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主席代替蔣介石指揮正面戰場,抗戰要打幾年?
中國的全面抗戰打了八年,這是艱苦卓絕的八年。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中國的抗戰分為二部分,一是蔣介石領導的正面抗戰,以大軍團交戰為主。一是毛主席領導的八路軍敵後運動戰。
腦洞老師突然有一天想,如果兩個人的位置換一下,毛主席來指揮國民黨的百萬正規軍。抗日戰爭是不是不會打得這麼苦?
這個命題的基礎是,蔣介石這個人玩權術是高手,民族骨氣也有,戰略也不算太差。但要說到軍事,實在水平不高,腦洞老師這裡舉一個例子。
中日全面交戰的第一大戰:淞滬會戰。
「七七事變」之後,蔣介石決定全面抗戰,這個決定是對的,小日本氣氛囂張,一味退讓只會讓侵略者得寸進尺。然後蔣介石決定在上海打一仗,這個決定也是對的,因為日軍的主力在華北,在上海開打可以調動日軍。但是,這個戰役有很多細節上的失誤,最終導致了中國軍隊的重大損失。
第一個,出發點就不對。蔣介石進攻上海的日軍,不是為了調動日軍,也不是為了跟日軍決戰,而是準備做一場秀,說白了,就是希望打給外國人看。最終目的是希望外國勢力介入,幫助中日調停,甚至支持中國抗日。
蔣介石在淞滬會戰初期跟記者說:現在"所從事的戰爭,不僅是中國自己的戰爭,而應是一切委託其生命於條約的神聖和不可侵犯的國家的戰爭,尤其是那些在中國有廣大的商業利益,而目下利益正在被破壞,代表正在被驅逐的國家的戰爭。"
這種非獨立自主的心態導致一開始決心就不大,而且準備不足,很容易就失去對戰局的控制。
第二個,戰局失控。本來,蔣介石只準備打一個局部戰爭。中國的2個師87、88師向日軍駐上海部隊發起攻擊。我們兩個師是全制式德國武裝,可以說是精銳。蔣介石聽說打響之後,也很興奮,表示給我把日本人全部趕到海里去。
但是,日本人利用堅固工事硬撐了下來。最終日本的援軍也到了。
接下來,就是相互增兵。我們從開始的兩個師,到最後集結了七十萬的大軍。這個對我們是十分不利的。因為我們的優勢是擁有戰略縱深,劣勢是軍隊實力不如日軍。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戰略縱深將日軍的戰線拉長。現在將這麼多部隊,而且是最精銳的部隊集結在這片狹窄區域,使我們暴露在敵人的優勢空軍海軍的轟炸之下,使日本人得到最想得到的結果,圍殲我軍主力。所以日本才狂妄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
第三:心存幻想當時日本大量增兵,我方形勢不利之時,最好的策略就是儘快撤退,保存有生力量。可是蔣介石突然下命令:再打三天。為什麼還要再打三天呢?這是蔣介石的幻想。
當時要開一個國際會議,與會的是九國公約簽字國。這牽扯到一個《九國公約》,簡單來說,這個公約一方面是保護各國在華利益,另一方面,這個公約也阻止各國尋求在華更多利益,尤其不能侵犯中國主權。蔣介石對這個公約存在幻想,他說:"在上海和敵人用全力火拚一番,不特轉變西人一向輕華之心,且可能引起歐美國家居間調停,甚或武裝干涉"。
誰知道日本人在開會之前,突然宣布退出九國公約組織。
蔣介石的幻想徹底落空,這才下達撤軍,但這時已經晚了,因為日軍已經在金山衛登陸,對中國軍隊實施包圍。這時,我們已經是亂了陣腳,失去了有序撤退的時機。
第四:缺乏大局觀,使防線出現大漏洞。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可以說是這次會戰的轉折點。日軍從這裡上來之後,就形成對我們的包圍之勢。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地點,蔣介石不安排人防守呢?其實原本是有防守的,但打著打著,蔣介石兵源不夠用,就把這裡的兵調到前線去了。任何時候都要留有後手。蔣介石忽略了這一點。
第五:準備不充分撤退,也不是最壞的,因為在南京前面,中國曾經花費巨資修了一些防衛工事。依託這些工事,大可以阻擋日軍一段時間,可是這個防線沒有發揮作用,不是日軍繞道了,而是防線根本沒有啟用。因為撤退的無序,很多管工事鑰匙的人跑了,而砸開之後,裡面什麼都沒有,倒是有的堡壘裡面放了棺材等雜物。這說明,蔣介石根本沒想到會用到這些工事。最終,日軍長驅直入,打進了南京。
後面,蔣介石還犯過很多軍事上的錯誤。比如南京守衛戰,長沙守衛戰等等。好在,中國的將士是奮血殺敵。比如在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守四行(其實只有四百人)。羅店保衛店,我們大量殺傷日軍,被日本人稱為「血肉磨坊」
面對裝備優於自己的日軍,我軍將士視死如歸。用自己的巨大犧牲重創日軍。自己傷亡三十萬精銳,殺傷日軍八萬。戰役堅持了三個月,使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落空。我們能夠將機關跟工廠遷到內地。也向世界展示中國軍隊可以與日軍一戰。
當時英國特派駐上海軍事觀察家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寫道:日本軍隊自日俄戰爭後被世人認為是可怕的軍隊,這次經中國一打,降到了第三等國的地位。中國軍隊此次抗戰英勇堅毅,使世人刮目相看,恢復了自己的榮譽。
但是,損失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損失了三十萬軍隊,這是中國的精銳。那麼,如果由毛主席來指揮的話,會不會更好呢?
腦洞老師認為完全會有更好的過程。一來,毛主席的軍事能力舉世公眾,外媒評選十大軍事家,毛主席赫然在榜。毛主席也擅長打劣勢戰。解放戰爭,面對兵力裝備佔優的國民黨軍隊,朝鮮戰爭,面對優勢更大的美軍。毛主席都取得勝利。毛主席還能夠發動群眾,利用運動戰,調動對方,化整體劣勢為局勢優勢。
毛主席領導的將軍如彭德懷,林彪,粟裕都擅長以弱勝強。
當然,這個討論是純軍事上的。中國的抗戰勝利,是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抗戰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運動戰兩者結合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
※揭秘:陳毅為何說粟裕是戰場指揮而非戰役指揮
※抗日最慘烈一仗,打跑了蔣介石,該讓毛主席指揮!
※如果一代戰神戚繼光是土木堡戰役的指揮官,會反敗為勝嗎?
※毛澤東和蔣介石面對面指揮了哪一場戰鬥?
※整個抗戰期間,蔣介石都是遙控指揮戰鬥
※毛主席稱這場戰役是反攻的序幕被拉開,軍神指揮之戰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一直是我軍總指揮,蔣介石說唯他配得上帥
※為何說指揮大兵團作戰出身的粟裕,是朝鮮戰場最合適的人選
※假如毛主席來指揮:淞滬會戰會失敗嗎
※如果主席指揮國軍抗日,抗日戰爭幾年就結束?
※震驚:林彪竟然曾經指揮過這場戰鬥
※如果鴉片戰爭讓林則徐來指揮,大清還會一敗塗地嗎?
※誰說老蔣不會打仗?蔣介石指揮百靈廟戰役大敗日軍
※如果沒有朱可夫指揮的這場小戰役,世界歷史將被改寫
※如果蔣介石的兵團由他來指揮,淮海戰役的結局也許就會大不一樣
※代替彭德懷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司令是誰?
※這場奪島戰日軍全軍覆沒,指揮官剖腹,殘兵跳崖,場面慘絕人寰!
※如果讓粟裕林彪指揮朝鮮戰爭,會是什麼結果?
※不會打仗的開國中將,曾指揮作戰吃敗仗,毛主席還出面幫他免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