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中醫的忠告:葯食互補,減少痛苦!

老中醫的忠告:葯食互補,減少痛苦!

老中醫的忠告:葯食互補,減少痛苦!



小編導讀

自古以來,就有疾病「三分治七分養」之說,相信您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但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生病後,就不愛吃東西,光想靠藥物來治癒疾病。古話說得好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正常人不吃飯都會餓得慌,更別說生病以後了。那生病之後要怎麼吃東西呢?聽聽一位老中醫的建言!


當醫生的不要以為葯是萬能的,我認為葯食結合,誠為至穩至善之方。民間素有「三分治七分養」之論。飲食調養是至關重要,無論用什麼葯都要以護胃為先,千方百計協調飲食和精神,這就是治「本」之意。


戰國時代名醫扁鵲說:「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可謂良之。」唐代名醫孫思邈也云:「凡欲治療,先以食療。」藥品,可以用來治病救人,但有時也可引起人的生理、生化機能的紊亂和結構變化等不良反應。誠如徐大椿所言:「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後興;葯之設也以除疾,不得已而後用。」故有「葯補不如食補」之說。但傳統的食療只是對食物藥理作用的簡單利用。如山楂、雞內金用來消食開胃;用姜來溫胃散寒止痛,因而治療效果有其局限性。我們需要博納古今葯食之長,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治療疾病,最好葯食並舉,補其短而用其長。

首先,治病不要忌口過嚴,只要不與藥理作用相反者皆可食用。人之所以發病乃為正氣不足。其正氣之源一是來源於先天的精氣,二是來源於後天的精氣,而後天的精氣來源於水谷精微。若忌口過嚴或不注意飲食的調養,必使精氣缺乏,而正氣過虛,正不勝邪,葯難奏效,所以在用藥的同時一定要向病人講清飲食的重要性。要根據病情指導病人飲食,一定要保持飲食營養各種要素的供應,否則會引起營養不良,正氣虛損。


第二,要注意藥物治療中病即止,如明·黃承吳在《折肱漫錄·醫藥篇》提出:「以葯攻病者,去其大半,即宜養正氣而佐以祛邪,正氣充則邪氣自盡,若必欲盡去邪而後補正,將正氣與邪氣俱盡而補之難為力矣。」張從正也提出:「善用藥者,使病者而進五穀者,真得補之道也。」在治療中,除用藥之外,還應結合食譜指導。如冠心病、高血壓,當前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人們攝入肉、蛋、奶等高脂食物增加,而谷、薯、蔬菜類食物減少,所以調節膳食結構是減少和治療冠心病的關鍵。飲食結構不調整,病根不除,再好的葯又有何用。


我為冠心病、高血壓病制定了「五多五少」原則,即多粗少細、多雜少單、多素少肉、多醋少鹽、多果少糖的膳食結構,絕大部分病人都取得滿意效果。為病人制定的膳食標準有統用的,也有專用的。如複合麵粉即適合所有人通用,即由大米或小麥4份,小米2份,黃豆2份,玉米2份組成。這種混合面營養價值極高,而且含人身不能合成的幾種氨基酸,干稀都能吃。再者是專用食品,如針對糖尿病患者飲食難於調劑的老大難問題,我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現代食療,創製了以苦蕎麥、小麥、大米、大豆、小米、玉米、山藥、葛根等為主要成分,經科學加工,製作出適合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的平衡系列營養食品,包括麵粉、麵條、粥料。經大量臨床驗證,具有明顯降血糖、降血脂功效,且口感好,深受糖尿病患者的歡迎。


還以綠茶為主要原料,配合木靈芝、菊花、絞股藍等中藥,製作成降脂穩壓茶,經近5年千餘例臨床驗證,療效可靠,並具有簡、便、廉的優點。

您可能感興趣

老中醫:胖補氣,瘦補血,對症下藥才最好!
老中醫說簡單食療:益氣補血,增強受孕力!
老中醫:老人關節痛?自製簡易中藥包,護膝不用惱!
老中醫:「葯補不如食補」,何來此說?
老中醫告訴你:這種菜葉常被人丟棄,卻是抗癌又減脂的利器!
老中醫:醋和它一起吃,不僅抗癌防癌,還可壯陽補腎!
老中醫:胖補氣,瘦補血,現在知道也不晚!
老中醫說:它對感冒、咳嗽、喉嚨痛!止咳潤肺超有效!
甜蜜的苦惱——糖尿病,老中醫教你應對
老中醫不會告訴你:這些中藥不護肝,反而傷肝!
這種中醫減肥法真的有用么,讓老中醫告訴你!
強烈推薦:老中醫教你巧除濕氣,免遭百病纏身痛苦
老中醫說:中藥洗腳,勝吃補藥
瘙癢難耐的蕁麻疹,老中醫的偏方還真管用!
老失眠膚色差,說明你氣血兩虛!老中醫用豬腳和它煲湯,補氣補血
老中醫透露:男人時間「短」?枸杞和它一起,補腎效果比鹿鞭還強!
老中醫告訴你:他是天然防血栓的利器,安神還能抗衰老!
老中醫告訴你:這一物和它加起來吃,是肝病和胃病的良藥!
養生:暑熱難耐?老中醫告訴你誰才是真正的「消暑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