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皇陵秘史:康熙皇帝為何不給孝庄文皇后建陵?

大清皇陵秘史:康熙皇帝為何不給孝庄文皇后建陵?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後受封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其子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並尊為皇太后,其孫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人物簡介


歷史上的孝庄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或譯作本布泰),她小名叫大玉兒實在沒有根據。科爾沁蒙古較早就歸附了後金,並與後金聯姻,以鞏固雙方的政治聯盟關係。後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嫁給了努爾哈赤第八子三十四歲的皇太極為側福晉,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親姑姑哲哲已嫁與皇太極為正房大福晉,九年以後的天聰八 年(1634),已繼承汗位的皇太極又娶了她的姐姐海蘭珠,於是姑侄三人同侍一夫。

婚後,布木布泰接連為皇太極生下三個女兒。天聰三年(1629)生皇四女,後來受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天聰六年(1632)生皇五女,後來受封為固倫淑慧長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後來受封為固倫端獻長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後分別嫁與蒙古貴族弼爾塔哈爾、色布騰和鏗吉爾格。


到了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稱帝於盛京(瀋陽),同時建立後宮制度,在其眾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宮后妃。布木布泰被封為庄妃,居次西宮——永福宮,皇太極頒給她的冊文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文辭簡約:「……茲爾本布泰,系蒙古廓爾沁國之女,夙緣作合,淑質性成。朕登大寶,爰仿古制,冊爾為永福宮庄妃。爾其貞懿恭簡,純孝謙讓,恪遵皇后之訓,勿負朕命。」庄妃的姑姑哲哲當然是正位中宮為皇后,比庄妃後入宮的姐姐海蘭珠被封為宸妃,位居東宮——關雎宮,地位僅次於皇后。其他兩位西宮麟趾宮貴妃、次東宮衍慶宮淑妃,原為察哈爾蒙古林丹汗之妻,皇太極征服察哈爾部後娶之,並做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因此,在後宮中,庄妃姑侄的地位是最突出的,除姐姐宸妃最受恩寵外,最年輕的庄妃也是比較受寵愛的。特別是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極視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時機地於兩天後生下了皇九子福臨,更加抬升了她的地位。


清代官書稱庄妃曾「輔佐太宗文皇帝」,但在太宗皇太極時期,年輕的庄妃還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有多少展露與作為。只有民間盛傳「庄妃勸疇」的故事,為後來「太后下嫁」之說作了鋪墊,似乎這位聰明美麗的庄妃娘娘慣施美人計。崇德七年(1642),明清松錦大戰,關外明軍的最高統帥薊遼總督洪承疇兵敗被俘,被押解到盛京。皇太極迫切希望洪承疇能夠歸降,為其所用,遂派范文程等一干漢族官員輪番前往勸降。但是,洪承疇似乎意志很堅決,不為所動,在獄中絕食等死,急得皇太極一籌莫展。一天夜裡,牢門輕啟,庄妃飄然而至,手進參湯,一席話打動了洪承疇,使其回心轉意,拜倒在石榴裙下,歸降了大清,後來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故事被很多文學作品演繹得很生動。但是據史書記載,洪承疇被俘之初拒不投降,卻被皇太極抓住了他的思想弱點,親自出馬招降成功。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征戰一生的皇太極因病身亡。由於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朝中出現了權力真空,造成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最終,各派達成妥協,立年僅六歲的福臨為帝,這時福臨的生母庄妃作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月8日),福臨即位登基,改年號為順治,庄妃被尊為「聖母皇太后」。

順治雖然是個任性的皇帝,但在孝庄的督責下,各方面的學業還是比較優秀的。在他親政後,孝庄仍時時告誡規勸其言行,使得他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可惜順治英年早逝,孝庄於皇孫中親自選擇了不滿八歲的玄燁繼承帝位,自己再一次擔負起保護、教化幼帝的重任,而其地位則進一步升為太皇太后,徽號累加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孝庄對康熙非常疼愛,幼時即將其留養膝下,並將貼身侍女蘇麻喇姑撥出,專門照料服侍他。當然,孝庄對康熙的教育也十分嚴格。康熙後來回憶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軌,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複雜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響平衡著各種關係,尤其是她並沒有繼續從其母族博爾濟吉特氏中挑選皇后,而是親定首輔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以索尼牽制專擅的輔政大臣鰲拜,體現了其政治家的胸襟與識見。康熙後來成功剷除鰲拜,也是與孝庄的支持分不開的。康熙沒有辜負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長為一代有作為的英主。他對孝庄也極盡孝道,祖孫感情極為深厚,晚年的孝庄是很幸福的。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以七十五歲壽終。彌留之際,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康熙遵囑,並將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故稱「昭西陵」。昭西陵與昭陵遙相呼應,實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將其圈入東陵風水牆內,反而形成阻隔。


歷史點評:孝庄文皇后嬌柔弱質、美艷萬方的大家閨秀的身體里卻流淌著成吉思汗後代的血液,充滿了勇敢、剛毅、信心和智慧。在滿族宮廷鬥爭的漩渦和明清大決戰的大潮中搏擊一生。她先後輔佐清太宗皇太極(夫君)、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下嫁)、世祖順治福臨(兒子)、清聖祖康熙玄燁(孫子)"四代"帝王,主持了入關、定都、滅明三件大事,對清代的建政、鞏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當時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亞於唐代的武則天,但她卻不稱帝;她的權利不小於後代的慈禧太后,但她也不"垂簾聽政"。


延伸閱讀:康熙皇帝為何不給孝庄文皇后建陵?

揭秘:康熙皇帝為何不給孝庄文皇后建陵?


摘自《大清皇陵秘史》,徐廣源著,學苑出版社出版,有刪節


孝庄文皇后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道遺囑,她以皇太極入葬很久,卑不動尊,留戀順治帝和康熙帝為理由,要求將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孝庄文皇后的遺囑,給康熙帝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按遺囑辦吧,明顯違背祖制;按祖制辦吧,又違背了祖母的遺囑。玄燁不愧是康熙大帝,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權宜之策,在遵化的東陵建一座殯宮,將祖母的靈柩先停放在那裡。然後慢慢再想辦法。這一停就是35年,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給孝庄文皇后建陵。


為什麼康熙帝不給祖母建陵?是忘了嗎?是日理萬機,太忙,沒時間、沒精力,顧不上嗎?都不是。康熙皇帝對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感情可以說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在孝庄文皇后停靈東陵後的35年時間裡,康熙先後30次到東陵祭奠祖母,他能忘記給祖母建陵嗎?康熙帝一生最緊張的時候莫過於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的8年平定三藩叛亂了。就是在那麼緊張的時刻,為了安葬孝誠皇后,他還建起了景陵。更何況在孝庄死後不久,康熙帝就為仁憲皇太后(孝惠章皇后)營建了孝東陵。因此說,康熙帝不會忘記給祖母建陵的。更不會因日理萬機而顧不上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康熙帝不給孝庄建陵呢?史書上沒記載,檔案上找不著。筆者認為,康熙皇帝確實是沒有找到為祖母建陵的名正言順的理由。他採取了向後推遲、等待時機的方法,將這一棘手的難題留給後一代解決,也許會容易些。後來的事實證實了這一點。雍正皇帝即位以後,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寢問題。但這畢竟是一種推想。

到底為什麼康熙帝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不給孝庄文皇后建陵,現在還是一個謎。


37年里孝庄皇后棺槨怎樣停放


孝庄文皇后的棺槨是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十九日停放到暫安奉殿里的,到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葬入地宮,在暫安奉殿里停放了37年之久。她的棺槨是怎樣停放的呢?有許多人認為就是將棺槨停在了大殿里。由於書上沒有明確記載,相關的檔案也找不到,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


筆者在多年的陵寢研究中,從《康熙起居注》和清宮檔案的隻言片語中進行認真分析考證,初步可以認定:梓宮不是停放在大殿內的地面上,而是在地下。雖然還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但有重要的佐證。

理由一,死於康熙十三年的孝誠皇后和死於康熙十七年的孝昭皇后都是在康熙二十年入葬景陵的。儘管只停靈幾年,但在京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停靈期間,根據《清實錄》記載,梓宮都是停放在地下,「與地宮無異」。以此推斷,孝庄皇后梓宮也必然停放在地下。


理由二,在將孝庄文皇后棺槨安放暫安奉殿和後來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宮的文獻中,在字裡行間出現「隧」字、「封掩」等字詞。


理由三,從時間上推斷,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將孝庄皇后停放在暫安奉殿時,封掩竟用了4天。如果只將棺槨停在殿內而不是將梓宮放入地下,不用填砌隧道,不需要4天。


根據以上三個理由,孝庄文皇后的棺槨在停靈期間放入地下是很可能的。是不是這樣,還有待史料的進一步證實。


為什麼有兩道圍牆


在關內的所有皇帝陵、皇后陵、妃園寢,都只建有一道圍牆,而昭西陵卻與眾不同,它建有內外兩道圍牆,兩牆之間只有十幾米。第一道圍牆的大門是隆恩門,第二道圍牆的大門是三座琉璃花門。


明朝的嘉靖皇帝的永陵和萬曆皇帝的定陵以及部分妃子墳是兩道圍牆,難道昭西陵是仿照明朝這些陵寢?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單單昭西陵的圍牆效仿明陵?


關外的努爾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極的昭陵都是內外兩道圍牆,難道昭西陵是效仿福陵和昭陵?也不是。因為福、昭二陵的外圍牆是風水牆,大門是大紅門,與清東陵的風水牆的大紅門是一樣的,而且兩牆相隔數十米。昭西陵的外圍牆的大門是隆恩門,與福、昭二陵不一樣,到底昭西陵為什麼設兩道圍牆,至今還不能解釋。


重檐廡殿頂的隆恩殿


昭西陵的隆恩殿在清陵中可以說是最獨特的。


獨特一,隆恩殿是重檐廡殿頂的,這在清陵中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昭西陵有這一特殊之處,筆者分析,這與這座建築的來歷有直接關係,這座隆恩殿原來很可能是孝庄文皇后生前居住的寢宮,孝庄皇后在世時,康熙帝曾特地為祖母在慈寧宮東旁建了一座五間寢宮,孝庄皇后搬進新居後,感到非常舒適,多次在皇帝面前稱讚這座宮殿建得好,可是居住沒有多長時間,孝庄文皇后就病死了。為了表示孝心,讓九泉之下的祖母住得遂心,康熙皇帝下令將這座新建的寢宮拆運到遵化昌瑞山暫安奉殿處按原樣重建。同時這樣做還能節約開支,縮短工期,可謂一舉三得。康熙皇帝對暫安奉殿工程非常重視,從各部院選調精明強幹的官員組成工程處。從殿址的相度、圖紙的設計繪製,乃至拆運、施工等許多關鍵環節,康熙皇帝都詳加指示。在拆卸、運送寢宮材料時,康熙皇帝叮囑負責工程的官員,要妥善保護好各構件,毋致缺損。在破土開槽時,康熙皇帝一再告誡,現在天氣嚴寒,施工不便,一定要做到基址牢固。在康熙皇帝的關注和指導下,暫安奉殿工程從康熙二十七年正月開工,經過緊張施工,到三月底全工告竣,只用三個月時間,可謂神速。暫安奉殿是一組建築,主要有宮門、享殿、暫安永設殿等,環以圍牆。原來的寢宮很可能就是重檐廡殿頂的,所以昭西陵的隆恩殿也就是重檐廡殿頂的。


昭西陵的大殿正脊上為何有寶塔


獨特二,隆恩殿正脊的正中有一座寶塔,這是清陵中唯一的。最早發現這一奇特現象的是天津大學王其亨教授,他是從一張老照片上發現的。筆者分析,這可能與孝庄文皇后篤信佛教有關。我們知道,許多佛教寺廟大殿的正脊上都有這種寶塔,比如承德普寧寺的大雄寶殿、西陵永福寺的普光明殿等。但陵寢大殿畢竟不是佛教寺廟,為什麼在殿的正脊上安設寶塔?如果這座大殿就是原來慈寧宮東面孝庄文皇后的寢宮的話,那麼原來的寢宮的正脊上是不是也有這個寶塔?


恭靖、淑惠二妃為何停靈暫安奉殿


葬在孝東陵內的順治帝的恭靖妃和淑惠妃的棺槨是從暫安奉殿移來的,這說明這兩個妃子死後將棺槨停在了暫安奉殿內。孝東陵內共葬了7個妃子,其中悼妃、貞妃、恪妃停靈於黃花山下的悼妃園寢內,端順妃和寧愨妃停靈於北京北郊的曹八里屯。


為什麼恭靖妃和淑惠妃要停靈在暫安奉殿內?是不是因為這兩個妃子都是來自當時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家族,與孝庄文皇后屬於同一家族?特別是淑惠妃是孝惠皇后的妹妹,也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孫女,她們是至親,因為這層關係才將這兩個妃子停靈在暫安奉殿?可是悼妃和端順妃也是來自蒙古的這一家族,其中悼妃的父親曼珠習禮是孝庄文皇后的弟弟,那麼悼妃則是孝庄文皇后的親侄女,悼妃與孝庄的關係比淑惠妃與孝庄文皇后的關係還要親近,為什麼不將悼妃也停靈在暫安奉殿呢?


另外,恭靖妃和淑惠妃兩個妃子在暫安奉殿停靈期間,是將棺槨與孝庄文皇后的棺槨停在一起呢,還是停在別的地方?這些現在還都是未解之謎。

您可能感興趣

清宮秘史:乾隆為何喜歡其父雍正皇帝的寵妃?
清朝?孝庄皇后秘史?清朝?孝庄皇后為何嫁給姑父?
揭秘宮廷秘史:清朝康熙皇帝的皇后與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清宮秘史:清朝康熙皇帝的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孝庄秘史:康熙和祖母孝庄皇太后祖孫情深
大漢秘史:光武帝劉秀為何廢長立幼傳位給劉庄?
清朝皇帝秘史:四姐妹花如何讓康熙大帝欲罷不能?宜妃地位如何?
楊貴妃秘史:李隆基為何不封楊玉環為皇后
大唐秘史:唐明皇為了楊玉環不懼亂倫指責
秘史:中國歷史上皇位來歷最正的皇帝,洪秀全陵前跪拜自稱不肖子孫!
西晉秘史系列:白痴惠帝彪悍皇后
秘史:誰才是乾隆皇帝心中的第一寵妃?
大宋秘史:宋仁宗為何四十年不立太子?
皇太后把皇帝兒子拉向鳳床,你不知道的宮闈秘史
後宮秘史:史上最好色的帝王不是漢成帝,不是明武宗,而是清聖祖康熙大帝!
清宮秘史:揭秘慈禧為什麼要殺珍妃
宮廷秘史:清朝最長壽的皇貴妃,年逾九旬,僅次於康熙定妃
皇宮秘史:古代帝王真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清廷秘史: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證據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