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文 | 關山遠

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3》票房大豐收。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內戰」,超級英雄們決裂成兩派,分別以「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為首,大打出手,全面火併。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突然想起美國歷史上真實的內戰,一個半世紀以前的南北戰爭,還有在南北戰爭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林肯。


在科幻電影中,假如沒有超級英雄,美國不知毀滅了多少次;在真實的歷史中,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又會怎麼樣?


1


1861年4月12日清晨4時30分,一枚迫擊炮彈帶著尖嘯聲命中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的薩姆特堡。史學家公認這是南北戰爭正式打響的第一炮。

怎麼辦?這是擺在美利堅合眾國新任總統林肯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總統,翌年2月4日,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成立,宣布脫離聯邦。但此時林肯還沒想到要動武,在3月4日的總統就職演說中,他強調不會改變現行的奴隸制,並向南方表示友好。演說結尾處,林肯再次呼籲和平:


「就地緣而言,我們不可能分離。我們無法各自走開,我們之間無法建立高牆。夫妻可以離婚,不再見面來往,但我們國家不能這樣。他們不只是要面對面,他們要交往,要不停地交往。交往在分裂後會比分裂前更容易嗎?與外國人訂約會比在朋友間制定法律容易嗎?陌生人之間的協議會比朋友間的法律更為忠實地被執行嗎?同胞們,請大家冷靜、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沒有價值的東西會隨時間而消失。那些心懷不滿的同胞們,在內戰這個問題上,選擇權在你們手裡不在我這。政府不會攻擊你們,你們不會受到攻擊,除非你們自己挑釁。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我們絕不能成為敵人。情緒也許會威脅我們的關係,但絕對無法割斷我們之間的愛。」


不得不承認,林肯是一個偉大的演說家,尤其是葛底斯堡演說,已成不朽之經典。林肯出身貧寒,15歲時才開始認字,不甘於一輩子受窮,少年時代常常步行15英里去鎮上聽律師辯論,在田間勞作時,就模仿他們的演說。他認字很晚,卻如饑似渴地細讀了大量書籍,鍛煉自己的談話策略和辯論技巧。從政後,他的出眾口才,很快讓他脫穎而出。


當然,僅僅有口才還是不夠的,林肯深知他所處的美國最大的危險是什麼,那就是「撕裂」。1858年,林肯以一篇題為《裂開了的房子》的演說參加了伊利諾伊州參議員競選,他把南北兩種制度並存的局面比喻為「一幢裂開了的房子」:「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保持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因此,林肯一旦當選總統,南方堅持奴隸制的種植園主無法忍受,他們成立了「美利堅聯盟國」,推舉大種植園主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還制定了「憲法」,宣布黑人奴隸制是南方聯盟的立國基礎。

事實上,林肯並不是一個激進的廢奴派,當選總統也不準備馬上就宣布解放黑奴,他計劃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隸制,然後逐步加以廢除,關鍵是維護聯邦的統一。但是,薩姆特堡的陷落,讓林肯已經無路可退。


國家不能分裂,這是底線。既然南方用武力突破了這個底線,只能用武力去打敗他們。


這是林肯的執拗堅持——合眾國只能有一個,每個州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脫離合眾國。


林肯對南方宣戰。他在歷史上的不朽之名,還有美國此後的國運,就此確立。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2


薩姆特堡炮響之前,美國事實上已經像林肯所說的,是「一幢裂開了的房子」。


翻閱南北戰爭之前的史料,幾乎能聽見當時美國北方與南方之間,那道深深的裂痕,不斷咔嚓咔嚓擴大的聲音。裂痕之源起,在於南方奴隸制廢除之爭。美國獨立戰爭後,北方與南方存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北方是工業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初開始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南方盛行的黑人奴隸種植園制度,為歐洲資本主義市場特別是英國提供原料,換取工業品。

到19世紀上半葉,南方黑奴制度已嚴重阻礙了美國經濟發展:資本主義需要大量自由勞動者,但數百萬南方黑人被束縛在奴隸制桎梏下;工業發展需要保護關稅政策保護本國工業,但南方奴隸主為用棉花換取英國工業品而主張自由貿易……


這種南北撕裂在國家各個層面上呈現,就連宗教界也發生了巨大的分歧,互不信任、互相抨擊。北方人佔據了道德優勢,指責南方黑奴制的殘酷。當時奴隸主可以任意買賣黑奴,拆散他們的家庭。一個名叫阿布里姆·斯克里文的奴隸被主人賣掉時寫給妻子的信,讓無數北方人潸然淚下,這封信寫道:「請代我孝敬父母雙親,請代我向他們道別。如果今生今世我們不能相見,我希望我們能在天堂相見。」南北戰爭爆發前9年,斯托夫人發表了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控訴奴隸制度的罪惡與不道德,第一年便在美國銷售了30萬冊,成為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其中文譯名是悲愴蒼勁的《黑奴籲天錄》。這本小說推動了1850年代的廢奴主義,對美國社會產生深刻影響,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南方人被這部小說激怒了,斯托夫人收到了不少威脅她的信件,甚至有一封威脅郵件里還包著一名奴隸的耳朵。擁護奴隸制的南方作家還紛紛創作小說來還擊,其中一本叫《菲莉絲阿姨的小屋》,此類「反湯姆」小說主題均是美化奴隸主,並把黑奴描述為離開白人的監護就無法獨立生活的可憐人。


隨著廢奴運動的高漲,南北對立愈發尖銳,黑人紛紛逃亡甚至起義,北方廢奴主義者還建立「地下鐵路」,也就是秘密通道,像乘坐「火車」一樣,把黑奴從南方蓄奴州分段護送到北方的自由州或轉送到加拿大。奧斯卡獲獎影片《被解救的姜戈》,背景就是南北戰爭前南方的歷史。南北戰爭爆發前2年,白人約翰·布朗還發起了一次震驚美國的奴隸起義,59歲的約翰·布朗率領22個白人和黑人組織的隊伍,進攻弗吉尼亞州的哈帕爾斯渡口,佔領了政府的軍火庫,旋即被奴隸主武裝力量包圍,經過兩晝夜血戰,起義者19人戰死,包括布朗的兩個兒子,他本人在彈盡糧絕下受傷被俘,後被判處死刑,他的遺言是「堅信只有用鮮血才能洗清這個有罪國土的罪惡」。


約翰·布朗就義當天,北方各州統統下半旗,高大建築物上飾以黑色裝置,教堂鳴鐘致哀。兩年後,南北戰爭爆發,北軍士兵們高唱「約翰·布朗的精神引導著我們前進」,發起進攻。


即使沒有林肯,美國的分裂也不可避免。但代表進步力量的林肯當選總統後,美國這幢裂開的房子終於轟然倒下,要在4年的戰爭後浴火重生。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3


美國鬧分裂,最開心的是誰?當然是英國了。


那時候,英國還是世界老大,當然不願意看到自己昔日的殖民地、如今之美國,成為一個統一和強大的國家,英國做夢都希望製造「兩個美國」,除了政治因素,還有巨大的經濟因素:當時美國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產地,而棉紡織業是英國的支柱產業。南方「挾英自重」,希望英國帶領歐洲武裝干涉,他們自信地認為:「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英國將竭盡全力動員整個文明世界來挽救南方。」


雖然南北戰爭開始時,英國表示了中立立場,但眾所周知,外交說辭背後,有無數的小動作。何況1860年代,英國首相是亨利·約翰·坦普爾·巴麥尊子爵第三,英格蘭第二帝國時期最著名的帝國主義者,奉行內部保守、對外擴張政策。對於南北戰爭,他說過兩句特別有名的話,一句是「我們不喜歡奴隸制,但我們需要棉花」,另一句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時至今日,一些所謂文明大國在處理國際關係時,仍將這兩句話奉為圭臬。剝開各種華美包裹,內核是赤裸裸的「本國利益至上」。


這兩句話註定了英國對美國南北戰爭不會持中立態度,自然是各種明裡暗裡支持南方奴隸主。林肯心力交瘁啊,要跟南軍打,還要打外交仗。當時出了個「特倫特」號事件:南方分別派出駐英、法特使,力爭兩國武裝援助南方。這二人企圖乘坐英國郵輪「特倫特」號赴英國,但被北方海軍威爾克斯上校攔截逮捕,英國輿論大嘩,正找不到理由干涉美國的英國政府自然大做文章,詢問這攔艦抓人是政府行為還是個人行為,若是政府行為,就要開戰,並派滿載八千士兵的艦隊開赴加拿大,準備動手。


誰怕誰?美國北方也是輿論大嘩,軍民紛紛叫嚷著要跟英國干一仗,但林肯在關鍵時刻,保持了理智,他說服大家,不能兩線作戰。他讓美國駐英大使發布聲明,表示逮捕一事系威爾克斯上校個人行為,與政府無關,並表示願意釋放被關押的南方特使。這個聲明一發,林肯被罵得狗血淋頭,認為他忍氣吞聲、懦弱無能,但大丈夫能屈能伸,身高1米9的林肯,是大丈夫。


事實上,由於南軍為戰爭做了精心準備,而北方一直希望通過和平方式來彌補分裂,所以南北戰爭剛開始,北軍打得很被動。英法虎視眈眈,計劃待北軍快撐不住的時候,承認南方為獨立國家。但林肯沒有給他們機會,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從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隸主奪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積極性;隨後,林肯又頒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解放的黑奴可以應召參加聯邦軍隊。頓時從根本上瓦解了叛軍的戰鬥力,也使北軍得到雄厚的兵源。這兩個法令的頒布是南北戰爭的轉折點,北方不僅佔據了軍事優勢,更獲得歐洲進步輿論的同情,佔據了道德制高點。


看著南方快撐不住了,英國暗裡給南方軍援,明裡宣布要搞調停,美國國會毫不客氣頂回去了:這是內戰,不屬國際問題,純屬內部騷亂,外國干預是「完全沒有道理和不能容許的」。


巴麥尊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眼看北方即將勝利,英國又因本土糧食減產需要北方的小麥,於是他們對南方翻臉了,甚至將南軍在英國建造的兩艘重型鐵甲艦扣押起來。此前,他們賣給南軍軍艦,慫恿他們襲擊北方商船,造成北方慘重損失。此時卻開始派軍艦給北方與英國之間的貿易線護航,南軍如果要騷擾,擊沉沒商量。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可以想像南軍難以計算面積的心理陰影。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4


林肯厭惡酗酒者,他父親酗酒,頻發家暴,父子長期不和。關於父親酗酒,他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就像上帝在埃及的懲戒,專門殺掉一個家庭里的長子,或者說最優秀的孩子。」一語成讖。


1865年4月14日晚上10點,演員約翰布斯喝了幾杯酒後,擰開了華盛頓福特劇院總統包廂的門。看門的守衛哪裡去了?偷偷喝酒去了。那時美國總統的保衛並不嚴密,遠不是今天里三層外三層塞著耳麥的彪形大漢。酗酒者約翰布斯很輕易地就接近了林肯,他掏出手槍,瞄準了林肯的左耳和背脊之間,連開8槍,林肯被擊中6次,其中5次擊中要害。林肯被槍殺前11天,北軍攻佔南軍首都里士滿,前5天,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率殘部向北軍投降。


林肯遇刺這一天是星期五,正在看喜劇《我們的美國親戚》,他重傷不治後,隨從看著林肯的遺體悲愴地說:「這裡躺著世界上最完美的領袖。」是的,林肯的命運就如戲劇般傳奇,一個窮小子完成了逆襲,攀到權力巔峰,面臨更大考驗,而當他剛剛完成艱苦卓絕的歷史使命,他的命運交響曲在一個狂暴的音符中戛然而止,沒有漫長的謝幕,人們甚至來不及鼓掌,但歷史的耳膜,卻持續不斷地承受著這偉大的悲劇的餘音,恢宏而弔詭,猶如神曲。


後人甚至把林肯看成歷史的殉難者,畢竟南北戰爭歷時4年,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超過二戰死傷人數。《亂世佳人》《冷山》等諸多美國電影,均反映了這場戰爭帶來的傷害。但是,這場戰爭帶來了美國真正意義的統一。


南北戰爭後至今,美國再未發生過內戰,這是林肯留下的政治遺產:慘烈的戰爭,為美國的划下了紅線——統一是美國憲法第一要義,誰也不能碰。


假如沒有林肯,或者林肯輸了南北戰爭,美國又會怎麼樣?那就沒有今天的美國了。有人認為,美國將分裂成兩個甚至更多的國家,北方缺少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無法徹底完成工業革命,逐漸成為加拿大式國家;南方缺少工業資本,實現不了產業升級,逐漸成為墨西哥式國家。世界也因此改變,設想,如果沒有美國一戰、二戰參戰,世界格局將會變成怎樣?


假如沒有林肯,南北戰爭或許亦不會避免,只是延後爆發;或許另一種可能是,人們會接受南方「邦聯」這個事實,直至若干年後,還會有另一個林肯式的英雄人物,來繼續完成國家的統一,調和血海深仇中的同胞,但錯過了關鍵的歷史時刻,卻又是另一種結局。


《亂世佳人》的結尾,被遺棄的斯嘉麗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雖然經歷戰火的土地滿目瘡痍,但她期盼著美好明天的到來。這個明天,是美國的黃金時代,亦是林肯反覆強調與爭取的目標:「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飄》劇照(來源:網路)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轉載請註明 新華每日電訊 草地周刊

假如沒有林肯,美國將會怎樣



提供有生命力的閱讀讀人文歷史 讀轉型中國長按二維碼 一鍵關注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希拉里真的那什麼了,美國會怎麼辦?
這是沒有與美國同口徑的節奏,菲方會不會突然硬氣起來了?
比亞迪狂妄的說:我們在美國幾乎沒有對手!
哪些事情在美國可以做,但很難想像在中國做?
如果有一天你回國了,美國的哪些美食是你想念的?
這些都不懂,你怎麼敢去美國留學?
我在美國約會了一個美國白人,可是他的父母不同意我們在一起?
不廢話,拿槍就干!明星在美國又怎樣?
自由的美國,但是這些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在美國,不會停車的人,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會開車?
如果是美國選民,親會怎麼選呢?
希拉里要是真的不玩了——美國大選該怎麼再玩下去?
印度這次怎麼了,竟然敢拒絕美國,究竟是為何?
中國歷史上的吃人事件,如果發生在美國會怎樣?
希特勒天不怕地不怕,卻為什麼不敢進攻美國?
在美國打算假結婚拿身份的趕緊看過來,不然會後悔
在美國這樣喝啤酒,有可能被抓走呦
美國娃的拖延症也不輕,看他們是怎麼改掉這毛病的
美國哄騙這個國家當炮灰結果會怎樣?專家稱解放軍最不怕的就是他