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三國時代,有三位醫學界的神奇人物,這三位被標記為「建安三神醫」的其中一位是我們也十分熟悉的當之無愧的神醫,華佗,另外一位與他齊名的神醫張仲景。


比起兩位的名頭,第三位神醫的名聲可就小了多,他的名字,叫做董奉。


董奉所經歷的事迹,過於神奇,過於雷人,以至於後人在給他做傳的時候,往往將他定位在諸如《神仙傳》之類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課外雜書之中。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有關董奉的傳說有很多,最為知名的他曾經看好過交州土皇帝士燮的病,正是因為這個緣由,士燮感激之下,特意在自己家中,為董奉建立起一座豪華小樓別墅,每天好酒好菜招待著。


在家僕們的口口傳述中,這為本就頗有傳奇化的人物,更被神化,轟轟烈烈地造神運動展開著,種種異事也在交州大地上廣泛傳播著。


在士燮府里住了一年多,董奉漸漸地變得不習慣起來,離開的迫切想法,因此應運而生,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各種行為,董奉向士燮間接地表達了這一辭行的意願。


一聽到董奉要走,士燮哭著喊著,變著法兒,就是不想讓他走。

到底還是沒留住,九頭牛也拉不住似箭的歸心,士燮無奈,只得答應,噓寒問暖之心卻是一點也不減,很是殷勤地問著董奉的各種需求:「先生,你要到哪裡去?需不需要一艘大船?」


董奉的回答出乎意料:「船是不需要的,只要一副棺木。」


雖然不明白這要求的背後的含義,士燮還是按照董奉的吩咐,將事情辦得十分完妥。


等到第二天,董奉果然走了。


走的方式很特別,躺在棺木里走的。

我的意思是說,董奉死了。


不用奇怪,死了就是死了。


經過有關專家的認定,董奉真的死了,而且是沒有痛苦的死去,也正是我們常常說的無疾而終。


士燮盡心勁力地為董奉辦理了身後事,風風光光,又不失體面。


怪事卻在頭七那天發生!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就在那一天,有個人從容昌辦完事情回來,說是在街市上遇到了董奉,還讓自己捎話給士燮,感謝刺史大人,這一年來的熱情招待。


見鬼了不成,躺在棺材裡的死人,還能在大街上蹦達,真是天下奇聞。


士燮打死也不信,但在沒有打死以前,他信了。


因為他做了一件古人認為太超過份的事:開棺驗屍。

隨著棺蓋的掀開,人們眼前所看到的是這樣一副情景:棺材裡面,只有一塊絲帛。


神秘的絲帛上,留下了董奉特有的印記。一面畫著人形,一面用硃砂書寫著道符。


那個昔日親手埋葬下的人,卻如人間蒸發般蹤跡全無,只留給人們一連串的疑問,細細去體味。


脫離政治的旋渦,恢復自由身的董奉,首選的第一站是廬山,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站。


交州的神話已經終止,廬山的傳說剛剛開始。


廬山本是文化人的天地,司馬遷上去過,後來的陶淵明也曾擁有過,佛學大家慧遠也在這裡傳教,以修道自居的董奉到來,為這佛道儒三為一體的和諧,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因為他來得早,有些人甚至把他當做廬山始祖來看待,他的那些遠年傳說,一直在廬山上流傳著。


有一次(一般傳說故事的開頭),有一個人(一般傳說故事的配角人物)從小就得了一種全身長滿惡瘡的病,眼看著就要和閻王爺握手見面,聽傳聞說廬山上有著這麼一位神醫,叫董奉的,醫術高明得連死人都能救活,便乘著車來,請求董奉醫治。


那人的懇求十分真誠,跪在地上不起來,一個勁的磕頭,眼淚一把、鼻涕一把,到了生死關頭,什麼都豁出去了。


董奉被他的這一架勢所感動,接受病人的請求,並把他單獨地安排在一間空蕩的屋子裡。


手術就在這間屋子裡進行。


董奉事先用五塊布巾將病人的眼睛蒙了起來,囑咐他不要亂動,還關照病人的家屬,一個人都不可以靠近。


空蕩蕩的屋子裡,只剩下了病人一個空蕩蕩的屋子裡,只剩下了病人一個人。


不知是過了多久(一般傳說故事常用詞語),經過了一番不通尋常的經歷後,病人感覺到蒙在眼睛上的布巾被人揭去,眼前的事物逐漸清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位滿目含笑的神醫董奉。


董奉的手裡拿著一杯水,讓病人喝下,只說了幾句「不要被風吹著」、「你很快會好的」之類注意性及安慰性的話,便打發著病人回家去。


十多天過去了,當初治療的成效,有了綜合的體現。


病人全身的皮膚變得通紅通紅,身上那些壞掉的皮漸漸脫落,直至全部掉光,渾身疼痛難忍,只有當洗澡的時候,才能減輕痛苦。


二十多天過去了,第二個療程的效果,也有了開花結果的機會。


病人的身上長出了新皮,皮膚光滑細膩,富有彈性,潔白就如凝脂一般,比起女人的皮膚來也不見得差的,足可以去代言各種護膚品的廣告。


於是,很多人就奇怪了,只是進了一趟屋子,就有這麼大的神效,這個神秘的屋子裡,到底隱藏著怎樣的不能說的秘密?


其實,病人的納悶比他們還大,雖然是親身經歷者,比起旁觀者,他自己更是一頭霧水。


病人所能回憶起來的情景,頗有幾分詭異色彩:「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一個什麼東西,一進來,就往我的身上舔,只要是身上的肌膚,沒有一處不被它錯過的。它舔的時候,很用力,舔的我,全身痛得難以忍受。據估計,這不知名東西的舌頭,大約有一尺來長,吐出的氣息和家裡耕田的牛差不多,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舔了很長時間,才離開的。」


唯一的解釋,也是最為摸不著頭腦的解釋;當神奇被揭開一角,反而為其添上一層迷霧,更是神奇。


鑒於古往今來,還沒有人能夠破解這座屋子裡的貓膩,因而它將繼續神秘下去。


董奉那時候的廬山,還沒有如現在般成為旅遊熱點,也就沒有數量可觀的違章建築,也不會有專為旅遊而生宰人黑店,污染環境的人類垃圾也是很難找尋得到,山裡動物也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不怕有被滅絕的危險。


在山中隱居的董奉,整天以這些自然鄰居為伍,不撞出些火花,簡直就是不現實的事。


傳說中的董奉,居住在廬山大中祥符觀里,除行醫治病外,以修道為樂事,打功行坐成了每日的必修課。


年年三十歲的青春,就是這麼得來的,雖比之與年年二十五歲的譚校長,尚有些距離,也算是有所成就。


可以確定,董奉有一點,譚校長所不能及的:降龍伏虎。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據說,潯陽城東門外的大橋下的河裡,常有蛟龍的出現,一出來,就禍害百姓,搞得住在邊上的居民,很不安生,整天個提心弔膽的生活著,這事後然讓董奉知道了,於是,高人出手了,只是少微伸展一下手腳,第二天,人們驚奇地發現,河面上漂浮著一條蛟龍的屍體。


蛟龍是什麼東西,現在人們說法不一,就連是否長角都爭論不清,反正是一種稀罕物,從其破壞力來看,應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一般食草動物,即使再大支,也溫順得多,董奉降服蛟龍的過程,書上也沒詳細寫,只是簡簡單單兩個字「治之」便過,但從董奉所從事的職業來設想,我們也不難猜出這個「治之」所包含的意義。


說完龍,輪到了虎。


有那麼一天,董奉在觀裡面正樂呵呵地吃著晚餐,忽然間,聽到山門前有老虎吼叫的聲音,奇怪了,那虎吼很特別,不如其它老虎的雄壯威武,低沉之中還帶有幾聲嗚咽的哀號,好似受了某種刺激後又難以發泄的苦痛。


董奉走出山門,見到趴在地上,張大了口的猛虎,明白了。


原來那老虎因就餐時過於性急,將一塊骨頭卡在了嗓子眼裡,不上不下,很是難受,四處亂躥,不知怎麼晃蕩就來到了董奉住的道觀前。


做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從來不挑肥瘦,看著老虎的疼痛,醫生「救死扶傷」的天性,在董奉的身體里慢慢醞釀,並成形。但董奉還是有些顧慮的,取出骨頭,也不過是舉手之牢,伸進虎口裡,稍微用力一拔,也就完事,可那虎又聽不懂人話,你給他一拔,它給你來個閉嘴,自己這手不就報廢,這斷手再續的手術,咋也不會啊。


確實不好辦,到了董奉這兒,很是好辦。


他回到屋子裡找來一把鋸子,一頭扎進山後的竹林里,只聽得一陣「哧哧」的聲音,沒過一會兒,他又出現在山門口,老虎面前。


如果這時,有個細心人在旁邊,就會發現,董奉手上套著一件顏色深深的東西。


憑著這個物件,董奉直接將手伸進老虎的口裡,將要命的骨頭取出,輕輕鬆鬆、簡簡單單地解決了問題。


老虎獲救,適意地一陣仰天長嘯後,躍入茂密的森林,轉頭便消失不見。


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類似於這類傳說故事常常有後續報道,往往逃脫不了被救治者的報恩故事,這個傳說也不例外,先賣個關子不說。


暫時讓我們拉進鏡頭,瞧瞧董奉套在手上的,到底是個什麼物件?


材質:竹子。


形狀:圓筒形。


特點:中空。


效用:使用方便,便易攜帶。


說了那麼多廢話,如果你還明白不過來,那我只好直接揭曉答案:竹筒。


其實,也不都是廢話,這個竹筒的後身,對行醫的醫生們,有著深遠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以前走村竄戶的遊方郎中,手裡都拿著個環鈴,每到了人口密集的地方,就搖動起來,意思是說大名醫來了,有病沒病的都出來走一個。


這個環鈴,有個名稱,叫做「虎掌」。


這個所謂的「虎掌」,就是由董奉手中的竹筒慢慢地演變而來。


除了醫學外,董奉對天文學也略懂一點,生活也就不只精彩一點點。


也許是廬山這一帶,過於偏僻,又沒什麼上供的孝敬,或是沒有可以做為公費旅遊的由頭,龍王爺也懶得來光顧,因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廬山的人們對那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稱謂的物件,零星半點的都沒見著過。


這種局面下,田地里的莊稼物,也如人臉上的表情日漸憔悴。


旱情的嚴重程度,受到有關當局的關注,特別是做為父母官的縣令丁士彥尤為重視,為這事達到茶不思、飯不香的高度,想當年,談戀愛時也沒那麼勤快的。


丁士彥想了半天,就是沒招,無奈之下,突發奇想,忽然間,想到了一個人,找來了同僚商議說:「聽說在廬山中隱居的董奉董大仙人很有道行,他一定能夠向上天求下雨來。」


董奉的名頭實在太大,大家對丁士彥的看法,沒有一點異議,少有的高度一致性認同。


帶著同僚們的期望,帶著晉見的禮品,帶著樸實的隨從,也帶著將來的前途,丁士彥一步一步向著廬山進發。


董奉居住的地方,不太難找,丁士彥一找就找到了,在一間野外的茅草屋裡。


聽完丁士彥說明的來意,董奉很是爽快地回答說:「下雨是吧,這很好辦啊!」


怎麼個求法,是否要置辦一些求雨道具之類的東西,祭壇什麼的,要不要擺,還有什麼什麼的,雜七雜八的物件,要去收購……


正當丁士彥還沒將這些疑問,傾訴於董奉的時候,董大仙人卻仰望自家的屋子打起了哈哈,專說些無關主題的話兒:「你看我這貧窮人家的屋子,上面都開了天窗了,要是下了雨,不就成了爪窪地,那可怎麼辦呢?」


這分明就是在談條件了,丁士彥可不是傻瓜,聽懂了董奉話中的意思,二話不說,連個招呼不打,調頭就走。


第二天一大清早,丁士彥就跑來了,還帶著一大幫人,看那統一的工作服,就知道是現在人人擠破了頭都想當上的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公務員同志。


這架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因惱羞成怒而帶著一幫小弟前來干仗的社團分子,可是,瞧瞧神情,瞧瞧模樣,總有不對勁的地方,若是干架,也不見得一些乘手的工具,他們拿的那些東西,只適用於建築工地上的工人,難道說是最近衙門裝修,為縮減費用,按照慣例,全承包給了內部人員。


他們到底是來幹什麼的?幹什麼的?


僅憑猜測是得不到結局的,還是來看行動。


這一幫人,呼呼喳喳一上來,有的躥進了屋子,有的潛入了竹林,有的爬上了房頂,有的正準備著搭架子,好一陣忙活,隨著一根根竹子的被砍伐,隨著一陣陣敲打聲響起,答案揭曉了,原來是在蓋房子呢。


很快地,房子建造完畢,只剩下最後一道工序,和泥。


和泥,當然少不了用上水。


正當人們忙活著去取水時,董奉發話了:「用不著,太陽下山了,水就有了。」


果然(又是果然),到了當天的晚上,下了雨,下得很大,足以將逞能了多年的乾旱制服。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醫術高明的董奉,在廬山修道的這段期間,從不忘了老本行,治病救人,凡是上門來請求醫治的人,不論貧賤富貴,還是男女老少,他從來沒有拒絕過,從來沒有不耐煩過,從來沒有開過昂貴的藥物,從來沒有誤診過,從來沒有收過紅包,從來沒有敷衍過……


他給人看病,還有一個特點,而這個特點,卻是世界上很多醫生最為痛恨的,他竟然不收醫藥費。


不可想像,不可想像!


當然,要求也不是沒有的,西遊四人取經小組,來到西天取得真經,還要付出一個紫金缽的代價,挽救一條生命,也總得有些報酬。


這個報酬,有些特殊,不是錢財,不是野貨,不是藥材,不是平一指般的救一人殺一人,而是一種植物,樹,杏樹。但凡來看病的病人,都知道董奉先生有這麼一個原則:


病輕患者治癒後,必須在他家的房屋周圍種上一棵杏樹,若是病重患者,這個數字還得往上翻,少說怎麼也得是五棵,童叟無欺,從不討價還價。


病人們都很遵守董奉所制定的這一原則,多年以後,隨著治癒病人的不斷增加,房前屋後的杏樹,達到十萬多株,成為一片蔚然可觀、鬱鬱蔥蔥的杏林。


傳說里,這片杏林十分的美,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色彩顯現,置身其中,給人以踏足桃花源地、人間仙境的陶醉,略帶神奇,杏樹下多有百禽群獸成群嬉戲,好似就在守護著林子般,也不見得有人做些去除雜草、整理清掃等工作,杏林里竟然一點雜草都沒有。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很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樹,做為觀賞景觀,做為經濟收入的來源,做為炫耀的資本?


這是以常人之心度常人之腹。


杏子的功效,多著呢,做為一種神奇植物,就《本草綱目》所載,它所能主治的病就有十九種之多,從花到葉到根、從皮到果到核,無一樣不是可利用的寶貝,董奉不時地也會在給病人治病時用上。


等到杏子成熟後,董奉在林子中建立起一個簡易倉庫,並告訴大家說:「誰又想來買杏的,不用帶錢過來,也不用告訴我,自己去拿就行了。但是你們手裡要帶一個容器來,裝上一容器的米,就可以帶走一容器的杏子。」


可人都不是聖人,也有犯錯,也有貪心的時候,如果是多拿了杏子,少放了米,咋辦?


好辦,關門放虎。


還記得那隻被救助的虎嗎?


人家可不是忘恩負義的傢伙,把全家都給帶上了,安居在杏林里。


因而每當有人以少量的米換取大量的杏子時,總會看到有三、四頭老虎,突然間,從林子里躥出來,向他吼叫,追趕著他,想要吃掉他的樣子。


即使不做虧心事,偶然間遇上老虎,也會怕怕的,何況本來就心理不幹凈的,那腳底抹油的速度,何止是「快」字所能形容得了!


逃跑過程中,不免得會掉東西,一路跑一路丟,等到家裡,量器里的杏子,也就差不多了。


差不多的意思,如果拿一桿秤來稱量,人們會驚異的發現,這提溜回來的杏子,跟拿出去的米,正好是一樣一樣重的。


這還算是好的,那偷杏的人更慘。


只要有人敢來偷杏,老虎大哥一點客氣也不講,直接追殺到家,一口咬死。


太殘忍了,太殘忍了!


家裡人自知理虧,知道是那殺千刀的傢伙,偷了杏,趕忙著把偷來的杏,全都還給董奉,叩頭謝罪,請求原諒,董奉只是微微一笑,讓他們先回家去,必然會有收穫。


當受害者家屬,回到家裡,便會驚奇地發現,那個被咬死的傢伙,又活過來,就好像從來沒有受到傷害似的。


自從有了看門虎的存在,以上幾件事的神異表現,以後來買杏的人,再也不敢有欺詐的行為,誰也不想落得個「首騙」的罵名,乖乖地按照原則辦事,說是多少就是多少,落人以茶餘飯後議論的把柄,因而這個世界清凈多了。


這麼多的糧食,董奉一個人是吃不完的,也不是只為著一個人的口腹之慾,每年董奉都要拿出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來,救濟廬山中的貧困百姓以及在外趕路的人,據不完全統計,他這一年中,所要接濟出去的糧食總共有三千斛左右,一個可觀的數字,所能救濟的人員,那更是不勝計數。


醫生的偉大情操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不求回報的偉大情懷值得每個人去敬仰。


總有那麼些人,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行為,讓我們無限感動,讓我們無比激動,我想,董奉就是其中的一個。


後來有人特意做了一首詩,讚頌他這種高尚的醫德,我特別摘錄下來,以緬懷這為傳說中的神醫:


董奉醫聖耀堯天,懸壺濟世古聖賢。


治病救人植杏樹,杏林靈名世代傳。


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他是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的三國神醫,經歷太雷人,卻感動三國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狼文史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他是我軍的「王老虎」,與張靈甫三戰華東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
芷江之戰是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我軍與日寇還有鮮為人知的最後一戰
《西遊》里他只是一介凡夫,卻斗死了龍王,並促成了唐僧西遊
傾國絕色,一代明君竟要納他為男寵,而他心中除了仇恨還是仇恨
曾經有一個擒殺完顏阿骨打的機會在遼人的面前,他們為何會錯過?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神醫與華陀張仲景齊名,經歷雷人卻感動三國
三國「三大神醫」:華佗,張仲景,還有一人是誰?
三國時期和華佗齊名的福州神醫,是「杏林中人」真正的鼻祖
諸葛亮的繼承人,三國四大謀士之一,卻是三國中活得最累的人
魏蜀吳三國,吳國孫權喜好最另類,連寡婦和表侄女都敢娶
三國人物:寧死也不當皇帝的三國「人氣王」劉虞
三國名將系列之六七:作為心腹愛將,鄧艾卻反對司馬昭的國策
他是三國戰力爆表的悍將 也是最雷人的「小馬哥」!
三國人物之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三國的江東國色大小喬,一生是幸福的嗎?看絕代佳人二喬的命運!
九州歸心,徒做嫁衣:三國名人的墓地——曹魏
亞洲三國皇帝是中國後裔,一鄰國竟要殺光漢人一姓
三國最坑爹的是蜀國,劉備諸葛亮張飛的兒子成了蜀國的掘墓人
他不僅是三國最厲害的劍客,也是三國中結束三國之亂的人
六國蘇秦張儀遊走六國,那些夢三國里的謀士們
有個國家打算一舉吞了魏蜀吳三國,此國比劉備的蜀國還命長
三國名將張飛的夫人,竟是是曹操的侄女?
三國讓人尊敬的女人,劉禪此妻寧為蜀漢殉國,也不改嫁魏將
屬於他的光彩,夢三國的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