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寵未必幸,壟必然斷

寵未必幸,壟必然斷

劉雲楓|文


中國的所有事情,凡是能和皇帝聯繫上的,就身價暴漲。比如,乾隆寫了一個字,這個字,就成了寶貝;皇帝住過的房子、睡過的床、坐過的椅子、吃飯的碗筷,凡此種種,只要是皇帝用過的,即可搖身一變,舊貌變新顏。


因此,要想飛黃騰達,最快的辦法,就是被皇帝寵幸。可是,後宮佳麗如雲,想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據《晉書·胡貴嬪傳》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後宮妃嬪、宮女近萬人。美女多了,皇帝也眼花了。晉武帝也不知道該寵幸誰,就把選擇權交給了羊。傍晚,晉武帝趕著羊車在後宮轉悠,羊車停在哪兒,晉武帝就在哪兒過夜。


為了留住皇帝,宮女們投羊所好,「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宮女們把竹葉插在高處,鹽水灑在地上。羊,停下來吃竹葉舔鹽汁,津津有味;晉武帝留下來寵幸宮女,夜夜笙歌。


楊貴妃沒有這個煩惱,她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唐玄宗對楊貴妃,寵愛有加。貴妃的三個姐姐,也都是女中尤物,分別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勢傾朝野。加上楊貴妃之堂兄楊國忠,號稱「五楊」。


「五楊」的府邸一字排開,連綿不絕。每到夜晚,彩燈高照,門第大開,車馬相繼,人流不息,豪華和喧鬧的程度不輸給皇宮。

來京的官員,想覲見唐玄宗的,只要得到楊貴妃的引見,沒有不美夢成真的。楊氏家族的榮耀,時人無不羨慕,一貫重男輕女的中國傳統社會,風尚為之一變。長安的小曲里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壯門楣。」


為什麼?因為,可以得到皇帝的寵幸,要是男人,就沒這個機會了。除非皇帝是同性戀者,如乾隆寵幸和珅。


唐玄宗是一個寬厚之人,對兄弟、子侄,都有情有意。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他很佩服,可是,唐太宗為了皇位,把自己的親兄弟斬盡殺絕,唐玄宗很不滿意。為了避免骨肉相殘的悲劇重演,玄宗非常注意和自己的兄弟聯絡感情。


玄宗當了皇帝以後,還和兄弟們同床共枕,為此,特地做了超大的被子和超長的枕頭。他專門在興慶宮建了一座樓,名為:花萼樓,寓意兄弟之間就像花萼一樣,不能分開。公務之餘,玄宗抽時間到「花萼樓」聽弟兄們吹拉彈唱,或「同塌宴謔」,或「近郊縱禽」,或「別墅追賞」,「不絕於歲月矣」。


一次,弟弟薛王李業病了,玄宗親自熬藥,一不小心,火苗燒了鬍子,侍從們緊張壞了。玄宗卻說:只要我兄弟薛王喝了這葯管用,鬍子有啥可惜的。鬍子燒了,會再長;兄弟沒了,可就再也沒有了。開元22年,薛王病重,玄宗愁得「容顏驟變」,死後,玄宗痛哭三日。

寫這些,是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皇帝和后妃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說,玄宗對貴妃,是動了真感情的。這種真感情,一是源於玄宗之寬厚仁愛,二是由於貴妃傾國傾城之容貌和脈脈深情。


即使如此,玄宗的寵愛,也沒有給楊貴妃帶來幸福。寵幸、寵幸,人們不假思索將寵幸連在一起,可實際上,寵,未必幸!皇帝的寵愛,所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快樂和無盡的痛苦,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貴妃的結局,人所共知;所有被皇帝、皇權寵愛的人,都逃不出這樣的下場。原因在於,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也是永遠正確的,可無限的權力帶來的,總是愚蠢的決策、荒唐的鬧劇、國家的破敗和人民像火山一樣的怨恨。


這樣的爛攤子,必須有人承擔責任,皇帝不可能有錯,倒霉的,只能是皇帝身邊最受寵愛、寵信的人——不是皇帝壞了,是她或他把皇帝帶壞了。只要把他們去了,皇帝就會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貴妃如是,江青也如此——曾經,江青多麼受寵啊,可是,當她在秦城面壁自省的時候,她深深地明白,她不過是耄的一條狗。狗,總是受主人寵愛的,但,這不是狗的幸運,而是狗的悲劇,因為,寵,未必幸。

閱讀原文

您可能感興趣

未必呀,未必
得到,未必開心,失去,未必是禍
自然流產未必都是件壞事
生命就是一種緣分,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努力追尋的未必能獲取
缺,未必是遺憾!
得到,未必開心, 失去,未必是禍!
慢慢的才知道:堅持未必是勝利,放棄未必是認輸
情深未必不壽,只是也怕辜負
你未必是最幸福的,但你肯定不是最不幸的
伸手未必得的到憐憫,但折腰必損尊嚴
慢慢的才知道,堅持未必就是勝利
缺,未必是憾!
抱怨未必是負能量,我們只是渴望被懂得
离婚有孩子,未必不幸运
姑娘:你未必是最幸福的,但肯定不是最不幸的,想幸福就要去努力
她們和自己母親的關係並不好,然而,這未必是她們的錯
自然流產未必是「優勝劣汰」,孕酮保胎不可盲目
未必會來 未必會走
有錢未必有幸福婚姻,但沒錢絕對遭遇婚姻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