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荒唐道光帝:鴉片戰爭打了兩年都還不知英吉利在哪兒

荒唐道光帝:鴉片戰爭打了兩年都還不知英吉利在哪兒

核心提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已經打了兩年了)的記載,那上面道光皇上就反覆追問他的大臣:這個英吉利到底在哪個方向?女王有無婚配?和俄羅斯是否接壤?與新疆有無陸路可通等等。

荒唐道光帝:鴉片戰爭打了兩年都還不知英吉利在哪兒


道光帝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張帆,原題:鴉片戰爭打了兩年道光還在追問英吉利到底在哪兒


學洋文「辱沒」祖宗——鴉片戰爭讓中國海軍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主持人:傅光明(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主講人:張帆(作家)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請來的主講人是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作家張帆先生。李默然主演的《甲午風雲》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老電影,它藝術地再現了100多年前中日之間的那場甲午海戰。我還很喜歡王心剛主演的一部老電影《海鷹》,後來慢慢了解到,中國一直沒有大海軍。近些年,中國海軍有了長足的發展,回顧歷史無疑是有益的。有請張帆演講「百年中國海軍」。


主講人:大家好,我想今天之所以被邀請來,是因為我在不久之前出版了一部書,叫《中國海軍三部曲》,分別講了清末北洋海軍、中華民國海軍和新中國海軍的歷史。促使我寫作這部書的真正動因,就是想盡自己的力量,運用「歷史與文學的雙重視野」,在歷史的「常態」之下,展現一個真實的百年海軍史。


我們說的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1840年,是道光二十年,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越過重洋來叩打天朝大門的時候,中國海軍是什麼樣的?


清王朝建立後,這個馬背上的政權在全國只設立了十個八旗水師營,人數不過萬人而已。從清初到1840年,這個江海防軍事力量的總框架一直都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裝備也沒有多大的更新。《清史稿》上說:外海戰船是「仿民船改造,以利操防」。1732年(雍正十年)還規定,戰船最長的30多米,寬不到7米,噸位大約250噸,風帆動力,每艘船上只能裝備三五門威力小、射程近固定炮架的老式前膛裝火炮。這大約就是中國100多年前,面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海上軍事力量和海防物質基礎。


道光問:英女王有無婚配?

英國傳教士郭士立寫的《中國簡史》上說:「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隻組成的整個中國艦隊,都抵禦不了一艘(英國)戰艦。」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取得巨大發展,經濟實力迅速增長,其海軍開始逐步從風帆動力向蒸汽動力過渡,艦船總數達到了540艘,巨型戰艦長度達到了100多米,排水量超過千噸,可以裝備近120門火炮(射程1萬米)。


我有個體會:海軍的發展是特別講究「代際」的,中英海軍不屬一「代」,有深深的「代溝」。那麼,面對不期而至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國人的思想基礎又是什麼呢?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沒來得及造就出林則徐、魏源的時候,中國人對於外部世界客觀上的隔絕與疏離,和主觀上的迴避、封鎖,造成了它面對15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逐步顯露的全球化、國際化大趨勢,全面的不適應。我們去讀《清實錄》,看看《宣宗實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已經打了兩年了)的記載,那上面道光皇上就反覆追問他的大臣:這個英吉利到底在哪個方向?女王有無婚配?和俄羅斯是否接壤?與新疆有無陸路可通等等。我再舉個例子,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在南京談判。當時清政府派去一個學問很好、也很風雅能幹的官員,叫耆英,當時他的官銜是「署杭州將軍」。1842年,這個52歲的滿族貴族和英國首席談判代表璞鼎查在金陵談判。談判之餘少不了宴請,席間,耆英突然提出要和璞鼎查作「投梅之戲」。


可能有的朋友以為這個投梅的「梅」,是「枚子」,「投枚」也是《禮記》上說的古代的「投壺之戲」。不是的,這裡真的是往對方嘴裡投擲蜜餞梅子,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風流遊戲。


貴族們向祖宗牌位懺悔


我們知道,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對其商民來說,是要在中國謀求無限制的「自由貿易」國際市場;對其政府來說,是要進一步擴大殖民利益進而稱霸世界。面對這個嚴峻的挑戰,面對這個重大的歷史拐點,中國的高級官員居然邀請對手「投梅」!我對這個出自《野史》的掌故開始時不太信,這太超出常理了。幸好我有機會接觸過一些八旗舊家出身的人,一位很像《茶館》中的洋派人物秦二爺的老人家親口告訴我: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他說:當時,有的貴族子弟進同文館學習,過春節回家祭祖時,家祭儀式中就專門為他們設立一項內容——面向祖宗牌位懺悔,懺悔自己不得已去學了洋文,辱沒了祖宗。這其實非常奇怪,大家想想,當年強勢的滿洲八旗打進中原的時候,他們很樂意地就接受了漢語,那個時候他們沒覺得「辱沒祖宗」;可當他們面對西方列強轉而成為弱勢的時候,卻覺得學學洋文就「辱沒祖宗」了。這是典型的弱勢文化的「自保心態」和「應激反應」。

鴉片戰爭使中國暴露在從未有過的危機面前,海防問題已尖銳而切實地擺在當時的中國人面前了,無法迴避。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就有世界地圖,兩百多年後的道光皇帝竟還不知道英吉利在何處
明朝連南美洲都知道,為何道光帝卻不知道英吉利在哪?
二戰時德國為何突然放棄英吉利海峽:而偏偏去惹蘇聯這塊硬骨頭?
如果英法所在的板塊繼續分裂或合并,英吉利海峽隧道會如何?
英國熊孩子,英吉利海峽邊懸崖,玩危險拍照秀
英國脫歐在英吉利海峽兩岸遭遇「冰火兩重天」
英軍護送中國艦隊穿過英吉利海峽:英網友這一感嘆讓中國人都笑了
英國一漁民在英吉利海峽捕獲巨型螃蟹,鉗子可夾碎人的手腕
英國沒了四肢的男子橫渡英吉利海峽
一架在英吉利海峽墜毀的二戰戰機在海底被發現
為戰爭做準備?英國多輛坦克秘密通過英吉利海峽
中國艦隊首次霸氣通過英吉利海峽!英國網友的評論亮了,真自豪!
兩華人英吉利海峽放生龍蝦恐引發生態災難!以佛教名義求福報這鍋誰背?
《敦刻爾克》英吉利海峽比星際穿越更遙遠但諾蘭離藝術電影更近了
英軍艦護送中國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英網友這一感慨讓人會心一笑
坑隊友?英國「脫歐」曾有核選項:核彈炸毀英吉利隧道
組圖:遺憾!英國男子橫渡英吉利海峽不幸喪生
英軍護送中國艦隊穿越英吉利海峽:英網友這一感嘆讓國人會心一笑
英國一游泳老手橫渡英吉利海峽時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