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撲朔迷離的行宮寶藏之謎

撲朔迷離的行宮寶藏之謎

養生之道網導讀:清末,大清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原有的封建綱紀土崩瓦解.北京紫禁城內太監宮女偷竊文玩屢禁不止。終清後,廢……


清末,大清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原有的封建綱紀土崩瓦解.北京紫禁城內太監宮女偷竊文玩屢禁不止。終清後,廢帝溥義也加入了偷竊的行列。故宮文物因而流落民間者多矣。而此時。遠在天邊的宿遷皂河龍王廟行宮。僧人們也屢屢盜取宮中文玩變賣,據稱當時行官旁經常有古董商人光顧,行宮中珍藏的文物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流散和毀壞的。


大型古建築群「龍王廟行宮」位於江蘇省宿豫縣皂河鎮,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直至清末歷朝修繕、擴建,規模宏大,雄偉壯麗,氣象萬千,吸引了眾多觀者。然而,遊客們每每在讚美它壯觀之餘.對於該行宮的缺失都會慨嘆萬千。天災人禍.使這座本應堆金砌玉、滿目繁華的皇家禁苑中,無數寶藏流失湮滅,讓人扼腕長嘆。

明清兩代,一直都把河工、水運看作國家頭等大事,而祭祀河神則被認為是水運暢通、御災扞患的必要保障。在運黃兩河的沿線,祭祀河神、水神、龍神的祠宇很多。但其中規模最大的則是皂河龍王廟行宮,該廟始建於明初,有清以來逐代增飾。清帝多次親臨祭祀,廟中原有的匾額、碑刻、書畫多出自清帝手,各殿中供奉神祉的陳設用具,無不遵循皇帝禮制,爵、豆、觚、尊。三設六供,一應俱全。一切銀器、銅器乃至瓷器、玉器均為朝延御賜,其他的木器、雕像、石刻、清供用品,其數量之豐,工藝之精,無不流光溢彩,精巧奢麗,遠非一般民間廟宇所能比肩。


隨著清朝皇帝多次臨幸,加上歲時祭祀封賞,龍王廟行宮的珍藏不斷增多。有些在今天看來價值連城的東西,在昔日行宮中都司空見慣。據行宮中最後一任方丈戒明和尚回憶,當時各殿神祉前供奉均用銅製宣德爐,總數不下30個,按現在拍賣價格,每個宣德爐均在10萬元以上。除正殿神像之外,僧人齋舍內供奉的都是一兩尺高的鎏金銅佛,這種銅佛的價格如今約在三十萬元左右。至於各種官窯瓷器,包括戒明在內的和尚們還俗以後,還都保留了許多,作為農家盆罐,而一件官窯青花瓷,如今賣上百把萬元已不是新聞了。另外像乾隆帝五次題詩的真跡,康熙、雍正所題的匾額、楹聯、贊語,加上歷年所接聖旨、御賜藏經計二百餘件,俱由方丈親自珍藏。


今天,站在這些金碧輝煌的殿閣樓台前,依稀還是往昔的香煙繚繞,而數百年的滄桑,已讓繁華落盡,那些曾經讓我們驕傲和景仰的文化遺產,那些琳琅滿目的珍藏,大部分都已散佚流失在一個個惡夢裡,筆者僅能憑著當地老人的回憶、蛛絲馬跡的線索來追尋那些撲朔迷離的寶藏遺存。


民國初年,社會動蕩加劇,行官幾遭兵匪,如1929年,國民黨岳繼竣部隊來宿鎮壓刀會,燒殺搶掠。肆無忌憚地搶劫走行宮中文物無數,其中一個營長還看中了龍王廟下院慈善堂中供奉的一尊大型玉佛,指示手下將其抬走,誰知抬到鎮中火神廟附近,卻怎麼也抬不動了,鎮中父老乘機求情,並說玉佛顯靈了,不願離開皂河,那軍官有些害怕,只好作罷。而那玉佛一直放在火神廟裡,解放後火神廟一度成為文化活動中心,有人將玉佛放倒,坐在上面拉琴唱歌,後又被人掀翻到廟內池塘中。鎮衛生院在此成立後.又在池塘處墊土,蓋成了宿舍。 土改後,龍王廟行宮的廟產湖田全被分給農民,僧人們坐吃山空,更加變賣廟中各種文玩古董,當時廟裡一件紅木條幾,只賣2~3元錢,一把硬木太師椅還不到1元錢。廟周圍的農戶中至今仍保存當年購的木器傢具。

在此期間,最令人痛惜的是乾隆龍床的被毀。在j臨被趕出廟門的那個冬天,戒明方丈和幾個小和尚到處找不至Ij燒火的柴禾了,能燒的已經燒完,總不能拆殿上的檁條吧,於是戒明只好狠狠心,親手將龍床從後宮牆上取下(原來龍床是掛在後宮牆上的),用斧頭劈開,當柴禾燒鍋做飯了,戒明生前每憶至此.自己也嘆惜不已,據說那龍床極其熬火,做了近十天的飯才燒完。這和後來廟裡的大禹王神像的遭遇是一樣的。 「文革」前後,神像全被摧毀,泥塑的被搗掉,石雕的被砸碎,木刻的大禹王神像也被拉下神壇,用斧頭劈壞,扔到了街東村部,村部冬天開會,天冷便劈一塊神像來烤火,據說一燒滿屋香氣,一直烤了一個冬天才燒完。


離龍王廟行宮不遠的北邊有兩座小廟,一為佛家,供觀音,稱觀音堂;一為道教,供天后娘娘,稱惠濟祠。因道姑和尼姑都是女人,老百姓便統稱兩個都叫奶奶廟。龍王廟行宮被糧食部門徵用後,汗牛充棟的經卷、碑帖都被運到了這裡存放,當時奶奶廟正殿和兩廡中都被塞滿,無人過問,四周的農戶起初都去扯回來當手紙,因為多是宣紙,毛邊紙,紙質綿軟,所以很受歡迎。後來漸漸發展扯回燒鍋,火旺而無煙,村民爭先效仿,日久天長竟然一空,街頭村老會計某人一目做帳,因無演算紙,想到奶奶廟拿些經本,打翻背用,可是一開門才知已是空空如也。


90年代中期,原宿遷市文化部門在著手對龍王廟行宮進行建國後第二次搶修的同時。也開始了對龍王廟原始文物流失去向的追尋工作。『文博人員通過開座談會,拜訪知情者.下田頭進農戶調查了解,取得了不少第一手資料。1997年夏,在調查過程中,一個姓蔣的民間鼓樂藝人提供了一個線索,他在附近某鎮的農具廠廠長家吹喇叭時,曾看過一座鐵鼎,鼎上的銘文表明這是皂河龍王廟的遺物。該廠長自稱是1958年大鍊鋼鐵時,皂河鎮賣給該農具廠的。文博人員非常興奮。須知當年龍王廟行宮的鐵鼎可算是宮中一絕,它以精鐵鑄就,兩米多高,狀如玲瓏寶塔,雕龍刻風,多層飛檐,鎏金寶頂,如果真能追出下落,無論是從文物保護角度,還是行宮歷史資料的研究角度,都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得到了有關部門同意後,文博人員決定正面接觸該農具廠廠長。幾次談話,那廠長卻一口咬定從未見過什麼千斤鐵鼎,並帶著文博人員在廠區巡視了一番,的確不存在此物。


文博人員並不氣餒,決定主動依靠當地的黨組織,對該廠長加強國家文物法規知識的教育.經反覆宣傳,耐心說服。該廠長終於承認自己的確藏有龍王廟行宮的一件鐵器,這是自己買斷農具廠產權以後,從農具廠倉庫中搬回家的。但這件鐵器絕不是文博人員所說的千斤鐵鼎,只是一一個狀如鐵盆的東西,因為不認識就馬虎地稱之為鼎。該廠長從家中搬出此物。這是一個直徑二尺左右的大型鐵磬,呈盆狀四壁鑄有銘文,為光緒年間皂河龍王廟方丈緒銓監鑄。文博人員試著敲擊一下,音質悠長舒緩,非常優美,可謂保存完好。所有的文博人員都十分高興,那廠長親自開了卡車,運著鐵磐,回到它闊別了40年的龍王廟行宮。

1983年,省市有關部門對皂河龍王廟行宮進行了解放後的首次大搶修,這個新聞在報端公布不久,當時的宿遷縣文化部門就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閘北區的信,寫信人自稱解放前在龍王廟行宮裡做和尚,解放後還俗,到上海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寫信之時,已退休在家。


這名退休工人在信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在宿遷第二次解放的前夕(即1948年6月),當時做小和尚的他奉命和其他幾位師兄弟,將廟內方丈珍藏的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皇帝的御筆真跡、幾大包聖旨,和一些當時認為價值較高的字畫、賬本等物品全裝入箱中,埋人地下。信中指證。埋藏的地點是在後大殿內樓梯拐彎處的正下方,靠牆邊向里第9塊羅底下,中心深度五尺到六尺左右。


閱信後,縣宣傳部和文化部門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個無稽之談。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們頭腦中「左」的東西仍在佔據相當位置,另一方面,文物意識淡漠,認為此事即使是真的也不過是一些「封建糟粕」而已。但當時有一位負責新聞科的同志卻留了心,他會同了當時負責文博工作的圖書館長,一同來到實地考察。令他們失望的是,後大殿早已面目全非了。原大殿是重樓結構,但二樓被解放初期糧食部門拆掉,已不存在樓梯,所以樓梯拐彎處就無從找起。另外,地面上早已打上了厚厚的水泥層,第九塊羅底磚就更無法確認。最重要的是:當時殿內滿滿地貯存了幾百噸糧食,想見到地面都不可能,更別提挖五尺六尺了。所以,他們二人只好作罷。


直到1999年.省市文保部門決定對龍王廟行宮進行第三次大規模修復,而重修後大殿也在修復計劃之內。恰巧,當年在宣傳部工作的那位同志已是宿豫縣主要領導之一,同時負責此項工作。他回想起當年的那封信,便明確指示,在這次修復過程中,一定要多方配合,注意尋找當年能匿存的文物。


2000年夏,皂河龍王廟行宮後大殿重修工程動工,地基挖掘工作剮剛到一半的時候,工地上便傳來了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施工人員在東牆根處挖出一塊殘破石碑。文博人員在清理現場後,沒發現其他物品,便指揮工人小心翼翼地將石碑抬出。

經初步研究,這是塊記載著龍王廟行宮當時廟產土地情況的紀事碑。這塊石碑的發現對於研究龍王廟行宮的源超、經濟供給、發展狀況,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然而,接下來的施工過程,卻給熱切期待的人們潑了盆冷水。在歷時兩月、深挖了近三米的地基清理過程中,文博人員及施工人員過濾普查了所有取出的上層,除了又發現大量的瓦礫、瓷片、木炭、石灰等文化層之外。可謂一無所獲,令人大失所望。


事後,建築技術人員和縣博物館同志就此事作了認真分析,他們認為:即使沒有發現上海來信中所說的「御書聖旨」之類的寶藏,也不能就認定當年的上海來信是憑空捏造。根據古建工程人員分析,儘管後大殿地基挖得很寬,涉及面很廣,但畢竟殿中央地面仍沒動土.說不定該寶藏正是埋在殿中央了。因為不是正式挖掘文物,所以不便專門深挖。根據博物館人員的比較和分析,發現挖出的文化層中有大量的和此殿原地面建築相一致的磚瓦石灰等建材碎片.這說明在1957年左右,糧食部門拆掉大殿上層時,已經挖掘過殿內地下部分了。也許,那批寶藏在當時已遭厄運了。


199B年底。與皂河鎮僅一河之隔的王官集鎮某村的一位田姓老人.在臨終前告訴他的兒子,他當年曾是龍王廟裡的守門僧人,在1948年6月.他奉命和其他幾位師兄弟,將廟裡的銀元、銀器和一部分金器收拾好,裝人木箱中,埋在撣門前的大戲樓東側。老人去世後,他的兒子立即將這一消息報告了剛剛組建的宿豫縣博物館。館裡的同志非常重視,在徵得有關領導的同意後,按照田姓老人所講述的,找到了大戲樓的牆基遺址。在向東若干米,向北若干米的位置開始挖掘,挖了不長時間,就發現了鬆軟的土層,還有一部分可能是用來作標記的石灰粉,但接著往下挖.便空空如也,富有經驗的古建築隊技術人員,經認真檢查後判斷:這裡已經被人盜挖過了,而且盜挖的時間起碼在40年以上。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當初參予埋藏的僧人,後來偷偷地盜走了這批寶藏。

結合一音盼歷史事實。文博人員分析:在1948年6月份.龍王廟的僧人出於對我黨政策的不理解,曾窖藏金銀細軟和一些有價值的古玩字畫等物品。在這樣一個擁有上千頃良田、幾十處房舍的皇家廟宇中,眾多的珍藏財物不可能由某一個人單獨行動,埋於某一處,而是一次多個小組分頭行動窖藏的,所以導致窖藏地點線索多樣且不確切。

您可能感興趣

李來亨在茅麓山建造的聖帝行宮是李自成之行宮
到沙漠皇宮、帆船酒店、酋長行宮取景,用真實珠寶拍攝,這部劇為什麼這麼拼?
雄安史話:白洋淀里的皇帝行宮
唐玄宗舉行泰山封禪大典,此人卻將30口棺材擺在皇帝行宮!
這座隱世小國,藏著英國王室的行宮,還是梁朝偉大婚之地
蘭山古縣「黃梅岩行宮乾隆行宮」來歷
解放前的中南海,一直是封建帝王的行宮和宴遊的地方
濟南"挖"出最早的泰山行宮 塵封已久終揭開神秘面紗
吳三桂行宮在那裡
俄境內的大唐公主行宮遺址:江山如畫,見證一個遠嫁公主的霸氣
玉華宮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身,是西部唯一皇家避暑行宮
林彪在杭州的「秘密行宮」,欄杆扶手是鍍金的,竟然還有一彈藥庫
除了吳哥秘境,柬埔寨這座奧巴馬御用行宮最受歡迎
李靖為何怒毀哪吒的神像與行宮
法國皇帝太任性,蓋了幾百座城堡做行宮,後花園比巴黎市區還大
此人將棺木擺在皇帝行宮 對外假裝自己死了
子宮內膜息肉:無癥狀患者不建議行宮腔鏡手術
揭秘泰山行宮歷史變遷:曾遭日軍炮擊
去歐亞大陸的最西端辛特拉,探訪葡萄牙王室的避暑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