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葉飛花」——金庸小說武功中的智慧
文 | 東家丘
作為武俠界的兩位宗師,金庸和古龍對武功的處理迥然不同。古龍的武功描寫非常簡略,就拿古龍筆下的經典角色來說吧,李尋歡為什麼無敵?因為「小李飛刀,例無虛發。」阿飛為什麼牛逼?因為他的劍很快。傅紅雪為什麼成長為一代刀神?因為他很勤奮,每天關在小黑屋裡練功。古龍不太care武功,他比較care人物性格,你們不要追問為什麼,反正百曉生的兵器譜就是那麼排的。金庸則不然,他的武功描寫非常繁複,無論是打鬥還是主角武功的成長,其中往往深含義趣,這裡謹就一點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慕容復姑媽家的琅嬛玉洞里遍藏天下武學典籍,他本人的看家本領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所學不可謂不博。結果在少林寺被攻擊型技能只會一種的段譽打爆,弄得他差點灰心自殺。趙敏也想通過學習各家各派最厲害的殺著來增強武功,東學一招,西學一招,結果在周芷若的九陰白骨爪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再如楊過,他的根基雖然是古墓派武功,但在之前學過歐陽鋒的蛤蟆功,為了練玉女心經,又學了全真派的武功,後來又學了王重陽刻在古墓內的部分九陰真經,又從洪七公、黃蓉那裡學到打狗棒法,從黃藥師那裡學到玉簫劍法、彈指神通。楊過本人飛揚跳脫、生性浮躁,所以他的武功很雜,打起來好看,但離第一流的高手卻總是差一點。這一點被金輪國師指了出來,楊過聽後心中大震,使他在今後的幾天如果著了魔一樣思考武學之道。
老子說,「少則明,多則惑。」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楊過的武功真正進入超一流境界靠得還是從神鵰那裡學來的獨孤求敗的劍意,這種劍法化繁複為簡易,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後來他自創的「黯然銷魂掌」也是招式簡單,全憑內力取勝。
陳家洛也一樣,他的武功是「百花錯拳」,其實就是大雜燴,有研究者說這是影射陳家洛這個人物的優柔寡斷。他最後武功大進是因為看到莊子中庖丁解牛那一段而心有所悟,融會貫通。
可以看出這些都是聰明人,對絕頂聰明的人來說,精專往往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要見到好的學問、才藝就心癢難耐,不學不快。這種人絕對練不了老頑童的雙手左右互博術,老頑童和小龍女都是心思單純之人,如此方能做到分心二用。
等到絕頂聰明之人真正精通了一樣東西以後,他再看自己以前所學的眼光就會不同,因為很多領域都是相通的,內在的精神是一以貫之、可以相互印證的。到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水平越高的人可能越不精專。比如黃藥師,武功位列天下五絕,琴棋書畫,醫卜星象,奇門五行無不精通。射鵰裡面郭嘯天、楊鐵心不相信有這種人,曲靈風很不屑地說,這種人自然是有的,只是你們見不著罷了。一燈的弟子漁樵耕讀,朱子柳入門最晚,最後武功卻最高,而且同樣博學多才,尤擅書法,並把書法融入到一陽指中。可見,是精專還是博綜,應視個人稟賦而定。
學習還要有手眼,會選擇,曾經滄海難為水。以讀書而言,如果你讀過了最經典的書,那麼市面上的大多數書都可以跳過了。什麼書經典?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我想有一個判斷標準,那就是時間。很多經典是幾千年前傳下來的,你能想像幾千年後有人讀安妮寶貝、郭敬明嗎?如果你生平所讀都是最好的書,看當下暢銷作家的作品,有時會覺得看完第一頁就知道最後一頁了,作者的水平、他想玩什麼把戲、甚至潛在的意圖,一覽無餘。就好比張無忌練了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後,天下武學對他而言再無任何秘奧。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之一的龍爪手,張無忌一看就能使出來,而且使得比四大神僧之一、練了幾十年龍爪手的空性更好、更地道。其他武功如七傷拳、聖火令上的武功,張無忌都是一學就會。甚至當時的最新武學成果太極拳、太極劍對他來說也不難,一看就會,且一會就忘了一大半,一會就「全忘了」。所以讀書、學習都要讀最本源、最精髓、最經典的東西。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拿寫文章來說,你不讀古今大家的書,整天看安妮寶貝、郭敬明、安意如,不變傻才怪。你研究了原典,還會去讀市面上泛濫的「解讀」嗎?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也就幾千字吧,所以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就是「選擇比努力重要」。拿語言來說,如果你掌握了古漢語,現代漢語的雙字詞、多字詞、成語就不存在學習的必要了(翻譯詞除外)。古人掌握單字的意思,然後排列組合,自己造詞,現代漢語則墨守成規,辭彙非常有限,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很多字本身是什麼意思,倉頡如泉下有知,肯定會苦笑吧。
盡信書不如無書,有的作者所寫的內容並不完全都是他真正體驗到的,而是有臆測的成分。好比創出乾坤大挪移的那位高人本人只練到第六層,第七層是他憑聰明才智想出來的,並沒有體證,所以有幾句是錯的,如果張無忌定要強練,很可能會走火入魔而性命不保。好在他生性豁達,知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成若缺的道理。倒是小昭有些完美主義,一定要把這幾句記下來,供張無忌日後參詳。所以看書對作者的東西不可削足適履,不要太求甚解,「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不要老想,他為什麼這麼說?老在那揣摩,生怕遺漏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你要知道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作者是錯的。
形意拳大師郭雲深犯了官司被關進監牢,仍然練功不輟,但因為枷鎖、鐐銬的限制,只能練邁出半步的崩拳,出獄後贏得了「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稱號。所以有時候一種限制往往可以強迫你進取,好比古墓里的寒玉床,奇冷無比,睡在上面必須以內力與寒氣相抗,久而久之,即使在夢中,內功也自精進。這和跑步綁沙袋的道理一樣,看過龍珠的同學肯定記得孫悟空他們會在幾百倍的重力下訓練,當然這是有點誇張了。
段譽本是個書獃子,對武功沒有興趣,不論長輩如何威逼利誘他都拒不學武。後來卻莫名其妙地學了逍遙派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為什麼?因為凌波微步是以易經六十四卦方位為基礎的,而段譽對易經很有興趣,所以毫無困難地學會了凌波微步。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從不認為什麼真正的偉業是靠意志力完成的,愛因斯坦不熱愛物理,肖邦對音樂沒興趣,你覺得可能嗎?所以學新的東西,可由興趣開始慢慢擴展,先學和自己感興趣有關的,這樣效率也高。但是有時候如果沒有入門的話是談不上興趣的,這就需要通過意志力下一點功夫,如王國維所說的第一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然後迎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欲罷不能的第二個境界。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如果以金庸小說中的武學來譬喻,則「為學」就是學一套套的武功,如劍法、刀法、拳法等,大多數人都處在這個階段。而什麼是為道日損呢,就是忘掉套路、忘掉陳規,無往而不可。好比令狐沖跟風清揚學的獨孤九劍,獨孤九劍也有招式、但這些招式的作用是使習練者體會劍意而最後忘掉招式本身。從有為至無為,從有招至無招,隨意揮灑,左右逢源。楊過跟神鵰一起練劍,張無忌跟張三丰學太極劍,都是這個道理。
武俠小說里總是有很多門派,不同的門派有不同的武功家數,一般的人也往往學之不疑,而不想想我為何學的是這一派而不是那一派,這是由什麼決定的?資質最高的兩個人,楊過和令狐沖卻想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結論是一樣的,那就是不管是哪個門派的武功,只要用得恰當就毫無問題,可以夾雜在一起,該用這個的時候用這個,該用那個的時候用那個,而不必囿於門戶之見。現在民間「國學」日興,很多人揚言要振興傳統文化,然後就批判西方的東西,但你會發現他們根本不了解西方,而他們所宣揚的「傳統文化」也會讓理智清醒的人大跌眼鏡。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有博大的胸懷,不要有門戶之見。
茴字的四種寫法重要還是人生的重大問題重要?我個人當然不認為前者就不重要,但相較而言還是後者更重要。「小學」雖然要有人研究,但那是誰都可做的工作,不必勞煩天才的大腦。天才怎麼讀書?諸葛亮說,「吾觀其大略」。陶潛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所以不論做什麼都不可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糾纏於細枝末節,而忽略了根本所在。就好像俠客島的那些高手,糾纏於李白《俠客行》詩句的具體內容,就無法看到真正的秘籍,而不識字的石破天卻看出其中的圖形,練成了絕世武功。
最後要說的人,毫無懸念,是他——掃地僧。這個真的很難說,因為這境界非我所知。掃地僧在藏經閣中數十年,默默無聞,精研佛法,無人見他顯露武功,但一出手就鎮住了幾位絕世高手,佛法、武學都可謂震古爍今。我只能效法陸遊說「功夫在詩外」說一句——「功夫在武外」了。不錯,有時候只要到達了那個最根本的所在,一切都會豁然開朗了。
金庸小說博大精深,其中武學描寫所包涵的至理想來還有許多本文未發之妙,就非我所能遍舉了。
※春城無處不飛花:桃紅柳綠
※飛花詩
※飛花清夢動檀香
※桂子飛花舞香魂
※朱一龍顏值秒殺何潤東,《花謝花飛花滿天》陣容堪比《紅樓夢》
※《花謝花飛花滿天》眾女星古裝髮型欣賞 你喜歡誰?
※東風吹雨小寒生 楊柳飛花亂晚晴
※芙蓉煙霞飄落瀟湘,月下飛花舞盡繁華
※中國畫-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李明泉國畫作品欣賞!
※吳聘上線了!何潤東《花謝花飛花滿天》,重現梁山伯帥氣古裝
※「飛花令」與中國古代酒令文化
※金鑾只戀仙人筆 鳥飛花芳畫傳神
※金鑫:十里飛花凄美不過你的盈盈一躍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李明泉國畫作品欣賞!
※楊藝&格格&廣州舞悅飛花 最新四步水兵舞《濤聲依舊》!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花謝花飛花滿天》今日在橫店開機,古裝造型張馨予甩李心艾好遠
※《花謝花飛花滿天》首曝片花 何潤東張馨予上演命運傳奇
※萬葉飛花,明眸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