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定都之爭:武昌南京還是北京?

民國定都之爭:武昌南京還是北京?

孫中山力主首都設武昌


首都,是一國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從中國的歷史看,歷朝歷代關於都城的選擇,多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位置適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勢險要之地。統治者對都城的選擇均十分慎重,主要是從有利於鞏固統治和經濟發展的角度去考慮。


早在1887 年,孫中山就對中國首都的選擇有過縝密的考慮,他曾主張「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漢,四京即西京(重慶)、東京(江寧)、南京(廣州)、北京(順天)。首都的第一選擇,還是武昌。1902 年,孫中山在與章太炎的一次談話中強調說,「金陵猶不可宅」,並詳細述及首都設置的問題。他說,武昌揚靈於大江,東趨寶山,四日而極,足以轉輸矣……北望襄樊以鎮撫河雄,鐵道既布,而行理及於長城,其斥侯至窮朔者,金陵之絀,武昌之贏也。孫中山曾說,「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總的看,孫中山最囑意的首都是武昌。

民國定都之爭:武昌南京還是北京?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建立一個統一的臨時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於武昌地處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諸次起義中第一個在省會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況且又是孫中山的一貫主張,因此,將首都設在武昌是順理成章的事,多數省份都主張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都設在武昌,只有貴州軍政府提議設在廣州。已獨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後,確定在臨時政府成立前,由湖北軍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職權,很明顯,這事實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但其時清朝大軍屯兵江北,虎視江南,漢陽已經失守,武昌極度吃緊,湖北軍事形勢極為嚴峻。但就在此時,傳來了江浙聯軍於12 月2 日攻克東南重鎮南京的消息。於是,各省代表精神為之一振,於4 日在武昌立即開會作出決定,將臨時政府設在南京,同時決定各省代表會議也遷至南京召開。於是,南京就成為中華民國的第一個首都。12 月25 日孫中山從國外回來時,首都設在南京已成定局。


首都設南京被參議院否決

1912 年2 月清帝退位、孫中山辭職後,首都問題再次成為南北方爭論的焦點。


在特定的政治軍事背景下,孫中山不再堅持首都設在武昌,而堅定地支持首都設在南京的主張。其目的在於將袁世凱調出封建專制勢力強大的老巢北京,在南京可以將其控制在革命力量的監督和掌握之下。1912 年2 月13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咨文,但附有三個條件,第一條就是「臨時政府設於南京,這是各省代表會所議定,不能更改」,並強調「新總統親到南京受任之時, 大總統及國務各員乃行辭職……」但就在同一天,章太炎則宣布了《致南京參議院論建都書》,提出建都北京的主張。同盟會的骨幹分子宋教仁等人,也附和袁世凱,與孫中山唱起了反調,也主張定都北京。臨時政府的實業總長張謇則在定都問題上與袁世凱暗通聲氣。


但最令孫中山痛心的是,南京臨時政府內部也發出了不協調的聲音,甚至與孫中山的主張截然相反。除了宋教仁和章太炎等人外,江蘇代理都督庄蘊寬曾應同盟會機關報《民立報》的要求,通電全國,反對定都南京。安徽都督孫毓筠以及順直咨議局等省份、機構也紛紛通電響應。一批長期跟隨孫中山的革命黨人,這時也紛紛「倒戈」,如柏文蔚、朱瑞、姚雨平、洪承典等著名將領,竟聯名通電要求定都北京, 與袁世凱一唱一和。

民國定都之爭:武昌南京還是北京?


時任陸軍總長的黃興


但陸軍總長黃興始終是堅定地站在孫中山的一邊。他在《民立報》上發表公開信,嚴厲駁斥了定都北京的論調。由於南京江浙聯軍參謀團主張定都北京,黃興下令陸軍部立即解散了參謀團。2 月14 日,臨時參議院召集會議,專門審議定都一事。會議用投票表決的辦法,以決定首都設在何處。表決結果,竟有20 票主張定都北京,5 票主張設南京,2 票主張設武昌,1 票主張設天津。會上,同盟會會員李肇甫大放厥詞,說當時臨時政府主張首都設在南京,是由於大江以北尚在清軍的統治下,現在南北已經統一,首都的地點自應設在北京為宜。還有不少議員對袁世凱不願南下表示同情。


到會的大總統孫中山立即站了起來,對決議中「首都設北京」這一條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並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向參議院依法提出複議這一表決結果。此時,參議院議長林森發言說,由於大總統的異議,本院決定將在次日進行複議。


參議院複議 首都仍設南京


孫中山本以為,在參議院中,革命黨人佔了絕對多數,通過定都南京的決議不會有問題,沒想到結果竟會是這樣。這使孫中山極為惱火。當晚,即與黃興等人一道把同盟會員李肇甫叫來予以痛斥,並限定必須在第二天複議時更改過來。孫中山並決定以黨的名義連夜通知黨人議員,必須按照黨的最高領導總理的意願進行投票。孫中山一面派人做議員的疏通工作,同時親自出馬,向各界宣傳定都之說。黃興怒道:「明日如再不按孫先生意願行事,我立即派憲兵將議員綁了出來。」

民國定都之爭:武昌南京還是北京?



15 日清晨,總統府秘書處秘書吳玉章將孫大總統親自擬就的複議咨文,準備加蓋總統大印送往參議院。而此時孫中山已率軍政要員赴南京東郊的明孝陵謁陵、舉行南北統一大典去了。黃興還沒動身,正在穿軍服。他厲聲對吳玉章說:「我馬上去東郊明孝陵,過了正午12 時,參議院再不改過來,我立即調兵沖入參院強行通過。」吳玉章連說:「務請總長再延緩一下,我儘速辦理」。


總統府秘書長鬍漢民也知道事情緊迫,故託病未去孝陵。他想,一旦上午不能表決或再次通不過,陸軍勢必衝進參議院,豈不釀成大禍!當他與吳玉章見面後,立即拿來孫中山辦公室抽屜的鑰匙,取出了大印蓋上了咨文。而此時,參議院的同盟會議員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覆議咨文的到來,以付諸表決。幸好咨文及時送到,立即進行了表決。表決的結果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出席的27 名參議員中,有19 人投票定都南京,6 票主張定都北京,2票主張定都武昌。最後,參議院通過決議,仍以南京為民國首都所在地,糾正了前次決議。胡漢民這才如釋重負。

中午時分,孫中山、黃興諸人謁陵後返回總統府時,參議院已來人報告,首都設南京的複議案已獲通過。


孫中山讓步 袁世凱得逞


袁世凱一直不願接受首都設在南京的決議,以種種卑劣的手段加以抵制。袁系及親袁勢力則發動輿論造勢,要求首都設在北京。早在2 月11 日,袁世凱在致南京臨時政府的電報中,就一再表示「不能南下」。2 月15 日的當天,袁世凱即致電孫中山表示難以接受南下的要求,竟以「退歸田園」這一以退為進的方法要挾。2 月21 日,中華民國聯合會、民社、國民協會、《民立報》、《神州日報》、《時報》、《時勢新報》、《大共和日報》等八個社團,聯名致電江蘇都督庄蘊寬,並要求他轉黎元洪、各省都督、咨議局,認為臨時參議院通過定都南京, 是「立法為行政所侵,不能保其獨立,民國開此惡例,尤為寒心……」同一天,臨時政府派出蔡元培、汪精衛 、魏宸組、宋教仁等為代表的迎袁南下就職專使團赴北京。袁世凱公開表示願赴南京就職,並對專使團成員極其謙恭。


但就在29 日晚,北京東城、前門一帶突然槍聲大作,火光衝天。原來是駐北京的曹錕北洋第三鎮在代表們下榻的旅館附近,以及北京各處製造了所謂的兵變。變兵甚至持槍進入專使團的駐地,嚇得專使們紛紛倉皇出走。第二天,「兵變」很快又蔓延至保定、天津等地。3 月1 日,袁世凱和蔡元培分别致電孫中山,告知了京津保「兵變」詳情。孫中山接電後,立即召開內閣會議,決定派兵北上平亂。但袁世凱又於4日致電孫中山,稱「北方局勢已定,無庸遠勞師旅,祈即停止出發……」蔡元培也致電孫中山,「京津各處漸平靖……不宜亟亟出發……」並稱「外交團不以運兵為然」等等。京津保兵變後,北方各地商會、咨議局、團體、報館紛紛上書、通電,反對袁世凱南下就職。段祺瑞等軍界人士更是發通電、印傳單,措辭強硬地要求「臨時政府必應設於北京,大總統受任必暫難離京一步……」


而袁世凱還假惺惺地表示,擬由黎元洪代其赴南京就職。同時,英美法德日俄等國紛紛向天津派兵。此時,南京臨時政府迎袁專使團的蔡元培等人致電孫中山,徹底改變了要袁世凱南下就職的初衷,反而替袁辯解。同時,為了對南京有個交待,蔡元培等人還向孫中山及臨時政府提出袁世凱接管權力的具體辦法,即袁世凱在北京舉行就職典禮,而與南京、武昌方面商定內閣總理及總長,並由總理在南京組成統一的政府,與南京臨時政府辦理政權的交接等等。而在南方,臨時政府內部仍有人繼續發表在北京定都的論調。為此,黃興特發出《為主張建都南京駁庄蘊寬等電》,並駁斥章太炎說,「章先生之函,與《民立報》略同,但所云謀政治之統一,經濟之發展,軍事之統一,多非純粹建都問題……」章太炎則撰文《駁黃興主張南都電》,為袁世凱辯解。孫中山從大局出發,勸說章太炎不要堅持己見,與立憲黨人沆瀣一氣……總統府秘書吳玉章說,章太炎為了反對孫中山先生,實際上已經站到袁世凱那邊去了。


面對袁世凱的言而無信以及中外帝國主義勢力的強大,孫中山為了顧全大局,只好作出讓步,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3 月5 日,孫中山致電蔡元培等在北京的迎袁專使,同意袁世凱不必南下就職。在這樣的形勢下,3 月6 日,臨時參議院議決六條辦法,允許袁世凱在北京就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職;袁世凱接電後即致電南京臨時參議院進行電報宣誓;同意民國首都遷北京等等。

民國定都之爭:武昌南京還是北京?



3 月10 日,袁世凱在北京中南海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了防止袁世凱的出爾反爾,特指派胡漢民將蔡元培帶回的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的誓詞書,交給臨時參議院保存。至此,民國初年的首都之爭,以首都設在北京、袁世凱得逞而告一段落。


(作者劉小寧為南京中國近代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首發於《世紀》)


注釋《孫中山全集》第一卷第185頁


《孫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14頁


《臨時政府公報》第17號


《民立報》1912年2月21日


《孫中山藏檔選編》第152頁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從武昌到南京再到北京,中國定都之爭是孫中山對袁世凱的妥協嗎?
孫中山有意把民國首都定在武昌最後為啥改在南京?
民國了·北京(5)武昌事變後謠傳多地失陷,北京陷入大恐慌
龔望臨蘇軾《武昌西山詩帖》
蘇軾書《武昌西山帖》
高清大圖!蘇軾行書《武昌西山詩帖》
晉武昌太守陶侃。
宋朝蘇軾書法作品——武昌西山詩帖
湖北面積最小的地級市,古稱武昌縣,三國時孫權在此稱帝,並命名
毛澤東武昌舊居
蘇軾書《武昌西山詩帖》,真是精彩!
北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誌
辛亥革命,袁世凱為何連發7道電報制止北洋軍攻陷武昌?
房源解鎖:武昌 漢口 漢陽,蔡甸遍地開花,武漢房價一直穩步上升中
帝國末日:武昌起義後的大清眾官相
「軍哥嘹亮,唱響首義城」武昌區紅歌賽初賽8強揭曉!
宋 蘇軾 行書《武昌西山詩帖》書法欣賞
漢口路熱鬧繁華 武昌路幽靜愜意
課本中「武昌起義」成「武昌起事」,台學者:清朝遺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