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就是說,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並論。能讓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輔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齊桓公的能臣,那麼樂毅是誰,他又做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兒?他的故事且聽作者細細道來。

樂毅的先祖樂羊原是魏國大將,世居靈壽,靈壽這個地方(今河北靈壽縣)原屬於北方狄族鮮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國。說起中山這個國家,也真是命運多舛,先是被樂羊率領的魏軍所滅,後來複國,等到趙武靈王繼位胡服騎射之後,又被趙國所滅。出生在這樣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風熏陶,樂毅「好兵」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一開始樂毅被舉薦在趙國做官,沙丘之亂時,趙武靈王被親兒子趙惠文王圍困餓死,時局混亂不明,於是樂毅離開趙國,去了祖籍地魏國。樂毅替魏國出使燕國的時候,被禮賢下士的燕昭王相中,拜為亞卿,他一開始是「辭讓」的,可能是真辭也可能是做樣子,反正後來樂毅在燕國呆得挺久的,而讓他聞名於史的也正是他為燕國建立的不世功勛。


那時候的燕國,實力比較弱,受過東方大國齊國的欺負,在內亂的時候差點被齊國藉機滅了,這奇恥大辱一直在燕昭王心裡憋著。齊國在這段時間,就是個事兒逼,哪哪的矛盾它都得插一腳,跟楚國打過,差點滅掉燕國,跟三晉既打過群架又合起伙胖揍過秦國,趙滅中山國它也摻和了,還破了宋國佔了好大一片地,總之一副到處打架揩油的嘴臉,神憎鬼厭的。樂毅和燕昭王一合計,這麼多人都討厭齊國,好事兒啊,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憑燕國一國是打不過齊國的,燕國挑頭聯合起了趙、魏、韓、秦,五國合縱伐齊,樂毅為上將軍,趙國還把相印發給了他,那叫一個聲勢浩大。聯軍和齊國在濟水以西大戰一場,齊國本身就準備得不夠充分,加上趾高氣昂的齊湣王對著主將觸子嚷嚷「給老子打,打不過就斃了你們,刨你們祖墳」,以致主將離心,臨陣而逃,齊軍慘敗,史稱濟西之戰。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齊軍主力被打敗,為了使燕國利益最大化,樂毅想辦法遣散其它四國的軍隊,獨留燕軍深入齊境。不過看官們須知,其它那幾國豈是那麼好相與的,不給點甜頭,怎麼可能讓打就打,說退就退?秦國在濟西之戰前一年就已經單獨攻齊,拔了齊國九城,即已得了好處,加上路途遙遠,給養不便,就退了兵。魏國被許諾可以去奪被齊國佔領的宋地,趙國可以去奪取河間地,大家都急於吃分到自己碗里的肉,聯軍既散,燕軍自可放開手腳報仇雪恨了。


在燕軍深入齊境之前,燕國是有不同的聲音的,與其花巨大的代價滅齊,不如蠶食一些齊國邊境之地,先逐步壯大自己。齊國雖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燕國想要一口吃掉它,怕是沒那麼大的消化動力,何況其它諸侯國虎視眈眈,焉知不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過燕昭王仍然准許樂毅繼續深入追擊,攻佔齊國國土,一方面是報齊國差點滅燕之仇,另一方面是太想藉此機會使燕國國力整體上升一個層次,這麼好的機會如果白白錯過,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了。齊都臨淄被燕軍佔領,大量財寶被運回燕國,燕昭王親自勞軍,樂毅獲封昌國君。燕王押運戰利品回朝前留給樂毅三個字,「接著打」。


樂毅領命,這一打就打了五年,連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僅剩莒和即墨兩城沒有被佔領,幾乎名存實亡了,反觀燕國的實力卻盛極一時。但是,諸位看官可知,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此天下常理也。燕國的這次上位,和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富國強兵穩紮穩打不同,全憑燕昭王的一口氣、幾位人臣謀士的里外策劃和準確地利用了諸侯間的矛盾,畢竟根基不穩,等到燕昭王一死,燕國的鋒芒也就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了。燕昭王死後,燕惠王即位。這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不對付,他上了台,樂毅可就沒什麼好日子過了。此時的齊國,雖還未亡,也就吊著一口氣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偏巧出了個能人,此人恰恰還是樂毅的剋星,他使了一手漂亮的反間計,利用了新任燕王和樂毅的嫌隙,從而使齊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進而奇蹟般地復國。關於這位齊國的能人如何以孤城復國,以後會另外詳述,此時先按下不表。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戰國時期有名的戰役,裡頭用了反間計的為數不少,長平之戰秦國用反間計使趙國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王翦滅趙之前也用了反間計除去李牧,此番齊國也是用的反間計,使燕惠王用騎劫換下了樂毅。齊國具體是怎麼實施計策的呢?樂毅花了五年時間攻齊,只剩莒和即墨兩城沒有攻下,齊國人放出風聲,那兩個城樂毅要拿下是分分鐘的事,遲遲不動手是因為樂毅和燕國新君不和,故意拖延時間想在齊國自立門戶,所以啊,現在樂毅在齊國多呆一天,齊國也就會多苟延殘喘一天,要是燕國換了別的忠於新君的大將來,齊國的滅亡只怕就在旦夕之間了。本來就看樂毅一直不順眼的燕惠王,豈有不疑心的道理,召回樂毅,派騎劫頂替。樂毅能統帥五國聯軍,也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沒有回燕國復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趙國。看官們想啊,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和商鞅不對付,等到他一繼位,就把商鞅車裂了;那樂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時候就和人家有矛盾,當然怕上了台的新君拿自己開刀,燕國是萬萬回不得的,那能去哪呢,看官們還記不記得,樂毅的老家靈壽,在中山國滅之後歸了趙國,而五國合縱伐齊的時候,趙王還曾把趙國相印給了樂毅。


怎麼說樂毅連克齊國七十餘城,聲名赫赫,來投趙國,趙國自然大喜,用不用是一回事,光擺在那供著,就能震懾燕齊。趙國把他封在觀津,號望諸君。這邊廂,騎劫得了誤導性情報,覺得滅齊是分分鐘的事,加上根本就不比樂毅攻齊五年那麼知己知彼,不但沒有攻克莒和即墨兩城,反而不斷地被齊軍攆著跑,把以前佔領的齊地都吐了出來。齊國復了國,迎立了新君;燕國勞師動眾損兵折將,最後的最後,都還來不及對齊國說上一句「讓我感謝你,贈我空歡喜」……燕惠王這口氣總得找個地方出吧,於是就和樂毅展開隔空罵戰(罵戰倒還不至於啦,怎麼說也有點想把樂毅召回來的意思,就是雙方火藥味都不小,加點孜然都能烤羊肉串了)。燕王:「樂毅,我用騎劫換下你,還不是念你常年在外打仗太幸苦,讓你回來休息休息,你小子倒好,以為我想害你,居然跑到趙國去了。你對得起先王對你的知遇之恩嗎?」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樂毅洋洋洒洒說了老長一篇話,實在羅嗦得緊,作者撿要緊的說。「大王明鑒,善始善終這件事,不必強求。我為先王立下大功,就是宣揚了先王知人善用的事迹;而我避免殺身之禍,也是全了燕國和先王的顏面。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我從來也沒敢給大王您抹黑,給自己洗白啊。」君子絕交,不出惡聲,這句話的典故就在樂毅這裡。燕惠王也無法,錯原是自己鑄下的,樂毅這裡不卑不亢給了個軟釘子,但又希望樂毅念著與燕昭王的舊情,不與燕國為敵,所以把樂毅在燕國的昌國君封號傳給了他兒子樂間。樂毅後來還是和燕國互通往來,被燕趙兩國拜為客卿,最終卒於趙國。樂毅的兒子樂間及其同宗樂盛輾轉為趙國所用。看官可還記得廉頗奔魏前,和誰鬧翻了?就是趙王想以之取代廉頗的樂盛,樂毅的本家後生啊,戰國的圈子真小。

話說樂毅能帥五國聯軍伐齊,又能在破齊主力後支開聯軍,獨帥燕軍連克齊國七十餘城,的確厲害,但是這裡還有兩位隱身人物的功勞,這兩人就是戰國名嘴蘇秦和他兄弟蘇代。蘇氏兄弟都是縱橫家,但同時也是成功的間諜。蘇秦因與燕文侯夫人私通而不得已離開燕國,跑到齊國替燕國做間諜,蘇秦死在齊國之後,蘇代也是身在齊國心在燕。根據戰國策記載,在五國合縱伐齊之前,燕國和齊國就打過仗,蘇代爭得齊王信任,兩次率領齊軍和燕軍交戰,故意不敵,前後致使齊國五萬士卒被斬首。各瑪麗蘇編劇若是有心,蘇氏兄弟的戰國無間道,可是很好的古裝題材,既有姦情,又有諜戰,還有戰爭場面…燕國攻齊,勝利在望卻功虧一簣;諸葛亮五次北伐,最終功敗垂成。孔明自比為樂毅的時候,他是否想到這一節,冥冥之中猶如讖語。


三國密史:解析魏延和趙雲到底誰更適合做大將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魏延劇照


都是蜀漢名將,小說中趙雲很牛,貴為蜀漢五虎將,又是劉備的盟兄弟,人稱四千歲。叫桃園三結義,後續趙子龍。事實上,魏延比趙雲更優秀。


劉備善於識人,正在創業的劉備一定會重用開拓性的將領,魏延正是如此,而趙雲性格很謹慎,善於守城。下面從劉備在世時,二人的升遷來說明:趙雲建安五年參加劉備軍,直到建安十四年當了9年偏將軍,同年升牙門將軍,五年後建安十九年升翊軍將軍。而魏延建安十九年參加劉備軍,牙門將軍。只過了五年,建安二十四年躍升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按理說,趙雲是老資格的將領,魏延只是小字輩,和趙雲的資歷沒法比,劉備卻慧眼識英才,可見魏延不是一般的有本領。想起魏延做漢中太守的那句話: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這就是魏延,如果趙雲,肯定沒有如此豪氣。


趙雲是個很謹慎的人,人品上沒有瑕疵。因此當同姓趙范把自己的嫂子美女樊夫人介紹給趙雲,趙雲死活不答應,而且因此翻臉。這事在劉備身上沒話說,劉備可以娶小蘿莉孫權的妹妹,可以娶別人的老婆劉璋的兒媳,可以把女人當衣服,每次戰爭劉備比兔子跑得還快。可趙雲不行,他是一個重視操守的人。


魏延有膽識,有謀略,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依《三國志》補註《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魏延敢冒險,趙雲不冒險。因此趙雲不建議劉備攻打東吳,當時魏延是漢中太守,把守著蜀漢的邊塞。


魏延是名將,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也就是士兵們喜歡為他賣命。趙雲循規蹈矩,就是劉備父子身邊的忠誠侍衛,最後又被向寵取代。


魏延在蜀漢官至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持節領涼州牧,進封南鄭侯,屬於國家和軍隊的首席領導人之一,而趙雲終其一生不過是鎮東將軍,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慘敗,趙雲降三級貶為鎮軍將軍,一氣之下病倒第二年病亡,追封順平侯。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影視劇中的趙雲


喜歡趙雲的是諸葛亮,可惜趙雲不是帥才;喜歡魏延的是劉備,可惜劉備死的早。假如魏延也在保衛蜀漢的戰役中早逝,魏延一定屬於和關張齊名的將領。


魏延比趙雲更優秀,這是大將,要的是上陣殺敵,自己當統帥,魏延和曹魏名將郭淮交手,書上說: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就是這個郭淮,卻讓諸葛亮的繼承人家姜維束手無策,還是資料:八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相結叛亂,攻圍城邑,南招蜀兵,涼州名胡治無戴復叛應之。討蜀護軍夏侯霸督諸軍屯為翅。淮軍始到狄道,議者僉謂宜先討定枹罕,內平惡羌,外折賊謀。淮策維必來攻霸,遂入沨中,轉南迎霸。維果攻為翅,會淮軍適至,維遁退。進討叛羌,斬餓何、燒戈,降服者萬餘落;姜維出石營,從強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淮欲分兵取之。諸將以維眾西接強胡,化以據險,分軍兩持,兵勢轉弱,進不制維,退不拔化,非計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接,絕其內外,此伐交之兵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賊不意,維必狼顧。比維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維疲於奔命。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乃別遣夏侯霸等追維於沓中,淮自率諸軍就攻化等。維果馳還救化,皆如淮計。


不過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氣,諸葛亮不喜歡有脾氣的,比如關羽還有魏延,因此會打仗的魏延最後慘死,如果劉備還活著,肯定會對魏延大加封賞,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三國密史:曹操為何強征寡婦送給前線戰士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曹操對寡婦非常偏愛


曹操一生做的最缺德的一件事,為何又跟寡婦有關係。


曹操可以說是三國中最讓人捉摸不透的人,在三國那個歷史個大舞台上,導演多、演員多、道具多、場面大,你方唱罷我登場,你不唱罷我同樣也要登場,以至於這個舞台亂成了一鍋粥。只有曹操一人,既能導戲,又會演戲,許多時候還會幹干「道具師」的工作。


當然,曹操的道具,不需要門人來捧,全部裝在他心裡。如果匯總一下,有幸成為曹操道具的人,確實不在少數,漢獻帝、董卓、十七路諸侯、全國的寡婦等等,均曾先後被曹操開發利用。曹操甚至連自己的三個女兒也不放過,一併當道具,送給了漢獻帝。


在曹操的這些道具中,把寡婦當道具似乎是最邪惡的,影響的人也更多。


當時天下戰亂,人口稀少,女人成了重要的資源。曹操為了鼓勵士氣,下令地方官,把各地的寡婦全都集中配給將官做妾和士兵當妻,婚配生育。各郡的太守們,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政績,就想盡量多地徵集本地寡婦。有些寡婦已經再婚了,他們也要把人家拆散。一時間,婦女們背井離鄉,怨聲載道。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當時曹操的謀臣杜畿很反對徵集寡婦這件事,但他在河東任職,也必須遵守朝廷的法令,只徵集那些真正的寡婦,所以每年都送得很少。後來,杜畿陞官到朝廷,趙儼繼任河東太守,送的寡婦一下子就多了起來,魏文帝曹丕責問杜畿:「以前你送得那麼少,我還以為河東沒有寡婦。現在為什麼又多了起來?」杜畿正顏厲色回答道:「我以前徵集的寡婦,都是死人妻。現在趙儼徵集的,都是活人妻!」曹丕和周圍的人一聽,臉色都變了。


把活人的妻子強行送給別人,這是多麼缺德的事呀,這樣做的代價是什麼?許多家庭因骨肉分離而恨極了曹操,而有些地方官為了邀功請賞,乘機大量掠佔有夫之婦和未婚之女為妾。最終的賬,都要算到曹操的頭上,代價更大,老百姓罵你是「奸雄」,還是輕的。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曹操與蔡文姬


曹操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她不惜與匈奴開戰


東漢末期,北方內戰連連,外患並未消失。但自從一個人問世後,胡人紛紛避其鋒芒,很少再犯中原,無論匈奴還是東胡,明顯老實下來。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先為漢相、後被追認為「魏武帝」的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立足中原,並通過官渡之戰統一北方。之後,北方各胡人部落,對曹操畢恭畢敬,歲歲來貢「魏王」。連統一的大漢都敢侵犯的胡人,何以對中國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輕慢?


這就需要從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一起著名外戰說起——曹操北征烏桓。


曹操北征遭到很多人反對,理由就是一個字:遠。但曹操力排眾議、執意北征。理由只有七個字:犯我者雖遠必誅。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蔡文姬劇照


《三國志》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師北伐,他採納了郭嘉的建議,丟掉輜重,軍隊輕裝前進。八月,曹軍兵至白狼山(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太陽山),在這裡展開了與烏桓的決戰。


這是一場遭遇戰。袁紹的兩個兒子和兩個烏桓大將帶領數萬名騎兵迎面殺向曹軍。此時烏桓軍兵力眾多,而曹軍人困馬乏,很多人顯出畏戰神色。曹操登上白狼山,看出烏桓騎兵的弱點:單兵作戰可以,整體作戰散漫。他看出敵人陣勢不甚整齊,於是採取集團軍「閃電戰」,以大將張遼、張郃為前鋒,列陣縱兵出擊。經過一場血戰,烏桓軍隊大敗,屍橫遍野。曹操的精銳騎兵虎豹騎「獲單于蹋頓」。主帥被俘,烏桓群龍無首,主力騎兵先行崩潰,《三國志》記載:「曹軍追奔逐北,至柳城。」白狼山之戰曹操大獲全勝,曹軍乘勝追擊,直搗烏桓老巢柳城,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朝陽縣,「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至此,烏桓單于及其王室成員全部被斬,二十萬烏袁聯軍成為俘虜,曹操等於一戰滅了烏桓這支部落。之後,遷烏桓萬餘落於中原,殘餘烏桓族或被漢化,或融入其他胡族,退出了歷史舞台。


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元207年),曹軍派人留守柳城,自己率軍班師。九月中旬,曹軍到達碣石(也就是今日遼寧省綏中縣的萬家鄉)時,曹操極目遠眺,但見驚濤拍岸,不禁壯懷激烈,寫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千古名句。此詩與陳湯的誓言一樣,展現了一種慷慨激昂的氣概,對漢魂大有裨益,所以受到了後世的推崇和敬仰。漢民族高揚鐵血之風,令人感佩。


曹操統一北方、威望達到頂峰,四方藩國紛紛來賀。此時,已成為東漢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曹操幹了一件希臘國君「海倫之戰」式的壯舉:軟硬兼施,奪回被鄰國搶走的本國名媛。

軍神樂毅:一代神人連諸葛亮都推崇的名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北方匈奴趁火打劫,擄掠中原人。其中,就有著名士大夫蔡邕的女兒——才女蔡文姬。她被匈奴兵搶走,獻給左賢王。此後,蔡文姬就成了左賢王的「壓寨夫人」,一住就是十二年。不難想像,蔡文姬這個中原的弱女子,在匈奴背井離鄉的蠻荒生活中,忍受著何等被擄占的屈辱和怨恨。在感情上,她很難與左賢王交流,在飲食上,她一直吃不慣散發出膻腥味的生牛羊肉。左賢王作為一個匈奴王侯,早已習慣了用暴力去征服女人。因此,打罵和凌辱是常有的事,漢家才女度日如年,頻頻發出「唯我薄命,殊俗心異,莫過我最苦」的慨嘆。


就像大漢遠嫁的八位公主一樣,她非常思念故國,但是八位公主均客死他鄉,她蔡文姬能夠做到再回家鄉嗎?


轉機就在曹操北征烏桓,威震北方時出現。曹操早年非常仰慕清流,視蔡邕為師,對老師的才女非常牽掛。於是一出「文姬歸漢」的大戲上演。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匈奴單于派弟弟呼廚泉到鄴城來拜謁曹操。鄴城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臨漳縣,當時曹操想把這裡設為王都。匈奴人一來,曹操早有準備,立刻把呼廚泉當人質軟禁在鄴城。隨後以金璧為重禮,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向左賢王說明曹操想贖蔡文姬歸漢的來意。一開始,這個要求被左賢王拒絕,但畢竟單于才是匈奴的最高首領,左賢王只不過一侯而已,豈敢拿領導的弟弟的人身安全賭氣,思來想去,最後忍痛同意文姬歸漢。就這樣,蔡文姬流離西域十二年後,離開了西域回歸中原。


蔡文姬回到中原的這一年,她三十二歲,正值一個女人春秋鼎盛之年。後來她寫下《續漢書》,流芳千古。


永恆的蔡文姬,最感激的人當然就是曹操了。沒有曹操的鐵威,哪有匈奴乖乖送還中原女子回家?西漢王昭君的不幸,東漢蔡文姬得以倖免,這也是鐵血漢魂的一次勝利。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演義》第一神人,可以秒殺司馬懿和諸葛亮,張角叫他師傅
神人也會被忽悠:諸葛亮曾四次中計
這位神人通鬼神,制孽龍,輔佐朱元璋打遍天下,智謀完爆諸葛亮
《火影忍者》細數宇智波一族的戰神人物:第一竟是無名英雄?
義和團「神人」稱刀槍不入展示神功,袁世凱砰的一槍,瞬間尷尬了
火影忍者細數宇智波一族的戰神人物:第一竟是無名英雄?
歷史上最牛的八大謀士,諸葛亮只能排第五,第一名堪稱神人
王者榮耀看胸認識英雄,猜對五個為強人,八個牛人,十個神人也!
三國第一謀士郭嘉的神奇預言,一個個都實現了,曹操謂之「神人」!
六大一等一的頂級文物,神人諸葛亮發明的國寶至今科學無解
金庸小說人物武功排行榜:第一名竟是神人
歷史上的七位孤膽英雄,冉閔、霍去病遜於一神人
台北忠孝復興站神人石上坐著一位自稱耶穌的人
神人總結的諸葛亮輸給司馬懿的三大原因 太准了
義和團「神人」自稱刀槍不入,宴會上展示神功,袁世凱砰的一槍,瞬間尷尬了
神人也會被忽悠:諸葛亮曾多次中計!
馮唐:搜尋羅永浩那樣的神人 投入沸騰的生活
東晉名人:神人葛洪,他究竟是一個醫生、化學家還是修仙者?
水滸里唯一的神人,也是毛主席最佩服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