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民日報:老百姓信誰而要看他做得是否能服人

人民日報:老百姓信誰而要看他做得是否能服人

子貢問孔子怎樣理政。孔子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意思是說,只要糧食充足,軍備充足,百姓對國家信任就可以了。子貢又問,如果要去掉一項,先去哪一項?孔子答:「去兵」。又問,再去一項呢?答曰:「去食」。可見,在孔子看來,只要取信於民,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國家的根基就穩固,國家的富強就有望。可以說,「民信」比天大。


「民信」比天大,不是灰色的理論,而是常青的生活。無論古今,只要能獲民心,便能得天下、治天下。相反,即便是高城深池,堅甲利兵,也不足恃。歷史的常態就是這樣:人心不搖,鶯歌燕舞;人心不附,鳥散猿吟。


「民信」比天大,關鍵在一個「信」字。「信所以守也。」這種守,常如「守護神」,貧也好,富也罷,它都一如既往,不棄不離;弱也好,強也罷,它都始終如一,守候守護。這種信而守,碰到災,能堅守不退,共扛之;遇到難,可堅定如初,共克之。這種信而守,只有執著、專一,沒有徘徊、投機,是真正意義上的「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

欲民信之,先要「修己」。修己,不是為己,而是「修己以安百姓」。「安百姓」的修己,要習慣於晚上「過電影」:想想當天為百姓做了哪些事?還有哪些事沒做好?第二天應該怎麼干?也要習慣於聽取「諤諤之音」。畢竟,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唐太宗即位時,曾下詔全國免徵免調一年。但不到4個月,便下詔要徵集16至18歲身強力壯的男子入伍。魏徵得知後,兩次抗旨,並諫言唐太宗:朝令暮改,怎能取信於民?魏徵的「諤諤之音」,讓李世民頓悟,下令停徵。正因李世民此後納諫修己,進而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盛世。


欲民信之,要在「正己」。老百姓信誰,常常不是聽他講得多動聽,而要看他做得是否能夠服人。只要自己正,老百姓會自動跟上來、聚過來。隋朝的趙軌,任齊州別駕時,看到鄰居家的桑葚落到自己家,他不是撿為己有,而是「遣人悉拾還其主」;做原州總管司馬時,一次夜行,身邊人的馬不小心跑進農田,踏壞了老百姓的莊稼。他立即下馬,等到天明,找到莊稼的主人,償付了錢才離開。他的行為,讓老百姓深為嘆服、信服。他被調離齊州時,父老鄉親揮淚說:「公清若水,請酌一杯水奉餞」;原州的百姓官吏更是對其由信而學,「莫不改操」。


欲民信之,當要「後己」。人,皆有個人私事。但當了「官」,做了「公僕」,就須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凡事先人而後己。只有「先人」,才能得人、得心。


雨果有言:最高的道德,便是為旁人著想。為民著想者,民信之、民服之、民從之。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抗日名將,有人說他罪不可赦,但卻保護好老百姓
實錄朝鮮的華人,沒想到都是有錢人堪稱上海,當地老百姓羨慕得不得了
此人生擒關羽,殺害無辜老百姓,孫權都捨不得懲罰他,他是誰?
晒晒朝鮮的華人:都是富人,令當地老百姓羨慕得要死
曬朝鮮的華人:都是富人,令當地老百姓羨慕得要死
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人人賢能,卻被老百姓痛恨討厭!
老百姓為何不怕官兵而怕農民起義軍?官兵不會對他們做這些事!
他是著名的吃人魔王,曾說沒有什麼比人肉好吃,死後被老百姓鞭屍
慈溪喜歡喝人奶?還變態到發明了這些用法,真是不把老百姓當人看
此人讓高官難堪,老百姓擔心其被報復,組成萬人人肉長城保護他
他們做事為民謀利,慘遭斬首時,為什麼老百姓對他們謾罵不止?
老百姓吃得好,這個國家才有未來
牢獄生活過得像老百姓,他們把這裡當做了家
人民幣貶值,買房越來越難,老百姓想「錢生錢」還是得這麼干
古代這種官員最可貴,皇帝常常恨得牙痒痒,老百姓卻喜歡得不得了
要讓醫生活得體面,老百姓過得舒服,必須抓緊辦這事
官場出沒:別再被騙了 皇上吃得還沒有老百姓好
宋朝的老百姓是怎麼度過他的一天的?看看和你有什麼不同
他是中國晶元之父,也是最年輕的院士 但老百姓卻只認識他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