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 軍人王羲之的心靈濕地

讀書 軍人王羲之的心靈濕地

蘭亭,因蘭而得名,因《蘭亭序》而聞名。


「或雲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於天下。」清代于敏在《浙程備覽》的這句話,把蘭亭、蘭亭序與書聖王羲之(右軍)的關係交代得簡潔明了。

讀書 軍人王羲之的心靈濕地


浙江—紹興—蘭亭,一路追尋。吸引您的是古亭幽幽的蘭香,還是《蘭亭序》淡淡的墨香?


思接千載,每一名中國文人都可能在此駐足沉思。


循著蘭香和墨香,讓我們穿越千年歷史隧道,走過中國文化長廊,夢回公元353年的那個暮春之初,與王羲之一起重聚會稽山陰的蘭亭。

軍人詩會


在江南,在蘭亭,在曲折流過的溪水兩邊,王羲之與謝安等42個人(其中還有僅10歲的王獻之)席地而坐,為修禊而聚會。


當年參加蘭亭修禊盛事者多半是軍人,而且主要來自京都和前線。有人據此認為,他們是借文藝詩會之名,行軍事密謀之事。


按理說,當年的右將軍王羲之可能每天主要考慮是戰事。


就在這次詩會前一年,東晉北伐兵敗。當時是要進攻許昌、洛陽,但殷浩到許昌時,因謝尚不能安撫新歸降的張遇,張遇於是在許昌據城叛變,並派兵進據洛陽和進攻晉軍所據的倉垣,亦令殷浩軍受阻。殷浩後來退還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歷史文化名城,筆者的家鄉。當年9月,殷浩駐屯泗口,又派河南太守戴施據守石門,滎陽太守劉遁據守倉垣,更罷太學,積極預備北伐,並於第二年,也就是王羲之等人蘭亭詩會這一年的冬天率7萬大軍大舉北伐,卻因用人失察、戰略失誤等諸多原因而慘敗。

對於右將軍王羲之來說,更心力交瘁的是平衡殷浩和桓溫這兩個朝中重臣的關係。在外人看來,王羲之是殷浩用以對抗桓溫的重要力量,而王羲之「大局為重」,認為外鎮的桓溫和朝中的殷浩應內外協和,這樣國家就能安定,於是勸對自己大有知遇之恩的殷浩不要和對桓溫有所嫌忌,但殷浩堅不聽從。據有關史書記載,夾在有嫌隙的殷、桓二人之間,王羲之為此給自己降職,至於右將軍,兼任會稽內史。


在此情況下,王羲之和一些人(多數為軍界人士)相聚,不說風雲而只談風月,似乎說不通。對此,黃宗羲也質疑過:「如此江山殘照之下,奈何心事菊花邊?」


建國後,《蘭亭序》真偽之辯,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歷史公案、筆墨官司。南京學者高二適對郭沫若的證偽「依託說」進行了駁議,從書體等諸多方面說出自己的觀點。據說官司打到了毛澤東那裡,雖未斷明,卻也獲得點贊:「筆墨官司,有比無好。」或許,除了書法藝術、書寫內容所反映的思想之外,王羲之當年作為高級將領寫作此序的時代背景與「暮春」心境也值得細究。但是,不論如何,王羲之從東晉那個癸丑暮春之初走進了今人的文化生活。


曲水流觴


蘭亭集會,美在曲水流觴。想一想都讓人陶醉: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讀書 軍人王羲之的心靈濕地



酒杯在流動的水面上飄浮,流到哪位面前不動了,誰就要當場賦詩一首,如賦不出來,便要被罰酒一杯。


眾人目光與酒杯一起順流而下,停留在誰的面前都會贏來一片笑聲……

被罰詩一首,心裡難免惴惴不安。那詩雖然昨夜已經打了腹稿,但是仍需「現場感」,也不知能否博得朋友掌聲?


飲酒,吟詩。曲水邊,詩韻悠揚,詩友間的情緒也涌動著「清流激湍」。


曲水流觴,是一種和美,天人合一之美。一千多年前的那溪清清流水啊,或許掬來就能甘甜入口。


水與時間一起流動,演繹了世事滄桑。


「王羲之對於山水之美,有一種明快而又極富情韻的感受力。」有人如是評價。他眼中的山水充滿情思韻味,充滿生機,有無窮的自然趣味。他輕輕地寫來,毫無人間痕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加上明凈的天空,輕輕的春風,把暮春三月會稽山水的神韻全點燃出來了,使人想起了他的名言:「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蘭亭詩》)


但是,現代文明似乎加快了水流的速度,曲水流觴在今天已成為一種奢侈。如今,人們從水流中似乎難以細細品味那份詩意,空氣中流動的也不再是一千年前的那種閑適。


權且不奢求「詩意的棲居」,今天的中國文人更多地被現實力量裹挾著往前沖,難得那一份閑適了。記得前些年偶爾看到台灣文博界的名人莊嚴曾經與友人在台灣舉行過這樣的曲水流觴。蘭亭「暮春三月」之際,好像也舉辦過幾次「曲水流觴」,但是似乎商業氣息比較濃。而互聯網加速了我們內心的躁動與不安,「慢生活」成為一種真真切切的奢望。讓人不禁喟嘆百歲老人楊絳先生的喟嘆: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東晉偏安


蘭亭,讓東晉雅士們心靈得以詩意棲息。但是,這可能只是他們內心世界的一隅。

讀書 軍人王羲之的心靈濕地



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最鮮明的背景是「偏安」。在少數民族的鐵蹄之下,中原陸沉、都城洛陽覆亡,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新政權,晉還是那個晉,皇帝還是司馬家的,但是統治範圍縮至「江東」一帶。


《晉書》記載,參加「蘭亭雅集」活動的42人中,作詩者26人,來自當年東晉「王謝郗庾」四大家族的人都有,規格可見一斑。


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乃名門望族。即使是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族也是自視甚高。劉禹錫《題烏衣巷》詩云:「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有人說,王羲之和他的祖上都是「南下幹部」。祖籍山東臨沂的王羲之離開家鄉的年齡是12歲。他的父親王曠還曾在筆者家鄉的淮南做官,還管著揚州等地,權力不小。


王羲之的父輩中,他的大伯王導權力更大,大到很多人慫恿他去當皇帝。王導還算清醒,深知飛入謝家的「燕子」也不少,自己也沒有曹操的手段。那個年代,當皇帝實在是個「高風險職業」,干不好就會滿門抄斬,株連九族。讓我喜歡王導的還有一件事。一個貴族請王導等喝酒,每人身邊有一侍女,誰不喝酒就殺誰身邊的侍女!結果,王導喝多了。


這,就是王羲之的家與國。


東晉也不滿足於「偏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


沖淡家仇國恨記憶的,還是時間。「王師北定中原日」的聲音也越來越難從南宋穿越到東晉,雖然東晉偏安近百年,雖然陸遊正式蘭亭所在的紹興人。


東晉士人在偏安一隅中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有異於前輩士人,亦有別於南宋詩人。「他們既不像兩漢士人那樣壯偉而方正,不像建安士人那樣慷慨而悲涼,也不像西晉士人那樣世俗,他們瀟洒風流地追求一個寧靜的精神天地,風度翩翩地處世。他們留連山水,在湖光山色中享受自然的美的賜予。」或許,這就是東晉雅士在「一室之內」的「放浪形骸」。


(未完待續……)


覺得不錯,就請點贊!!!

您可能感興趣

忠誠、犧牲、戰友:綠色貝雷帽談軍人的心理韌性
軍人和軍嫂的愛情
軍人書家張作龍:鐵骨丹心 翰逸神飛
與夢同行的海軍女國防生,軍人心中的女神
一組震撼人心的圖片,為中國軍人的英姿自豪
傳奇的「北非軍團」和他的神秘領軍人物隆美爾
神秘的朝鮮生活——街頭軍人拿著國產手機
軍人虐狗案 柯文哲引甘地的話感嘆
揭秘:蔣介石為何斥責邱清泉的所為乃「軍人之奇恥大辱」
建軍節的軍人詩情
德國人擔心盟軍報復下令生產這個裝備:德軍人手一個卻無用武之地
印度軍人愛瑜伽,甲板上、雪地里到處練瑜伽
新一代太極拳領軍人物王戰軍和他的人生哲學
彪悍的軍人們
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軍人,鐵血軍魂!佩服的五體投地
那些令人心疼的中國軍人睡姿:我們的人民子弟兵!
《空天獵》:以優秀之品質,揚軍人之靈魂
在訓練場上感受武警官兵的軍人血性和意志
中國軍人的情懷系列之由偉人唯一一張拿槍的照片談「精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