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KY ICON / 袁蕾蕾

編輯 / KY主創們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 簡稱家暴)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詞,或許提到它人腦子裡的第一印象會是鮮血淋漓的傷口,烏黑的瘀傷或者疤痕。「若看不到明顯的肢體傷痕,這應該不是嚴重的家暴個案。」我曾經也這樣認為。


但是在臨床工作經驗中和家暴受害者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施暴者不需要通過肢體毆打的方式給受害者留下「疤痕」。家暴的形式非常多樣,而且它所產生的心理痛苦事實上比那些明顯的肢體痕迹還要嚴重,而且身上的傷口癒合並不能代表心理的傷害和痛楚就隨之消失。


家庭暴力是指親密關係中,以獲得或維持權力和控制為目的,實施一系列虐待或者暴力行為。通常大多數人想到家庭暴力,都會想當然的以為「我肯定沒有遭遇過/我肯定不會遭遇」,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把家暴狹隘地理解為了身體上的暴力。

其實,根據施暴形態的不同,家暴可以分為身體暴力、性暴力、情緒暴力、經濟暴力、心理暴力五種類型,同時多種類型的家庭暴力可以同時存在。肢體虐待、強行發生性行為、恐嚇、脅迫、操縱、經濟控制、羞辱、監視、孤立、脅迫、責備等都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具體表現形式。(要了解更多家庭暴力的基礎知識,請查看 KY往期文章虐待離你比想像中更近)各種類型的虐待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影響。特別是心理上的虐待,因為它看不見傷口,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若說生理方面的虐待是從外部摧毀一個人的獨立行動能力,那心理的虐待就是從內部將人的自尊和自信腐蝕。在長期的情緒和心理虐待關係中,受虐者會出現低自尊,以及強烈的內疚感。


雖然女性在家暴中更容易成為受害者,但是事實上研究顯示它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無關你的性別、種族、信仰、收入和教育水平,而且它隨處可見。據美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


? 全美每分鐘大概有20個人正在遭受親密關係里的肢體暴力。


? 每年都會有上千萬的女性,甚至也包括一些男性會掉進家庭暴力的陷阱。


? 18到24歲的女性相比於別的年齡段女性,受到虐待的概率高三倍。

? 近40%的虐待都發生在女性懷孕之後。


所以,家暴離我們並不遠,或許,它正發生在你的身上。家暴這個概念,只應用於長期恆定的,並且是相互依賴的親密關係中。換句話說,大部分的家暴發生在家庭里。這或許是我們最不想也最不願意發生暴力的地方,同時這也是家暴最最困惑人的地方。試想,被一個你愛的,並且期待同樣的愛作為回應的人虐待,我想這種痛苦應該是毀滅性的。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人們無法離開傷害自己的人

根據美國反家暴聯盟(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的數據表明,85%的受虐者無法徹底離開一段虐待的關係(Forbes, 2010)。


這個事實看起來有點反常識,我們在生活中也會聽到人們對受害者評頭論足:「誰讓Ta自己不分手/不離婚。」但數據顯示,人們不只是難以離開那些可能傷害自己的人,甚至很難離開那些已經傷害過自己的人。


據美國家暴熱線(2013)的統計,一個受虐者平均要經過7次的努力嘗試離開,才能真正離開一個施暴者。對受虐者而言,離開這段關係,仍然會讓他們有很多的不安全感。因此,離開的過程總是要經過周全的策劃。然而,一位曾遭受過家暴的婦女說,「每一次離開,都需要我花上一年的時間計劃、告訴他人、尋求幫助,直到我又一次原諒(選擇留下)。」


在這樣虐待和負面的關係中,Ta為何不離開?

我們常常很難理解為什麼受虐者很難離開一段虐待關係,或者說,為什麼他們總是在決定離開之後又選擇回去。甚至有很多人因此指責受虐者,認為他們是因為喜歡或甚至熱愛被虐待才選擇留在這樣一段充滿痛苦的關係里。事實上,「離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The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美國全國家庭暴力熱線)每天都會收到數不盡的家暴求助電話,據他們的數據總結,家暴相關的理論以及臨床工作經驗,受虐者不離開虐待關係,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一些現實條件的桎梏


受害者不離開很多時候還可能是因為現實的原因,比如經濟依賴於施虐者,缺少社會資源等等。其他文化或者宗教的原因也可能會迫使受害者留在虐待關係中,例如受害者會擔心結束關係會給家庭帶來恥辱。


2. 並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


——一種心理操縱的陷阱


一項對家暴倖存者的調查顯示:受害者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受到暴力侵害。而這會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虐待關係中有很多受害者都掉入了心理操縱陷阱。


Gaslighting(煤氣燈光)是家暴心理諮詢中諮詢師用來解釋施虐者心理操縱陷阱的一個形象名詞。它來自於一部英格麗褒曼的老電影,男主角靠操縱煤氣燈光來控制環境的變化,然後當女主舉報的時候他堅持那只是女主角看到的幻想。因為女主無法做準確的解釋,男主又顯得非常自信,女主開始懷疑自己。後來Gaslighting就被衍生解釋為:一種試圖去改寫他人對「現實」的認知,以實現改變他人的一種行為。這裡值得強調的是Gaslighting對受害者的影響不僅僅是操縱那麼簡單,操縱改變的是人的行為,但是Gaslighting的目標是改變人對自己的想法、以及改變人本身。


在家暴中,一直有一個謎一樣的現象是,每一次暴力的發生,受虐者都很可能被施虐者認為是「始作俑者」。接著發生的或許就是無盡的對受虐者的指責:「都是因為你XX,所以我XXX。『例如:你沒洗乾淨地板;你沒做好晚飯;你讓我在他人面前丟臉……甚至在暴力發生之後,施虐者還會指責受虐者——「都是因為你我才做出了那麼出格的行為」,「都是因為你才讓我變成這樣」。


責備行為被認為是家庭暴力循環形成的基礎當施虐者不斷地指責受害者,說受害者讓Ta失望時,受害者很可能會產生不自信或者低自尊的感受,甚至相信施虐者是對的,虐待的發生是自己的錯。同時,受害者最終會在虐待關係中發展出一些應對壓力的機制,例如否認施虐者在虐待自己和最小化虐待行為,通過這樣的機制和策略,受害者會暫時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但是在長期的虐待中,受害者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包括抑鬱,焦慮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


此外,有很多受害者從小可能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中,在他們看來,家庭暴力和虐待行為是正常並且可以接受的。這樣他們則更容易陷入施虐者的Gaslighting行為。


3. 有的人不願意離開,是因為愛


很多時候,受害者是可以感受到來自施虐者的愛的。他們一起有孩子,有家,並且受害者希望能夠保持他們的家庭。受害者在關係的最開始往往不會展現出虐待行為,而且是非常迷人的。而受害者很多時候可能會希望伴侶還能回到之前的那個Ta。很多受害者的期待都是想暴力停止,而非結束關係。


「儘管他把我從樓梯上推下去,控制我的手機和人生自由,因為我穿戴整齊地去面試而向我潑咖啡,我從未認為他在虐待我。相反,我覺得我足夠強大,那些只是他的個人問題而已,而且我覺得自己和我們的愛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幫助他的因素。 Leslie Morgan Steiner (作家兼DV survivor)


對受害者來說,要讓他們相信暴力行為(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語言、心理上的)一定會再一次出現,是很不容易的事。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是受過相關的高等教育的人群、乃至心理專業人群里也一樣會出現受害者。無論讀過多少數據,依然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是僥倖的那個例外——「Ta一定會悔改。」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我會允許把自己置於一個有風險的處境里?」即便有僥倖的概率存在,受害的概率是更高的,為什麼要讓危險有機會在自己身上發生?有一部分受害者有一些無法克服的、潛意識中的自毀傾向,傷害的反覆發生令他們痛苦,但也令他們感到「真實」、甚至「安心」。


4. 恐懼更多的受害


「這是每一個DV受害都知道,而大眾不知道的答案,離開施虐者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在家暴的關係最終有可能會發生殺害。在受虐者結束受虐關係之後,有近百分之八十的謀殺暴力事件出現。」 Leslie Morgan Steiner


對更大範圍的受害者來說,「恐懼更多的受害」也是常見的無法離開施虐者的原因。生活中我也曾見到過由於受到施虐者的威脅,例如去單位鬧事,傷害受害者的父母等,而不得不放棄離開施虐者的計劃的情況。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暴力循環以及打破循環的步驟


上述的所有原因並非排他,並且每一個受虐者不離開的原因都是非常個人化的。「沒有離開家暴的人,往往都與施暴者回到一種被稱作』暴力循環』的反覆關係模式中去。」心理學家勒諾·沃克(1979)如是說。這樣的循環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緊張的壓力(tension building)


在這個階段施暴者會開始生氣,並且對受虐者實施一些語言或者肢體上的虐待。受害者覺得需要讓施暴者冷靜,二人之間的氣氛變得緊張。


第二階段:急性暴力(Acute violence)


施暴者會對受虐者發生肢體,性或者語言上的侵犯,而受害者承受肢體,精神上的創傷。


第三階段:和解與蜜月期(Reconciliation/honeymoon)


施暴者可能會為暴行道歉並且保證不再重演,甚至誣陷受害者導致暴行的發生,還可能把暴行化小。


第四階段:平靜期 (Calm)


在這個階段壓力會降低,加害人感到後悔與慚愧。雙方平靜,直至下一個緊張期的到來。


那麼,受害者究竟要如何才能跳出暴力的循環陷阱?


一項針對家暴倖存者的採訪顯示,走出家暴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受害者走出沉默,因為家暴只在沉默中肆意生長。當然,這裡強調的是有策略,有計劃地走出沉默。以下的幾個建議或許可以幫到你:


1. 避免將暴力升級。若施虐者正因為各種噱頭挑起暴力行為,盡量不要和Ta頂嘴或者反抗。你需要意識到這是Ta的問題,不是你的。盡量平靜的,不帶負面情緒地面對Ta,並且隨時注意自我人身安全。


2. 若你處於非常危險甚至自我感覺威脅生命的情景,一定要設法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撥打電話急救,火警或者報警。建議提前準備好一些防身的東西,例如辣椒噴霧,以備不時之需。


3. 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告訴他人你的遭遇,其中包括,朋友,家人,你最信任的長輩等等。若你不願馬上向他們尋求幫助,他們知道你的情況或許可以多一個人關注你的安全,也多一雙眼睛盯著施虐者。


4. 保留和收集好虐待的證據和文檔,這些會對你將來起訴施虐者有幫助。隨身常備微型的錄音筆,把暴力中他虐待你留下的傷痕或者他打碎的物體拍照留檔,把他給你寫的道歉信日記等保留起來都會是很好的方式。


5. 若你準備好了,制定一個安全計劃來終結這段關係。這樣的安全計劃包括:


?準備一個隨時拿起就可以走的包,裡面裝你所有的證件和可以維持你幾個晚上所需的物品。這個包一定要看起來非常普通,看起來像一個廉價的小袋子就好。


? 制定一個逃跑計劃包括如何逃跑,什麼時候逃跑最安全,之後去哪,有哪些人可以幫我,並在實施前不斷自我演練。


6. 在逃出安定後,儘快聯繫有關當局尋求對施虐者的法律制裁(根據我在美國的工作經驗)。


7. 預測自己可能被施虐者電話威脅,跟蹤等情況的發生。提前做好準備更換電話號碼,更換一切可能顯示你地址的網路賬號密碼,拒絕與施虐者聯繫等。


8. 做好良好的自我照顧,多和關心和讓你感到安全的人待在一起,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慾望都市》里有一句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I love you,but I love me more.」 要真正的離開一段付出過的關係和愛過的人確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與我們想像中不同,走出暴力關係並非是一個會馬上發生的過程,它需要受害者在每一天都做好準備,每天都積極地向前邁一步。


謝謝KY主創們的邀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家庭暴力的知識、案例、應對方式,如果你懷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也經歷了家庭暴力,本周日來KY系列講座和我交流吧。(具體活動信息請往下看)


References:


Together we can break the silence to end domestic violence. (2016, May 25). Retrieved May 22, 2016


「Why don』t they just leave?」 (2013, June 14). Retrieved May 22, 2016


Statistics. (2016). Retrieved May 22, 2016


Robinson, K. (2013). 50 Obstacles to leaving : 1-10. The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Salamone, N (2010). Domestic violence and financial dependency. The Forbes.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知道小夥伴們期待很久了,今天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我們的KY系列講座本周又要上線啦,而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也將作為嘉賓和大家分享。


蕾蕾是一位美國加州執照臨床社工師,擁有豐富的危機干預與心理諮詢臨床經驗,她將帶大家重新認識「家庭暴力」,並幫助我們掌握識別與應對家暴的技巧。


家暴離我們並不遠,也許我們或者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正在遭遇著這一切。如果你想了解家暴,或者你正在遭遇家暴,又或者你想了解如果遇到家暴該怎麼辦,趕緊來報名KY本期講座——「如何認識家庭暴力」。


之前參加過我們線上講座的朋友提供了很多寶貴的反饋和建議,我們一條條看過,並在這次努力優化了講課方式,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好的體驗。(也歡迎繼續吐槽我們!你們的建議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 講座內容 -


如何認識家庭暴力


1. 家暴離我們並不遠,或許它正發生在你的身上。


2. 長期待在虐待和負面的關係中,Ta為何不離開?


3. 面對暴力,受虐者該怎麼辦?


家庭暴力並不僅僅是我們平常所認為的身體虐待,它包括了許許多多我們不知道的形式,例如情感/心理、性以及經濟等等。同時,它多發生在長期穩定且相互依賴的關係中。這讓很多人停留在虐待關係中無法脫身。了解家暴能夠幫助更好地識別可能存在於我們關係中的「暴力」。本期講座,嘉賓將為大家講解如何認識家暴、以及面對家暴時,應該如何應對。


嘉賓:蕾蕾


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精神健康方向,美國Seniors Housing & Care Journal作者(老人房屋及護理服務期刊),美國社工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認證會員。


受南加州大學社工學院認知行為療法,臨終關懷服務以及藥物成癮治療系統課程培訓。


現於加州從事執照臨床醫療社工師,主要服務對象為有複雜醫療,精神診斷的成人以及老人,且長期在臨終關懷機構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服務內容為心理評估與諮詢,危機與非危機個案干預,老人臨終關懷以及家屬支持,心理小組以及相關精神健康教育。


- 講座安排 -


講座時間:


5月29日 11:00am


講座形式:


本次直播使用微吼直播平台,形式為語音+課件直播。按下方的報名細則購買成功後,KY小助理會給到聽課鏈接和F碼。可在電腦或微信內直接打開鏈接,進入微吼課程直播頁,輸入F碼觀看直播。如果當時錯過直播,可以憑F碼回看。(可用微信第三方直接註冊登錄,但更推薦使用PC端網頁版觀看,否則可能會有部分延時。)


講座價格:


58元/一節


報名時間:


自推送後,5月28日24點(5月29日0點)截止。


報名方式: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點擊播放 GIF/252K


離開傷害自己的人,比想像中更難 點擊播放 GIF/358K



文藝連萌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感興趣

最傷人的話,我愛你,卻不得不離開你
最害怕一聲不響,就離開的人
他最害怕的,是你頭也不回地離開
深情不被重視,再愛的人也會離開!
不要因為別人的離開,就覺得自己不好
他知道你捨不得離開,才肆無忌憚的傷害
即將離世的狗狗會選擇離開自己的主人,離開家,想要有尊嚴的死去
不愛你的人,再捨不得也要離開
如果你的女友有這9個表現,不管有多愛,請儘快離開,不然傷害的還是自己
金毛知道自己快死了,為了不讓主人傷心,自己悄悄地離開家
我們之所以害怕失戀,不是真正害怕誰會離開誰,而是
懂得愛也要懂得離開,不要輕易讓別人受傷
堅強的它讓人心生憐愛,母親離開後自己也受傷了還是堅強地活下來
遇到對的人不容易,離開對的人更難
它寧願被咬死,也不離開自己的窩,原因是
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有人從不知道離開的時候不要把門關得太狠,自己可能還會回來
晚安:遇見對的人不容易,離開錯的人卻更難
愛一個人那麼難,不想用離開來教會你珍惜
狗守在遇難主人墳前,不肯離開的感人畫面,讓人淚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