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證據顯示:中國人5000年前就會釀啤酒

考古證據顯示:中國人5000年前就會釀啤酒

曾經有一篇熱帖,說的是如果一個現代人穿越到秦朝的咸陽城,就只吃「開水燙白菜」。這讓人有一種感覺:當時的中國物產匱乏、烹飪手段單一,「吃貨」們並沒有很多選擇。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權威專家就用一樁樁考古結論證明這種觀點「站不住腳」。「人類飲食結構和內容是逐步豐富和完善起來的,演進的過程並沒那麼劇烈。秦朝時間較短,很難全面反映秦漢時期的飲食文化。放眼其後跨越400年的漢朝才更全面和客觀。」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劉尊志說。


那麼,如果「穿越」到漢代,我們能點哪些菜?

「飯黨」和「面黨」已經出現了


到了漢代,稻、黍、稷、麥、菽這五穀已經很普遍了。雖然,黃淮及以北地區的人們以黍、稷、麥為主食,而南方和西南地區的人們則以稻米為主。


劉尊志認為,在西漢,隨著杵臼、碓、磨等糧食加工技術的發展,穀物粉面製成的主食,已經改變了人們以前食用乾飯和粥的習慣。這麼看起來,「飯黨」和「面黨」之爭還真是源遠流長。


在漢代,麵食的做法十分多樣:用水煮稱為「湯餅」,用籠蒸稱為「蒸餅」,用火烤的稱為「爐餅」。其中,「湯餅」有豚皮餅、細環餅、截餅、雞鴨子餅、煮餅等;「蒸餅」有白餅、蠍餅等;「爐餅」有燒餅、胡餅、髓餅等。

相比穀物直接煮飯、熬粥,漢代人在麵食上的創造性顯然更高。比如,上面說的胡餅,就是在餅上撒上芝麻再烤,髓餅則是用動物油脂作為佐料,和在面里,顯然風味更佳,營養也更豐富。


此外,當時的人們已經可以蒸制饅頭、製作包餡的麵食了。在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的竹籠里還盛著米糕。


但是,「飯黨」也有不少選擇:不僅有麻、蕎麥、青稞、小豆等傳統作物,還有像豌豆、扁豆、黑豆、胡豆、綠豆、胡麻、鵲紋芝麻等外來品種。


吃著「小火鍋」再配上「小酒」


在西漢時期,一種青銅染爐非常流行,以至於在許多地方都有出土。這種染爐分為三個構造:主體為炭爐,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盤體,上面放置一具活動的杯。它曾讓幾代學者對它的用途迷惑不解,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確定它就是一種類似現代意義上的「小火鍋」。

著名考古學家王仁湘曾撰文認為,染爐是漢代前後貴族飲食生活的一個側面,是一種雅緻的食器。由於漢代實行的是分餐制,一人一案,一人一爐,甚是愜意。這一幕也被記錄在漢代畫像石上。


在這種場合下,酒簡直是不可缺少的助興之物。從1968年河北保定市滿城漢墓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方形大陶缸上還寫著酒的名稱、種類和重量,如「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稻酒十一石」等。


在江西海昏侯墓、西安張家堡新莽墓葬都出土了一種類似蒸餾酒器物。精巧的器物讓人不僅「腦洞」大開:蒸餾出的酒水傾入金樽,度數更高,口味也更加甘洌,直讓人耳酣目熱。


說到火鍋,不能不提中國人涮火鍋的「標配」——豆腐。這一國民食品傳說起源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煉丹時的「無心插柳」。


由於美味又廉價,它逐漸在民間流行起來。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東耳室南壁的畫像中,一些學者認為,其中正描繪了民間製作豆腐的場景。

「擼串兒」很流行,調料來幫忙


漢人嗜烤肉,在畫像石上也看得明明白白。在山東諸城前涼台村發現的一處庖廚畫像石上,刻畫了一幅跟現在相差無幾的「擼串兒」場景:一人串肉;一人打著扇子,翻轉肉串;其他兩人跪立在爐前等著。


那時的食材,比起現在還豐富。畫像石上,不僅顯示了宰牛、羊、豬及殺雞、屠狗等情景,還懸掛著龜、魚、雁、鳥、兔等不同動物的腿肉。同時,他們也會捕食一些野生動物來改善飲食結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從漢代的狩獵圖和出土的動物骨骼不難看出,傳統「野味」就有鹿、麋、野豬、兔、雁、雉、雀、鶴等,像熊、虎、豹、狼這樣的猛獸也不在話下。在徐州翠屏山西漢墓中,還發現了魚骨、魚籽和螃蟹等。看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比這還早!

更有趣的是,湖南沅陵虎溪山發現的西漢長沙國侯墓中,出土了千餘片竹簡寫就的《飲食方》。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美食食譜了。其中,僅記載的調味品就有鹽、酒、美酒(或羔酒)、白酒、肉醬汁、菽醬汁、木蘭、茱萸等。


哪種調味品最好吃?劉尊志建議試一試「魯豉」,「這是漢代較為出名的品牌產品,據史料記載,還有人因為賣豆豉成了富翁。」


除此之外,我們現在做飯常用到的花椒、姜、蔥、桂皮、茴香也被漢朝人使用了。在它們的幫助下,肉的味道更加豐富,可以做成火腿、肉脯和肉醬。


香菜、黃瓜等外來菜大行其道


對於很多人來說,香菜這種逆天的存在,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外來的。在漢代,香菜和蔥已經發揮了實力,不再是蔬菜,而是一種主要的調味品。


漢人吃的蔬菜,總體來看,有根莖類、莖葉類、蔥蒜類、瓜果類等。結合史料記載和一些考古實據,可以肯定的有筍、藕、葵、芥菜、韭菜、蕹菜、蕪菁、薺菜、芋頭、葫蘆、荸薺等。黃瓜也是那時從西域傳入的。


在水果方面,考古學家發現,在漢代,中國原產的水果就有桃、梨、棗、酸棗、杏、李、柿、梅、楊梅、青楊梅、廣東含笑栗、枇杷、桔子、柑橘、柚、荔枝、桑椹、銀杏、松子及香瓜、甜瓜、菱角等之多。


在漢代,最有名的外來水果就是葡萄了,它也在西漢時期的墓葬中被發現過。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石榴、橄欖已經傳入中國,並開始被種植。絲綢之路形成後,胡桃(核桃)、無花果、番木瓜、胡瓜等隨之而來。


不過,也有一個「懸案」。在甘肅涇川出土的漢墓里,有一個陶灶上雕著有蘿蔔,但是考古學家並沒有找到蘿蔔在秦漢三國時期的更多證據。


這個孤獨的蘿蔔,不會是「穿越」回去的「吃貨」偷偷畫上去的吧?


相關新聞


考古證據顯示


中國人5000年前


就會釀啤酒


中美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他們在西安市米家崖遺址發現了5000年前釀製啤酒的證據,這是迄今在中國發現的最早釀酒證據,說明中國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開始享受喝啤酒的樂趣。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負責該項研究的斯坦福大學考古專業博士生王佳靜說,現在的啤酒大多是由大麥或小麥等原料釀造而成,而他們發現的啤酒原料由黍、大麥、薏米和少量根莖作物混合而成,其中大麥不是中國本土培養栽培的,是由西亞馴化成栽培種後傳入中國,其他原料均在中國上古時期就有。


王佳靜告訴新華社記者:「我們發現的酒,其實是中國歷史記載中的谷芽酒,即利用發芽的穀物製成的酒,其工序與西方啤酒是一致的。至於喝起來什麼味道,我暫時無法回答。我只能猜測可能會有點苦有點甜,苦來自於發酵穀物,甜來自於薯類。」


王佳靜說,這項研究的主要意義有兩個:首先,把大麥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向前推了大約1000年,說明大麥從西亞傳入中國中原地區可能與制酒有關;其次,酒是宴饗活動、宗教儀式的重要元素,可能是促進新石器時代社會複雜化和階級產生的一種媒介。他們在古代中原地區發現的酒,可以和當時發生的社會變化相聯繫。


她說:「一些大規模的仰韶晚期遺址有明顯的社會階級化特點。我們發現的酒可能是當時社會一些高層人士用於宴饗活動、宗教儀式的飲品。」


此前,中國最早關於谷芽酒的文字記載源於商周時期的甲骨文,當時稱之為醴。醴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櫱法釀醴,與古代美索不達尼亞人和古埃及人一樣。


王佳靜說,中國制酒的起源應該更早,只不過他們的相關研究才剛剛開始,目前他們正在分析中國其他遺址採集的有關制酒的樣品,接下來將採集更多來源於中國上古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遺址的標本,以研究中國古代制酒在地域空間上、時間上的變化與發展。

您可能感興趣

數據顯示中國衛星應用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
美國研究顯示40歲至65歲是人的健身黃金期
趙冬等Meta分析顯示,中國心梗患者20年間他汀使用從17%增加到91.1%
50萬人大數據顯示中國成年糖尿病患者將減壽9年
晶元訂單顯示新iPhone今年產量將超1億部:單季5000萬
最新預測顯示2500年全球海平面將升高15米
近700種天然溫度計顯示,現在的地球是2000年來最熱
每日超值推薦:G4560 H110=829元,戴爾2K顯示器1979元
專註顯示30年 優派發布2017年度全系列新品
2017-2018年全球量子點顯示技術和市場前景分析
市場調研顯示2017年Q1華為手機出貨量2100萬部,排國內第一
數據顯示2016年或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暖年份」
LG M320參數曝光:5.3英寸720p顯示屏
每日超值推薦:LG 27英寸4K顯示器2299元,微星B250主板529元
調查顯示大陸人口13.7億
旭日數據顯示1500-3000價位OPPO佔據三款機型
三星49吋32:9顯示器京東預售價14999元
預計2019年左右 中國將成最大平板顯示生產地
120%sRGB+1800R+31.5這款顯示器只買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