而走,此時的趙秉鈞只有50多歲。


當時,各大報紙的報道是,趙秉鈞在天津直隸總督署突然中毒,「腹瀉頭暈,厥逆撲地」,七竅流血而死亡。更有報紙寫的生龍活現,稱趙秉鈞之死是「1913年受袁世凱指使,布置特務暗殺宋教仁。案情揭露,改任直隸總督。袁世凱為滅口,次年把他毒死」。


趙秉鈞死後,袁世凱得知消息,立即下令按照陸軍上將例從優議恤,特派朱家寶及其次子袁克文赴天津治喪,並發給治喪銀10000元。先後派陸軍上將蔭昌和秘書長梁士詒前往致祭,並送去一幅祭幛,上題「愴懷良佐」四個大字。袁氏稱帝後,追封趙為一等忠襄公。面對如此禮遇,趙秉鈞之死真是袁世凱暗中謀害嗎?


據有關史料記載,趙秉鈞突然死亡,更偏向一種突發的急症。當時的《大公報》稱:自從2月以來,趙秉鈞一直抱病辦公,在應桂馨遇刺後,還曾經多次前往北京晉見袁世凱,之前並無什麼異常之事。趙都督過於勞累,怔腫舊症發作,通過醫治有所好轉。


26日下午,趙秉鈞在都督府與手下議事,夜晚,回到私宅。這一天晚飯前,趙秉鈞服用一服中藥,飯後又開始批閱文件。他的家人提醒他注意身體,但趙秉鈞並沒有在意。半夜,手下又端來中藥請他服用。一切都沒有異常。到早晨5點鐘左右時,腹中陣陣劇痛使趙秉鈞從睡夢中驚醒。他趕忙披上一件衣服,被攙扶著走進了廁所,一陣陣上吐下瀉將趙秉鈞折磨得頭昏眼花。他的家人急忙派人將天津最有名的軍醫官屈永秋、徐德順和名醫王延年請來,醫生連續為其注射了強心針,其間有藥力作用,導致趙秉鈞脈搏跳動幾下,但沒有任何根本性好轉,3位名醫見此也毫無辦法,無奈地搖搖頭告辭離開。最後趙秉鈞在當天上午死亡,其家屬、醫生等人也都疑惑不解。


很快,多事的民國在新年之初又開始流傳一個傳言:剛剛在天津死去的直隸都督兼民政長趙秉鈞,是被大總統袁世凱暗害致死。


也有人認為,認定趙秉鈞是被袁世凱毒死,多少有點過於武斷。趙秉鈞死於1914年2月26日,離「宋案」(1913年3月20日)將近一年,按照袁世凱雷厲風行的作風,哪有滅口的事情拖上一年的?


趙秉鈞死於袁世凱之手的說法本來就是一樁歷史疑案,並無確鑿證據,所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而已。真正嚴謹的史書最多只能以「疑似」作結。其實,如果袁真的處置趙,一則可能是懲處其辦事不力,二則擔心其手中握有不利於袁的把柄,當然也有「滅口」的考量,出自袁的深思熟慮,是雷厲風行還是須倉猝行事,似乎與袁的真實意圖無關。


趙秉鈞死前知袁世凱下的毒手,怕牽連家人,不敢聲張,只「以葬身陵麓(光緒皇帝的陵墓),近先帝為囑」。趙秉鈞死後,他的家人把他埋葬在梁格庄興隆山南麓的光緒陵附近,將興隆寺搬遷,寺廟外作為他的家祠,現仍有遺址。


趙秉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死在任上的內閣總理,死得不明不白,成了千古之謎。不過,趙秉鈞本色其實是個警察頭子,對於警察來說,不明不白的死,也是應有之義,不算太奇怪。


到底是誰殺了宋教仁?趙秉鈞又是如何死的?眾多史書,眾說紛紜,歷史就像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至少到現在為止,不得不遺憾地說,這些仍舊是一個謎。(《民國總理檔案》,宋國濤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今奇事:揭秘第一個死在酒桌上的中國高官是誰
「羋月」—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后究竟是怎樣的傳奇
中國歷史真的是上下五千年嗎?
中國史上「震古爍今」的四位首富,第二位竟然是他?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
世界戰爭史上的十大名將,唯一中國人竟是他?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馬背詩人」是誰?讓我們記住這個大英雄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戰神竟然是他?呂布只排第七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坐過牢的皇帝是誰?
中國上下五千年,誰為弓箭第一人?
中國第一個外國太監,他到底是何人?
被周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是誰?
中國歷史上十二大武將排名:沒有呂布,關羽第九,第一竟是他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狀元!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羋八子 為何結局卻那麼慘?
古代史上的中國牛人有哪些?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五大謀士,誰應當排第一?
她,從歌女搖身一變成皇后:五千年中國史上唯此一人!
她是中國第一個女銀行家,也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被離婚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