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一股熱浪,一股討論武器平台的熱浪,正浸潤並拍打著中國大大小小的軍事論壇,同時波及到國內外媒體的軍事專欄。「航母熱」、「殲10熱」、「094潛艇熱」,也包括「F22熱」,成為軍事研究中最時髦的話題。這其中不乏有對武器平台的膜拜,體現出了一些軍事愛好者和部分軍事專家並未理解當代軍事變革的含義。如果我們想要主動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潮流,就必須阻止這類進一步退兩步的徘徊。


被腰斬的「十字軍騎士」


2002年5月2日,是美國陸軍的傷心日。在那一天,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宣布,他已決定取消陸軍開發的「十字軍騎士」新型火炮系統的計劃。這意味著這個已經耗去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十幾億美元、計劃總值110億美元的項目壽終正寢。作為面向21世紀的美國陸軍地面火力支援武器,「十字軍騎士」火炮於1987年就開始進行部件研製和樣車試製,2000年1月研製出了樣車,原計劃2005-2008年就可以批量生產並裝備美國陸軍。究竟為何拉氏會痛下殺手,把這個原本將是世界上殺傷力最大、戰術機動性最強的自行火炮腰斬了呢?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有的分析指出,主要原因是其採購價格過高和系統重量太大。的確,據測算「十字軍騎士」火炮投產後單炮價格為382萬美元,相當於現行同級自行火炮的3 倍,加上維護難度大,全壽命成本高。由於該炮採用的是M1主戰坦克的通用底盤,戰鬥全重達到了55噸,經改進後,其空運重量也有40噸左右。但深究下去,就會發現,雖然該炮價格高,但美國陸軍還是願意採購;而製造商也在努力縮小火炮的尺寸和壓低重量,力爭做到C-5B戰略運輸機一次能夠運輸2門火炮系統,並不影響其戰略機動能力。應該說,僅僅是價格和重量的因素不足以導致項目的下馬。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倘若我們把「十字軍騎士」火炮開始研製的時間帶入冷戰的大背景,就不難發現它是為美軍準備與華約組織軍隊在歐洲平原上進行大規模坦克戰而研製的一種武器。這種射距達到40千米的自行火炮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戰鬥中伴隨坦克衝擊,在坦克炮還夠不著的時候,對敵方坦克和火力點實施打擊,為己方坦克提供一道「彈幕」。顯然,該火炮是按照冷戰時期的作戰思路,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戰模式所研製的武器。經過第一次海灣戰爭,在目睹了大量使用精確彈藥的38天空中打擊的顯著效果和「左勾拳」行動中武裝直升機對伊軍坦克的掃蕩之後,當時的美軍參聯會主席鮑威爾敏銳地指出,今後將不會出現大規模坦克戰了。這意味著,那些曾經為經典式決定性作戰所裝備的武器已趨過時。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正因此,「十字軍騎士」這一尚在研製的、主要為坦克提供機動性地面火力支援的武器系統就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儘管從武器平台本身性能來說,「十字軍騎士」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面火力支援武器,但它已經難以適應變化的戰爭目標和作戰樣式,開始背離了武器平台有效性的第一原則——「適應原則」。這是「十字軍騎士」項目下馬的真正原因。可以說,這個項目下馬,不是它技術性能與同類武器相比不夠先進,而是它不再適應新的作戰樣式。這尊「戰爭之神」走下神壇,也意味著陸戰之王——坦克,告別王位的開始。同時,它還標誌著,在遠程精確打擊正在成為主要作戰樣式的當代,那種以更大、更重、更強為目標的武器平台發展思路,已經成為一種落伍的追求。其中的原因和此次軍事革命之所以會發生的原因一樣,就是當代戰爭樣式發生了變化。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按照美國陸軍的計劃,替代「十字軍騎士」火炮的是「陸軍未來戰鬥系統」中一種更小、更輕、使用更精準彈藥的新型火炮,而它的原型出自被聯合防務公司收購的瑞典博福斯公司(這種以資本推動軍事發展的騰挪功夫,是常被我們忽略卻值得認真研究的西方重要軍事傳統)。可見,在此問題上,美國陸軍依然習慣於不觸及戰爭樣式變化的技術性思路。當然,有這問題不止美國陸軍一家。美國海軍提出用X-47B無人機對現行航母進行改造,組成改變「航母航空」的「無人空戰系統」,其中雖不乏創意但也折射出囿於軍種視野的局限。儘管如此,以新平台替代舊平台的作法,還是邁開了超越平台的第一步,這比我們有的人宣稱大型航母「從現在到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替代」、也「無法超越」的武斷,要更值得肯定。因為按照那個判斷,便意味著「從現在到可預見的將來」的海戰樣式都不會發生重大改變。這對於已發生並在繼續發生變化的戰爭現實,顯然是危險的誤判。

負載優先:被摩爾定律打亂的武器代次


通常說來,每一種大型武器裝備,不論是坦克、軍艦還是飛機,都是平台與負載(也可簡稱火控系統和電子對抗系統)的結合體。在機械化時代,有什麼樣的平台就有什麼樣的負載,兩者關係是平台主導負載。因為只有內燃機的出現,才能出現具有機動性的裝甲平台,也才能在其上搭載火炮和機槍成為新式武器——坦克。軍艦也是如此,只有足夠的機械動力,才能驅動鐵甲軍艦並搭載巨型火炮。可以說,平台是決定大工業時代軍隊武器裝備水平的核心要素。


由於平台和負載大致處於同一技術水平上,人們通常喜歡使用武器代次的概念,來比較武器裝備的總體水平。拿飛機來說,美國空軍把亞音速的F86作為第一代噴氣戰鬥機,其後具有超音速性能的F104、F-4作為第二代,而把飛機推重比大於1.0,因而具有高機動性的多用途超音速飛機如F-15、F-16、F-18列為第三代戰鬥機,最近裝備部隊的具有突出的隱身性和多目標攻擊能力、能夠實現超音速巡航的F-22則作為第四代戰機,平均每15-20年更新一代。而蘇聯和俄羅斯則把米格15作為第一代,米格19、米格21為第二代,米格23為第三代,米格29、蘇27、蘇30為第四代,在研的蘇35 為第五代,大致15年更新一代。兩相比較,不難發現美俄在戰鬥機代次劃分上存在著一些差異,這說明武器的代次並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儘管如此,劃分代次還是有助於武器平台之間的大致比較。因為新一代武器平台從整體性能上,還是要明顯優於上一代。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然而,信息化武器的出現,打亂了武器的代次,平台與負載的關係亦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記得在幾年前,和幾位老飛行員一起談論過殲10飛機。從當時已知情況分析,我們的感慨是,作為標準的第三代戰鬥機,過於輕型化的殲10在與其它國家研製的第三代戰機的實戰中恐難佔有優勢,很可能一出來就是落後的飛機。可是據殲10飛機亮相以後的報道,殲10在與我軍裝備的其它第三代戰機對抗演習中表現優異,在空中較量的4個回合中,殲-10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全勝戰績。殲-10這種超出預期的「戰果」,並不是由於它的氣動性能,因為俄式飛機的氣動性能在歷次飛行表演中都產生了令人目炫的「航展效應」。殲-10的成功,在於它的武器系統,更準確地說,由於殲-10所採用的電子信息技術比其他第三代飛機要更新、效能也更高。從中可見,主導飛機也包括其他作戰武器性能的關鍵,已經趨向負載,而不再只是平台。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高頓.摩爾在當年的《電子學》雜誌上提出:晶元中所使用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到兩年就增加一倍,計算處理能力也隨之提升一倍。信息技術在過去42年的發展,驗證了這個被世人稱之為「摩爾定律」的正確性。目前,英特爾公司45納米晶體管即將開始量產, 35納米製造工藝技術已經開始研發,預計在10年內可發展到10納米工藝。據此判斷,摩爾定律將至少再延續10年。從武器發展的規律看,平台更新大致以十幾年為一個代次,而「摩爾定律」揭示,負載更新周期可以縮短至18個月一代。相對於更多依賴於機械化技術改進的平台更新,主要靠信息技術發展的負載更新要快得多。正是這兩種有近10倍差距的不同「代次」周期,使平台的發展遠遠落後於負載的更新。更容易被信息化改造的負載,開始成為決定武器性能的關鍵。原有武器系統內部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負載取代平台成為決定武器系統效能和劃分武器代次的主導因素。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在大工業時代,打仗就是打鋼鐵,機械化的鋼鐵巨獸主導著當時的戰場。誰擁有更厚的裝甲、更大口徑的火炮、更多載彈量的飛機,勝利之神就垂青於誰。而在信息化時代,晶元決定鋼鐵,「一磅矽片比一噸鋼鐵更重要」。這並不是說,鋼鐵在戰爭中已經無足輕重,而是要強調,決定當代武器性能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晶元而不是鋼鐵。同理,武器平台仍然是今天軍隊裝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仍是負載的根基,但主導因素已經不是那些鋼鐵的龐然大物了。近年來,美國空軍對已經服役50年的B-52飛機進行信息化技術改造,中國空軍對轟-6和伊爾-76的改造,實現了以「新負載」提升「舊平台」的目標,體現了對武器發展新趨勢的順應。這種由信息技術引領負載快速更新,實現對老式平台的超越,是高一層次的超越。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然而,摩爾定律不是公理。各種新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研製出新的武器平台,如太空平台、深海平台或是以高超音速戰鬥機,包括各種無人作戰平台,亦有可能引發武器系統的革命性變革。但對這種前景,我們還要拭目以待。而目前,我們的確應該像美國參聯會前副主席、退役海軍上將歐文斯所說的那樣,擺脫平台與平台對壘的思維模式,將職業軍人的注意力從他們情有獨鐘的傳統武器平台上移開。


作為網路節點的武器平台


戴高樂說過:軍隊無法容忍一顆過分思考的心。這或許是他被趕出法國國防部時發的一句牢騷,也許是大工業時代軍隊必須要保持流水線般整齊劃一的寫照。當代軍隊與戴高樂時期不同,有許多正在思考中的出色頭腦。其中重要的一顆應該屬於美國海軍傑伊.約翰遜將軍,他在1997年提出的「網路中心戰」的概念,認為「從以平台為中心向以網路為中心的作戰轉變,是根本的轉變」,「是200年來最重要的軍事革命」,他的看法和其後美軍圍繞「網路中心戰」所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對這一輪新軍事變革,也對我們關於武器平台的討論具有重大意義。


可以說,大工業時代的戰爭是以平台為中心的戰爭。在這個戰爭史上「平台制勝」階段,武器平台的先進與落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因此,把各種最新技術凝聚在一個作戰平台上,研製出比對手更先進的武器平台,是各國軍隊武器發展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每一件主戰裝備,都是一座昂貴的、可移動的高技術堡壘。它的設計者和使用者希望它在戰場上能做到「萬事不求人」,應對一切威脅。也因此,就出現了數千萬美元一輛的坦克和直升機、數億至數十億美元一架的飛機、數十億上百億美元一艘的軍艦、數百上千億美元的反導系統和太空軍備。即使是富甲天下、還能夠以美元獨特地位向全世界收取「帝國稅」的美國,也感到不堪重負。這些已經壓垮過一個超級大國的高技術「甲胄」,還可能壓垮它所有的迷戀者。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傑伊.約翰遜提出「網路中心戰」,固然有降低國家「安全成本」的考慮,作為軍人,他更在意「基於效果的作戰」。他認為,與主要依靠武器平台自身的探測器和火器進行的「平台火力戰」相比,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將分布在廣闊區域內的各種探測、感測裝置,指揮中心和各種武器系統高效集成,融為一體,可以極大地提高作戰效能。根據梅特卡夫的「網路定律」,網路的效能是節點的平方。經過網路的連接,不過是作戰網路上一個個普通節點或終端的武器平台,就可以形成遠超出單一平台之間相加的體系戰鬥力。網路是對平台更高層次的超越。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同樣重要的是,網路在軍事上的優勢,不僅在於它的連接,還在於它的節點和通路具有可替代性,因而不易被阻斷或摧毀。特別是實施分布式網路化作戰,能夠減少對單個武器平台生存性的依賴,因而在作戰中很難被對手打敗。在傳統作戰體系中,重要的武器平台是整個體系的要素和支撐點,一旦被摧毀,就會造成難以承受的損失。在網路中心戰的背景下,越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武器平台,就越有可能成為對方陸、海、空、天、電磁等多維綜合火力集中打擊的高價目標。武器平台的不可替代性不再是可以標榜的長處而是需要隱藏的短處。這是航母這類武器平台和傳統作戰方式在當代戰爭中難以擺脫的困境。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當然,「網路中心戰」的發明者,並不一定就能在實踐中很好地貫徹。從美軍在伊拉克遇到「簡易爆炸裝置」後便迅速在「平台」上尋找出路的情況看,任何一支軍隊的新軍事變革之路都不是坦途。相對於已經擁有大量先進武器平台的外軍,我們還是一張剛剛開始繪圖的白紙。這是我們的劣勢,也可能成為我們的優勢。克勞塞維茨在談到突破戰爭或然性的時候說過,關鍵在於發現真理微光的眼力和追隨真理微光前進的勇氣。在超越平台的路上,我們也需要這樣的眼力和勇氣。因為,這才是我們奪取國際軍事競爭戰略主動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

王湘穗:超越平台--必須更新的武器觀念
您可能感興趣

行走的荷爾蒙:孔侑,能否超越金秀賢、李敏鎬?
11歲的李嫣相貌上越來越像李亞鵬了,網友:氣場正在超越王菲
李嫣已經11歲了,越來越像李亞鵬,網友:超越王菲的美!
楊紫、趙雅芝、劉嘉全明星陣容!「白蛇傳奇續集」能超越原著嗎?
美出新高度的佟麗婭、傑克蘇的黃曉明能超越《琅琊榜》嗎?
楊洋領銜《武動乾坤》八大高顏值主演,能否超越李易峰《青雲志》
骨瓷:被歐風超越的華夏風
《新射鵰英雄傳》:李一桐能否超越趙雅芝?再續經典?
傅蔚岡:王衛憑什麼超越李嘉誠?
古都洛陽:它何以超越勁敵長安 成為了劉秀定都的「新寵」?
無間道中梁朝偉劉德華的顏值巔峰,小李子也無法超越
《青雲志3》開拍,會超越李易峰、趙麗穎、楊紫這一版嗎?
《神鵰俠侶》即將翻拍,林更新搭檔王麗坤超越經典?
超越護髮素的奢護精華霜-飄柔
李娜加盟《網球王子》真人版,能超越秦俊傑、李易峰的版本?
王者榮耀:更新後王昭君勝率飆升,超越武則天成為法師一姐
明星勢力榜21期港台榜:陳偉霆再度逆襲超越王嘉爾,鍾漢良第三
效力德甲的中國面孔:楊晨待張玉寧超越 一人比張稀哲慘
衛子夫和漢武帝劉徹的關係,超越了皇帝和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