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

《禮儀之爭——中國與基督教的矛盾》


文/煮酒君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基督教在華傳播的過程十分漫長,今日,基督教在中國已經不再陌生,但是時至今日,在中國基督教仍然有明顯的外來感,與佛教和中國的融合不同,基督教的傳播之路非常坎坷。即便在今日,基督教與傳統中國社會風俗的衝突也很巨大。而這些的源頭,源自於一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這場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教在華的傳播。



利瑪竇規矩與龍華民、徐光啟之爭




1540年,經教皇保祿三世批准,西班牙軍人出身的羅耀拉依那爵在巴黎創立耶穌會,耶穌會內部如同軍隊,組織嚴密,強調絕對效忠,絕對服從。羅耀拉的同學沙勿略前往東方傳教,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此後沙勿略希望前往中國,卻在廣州上川島意外病逝,同年利瑪竇加入耶穌會。

1582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及利瑪竇抵達肇慶,揭開天主教序幕,隨後由利瑪竇負責傳教,利瑪竇廣結各地士大夫,使得天主教在中國獲得了傳播,利瑪竇選擇了一條「匯通儒耶」,以儒補基督教,以便傳播的路線,由於這條路線的正確性,利瑪竇對於中國傳統社會博取了好感。


1601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抵達北京,他研習儒家文明,蓄髮深衣,穿起士大夫服飾,向中國人介紹地圖、天文等西方科技,與徐光啟等學者和東林黨有密切接觸,利瑪竇的努力獲得了認可,在北京也創辦了一間教堂。


天主教主張上帝無形,認為對於物品祭拜是拜物,即崇拜偶像。這是天主教不允許的,但是為了迎合中國人,加之研究了古籍,利瑪竇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用中國古籍中的上帝指代天主,並且主張恢復古代先秦儒學不以拜物,崇拜上帝的特徵。而中國人對於祭祖,上墳的行為,利瑪竇也指出,指出祖先崇拜只是尊敬祖先的世俗儀式;只要不摻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這不存在信仰問題,只是一種禮儀方式,而允許祭祖。利瑪竇的傳教方式為耶穌會傳教士奉行,稱為「利瑪竇規矩」。


公元1610年,利瑪竇去世,死前指定義大利人龍華民接任職務,龍華民引發了「禮儀之爭」。而此時龍華民發現,在中國天天主教徒的實際領袖是徐光啟,龍華民是耶穌會修士,而徐光啟是內閣次輔,作為利瑪竇好友,朝廷最重要的學者,科學家,徐光啟的地位和威信都高於龍華民數倍,耶穌會內部也對徐光啟十分恭敬,龍華民為了確立自己的領導權,主張廢除「天」、「上帝」、「天主」、「靈魂」等詞,一律採用譯音,龍華民沒有利瑪竇的學術思想豐富,他粗略的認為中國人敬天只是崇拜藍天。主張廢除上帝說。中國學者通過《古籍》中「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一樣改上帝為天主。


1628年,在華傳教士亦曾在江蘇嘉定舉行會議,討論敬祖及譯名問題。最終認為敬孔祭祖問題應沿用「利瑪竇規矩」,耶穌會為此焚毀五十多篇反對利瑪竇的作品,統一該會立場,1613年2月,傳教士金尼閣受龍華民特遣, 返羅馬晉見教皇。去羅馬向教皇保羅五世述職,在歐洲期間,身著儒服出現於公眾場合,介紹中國文化。向教廷請准以中文舉行彌撒,行其他聖事,以及誦念『日課』的司鐸一律用華言行聖祭,誦日課,獲得了教宗的批准。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金尼閣像


至此,天主掀起了到中國傳教的熱潮。同年金尼閣獲得教皇詔諭,允許中國教士用本國文字舉行宗教儀式,准許當地人士任神職,並可用中文翻譯《聖經》。金尼閣還購置7000餘部各類典籍,聯絡了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經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譯出版這些書籍,這一舉動可以說被稱為玄奘後,最大的外籍來華,無奈還未翻譯完成,金尼閣即去世。但是他為中國基督教爭取的機會,進一步緩減了矛盾。


多明我會的介入




多明我會亦稱「佈道兄弟會」,成立於中世紀的歐洲。1215年由西班牙人道明古斯曼創立。多明我會會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稱為「黑衣修士」,他們自稱為主的看守犬,立志走遍世界去撲滅異端。注重講道與神哲學,特別提倡學術討論,傳播經院哲學,獎勵學術研究,歐洲著名神學博士托馬斯·阿奎那就是多明我會會員。

1631年,多明我會的高奇神甫從菲律賓抵達中國福建北部的福安,正式開始對華傳教。高奇神父於1633年去世,接替他的黎玉范神父1643年返回歐洲,向羅馬教廷控告耶穌會縱容中國人祭孔祭祖的行為。


早在1645年,羅馬教廷經教皇英諾森十世就通諭禁止祭祖祀孔,耶穌會教士又衛匡國到羅馬向教皇申辯,教皇亞歷山大七世最終決定準許耶穌會士照他們的理解參加祭孔等活動,而這次申辯後,教皇克雷芒十一世當時認為中國儒教的帝皇及祖先崇拜違反天主教義,支持多明我會,打壓耶穌會。(此時耶穌會與聖殿騎士團事件讓教宗有意打壓耶穌會)


受此影響,耶穌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會士在廣州召開了一場長達四十天的會議,討論在華傳教的方針,宣布遵守1656年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的裁定。其中多明我會士不同意,返歐向教宗教皇克雷芒十一世申辯,教皇克雷芒十一世發出禁約,規定:春秋二季,祭孔子並祭祖宗之大禮,不許在此處站立、不許入祠堂行一切之禮、不準立牌位的行為。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又要求傳教士必須宣誓服從。這招致極大地反對,此後的1719年羅馬教廷先後派鐸羅和嘉樂兩位特使來華,對於敬孔敬祖卻沒能與康熙皇帝達成一致,雙方矛盾越發激烈。


在華各個教堂撤下了康熙御筆寫的牌匾,招致了康熙的不滿,一再派遣傳教士回歐洲申述,要求解除禁令,羅馬教廷拒不解除禁令,此後這個問題不斷擱置,教宗本尼狄克十四世更下令禁止在華傳教士討論"禮儀"問題,1773年教皇克雷芒十四世忌憚耶穌會的強大,宣布解散耶穌會(耶穌會在拉美成立宗教國嚴重影響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因此招致西班牙政府申述解散),支持祭孔的耶穌會解散無疑導致問題雪上加霜,雍正帝隨即下令禁教。

綿延數百年,禮儀之爭的解決




清末,隨著西方文化的漸入,基督教文明在中國再度復甦,但禮儀之爭一直懸而未決,影響到民國都未能終止,中國國內包括王韜、蔣介石、吳經熊,這樣的學貫中西,信仰基督教的人員,都堅持祭孔祭祖,反對禮儀之爭,而清末信仰基督教的學者也因為基督教不準祭孔的問題被大肆仇恨,義和團運動屠殺教民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問題居然被日本解決。1931年,日軍全國陷入軍國狂熱中,信仰基督教的大學生,不肯在神社行禮,招來軍部不滿,廣島主教為解決問題,拿出了1258年時教廷曾頒發一件通諭;允許教徒可以參加非基督教的儀式。由於此諭先於中國禮儀之爭,因此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 頒布通諭宣布「禮儀之爭」解禁


1939年,教宗庇護十二世 頒布通諭:


「允許教徒參加祭孔儀式;可以在教會學校中放置孔子之肖像或牌位,並容許鞠躬致敬;如果教徒必須出席帶有迷信色彩的公共儀式時,必須抱持消極的態度;在死者或其遺像、牌位之前鞠躬,是被允許且是適當的。」天主教也於1974年編訂了祭祖禮規。主教團特別指出推行祭祖的宗旨:1)為重申天主誡命「孝敬父母」的基本精神,激發教友孝親之情,從而增進其孝愛天主之德。2)為澄清國人對我教會「信天主而忘祖宗」的誤會,並使教外人士對我教會有正確觀感。3)為復興中國文化,崇尚孝道與慎終追遠的美德,使天主的福音與我國的傳統文化融合。4)為規正教「祭祖」的正常發展,破除其迷信色彩。此外,該禮規特別指出,祭祖先不得把祖先視為神明;祭禮可融會傳統習俗與教會禮儀。許可在適當處所設置祖先牌位及香案,作為感恩頌德和激勵孝思的象徵。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禮儀之爭解決後,台灣地區天主堂內供奉的祖先牌位標準


至此綿延300年的禮儀之爭正式落下帷幕,這一宣言對亞洲儒家文化圈內的天主教徒可謂解放,此後天主教徒都可以執行祭孔,祭祖儀式。但是與天主教對立的基督新教至今仍然主張不可祭祖。 (文/煮酒君)


2016.05.23


版權@煮酒君談史 所有,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到其它網站請聯繫本人。工作聯繫、約稿:leehangsung@163.com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哈兒將軍如何擊敗韓復渠的陰謀
致命武士——當漢軍遭遇古羅馬
拿破崙一生中最為惋惜的不是滑鐵盧之戰,而是這場戰役!
他是一雪靖康的絕世名將,卻被歷史遺忘
蔣介石最著名的五大結拜兄弟
您可能感興趣

一位基督徒上了天堂,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禱告365》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 5月24日
世界上的重大發現 耶穌基督陵墓500年來終於打開了
耶穌基督陵墓500年來,終於打開了
基督教要義#8月30日-6在一切事上,人的意志都在神的護理之下 詩篇84-85,87
6:29基督徒每日正能量思想未來的一天開始了!
12月25日還是1月7日:基督教為什麼有兩個聖誕節?
獨家:近500年來,基督耶穌聖墓的石板首次被挪開
《禱告365》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我們與神和好 9月25日
穆斯林和基督徒一起歡度的古老節日,只有這個了!
被轉發超過5萬次以上的基督幼兒園的10條行為規範,你做的到嗎?
第103講 基督徒當持有怎樣的金錢觀?
亞洲最另類的一個國家,有近九千萬基督徒,亞洲第一多
基督新教有哪3大宗派?世界上竟然有21個分支?
《禱告365》神在基督里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6月5日
基督教要義#8月29日神「掌管」人心的剛硬,成就他的旨意 詩篇43-45,49
基督城的185張白椅子 去還是留?
基督教世界流傳800餘年的東方約翰王傳說
第118課:聖神為基督傅了油,而基督是教會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